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凡尔赛C5 X> 凡尔赛C5 X销量> 摘要详情

凡尔赛C5 X泰国纯电车型销量预计在8万辆左右

凡尔赛C5 X泰国纯电车型销量预计在8万辆左右

摘要来自:《【汽车人◆年终②】中国汽车出海:崛起与挑战》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汽车人◆年终②】中国汽车出海:崛起与挑战》的片段:

或者可以这么说,中国汽车的洪水,淹没了体量为160万辆的俄罗斯市场。而2024年俄罗斯市场销量可能达到200万辆,中国品牌将得到更多、更深的利益。


其实这里需要突破传统认知的,不止有我们,还有俄罗斯的舆论。在一年一度的“普京连线”节目中,俄罗斯总统在回答“是否担忧中国汽车在俄罗斯扩张”时表示:“(中国汽车的)扩张,并非俄罗斯特有,中国制造商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其它市场,取代当地品牌,包括欧洲市场。”


此前俄罗斯市场被欧洲、日韩品牌瓜分蚕食(本土品牌占有率节节败退),但俄罗斯舆论似乎从未有过类似担心,这说明什么?


俄罗斯舆论可以接受“先发国家”肆意占领其市场,但对于中国汽车类似的攻势,表现出某种不适。如果不考虑更深层次的原因,至少也是刻板印象追不上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现实。11年来,即便中国市场规模一直全球第一,但总得到“大而不强”的评价。如果出口第一还不能称之为“崛起”,未免太过凡尔赛了。



欧洲人已经承认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和商业上的领先。不过,它们归咎于疫情三年欧洲车企缩减了投资,而“年轻的中国对手抓住了机遇”。


这一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全球跨国车企,都在新能源浪潮来临的时候,舍不得放弃燃油车技术资产。它们低估了浪潮的高度,也低估了自己介入和转型的压力。这是战略分歧导致的速度差异,而非什么投资差异。


海运瓶颈何时突破


不过,德国人有一点说对了,那就是中国市场的宽度,严重压制了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产能。很多工厂的排产,只有设计产能的一半,甚至更低。


走出去,快速实现海外全链部署(而非简单的轻资产商贸),是大多数中国品牌的战略想定。



事实上,眼下的出口受制于海运能力,而非客户订单。


2019-2022年,中国的出口量涨了6倍,运费一度飙涨8倍。但是中国公司能提供的、适合运载成品车的滚装船,只有全球相应运力的1/7,而其中只有十来艘具备远洋运力。中国船东同样对出口浪潮缺乏预见性。


中国车企和海运公司的反应是,疯狂下单新型滚装船,光是中国船舶制造公司就拿到200多艘订单,其中广州造船厂3年内就将建造42艘类似船舶。如今,这类船舶的产能扩张了8倍。一艘大型滚装船,可以容纳7000-9000辆车。


比亚迪订购6艘;奇瑞与芜湖造船厂合作开发自己的船型;上汽与中远集团成立了远海汽车船公司,这家新公司正在打造一支拥有24艘船的船队,年运力70万辆。此外,长安、广汽、长城都有类似的动作,中国车企正在准备大干一场。



为此,上海洋山港、宁波北仑港、深圳盐田港都将一大片区域,甚至岛屿,改造成新车装载停车位。这就是本文开头海关总署数据与中汽协数据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海关口径中,报关完成、等待装船的过程,已经算在出口数据当中。因为运力短缺,这些船等待登船的时间越来越长,就造成了“出关未在途”的车辆,越来越多。


随着滚装船大批倒货,如今动辄三四周的港口转运周期,有望缩短。大肆打造海运能力,是中国汽车出口崛起的最好注释。


中日品牌在泰国竞争激烈


相比直接成品出口这种“幸福的烦恼”,海外部署产能,正在遭遇更大的挑战。欧盟市场则对两者(大贸和本地化生产)都试图设限。


没有限制的东盟,则能看到中企火力全开、挑战日企的过程。其中所有市场上新增电动车份额,几乎都被中国品牌拿走。


在2023泰国汽车博览会上,有5.3万辆汽车被预定,其中有38.4%是电动车。订单前10名当中,中国和日本品牌各5个,依次为丰田、本田、比亚迪、埃安、MG、长安、长城、铃木、日产、马自达。而2020年,日系在泰国市占率高达85%。现在形势变化得很快。



泰国目前拥有东盟内最大的汽车产能(200万辆),其中有一半用于出口,其产能超过英国和意大利的总和。印尼、马来西亚也有150万辆和70万辆的产能。


关键在于,泰国没有针对中国品牌的贸易壁垒,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印尼都想充当东盟电动车产业中心。如果泰国实现电动车转型,利益受损最大的莫过于日系。


最近,日本和中国都在针对泰国的二期电动车补贴(截止于2023年底的一期补贴约3万人民币/辆)而展开博弈。日本希望取消电动车补贴,而中国则希望维持。泰国尚未作出决定,但可能将补贴减半。


纯电动车消费税为2%,日系争取到了8%的消费税标准,而燃油车消费税则为12%起。可见,中日针对泰国产业政策正在进行激烈博弈。


在泰国市场上,价格竞争非常激烈,日系和中系品牌的产品价格都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10%-15%。这几乎是中国市场竞争态势的缩略版。



2023年,泰国纯电车型销量预计在8万辆左右,是2022年10倍之多。尽管基数较小,但只能用暴增来形容。其中,11月份就销售了9000辆电动车。当月,泰国新能源渗透率达到18.2%。泰国监管希望2030年本土生产的汽车产量(250万辆)中电动车比例达到30%。这个愿望在中企的大力投资之下,很可能提前实现。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