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宝马X1> 宝马X1中控> 摘要详情

宝马X1中控台的工艺相比以往的宝马也有了不小改进

宝马X1中控台的工艺相比以往的宝马也有了不小改进

摘要来自:《宝马X1测评:给一台纯家用SUV注入宝马灵魂,结果如何?》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宝马X1测评:给一台纯家用SUV注入宝马灵魂,结果如何?》的片段:

座舱的设计也换上了宝马家族化的连屏造型,依然是维持中控台略微偏向驾驶者的设计,并没有为了单纯的美观而牺牲所有。宽大的方向盘,搭配粗壮的环身、三幅式的造型,视觉上的运动感营造也是宝马非常管用的手法了。


中控台的工艺相比以往的宝马也有了不小改进,首先高亮材质的面积增大,而且运用更加娴熟,档次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其次装配工艺也有了改善,用手按压上方的搪塑部分和中控屏背后,可以明显感觉到结构扎实了不少。只是中间的钢琴烤漆面板的部分还是会有一点细微的“吱吱”声,看来宝马还是得再下点功夫。



人机方面的设计,这辆X1展现出了很扎实的基本功。哪怕把座椅调到最低的位置,坐姿也不会显得太高,更接近于设定偏高的轿车的水准,而且此时依然能看见前方的机舱盖,后视镜里的尾部视野也很充裕,这在当下新车造型越发浮夸、功能实用性却被轻视的风潮里实属一股清流了。



宝马甚至在这台X1上玩了一些小心思,比如手机无线充电的位置直接被做成了大角度的倾斜造型,很难说这不是为了方便国内的用户开车的时候刷手机看微信。为了避免行驶的时候手机被颠出来,它甚至很贴心地给充电的位置安装了一个手机夹子。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国内长轴版车型独有的做法,直到查了一下海外版U11的官图,才发现也是这样的。不得不说宝马似乎有点学“精”了。然而,它或许忘了,国内绝大部分人都是直接买个手机支架,明目张胆地把手机架在中控屏边上的。



前排座椅的内部填充十分厚实,甚至有点偏硬,而且两侧的侧翼很长,开车的时候甚至能把手臂挨在上面,如此能把人包裹得严严实实,堪比所谓的运动性座椅,只是没有座椅通风的话,大夏天怕是得把人闷出一身汗。



后排座椅坐上去更是“硬邦邦”的,好在支撑性很不错,不会让人坐久了腰酸背痛,坐垫也经过了加长、角度更合理,不再是上一代F49那样的“小板凳”了。后排依然维持了巨大的空间,以我1米74的身高,调好前排后的后排腿部空间轻松超过三拳。



变成前驱之后,尾厢的容积表面上变化不大,然而540L的常规容量已经非常充裕了,而且四周平直,利用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掀起盖板之后,下方还有一块非常可观的隐藏空间。当然,这是通过去掉备胎换回来的,但是如今20万以上的新车型,很多都已经没有备胎了。



02

交互/车机槽点颇多

而座舱里的绝大部分槽点,都在与系统的功能交互细节上。


首先是方向盘左边的巡航操作区,由于X1全系都只标配了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和车道居中都要选装,所以这里只有巡航开关、车速调节和切换限速模式的按键,连车距调节和跟车功能都没有,要知道连如今连10万左右的国产车都能标配L2级别的巡航功能了。



右边的多媒体操作区,调节音量大小竟然不是使用滚轮,而是滚轮上方的“+/-”按键,滚轮却被用来切歌了,我很好奇这种反直觉的设计是怎么想出来的……



仪表的三种界面风格略显多余,不过支持VIEW界面的切换这一点真的很有必要,诸如常用的里程/油耗、导航、多媒体、驾驶辅助信息显示,都能在仪表上实现,虽然界面色彩元素很多,不过胜在屏幕分辨率高、车速和挡位等关键信息的字体也足够大,画面的位置也不会轻易被方向盘遮挡,而且对反光的控制做得比我见过的很多车要好。



有了电子挡杆之后,副中控台下方的部分可以“清理”出非常宽大的储物空间。有趣的是,即便如此,这个副中控台却依然被保留了下来,即便是“大鸡腿”已经缩水成了一个小小的拨杆,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实体键:双闪灯、启停键、电子手刹、AUTOHOLD、驾驶模式、驾驶功能设置、泊车影像(是的,也没有自动泊车)、以及多媒体的切歌/音量的实体按键。


不知道宝马是不想过于激进直接干掉副中控台,还是觉得这些功能的确有便捷盲操的必要性。我个人倒是非常喜欢的。只是,光保留按键、没了“大鸡腿”显得有点鸡肋。



而且,按键的逻辑也让人很不适应。譬如,点击“MY MODES”只能直接进入驾驶模式的主界面,此后再按反而是退出界面,而不能通过连续点击来直接切换驾驶模式,想换驾驶模式,只能点中控屏。


没了以往iDrive的大旋钮,按键的逻辑也没适配好的话,操作就失去了连续性。其实方向盘上就已经有的多媒体控件,在这里再出现一次,我觉得是有点多余的,如果是为了副驾操作方便,那还不如把这批按键挪到中控屏下方。



车机的槽点自然就更多了,无论是HMI还是性能上都很不完善。首先响应按键的速度偏慢,中控屏左侧的触控键识别率更是差;其次车机里系统默认的功能,分类方式几乎看不懂,而且全被打散成了独立的APP,图标使用的不是扁平化的风格,大部分底色一致,面积又很小,导致识别起来很难,影响行车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