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朗逸跟朗逸plus有啥区别

易车知识库 朗逸

191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李大同01YC

关注

两款车在紧凑级市场,都是呼声很高的车型,品牌口碑好,大厂工艺保障,可靠耐用价格友好,是广大消费者对之青睐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朗逸新锐这款车,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以全优成绩完美通过,“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成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车辆辅助安全”四大指数上测评成绩全部为Good,一举成为中保研C-IASI测评史上成绩最好的燃油车。

价格&保值率对比

同时,上汽大众官方为朗逸新锐提供了一口价7.99万元起;全系限时购置税全免;至高1年9折、2年85折、3年80%保值焕新;车主推新成功各获300元等值V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这款车子的性价比得到再次提升。而我们看到轩逸经典目前终端价格高于朗逸新锐,竞争力势必要低一些。

简单来说,朗逸新锐的起售价只需要7.99万元,率先将A级车价格下探到8万元以内市场区间。在3年时间内只折旧2成,对于一辆价格如此友好的燃油车来说,未来置换新车更加保值,从购车到置换全周期内,用户只需要花很少钱的就能养得起一台车。轩逸经典不同,12.26万元的价格,3年保值率只60.45%,几乎折旧近4成,几乎等于朗逸新锐新车价格。仅仅是折旧这一块,朗逸新锐3年大约是1.6万元,而轩逸经典大约4万元左右。

安全性对比

安全性方面,朗逸新锐拥远超国标的高水准,它依照大众集团内部安全标准进行打造,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使用大量高刚性材质,并优异的碰撞能量传递路径,以及车身钣金结构和钣金之间的连接方案,从而在这些方面足以碾压轩逸经典。

具体来说,朗逸新锐全车身的高强度钢占比达到92%,确保车辆在低速碰撞时车身结构损伤最小;防撞梁的吸能盒合理运用了诱导槽和加强筋,保证在限的结构空间里吸收足够多的碰撞能量,从而效减少碰撞对乘员的伤害。除了遵循法律法规范围内的中保研C-IASI和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碰撞工况标准,在大众集团内部碰撞测试中,朗逸新锐表现出对全员乘客的超强保护能力,尤其在整车结构完整性表现方面,朗逸新锐的保险杠横梁、侧围结构关键结构零部件,均未出现开裂失效的情况。比如,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保研C-IASI/国标GB对A柱的结构开裂失效不评估,但上汽大众内部要求不允许A柱结构开裂发生。

同时,朗逸新锐还采用了超国准后排柱碰要求,通过增加C柱传感器来提升后排乘客安全性。发生事故一刹那,乘客头部将受到撞击,C柱传感器迅速通知中央气囊快速打开保护乘客头部。

针对外部行人安全,朗逸新锐同样呵护备至。车身结构上的前后端模块设计了足够多的吸能和支撑结构,发生碰撞时能够效吸收和分散撞击力。例如,对行人可能造成伤害的零件结构中,包括引擎盖、前风挡玻璃、大灯、引擎盖铰链、雨刮器连杆、风窗横梁等,进行了大量优化。吸能保险杠、软硬引擎盖材料、大灯溃缩结构等措施的引入,降低零件对行人头部和腿部的冲击,像是报上一层“海绵”,保证行人在碰撞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弯折损伤。

正是上述诸多的安全保障,才让朗逸新锐在中保研C-IASI碰撞试验中获得顶尖评价。比如说,通过大量、不同体型假人测试后,朗逸新锐多个安全气囊(前排主副驾气囊、侧面气囊、头部气帘)确保了其覆盖的保护区域能为所类型的乘员提供效的安全防护,无论是正面偏置碰撞和中间柱碰撞,还是侧面多类型碰撞,朗逸新锐都进行了细致设计和测试,以确保不分性别的乘客落座任何位置,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特别是发生侧面碰撞时,经过优化的头部气帘,会成为女性乘员的一道强力防线,充分保护女性乘员头部,避免严重损伤。又比如,目前国标要求的追尾碰撞所使用的壁障重量为1100kg,而朗逸新锐壁障重量远超国标要求50%以上,真正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

主动安全层面,朗逸新锐拥Lane Assist 车道保持系统、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HHC 坡道辅助系统、泊车后视影像系统、数字式泊车雷达、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等功能。而轩逸经典则不具备相应的辅助驾驶能力。

行驶过程中,朗逸新锐可以避免因驾驶者分心导致车辆偏离车道发生危险。车过程中,如果前车急停或者行人横穿道路,朗逸新锐自动监测到碰撞风险,第一时间紧急停车避免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诸如此类的安全呵护还很多,轩逸经典更大程度上依靠驾驶者保持高度注意力,才能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除了上述看得见、摸得到的“硬指标”安全优势,朗逸新锐同样关注“看不见的安全”。例如,致力于为用户打造“绿色移动之家”,从全方位为用户提供健康呵护。尤其针对车内颗粒物,朗逸新锐使用的空调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且快速响应,通过车载抗菌活性炭高效滤芯快速过滤降低车内PM2.5浓度,同时媳妇甲醛等挥发性机物,为用户送上优质的车内空气,保证呼吸健康。在3月26日公布的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测评结果中,朗逸新锐一举拿下“车内挥发性机化合物与车内气味强度(VOC&VOI)”、“车辆电磁辐射(EMR)”、“车内颗粒物(PM)”及“车内致敏风险(VAR)”4个板块的全5星成绩。这都是轩逸经典无法比拟的优势。

外观对比

两款车都采用家族化设计语言打造,个性前卫这一基调在二者身上得到了不同程度地体现。朗逸新锐车身姿态低趴,使用大量黑化元素雕琢出运动年轻特质。轩逸经典造型相对饱满圆润,细节上没太多亮点。

2

朗逸新锐前倾上扬的车身显得动感十足,长车头短车尾的比例营造出侧面紧绷灵动,意欲俯冲起跑的姿态。轩逸经典之所以叫经典,就是设计层面中规中矩。

4

简约立体的尾部设计让朗逸新锐看上去极富层次感,熏黑处理能量箭羽LED尾灯让运动气质大放异彩。轩逸经典尾部细节处理一般,在视觉上和朗逸新锐很大差距。

6

内饰对比

朗逸新锐工整简约的仪表台给人清爽干练的视觉体验,并且采用双色拼接来活跃车内氛围。轩逸经典内饰依然是“古早”风格,整体氛围与当今趋势大相径庭,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实用性。

展开查看更多

李大同01YC

关注

同时,上汽大众官方为朗逸新锐提供了一口价7.99万元起;全系限时购置税全免;至高1年9折、2年85折、3年80%保值焕新;车主推新成功各获300元等值V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让这款车子的性价比得到再次提升。而我们看到轩逸经典目前终端价格高于朗逸新锐,竞争力势必要低一些。

简单来说,朗逸新锐的起售价只需要7.99万元,率先将A级车价格下探到8万元以内市场区间。在3年时间内只折旧2成,对于一辆价格如此友好的燃油车来说,未来置换新车更加保值,从购车到置换全周期内,用户只需要花很少钱的就能养得起一台车。轩逸经典不同,12.26万元的价格,3年保值率只60.45%,几乎折旧近4成,几乎等于朗逸新锐新车价格。仅仅是折旧这一块,朗逸新锐3年大约是1.6万元,而轩逸经典大约4万元左右。

安全性对比

安全性方面,朗逸新锐拥远超国标的高水准,它依照大众集团内部安全标准进行打造,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使用大量高刚性材质,并优异的碰撞能量传递路径,以及车身钣金结构和钣金之间的连接方案,从而在这些方面足以碾压轩逸经典。

具体来说,朗逸新锐全车身的高强度钢占比达到92%,确保车辆在低速碰撞时车身结构损伤最小;防撞梁的吸能盒合理运用了诱导槽和加强筋,保证在限的结构空间里吸收足够多的碰撞能量,从而效减少碰撞对乘员的伤害。除了遵循法律法规范围内的中保研C-IASI和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碰撞工况标准,在大众集团内部碰撞测试中,朗逸新锐表现出对全员乘客的超强保护能力,尤其在整车结构完整性表现方面,朗逸新锐的保险杠横梁、侧围结构关键结构零部件,均未出现开裂失效的情况。比如,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保研C-IASI/国标GB对A柱的结构开裂失效不评估,但上汽大众内部要求不允许A柱结构开裂发生。

同时,朗逸新锐还采用了超国准后排柱碰要求,通过增加C柱传感器来提升后排乘客安全性。发生事故一刹那,乘客头部将受到撞击,C柱传感器迅速通知中央气囊快速打开保护乘客头部。

针对外部行人安全,朗逸新锐同样呵护备至。车身结构上的前后端模块设计了足够多的吸能和支撑结构,发生碰撞时能够效吸收和分散撞击力。例如,对行人可能造成伤害的零件结构中,包括引擎盖、前风挡玻璃、大灯、引擎盖铰链、雨刮器连杆、风窗横梁等,进行了大量优化。吸能保险杠、软硬引擎盖材料、大灯溃缩结构等措施的引入,降低零件对行人头部和腿部的冲击,像是报上一层“海绵”,保证行人在碰撞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弯折损伤。

正是上述诸多的安全保障,才让朗逸新锐在中保研C-IASI碰撞试验中获得顶尖评价。比如说,通过大量、不同体型假人测试后,朗逸新锐多个安全气囊(前排主副驾气囊、侧面气囊、头部气帘)确保了其覆盖的保护区域能为所类型的乘员提供效的安全防护,无论是正面偏置碰撞和中间柱碰撞,还是侧面多类型碰撞,朗逸新锐都进行了细致设计和测试,以确保不分性别的乘客落座任何位置,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特别是发生侧面碰撞时,经过优化的头部气帘,会成为女性乘员的一道强力防线,充分保护女性乘员头部,避免严重损伤。又比如,目前国标要求的追尾碰撞所使用的壁障重量为1100kg,而朗逸新锐壁障重量远超国标要求50%以上,真正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

主动安全层面,朗逸新锐拥Lane Assist 车道保持系统、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HHC 坡道辅助系统、泊车后视影像系统、数字式泊车雷达、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等功能。而轩逸经典则不具备相应的辅助驾驶能力。

行驶过程中,朗逸新锐可以避免因驾驶者分心导致车辆偏离车道发生危险。车过程中,如果前车急停或者行人横穿道路,朗逸新锐自动监测到碰撞风险,第一时间紧急停车避免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诸如此类的安全呵护还很多,轩逸经典更大程度上依靠驾驶者保持高度注意力,才能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除了上述看得见、摸得到的“硬指标”安全优势,朗逸新锐同样关注“看不见的安全”。例如,致力于为用户打造“绿色移动之家”,从全方位为用户提供健康呵护。尤其针对车内颗粒物,朗逸新锐使用的空调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且快速响应,通过车载抗菌活性炭高效滤芯快速过滤降低车内PM2.5浓度,同时媳妇甲醛等挥发性机物,为用户送上优质的车内空气,保证呼吸健康。在3月26日公布的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测评结果中,朗逸新锐一举拿下“车内挥发性机化合物与车内气味强度(VOC&VOI)”、“车辆电磁辐射(EMR)”、“车内颗粒物(PM)”及“车内致敏风险(VAR)”4个板块的全5星成绩。这都是轩逸经典无法比拟的优势。

外观对比

两款车都采用家族化设计语言打造,个性前卫这一基调在二者身上得到了不同程度地体现。朗逸新锐车身姿态低趴,使用大量黑化元素雕琢出运动年轻特质。轩逸经典造型相对饱满圆润,细节上没太多亮点。

2

朗逸新锐前倾上扬的车身显得动感十足,长车头短车尾的比例营造出侧面紧绷灵动,意欲俯冲起跑的姿态。轩逸经典之所以叫经典,就是设计层面中规中矩。

4

简约立体的尾部设计让朗逸新锐看上去极富层次感,熏黑处理能量箭羽LED尾灯让运动气质大放异彩。轩逸经典尾部细节处理一般,在视觉上和朗逸新锐很大差距。

6

内饰对比

朗逸新锐工整简约的仪表台给人清爽干练的视觉体验,并且采用双色拼接来活跃车内氛围。轩逸经典内饰依然是“古早”风格,整体氛围与当今趋势大相径庭,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实用性。

7

朗逸新锐采用8英寸全液晶仪表搭配8英寸中控屏来呈现科技感,中控屏分辨率达到1280*720。车机系统支持CarLife和CarPlay,车机互联十分便捷易用。轩逸经典采用传统机械仪表搭配8英寸中控屏。从用车习惯来说,常用APP可以投射到朗逸新锐,用起来更顺手。

8

朗逸新锐配备时尚菱格镶拼工艺的运动座椅,高级皮质和菱形纹理让运动氛围大放异彩。柔软舒适的丝绵填充物充分考虑到中国消费者体型需要,发泡型面设计让这款座椅极具舒适性。轩逸经典座椅采用皮质包覆,非常适合一般家庭消费者,妥妥的居家风格。

10

动力对比

朗逸新锐搭载1.5L自吸发动机,最大功率81kW,最大扭矩141N·m;轩逸经典搭载1.6L自吸发动机,最大功率90kW,最大扭矩155N·m,两车发动机参数在伯仲之间。传动系统方面,朗逸新锐匹配6AT变速箱,相比轩逸经典的CVT变速箱,它能保证换挡平顺性,驾驶乐趣也更高。

12

总结:

一番对比下来,我们认为朗逸新锐才是8万级以内最好的紧凑家轿,它在安全维度上表现出了远超轩逸经典的高水准。如果你认为轩逸经典是一款比较务实的车型,那么朗逸新锐一定会颠覆你的认知,它的价格比轩逸经典还要划算,整体配置更高,综合而言非常划算,整体品质不像是一款8万级以内的车子。还一项轩逸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开篇提到1-3年保值焕新政策,即使3年达到车龄也能享受到品牌方80%的保值折算,而同等年限的轩逸经典,在易车APP上的保值率是60.45%。如果你刚好意向购买一台紧凑家轿,朗逸新锐绝对是你的最终选择。

展开查看更多

李大同01YC

关注

安全性方面,朗逸新锐拥远超国标的高水准,它依照大众集团内部安全标准进行打造,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使用大量高刚性材质,并优异的碰撞能量传递路径,以及车身钣金结构和钣金之间的连接方案,从而在这些方面足以碾压轩逸经典。

具体来说,朗逸新锐全车身的高强度钢占比达到92%,确保车辆在低速碰撞时车身结构损伤最小;防撞梁的吸能盒合理运用了诱导槽和加强筋,保证在限的结构空间里吸收足够多的碰撞能量,从而效减少碰撞对乘员的伤害。除了遵循法律法规范围内的中保研C-IASI和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碰撞工况标准,在大众集团内部碰撞测试中,朗逸新锐表现出对全员乘客的超强保护能力,尤其在整车结构完整性表现方面,朗逸新锐的保险杠横梁、侧围结构关键结构零部件,均未出现开裂失效的情况。比如,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中保研C-IASI/国标GB对A柱的结构开裂失效不评估,但上汽大众内部要求不允许A柱结构开裂发生。

同时,朗逸新锐还采用了超国准后排柱碰要求,通过增加C柱传感器来提升后排乘客安全性。发生事故一刹那,乘客头部将受到撞击,C柱传感器迅速通知中央气囊快速打开保护乘客头部。

针对外部行人安全,朗逸新锐同样呵护备至。车身结构上的前后端模块设计了足够多的吸能和支撑结构,发生碰撞时能够效吸收和分散撞击力。例如,对行人可能造成伤害的零件结构中,包括引擎盖、前风挡玻璃、大灯、引擎盖铰链、雨刮器连杆、风窗横梁等,进行了大量优化。吸能保险杠、软硬引擎盖材料、大灯溃缩结构等措施的引入,降低零件对行人头部和腿部的冲击,像是报上一层“海绵”,保证行人在碰撞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弯折损伤。

正是上述诸多的安全保障,才让朗逸新锐在中保研C-IASI碰撞试验中获得顶尖评价。比如说,通过大量、不同体型假人测试后,朗逸新锐多个安全气囊(前排主副驾气囊、侧面气囊、头部气帘)确保了其覆盖的保护区域能为所类型的乘员提供效的安全防护,无论是正面偏置碰撞和中间柱碰撞,还是侧面多类型碰撞,朗逸新锐都进行了细致设计和测试,以确保不分性别的乘客落座任何位置,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特别是发生侧面碰撞时,经过优化的头部气帘,会成为女性乘员的一道强力防线,充分保护女性乘员头部,避免严重损伤。又比如,目前国标要求的追尾碰撞所使用的壁障重量为1100kg,而朗逸新锐壁障重量远超国标要求50%以上,真正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

主动安全层面,朗逸新锐拥Lane Assist 车道保持系统、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HHC 坡道辅助系统、泊车后视影像系统、数字式泊车雷达、ABS防抱死制动系统、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SP电子稳定系统等功能。而轩逸经典则不具备相应的辅助驾驶能力。

行驶过程中,朗逸新锐可以避免因驾驶者分心导致车辆偏离车道发生危险。车过程中,如果前车急停或者行人横穿道路,朗逸新锐自动监测到碰撞风险,第一时间紧急停车避免追尾碰撞事故的发生,诸如此类的安全呵护还很多,轩逸经典更大程度上依靠驾驶者保持高度注意力,才能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除了上述看得见、摸得到的“硬指标”安全优势,朗逸新锐同样关注“看不见的安全”。例如,致力于为用户打造“绿色移动之家”,从全方位为用户提供健康呵护。尤其针对车内颗粒物,朗逸新锐使用的空调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且快速响应,通过车载抗菌活性炭高效滤芯快速过滤降低车内PM2.5浓度,同时媳妇甲醛等挥发性机物,为用户送上优质的车内空气,保证呼吸健康。在3月26日公布的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测评结果中,朗逸新锐一举拿下“车内挥发性机化合物与车内气味强度(VOC&VOI)”、“车辆电磁辐射(EMR)”、“车内颗粒物(PM)”及“车内致敏风险(VAR)”4个板块的全5星成绩。这都是轩逸经典无法比拟的优势。

外观对比

两款车都采用家族化设计语言打造,个性前卫这一基调在二者身上得到了不同程度地体现。朗逸新锐车身姿态低趴,使用大量黑化元素雕琢出运动年轻特质。轩逸经典造型相对饱满圆润,细节上没太多亮点。

2

朗逸新锐前倾上扬的车身显得动感十足,长车头短车尾的比例营造出侧面紧绷灵动,意欲俯冲起跑的姿态。轩逸经典之所以叫经典,就是设计层面中规中矩。

展开查看更多

车市黑话

关注

在C-IASI的严格测评下,上汽大众朗逸新锐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以及“车辆辅助安全”四大关键领域均取得了All Good的佳绩,不仅斩获“GGGG车型”评级,还创造了C-IASI测评史上燃油车最佳成绩。这一卓越表现,离不开上汽大众对德系品质内核的坚守与传承。

1716202783311

朗逸新锐基于上汽大众全新的MQB平台精心打造,车身结构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材(含热成型钢),使用比例高达92%。扎实的用料辅以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先进技术,以及RoDip车身电泳防腐等精湛工艺,确保朗逸新锐的车身结构坚固且耐用。

而为了证明自己“出众”的安全品质,朗逸新锐在上市之初就奔赴察尔汗盐湖、极寒实验室、上汽大众吐鲁番试车场,经过百万里程的整车耐久测试、极地测试、雨淋测试等一系列严苛的考验,确保其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出色表现,打造让消费者既安心又省心的高品质。

直升机在空中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在安全配置方面,朗逸新锐同样不遗余力。它配备了6安全气囊、HHC坡道辅助系统、倒车影像、数字式泊车雷达、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以及LaneAssist车道保持系统等丰富配置,为驾驶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其中,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行驶中的车辆与前方交通状况,预判碰撞风险并及时介入,为驾驶者提供主动安全保护。而LaneAssist车道保持系统则能效避免因车辆无意识跑偏而引发的潜在危险,进一步提升了行驶安全性。

1715831776572

在看不见的细节方面,朗逸新锐同样追求卓越。其内饰所零件均经过严格筛选,遵循国标和欧盟CLP法规,确保无害物质。同时,它还采用了“电子鼻”黑科技对车内气味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Clean Air空气净化装置,快速过滤车内颗粒物,效吸附甲醛等挥发性机物,为乘客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驾乘环境。

1717075749532

因此,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测评中,朗逸新锐也一举拿下“车内挥发性机化合物与车内气味强度(VOC&VOI)”、“车辆电磁辐射(EMR)”、“车内颗粒物(PM)”及“车内致敏风险(VAR)”4个板块的全5星成绩,在健康出行领域中满意交卷。

展开查看更多

车市黑话

关注

6月1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正式开幕,上汽大众旗下多款明星车型重磅登场,其中,朗逸新锐凭借“出众”的安全性能成为焦点。

安全,始终是消费者首要考量的因素。而为了让消费者能买到安全、可靠的车型,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C-IASI)融合全球最权威碰撞机构的评分标准和严苛的试验条件,通过构建高度还原真实碰撞环境的测试场景,为消费者提供准确评估各车型安全性能的可靠依据。

在C-IASI的严格测评下,上汽大众朗逸新锐在“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车内乘员安全”、“车外行人安全”以及“车辆辅助安全”四大关键领域均取得了All Good的佳绩,不仅斩获“GGGG车型”评级,还创造了C-IASI测评史上燃油车最佳成绩。这一卓越表现,离不开上汽大众对德系品质内核的坚守与传承。

1716202783311

朗逸新锐基于上汽大众全新的MQB平台精心打造,车身结构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材(含热成型钢),使用比例高达92%。扎实的用料辅以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先进技术,以及RoDip车身电泳防腐等精湛工艺,确保朗逸新锐的车身结构坚固且耐用。

而为了证明自己“出众”的安全品质,朗逸新锐在上市之初就奔赴察尔汗盐湖、极寒实验室、上汽大众吐鲁番试车场,经过百万里程的整车耐久测试、极地测试、雨淋测试等一系列严苛的考验,确保其在各种极端条件下的出色表现,打造让消费者既安心又省心的高品质。

直升机在空中

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在安全配置方面,朗逸新锐同样不遗余力。它配备了6安全气囊、HHC坡道辅助系统、倒车影像、数字式泊车雷达、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以及LaneAssist车道保持系统等丰富配置,为驾驶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其中,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行驶中的车辆与前方交通状况,预判碰撞风险并及时介入,为驾驶者提供主动安全保护。而LaneAssist车道保持系统则能效避免因车辆无意识跑偏而引发的潜在危险,进一步提升了行驶安全性。

1715831776572

在看不见的细节方面,朗逸新锐同样追求卓越。其内饰所零件均经过严格筛选,遵循国标和欧盟CLP法规,确保无害物质。同时,它还采用了“电子鼻”黑科技对车内气味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Clean Air空气净化装置,快速过滤车内颗粒物,效吸附甲醛等挥发性机物,为乘客打造一个健康、舒适的驾乘环境。

1717075749532

因此,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测评中,朗逸新锐也一举拿下“车内挥发性机化合物与车内气味强度(VOC&VOI)”、“车辆电磁辐射(EMR)”、“车内颗粒物(PM)”及“车内致敏风险(VAR)”4个板块的全5星成绩,在健康出行领域中满意交卷。

1717075678899

朗逸新锐凭借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健康环保的内饰环境,完美诠释了“最可靠的出行伙伴”这一角色。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旅行,它都能为乘客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和舒适体验。

展开查看更多

车市黑话

关注

朗逸新锐基于上汽大众全新的MQB平台精心打造,车身结构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材(含热成型钢),使用比例高达92%。扎实的用料辅以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先进技术,以及RoDip车身电泳防腐等精湛工艺,确保朗逸新锐的车身结构坚固且耐用。

展开查看更多

车评小怪兽

关注

说到买燃油车,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应该还是合资车,毕竟合资车在燃油车方面自己的天然优势,而且保值率也不错。近期,上汽大众朗逸新锐出众版上市,给到了7.999万起的售价,和之前的在售车型相比降价2-2.2万,作为合资车中的热销车型,想必会提升一波销量。

2

共上市了两款出众版,分别是售价7.999万的新逸版和售价8.799万的新愿版,哪款车更值得买?更具性价比?

展开查看更多

车评小怪兽

关注

两款车的价格相差8000元,新愿版的配置要丰富一些,比新逸版多了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等。

6

展开查看更多

车评小怪兽

关注

两款车的价格相差8000元,新愿版的配置要丰富一些,比新逸版多了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和启动等。

6

展开查看更多

爱车兵团

关注

根据大众的规划,到今年年底将推出超过10款基于MEB平台和PPE平台的纯电车。而在2026年CMP平台和MEB+平台落地后产品将会加速,到2027年将推出超过20款纯电车,其中包括5款由大众安徽打造的ID.UX车型。

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提升到30款。而在大众优势的燃油车板块,将以插混车型为核心支撑自身转型,到2027年将推出30款基于MQB evo平台和MLB evo平台打造,由本土生产的更智能、更高效的燃油或插混车型。

大众中国正试图再造一个大众

“在中国,为中国”一直是大众的战略,如今这一战略被提升到全新高度。

在今年1月,大众在德国沃尔夫斯堡总部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全球首个专注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中心,位于合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限公司(简称“VCTC”)正式开始运营。

VCTC的启用也意味着大众将中国市场的研发工作,从德国沃尔夫斯堡东移了9000公里,来到距离市场更近的安徽合肥。开启了大众在中国全面本土研发,构建自主供应链的全新时代。

“我们可以通过VCTC更好地赋能我们的合资企业,包括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过去,我们对合资企业支持依靠德国的技术资源,现在通过合肥的VCTC就可以达成。”VCTC首席执行官韩鸿铭认为,通过VCTC可以让大众更好的整合本土研发资源和供应商资源,能够更快的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做到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

除了VCTV,大众在中国还布局了大众安徽,拥了独立的生产、销售能力的体系。同时,大众重新整合了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中国,找来了前长安汽车首席软件架构师韩三楚担任掌门人,通过外部收购与外部合作的方式,提升大众在软件上的竞争力。

通过加强中国本土研发和供应链在大众新产品中的比重,大众望重拾用户喜爱。因为面对一众已经被自主品牌在智舱、智驾体验上阈值拔高的中国用户,大众全球化的那套智能体系很难获得认可。如果大众能够在智能化上加入中国特色,再保持自身在驾控、质感上的优势,才能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大众在中国构建了一套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到汽车生产、到销售的全新完整体系,甚至这套体系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对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的赋能。并且这套体系完全依托于中国的供应商与产业体系,未来拥独立于大众全球体系的智能架构和新能源平台。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众中国在试图打造一个技术、供应链、产品独立于大众德国总部的全新体系,让其能够更灵活的应对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

大众这家来自德国的百年车企,正在依托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优势,再造了一个更中国,更高效、更智能、更电动化的大众,“大众中国”正在被重构为“中国大众”。

现在,中国对大众的意义如今不仅是全球第一大市场,更是大众汽车全球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先锋,双方的关系已经实现了更深层次的绑定。

写在最后

大众在中国4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不断加深中国化的过程。在1.0时代,大众中国完全依托德国技术,产品由德国研发中国制造。到了21世纪初的2.0时代,中方已经能够依托德国技术进行研发,打造出朗逸、途观L等产品。到现在的3.0时代,德方与中方已经在研发上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在中国构建本土化的研发、生产体系已经成为了大众在华发展的重要战略。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