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轩逸> 轩逸电动车> 摘要详情

轩逸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并未占据任何优势

轩逸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并未占据任何优势

摘要来自:《【汽车人】电动车关税:欧盟英国搏弈,中国车企观望》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汽车人】电动车关税:欧盟英国搏弈,中国车企观望》的片段:

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是欧盟与英国针对电动车的10%关税将在何时开始征收。一种选择是不做任何事,等待12个月缓冲期结束自动加税;另一种是一次性推迟3年到2027年开始征收。


12月6日,有消息称,欧委会向欧盟理事会提出了后一种方案作为“建议”。这种程序性建议,尚无被驳回的先例,所以欧委会才是事实上的决策部门。


英欧互斗的中国因素


在“建议”出台之前,汽车制造商合伙雇佣的游说团体表示,如果在欧盟和英国之间施加电动车关税,那么行业将损失43亿欧元。而中国品牌将在欧盟和英国市场上受益(于关税)。


《汽车人》认为,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实际上都在暗搓搓赞成无限期推迟该项关税,但这种主张不能宣之于口。因为法国人坚持要给英国人教训,而“低地派”在脱欧谈判中也支持了这一原则——不能让英国既从脱欧当中获利,同时还避免承担脱离欧盟大市场的代价。



但在电动车关税这件事上,大声反对的只有法国。法国愿意寻求一个解决方案,确保欧洲制造商免受关税的影响,包括短暂的过渡期。英国人“既要又要”不行,同样道理,英国也不会答应欧盟吃两头。因此法国这种外交辞令翻译一下,就是宁可自己吃点亏,也不让英国人占便宜。


法国人主张的基本逻辑是这样的:在建立对英国电动车关税壁垒之后,再屏蔽中国电动车品牌,不能让后者在欧盟和英国争端中渔利。这显然指的是欧盟正在对中国品牌发起的反补贴调查。


从这一角度,法国人已经将“反补贴”作为一个既定事实因素来考虑。但布鲁塞尔与法国人有些分歧。在这件事上,欧盟整体针对英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对华反补贴,则没有法国人那么笃定。简单说,卢森堡和德国都在担心中国可能的报复。


德国人担心很正常,因为德国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汽车产业链投资。在跨国企业中,德国对华投资存量最多,3年来的增量同样是最多。


没有汽车工业的卢森堡为什么有类似的担心?很大程度上,卢森堡是大欧盟主义者,极力推动整合内部分歧。现在几乎100%站在欧盟立场上考虑的,当属卢森堡。这和被渗透成筛子的布鲁塞尔,显然有温度差。



而欧委会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和谁都谈不拢。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上台时表示要“通过开放和公平贸易促进和保护欧盟利益”。4年过去了,和南方共同市场谈,因为附加了碳排放条款,被后者拒绝;和中国谈贸易协议,碳关税也谈不拢;和美国谈矿产,也谈崩了;和墨西哥谈,能源问题陷入僵局;就连和澳大利亚谈牛羊肉配额这点小交易,也谈不拢……当然,说一事无成有点过了,欧盟和新西兰在11月22日达成了自贸协定,但用处太小。


降低中企优势的三种途径


那么游说集团所称的,加了关税,可能让中国电动车品牌得利,逻辑上似乎并不直接。


大概的意思,恐怕是目前中国出口到欧盟和英国的电动车关税都是10%。如果欧盟出口到英国,或者反过来,也被征收了10%关税,那么就与中国电动车在关税成本上打平。



汽车制造商(主要是雷诺和大众汽车)认为,这样打不赢。要么抬高对中国的关税,要么不要在欧盟和英国之间互征电动车关税,总之要保持一个对华电动车税差。


英欧互征关税的前提是,OEM所在关税区,在整车上增加价值少于45%,就会触发关税。而汽车制造商几乎异口同声说,“电池供应商尚未做好准备”。这说明它们心知肚明,目前欧盟电动车的电池和其它零件,进口比例超过了55%。


亚洲电池供应商在欧盟正大举建设产能。即便这些电池产能落地,上游的正极原料、前驱体、隔膜、电解液,可能都要依赖中国。真正的比例,可能大于80%。



解决这一困局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是给中国原材料和电池加上碳关税,但一直与中国谈不拢。


第二种是要求电池供应商在欧盟就地采购,这一点更要了命了。不管欧盟官方和主机厂扶持的电池生产商存亡如何,上游依赖是摆脱不掉的,欧盟压根就没有信心建立,从矿山开采(必要时持股),到原矿筛选,再到冶炼和精细化工的一整套盘子。事实上,德国自己的化工产能,都因为能源价格跑路了。


第三种是尽量在服务和软件上增加价值,压缩三电所占比例。但这一块,欧盟更不是中国主机厂的对手。双方差距很难以几年来计算,因为欧洲车企大多数都尚未出发。唯一比较激进的大众汽车,在OS上遭遇了一连串的挫折。大家回过头来看,还不如向斯特兰蒂斯那样直接躺平,买入软件和平台技术,来得省心。


这就是为什么,在英国市场上,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并未占据任何优势,但欧盟仍然担心英国电动车市场被抢走的原因。只要欧盟与英国把电动车的10%关税加上,就算物流成本占据优势,欧盟企业也不放心。


而成本和技术差距还在拉大。如果英国不对中国品牌采取其他限制措施,3年后实施欧盟与英国互施的10%关税,将继续削弱欧盟品牌在英国的竞争力。


中国车企观望,在等什么


10月份,英国汽车市场销量15.35万辆,同比增长14%。其中新能源占比25%,相对2022年同期(21.5%)有所提升;纯电占比达到15.6%,插混占了9.3%。


从新能源厂商排名来看,排名最高的是宝马;中国品牌排名最高的则是上汽旗下的MG,排名第四,当月占据电动车市场份额的9.5%;同样进入前10名的还有中资背景的沃尔沃(市占率5.6%)和极星(市占率3.2%)。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