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理想L8充电

易车知识库 理想L8

232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禾颜阅车

关注

要想充得快,高压是关键。做高压充电桩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解决方案。因为通常来讲,电压越高,功率越大,充电也就越快。所谓“充电N分钟,续航X公里”,都是以高压为基础的。


各新能源车企和专做补能的企业,都在该领域积极布局,并取得了肉眼可见的喜人成绩。


2019年3月,特斯拉推出的超充桩,峰值电压为400V,峰值功率250KW,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120公里,这在当时是十分抢眼的。


百舸争流,群雄逐鹿,各路英豪随即展开了以充电速度为考核标准的竞速大战。参赛选手除了比亚迪、蔚来等新能源企业,还包括保时捷、宝马、奔驰等传统大厂。


去年,理想5C充电桩投入使用,电压达到800V,充电12分钟,续航500公里,又将充电速度提升了一大截。小鹏S4超充桩的实力与理想在伯仲之间,同样是800V高压,5分钟即可完成200公里续航的补能。埃安则将电压提升到了1000V,创维实现了充7分钟,跑400公里……在这条路上,各家都向更高压、更快速进军。从数据上看,接近加油站的补能速度已经指日可待。


图片

△理想5C充电


除了速度,站点的覆盖的密度和广度同样影响用户体检。既然补能是新能源路上绕不开的坎,各家也都积极推进建桩计划。比如小鹏汽车表示将在2025年底之前建成3000座超快充站,在2027年底之前建成 5000座超快充站。其他车企在建桩项目也都投入不手软,组团发起了桩海战术,期待齐心协力击败补能焦虑。


奔驰和宝马抛出合作计划,宣称将于2026年底,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作为汽车界的绝对大佬和新能源新兵,两只大手一握,着实给对手带来沉重的压迫感。


宁德时代则已在去年宣布于墨脱捐建首座超级充电站,加快实现充电站下沉到相对偏远的地方。


图片

△宁德时代,离天空最近的充电


换电更快,但很难


蔚来创始人李斌说“换电是难且正确的事”。是否正确还有待时间检验,难度却是当下可见。


相比与建充电桩,做换电的企业少得多,在这条略显孤寂的路上,李斌成为探险者。截至去年12月,蔚来在国内建成2201座换电站,其中高速换电站700座,连接220座城市,实际累计换电次数已超过3,300万次。


充电桩模式在为突破10分钟、5分钟欢呼雀跃时,换电平台入门就是3-5分钟。而前面所提的N分钟续航X公里,往往是理论场景。现实情况下,车主好不容易找到个充电桩,哪会只充几分钟,都会尽量充满一点,所以耗时至少半小时以上。如果是慢充,充十来个小时也是有的。单就速度而论,换电模式从开局已经完成了对充电模式的碾压。


值得一提的是,换电模式不需要太高的电压,高电压是超级充电桩的先天安全隐患。换电还可以合理均衡电价峰谷来充电。相对而言,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换电好于各种超级充电桩。


理论上讲,驾驶一辆换电车是十分惬意的事。因为从来不用考虑什么时间去充电,电用得差不多了,找个就近的换电站,几分钟搞定,体检感和去加油站无限接近。


而且,由于换电模式没了电池这个成本大户,造车成本也可以有所控制。不过,消费者对此态度却是泾渭分明,有人喜欢,有人反感。更多私家车主还是宁愿费时间去充电,毕竟在家里就能充电,比到处找换电站心里安稳。


不止是消费者有顾虑,对投资者而言,建换电站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建换电站的门槛比建桩高得多。

一座充电站的投资,大概在150到400万元。如果钱不够,可以少建几个桩,比较灵活。快充桩依据充电功率高低成本不同,通常在几万元到几十万不等。而慢充桩则更加便宜,通常几千块钱就可以搞定,并且占地极少。


而换电站单站建设成本大概在300万元,蔚来在去年底已拥有2201座换电站,依此估算,建站这一项已经花掉了约66亿元,超过了2023年上半年蔚来研发支出的64.2亿元。而且后期维护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图片

△蔚来的换电站


换电站的另一处伤痛是兼容性。充电桩的兼容性要好很多,在2015年,充电桩拥有了国标。无论哪家品牌、多少功率的充电桩,都方便电动汽车接入充电


而换电领域的兼容性建设则慢得多。这又是车主补能的一大障碍,只要和自己车子的品牌不符合,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换电站用不上。


目前,主攻换电模式的整车厂较少,蔚来冲在前面,北汽、上汽、吉利的换电车型都不多,而更多的品牌,则是压根与换电绝缘。2023年11月21日,蔚来开放换电业务,并先后与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达成合作,初步建立“换电联盟”,这是兼容性上的一次进步。


为什么还没普及大号充电


本来手机也存在“续航”焦虑,不过被充电宝完美解决了。那是否可以给电动车也配备移动的充电装置,实现走到哪里都能充电呢?


充电宝和手机十分登对,充电宝和车可不那么般配。因为“携带”足够电能,充电宝的重量和体积绝对是凡人肉身难以承受的。这种大号充电宝,不可能像手机充电宝一样随身携带。如果是燃油的增程器,又要考虑尾气排放的问题。


大号充电宝在以前更像是美丽的幻想,不过,现在包括理想在内,有多家企业在研发可以为车辆充电的“充电宝”,技术突破或许并不遥远。


高手在民间,2015年,有车主自主研发“汽车充电宝”。在拖车上搭载了一台发电机,实现了说走就走的充电。但隐患显而易见,尾气、噪音、安全性都让此发明只能当艺术品欣赏。


图片

△民间发明家的拖拽式增程器


福特公司于去年6月提交了一项专利申请,在电动汽车的车顶位置安装外置电池,为主电池组充电,同时还支持车主自行安装和拆卸。这种看上去很美的美式解决方式,并不能解决电池过重的问题,虽然支持自行安装,但绝对是并不轻松的体力活。这种设计的初衷,或许是方便车辆在城市代步和长途郊游之间角色切换。


如果此种方式和换电结合起来,倒是更贴近手机充电宝的使用方式,日常用车可以不装载,一旦觉得电池余额不足,或者想起了远方,大可以开进换电站,租一块充电宝放在车顶也是不错的选项。


图片

△福特的车顶充电宝专利示意图


蔚来的“奶妈车”,配备了燃油增程器和电池包。万一电动车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没电了,这种移动充电车给了蔚来车主勇闯天涯的底气。


图片

△蔚来的“奶妈车”,可以流动给车辆充电


移动充电桩是对固定桩的改良。以前车开进停车场,需要考虑是否要停在有充电桩的车位,如果场内配置有移动充电桩就方便多了,把车停好,APP上招呼一声,移动桩就会主动跑过来。车主无需花费精力寻找充电桩,也提高了停车位的效率。


图片

△2023南京国网电动展上的移动充电机器人


可移植垢燃油增程器也是不错的选择。以理想汽车为例,如果车主拥有一台装备有增程器的理想L8和一台纯电动的理想MEGA,那么在进行长途旅行时,他们可以将L8上的增程器移植到MEGA上,从而大幅扩展其续航里程。


无论是采用电池包还是燃油增程器,大号充电宝需要克服的困难都不少。重量、成本都严重限制了实际使用。不过,这种灵活的过渡方案,又的确是补能站(充电或换电)达到足够覆盖之前的实用办法,因此至少在三五年内,大号充电宝都大有可为。即便将来补能站已经足够,也不能阻止远行者自备电源。

展开查看更多

二师兄玩车

关注

如果长途旅行中充电设施不够完善,或者没有时间充电,体验就会打折扣。

特别是现在马上要进入冬季,纯电续航会缩水,尤其是对北方的消费者来说,长期馈电行驶的体验并没有那么好。

相比之下,锐界L自始至终都能保持强动力和低油耗的一致性,而且不管身处何地的消费者,任何时候都不需要迁就车辆。

通过性和使用成本有什么区别?

大型7座SUV的自重通常会达到2吨左右,如果是纯燃油车能耗肯定不会低,自驾游一趟油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锐界L通过混动技术将百公里油耗做到了6.3L,相当于紧凑级轿车的水准,而且只需要加92的汽油。

旅途中不需要充电等待,说走就走,自由度更好。

四驱系统是大型SUV必不可少的配置,锐界L采用了适时四驱和多片离合器的中央差速锁,是带中央传动轴的机械四驱。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过于传统,但是如果遇到真正的越野路况,锐界L的脱困能力远非普通电四驱可比。

而且在冬天的冰雪路面,机械四驱更为可靠,不会因为电量的变动产生性能波动。

插电混动因为可以充电后纯电行驶,确实能降低使用成本,特别是在短途场景中很明显。

比如理想L8纯电续航为175km,如果短途出行的距离比纯电续航短,基本上可以当电动车使用。

可是如果动辄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旅途,是充电呢还是不充电

充电会打乱出游的节奏,时间也是成本。

如果不充电理想L8馈电百公里油耗7.7L,实际可能会更高,混动车低能耗的优势就得不到体现。

再来看理想L8的四驱功能,电四驱理论上更容易控制,马力也够大。

但实际上无法长时间大扭矩地输出,而且性能和电池电量有关,做不到机械四驱的长效和稳定。

空间和舒适各自有什么特点?

当下的新能源浪潮,深刻地改变了汽车的内饰设计,大屏幕变成了必不可少的配置。

锐界L仪表台长达1.1米的27英寸超广域高清4K巨幅屏,比很多新势力还要新势力。

内置了SYNC®+2.0 智行互联系统,支持OTA升级。

锐界L的大车身也带来了大空间,座椅为2+2+3布局,可以在四、五、六、七座之间自由切换。

第二排中央过道宽度200mm,甚至比MPV的优等生GL8还要宽。

第二排座椅带腿托,不仅支持各项电动调节,还带有无线充电,舒适性拉满,还能紧跟时代。

理想L8是新势力中的标杆车型,前排布置了两个15.7英寸的双连屏,主驾驶前方是HUD和Mini-LED安全驾驶交互屏。

仪表台、门板等内饰主要以简约的大块面造型为主,视觉上清爽简洁。

除了前排屏幕,理想L8还在车顶为后排乘客提供了15.7英寸的折叠屏,充分考虑了后排的使用场景。

理想L8全系都是六座车,采用2+2+2布局。

如果三口之家带上两边的老人,理想L8就不能像锐界L一样从容。

此外,理想L8第二排座椅也不带腿托和无线充电,音响是白牌,锐界L则是B&O。

结束语:

新势力借助于中国成熟的产业链,确实为消费者带来了新颖的产品解决思路,理想的SUV就因为抓住了家庭用户的很多痛点而火爆,理想L8也是如此。

锐界L在空间、屏幕上和新能源不相上下,动力总成更是兼备高性能和全天候能力,这是供应链技术短期内无法达到的。

理想L8的性能和优点是有条件限制的,更适合城市和方便充电的范围使用,相比之下,锐界L在“新”和舒适上不逊色L8,而且还有独特的优势就在于不需要为车辆改变习惯,不知道你会怎么选?

展开查看更多

电驹

关注

最近我测试了理想L8 pro 三次的快充功率,看看它的充电峰值功率是多少,峰值功率能保持多久。为了保证严谨性,三次充电使用的都是开迈斯120kW的快充桩。

先说结果(本次测试结果仅代表该车在该充电桩的充电情况,不代表其他理想L8车型,结果仅供参考):

1、快充功率能否达到官方所称的75kW

经过3次实测,第一次峰值功率为74.1kW,第二次和第三次均达到了75kW,甚至在刚开始的1分钟后,超过了75kW。所以理想L8 pro 达到了官方宣称的75kW快充功率。

2、峰值功率持续时间

经过三次实测,理想L8 pro 峰值功率的持续时间都是3分钟。3分钟之后,车辆充电功率骤降到65kW左右。5分钟后降得更低。

3、5分钟后的充电功率

充电5分钟之后,理想L8 pro 峰值功率就不会回到70kW以上了。其始终在60kW左右徘徊。三次结果都是如此。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功率都低于60kw。

4、10分钟后的充电功率

充电开始10分钟之后,理想L8 pro 峰值功率会继续下跌。第一次和第三次实测跌到47kW左右,但第二次跌到58kw。

5、充电时长

第一次充电用时15分钟,第二次用时27分钟,第三次用时23分钟。

为何相差会这么大?因为第一次测试的是SOC 20%- SOC60%。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测试的30%-80%。第二次和第三次充电差了4分钟,我觉得这是可以接受。也就是说在开迈斯120kW快充桩从30%-80%,用时在25分钟左右。

几点感悟:

1、理想L8 pro三次测试,峰值充电功率持续时间都是3分钟,而且都是充电开始时达到峰值。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厂家就是这么设定的。如果是厂家设定的,那这种设计就很值得其它车企借鉴和琢磨了。

你说它快充功率75kw,它确实能达到,但又不能持续太久。是个“高+窄”峰型选手,像一座高山起伏不平。但在传播上,这种设计却结结实实占了便宜,因为它确实比其它插混/增程车快充功率高。有人说这是高开低走,鸡贼,也有人会觉得这是聪明,高明,既找不出毛病来,又实现了传播效果。

例如蓝山,它的峰值功率只有59-60kw,但它能持续10-15分钟。这是一种“低+宽峰”值设计,像一座高原,没有尖峰,但比较高和平坦,是宽峰型选手。但在传播上,可能会吃亏,会给人快充功率不如对手高的印象。

两种设计各有特色,值得车企思考和选择。如果你是消费者,你会喜欢哪种呢?

2、考核一款车的充电峰值功率,不能只看最大值,还要看持续时长。记得前段时间,腾势赵长江赵长江V表示,腾势的峰值充电功率是宽峰值设计,后来“宽峰值”概念在微博上热炒,被大家慢慢熟知。

现在来看,宽峰值指标还是比较重要的。衡量一款车的充电功率,既要看峰值功率是多少,还要看峰值持续时长是多少。峰值既高又宽才是最好的选手。

在看车时,如果你问一句,快充峰值功率能持续多久?是不是宽峰值设计?就会显得很专业。

当然了,上述讨论都是以我这辆理想L8 pro的充电表现为基础的,不能说明全部情况,仅供参考。你的理想L8 pro的峰值充电功率到底能持续多久,欢迎留言。

展开查看更多

参谋长说车

关注

理想工作人员远程检测2小时后,表示车辆没问题,有可能是充电桩的问题。

展开查看更多

车卷风

关注

理想最近的更新主要是在于全新的技术方面,新车正式采用了高压纯电:5C纯电,充电速度进入“5G时代”,在800V高压纯电平台实现最优性能下“充电9分30秒,续航400公里”的5C充电效率,已经走在了新能源领域中的前脸,相较于比亚迪的充电速度以及特斯拉的超充都更加的出色,而且在电池对温度条件要求苛刻的当下,新车还能够实现峰值500kW以上的充电功率;在-10°C至40°C的宽温域区间均可实现充电10分钟以内增加400公里续航,在长途出行中无疑是非常出色的优势。而且新车的增程式动力更是比油电混动更加的出色,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1315Km,让很多燃油车型都为之震惊。

不仅如此,理想还在自建、自运营5C高压超级充电网络,而且将会在今年年底,理想超级充电站的数量将超过300个;到2025年,高速沿途理想超级充电站的平均间隔将小于100公里,每个站每小时可以服务9-20台车;2024年底,超过300个城市枢纽站也将在城市核心环线陆续建成,完成以6公里为间隔的双向覆盖,并且可以利用自动充电机器人等技术打造超越燃油车的补能体验,全程不下车比加注燃油更加的方便快捷,尤其是车机端自动规划行程,导航前往超充站;充电时,车辆会自动行驶到充电车位、自动泊入;充电机器人自动插枪充电,充完电自动结算、自动驶出,对于很多新手司机与技术不是很好的司机来说十分的方便,更加适合当下智能时代的需求。

展开查看更多

科技丛林

关注

理想表示,今年还将推进高压快充网络的铺设,优化用户充电体验。

按照此前规划:到2025 年,要在全国建成超过3000 个超级快充站。

至于充电速度,可以做到10 分钟充400 公⾥。

去年8月,理想已经上线了⾃⼰的充电地图,很显然也是为后续首款高压纯电动车型的发布做准备。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