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猛士917电池

易车知识库 猛士917

164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老林说车

关注

当然,90年代也出现了一次新能源热潮,1994年,通用集团推出了Impact概念车,第一次把电池、电机、电控作为电车的“三大件”。1996年,日产推出了PrairieJoy,它在技术方面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用锂电池取代了钠硫电池。只不过在销量方面几乎毫无建树。

真正为电动汽车打开局面的,还是特斯拉,不过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完美的避开了70-90年代的三次石油危机,也就是说,电动汽车能不能发展起来,和石油危机没有任何关系,汽油的价格贵了,消费者大不了少开车罢了,非必要不开车也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特斯拉只不过把通用和日产的技术整合了一下而已,电池、电机和电控是“三大件”,用的也是锂电池

近几年,欧美在全球提出了“碳中和”的概念,并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大有用电车取代油车之势,对于美国的“野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就是想凭借特斯拉在电车领域的优势,踢开全球乘用车市场的大门,让特斯拉成为新王者。欧洲只不过是附和美国的建议罢了。

可是让欧美没想到的是,自从中国举国之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后,短短数年的时间,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保持了绝对的领先地位,涌现出比亚迪、埃安、“蔚小理”、华为智选车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和宁德时代、弗迪、众迪等电车供应商,而且它们的技术在全球都遥遥领先。特斯拉已经不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独角兽”了,美国借特斯拉成为乘用车市场上的“霸主”的想法也落空了。

于是,欧美又为“碳中和”按下了暂停键,欧洲宣布暂停2030年停售燃油汽车的计划,苹果放弃研发了10年的电动汽车项目,福特和通用宣布要在5年内退出电动汽车市场,奔驰宣布在接下来的10年内将继续提升发动机的性能,宝马计划不再推出新电车……仿佛一夜之间,电动汽车的风头便过时了。

有人说:发展电动汽车是欧美发起的新一轮星球大战骗局,只不过这次针对的不是苏联,而是中国,为的就是拖垮中国经济。

事实果真如此吗?

只要你认真看完前文,就知道这是不对的,欧美的决策是跟随当前的局势不断变化的,对它们有利就大力支持,对它们不利就暂停或不支持,然后等待一个新的机会进行反扑,如果欧美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或者把固态电池实现商用化,你觉得它们还会不支持电车的发展吗?

展开查看更多

星车场

关注

不仅如此,东风汽车在电机、电控、电池领域均做到自主掌控。在湖北建成年产60万套电机及驱动总成、30万套电控、20万套电池系统、60万套IGBT、5000套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的生产能力。

在智能化技术方面,东风汽车以悦享智能品牌,为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给出了东风答案。据悉,东风悦享智能已实现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生态四个领域核心技术的掌控。此外,东风汽车自主打造了首个全新一代中央集中式SOA电子电气架构。

在面向未来的技术储备中,东风汽车在固态电池、轮毂电机乘用车应用水平也位于世界前列;在氢能领域,东风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矩阵同样实现乘商全覆盖,氢能零碳交通方案规模化应用,氢能领域发明专利数位列国内车企第一。

展开查看更多

盖世汽车

关注

奇瑞控股和蔚来将在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战略合作。

此次与江淮汽车、奇瑞控股签约,对于蔚来来说,将助其再次扩大换电业务的“朋友圈”。

理想汽车与安森美续签长期供货协议

1月9日,安森美宣布与理想汽车续签长期供货协议。

此前,理想汽车在已其增程式电动车型(EREV)中采用安森美成熟的8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

而在此次协议签订后,理想汽车将在其下一代800V高压纯电车型中采用安森美高性能EliteSiC 1200V裸芯片,并继续在其未来车型中集成安森美800万像素高性能图像传感器。两家公司的合作将加快汽车电动化进程和提升行车安全性。

该协议的续签,是理想汽车进军高压纯电动车市场的又一重要部署。 

奇瑞与国轩高科达成战略合作

1月7日,国轩高科官方宣布,其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国轩)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乘用车及商用车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

1月重磅合资合作一览:宁德时代和滴滴联手成立合资公司;蔚来与奇瑞、江淮达成换电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国轩高科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奇瑞汽车旗下乘用车、大巴、物流车、重卡等车用项目展开全方位合作,合肥国轩将作为主要供应商全面参与项目开发与供货;奇瑞汽车将积极导入国轩三代电芯等先进电池技术,并在电池平台化、电芯一致性与安全、电池大数据等方面加强与国轩合作。

此外,在动力电池之外的储能、电动船舶等新业务领域,双方将共同探索创新业务模式;双方将利用各自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共同拓展海外新能源市场;双方还将在ESG、低碳减排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品牌美誉度与市场知名度。

近年来,奇瑞汽车持续加快新能源化布局。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实力。

 猛士科技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先进电池技术将率先上车猛士科技

1月3日,猛士科技与宁德时代在福建宁德签署三年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作为猛士科技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合作伙伴,将全力支持猛士科技整车开发及生产,向猛士科技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汽车动力电池产品和服务。同时,双方还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新型电池产品开发、神行超充电池应用、科技创新项目、市场推广等多个维度展开紧密合作。

1月重磅合资合作一览:宁德时代和滴滴联手成立合资公司;蔚来与奇瑞、江淮达成换电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猛士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后续上市的猛士917车身上也将印有“CATL Inside”,这也是首个印有此标识的百万级电动豪车。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其先进的电池技术将为猛士科技的汽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提升猛士科技产品在高端电动车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应链

芯联集成与蔚来汽车签署碳化硅生产供货协议

1月30日,芯联集成与蔚来汽车签署了碳化硅模块产品的生产供货协议。按照协议,芯联集成将为蔚来汽车生产供应首款自研1200V碳化硅模块,并将成为蔚来全栈自研体系900V高压纯电平台的重要合作伙伴。

据了解,芯联集成SiC MOSFET产品目前已在新能源车主驱逆变器量产使用,正在建设的国内第一条8英寸的SiC器件研发产线将于2024年通线。

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功率半导体需求量的不断攀升,以碳化硅为代表的新一代半导体材料正迅速崭露头角。

宁德时代和滴滴联手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换电领域

1月28日,宁德时代与滴滴同时宣布,双方已在1月26日正式成立换电合资公司,将联手深化在换电领域的生态网络布局。不过,双方目前尚未披露各自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

1月重磅合资合作一览:宁德时代和滴滴联手成立合资公司;蔚来与奇瑞、江淮达成换电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据介绍,换电合资公司将依托双方的技术优势和运营能力强强联合,从网约车场景切入,为众多新能源车辆提供高效换电服务。此次合作是双方在公共补能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双方将引领行业服务和技术标准,提升资源利用率及社会运营效率。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动力电池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宁德时代需要新的突破口。而网约车行业充换电需求较高,以此切入换电领域,既可以发挥宁德时代在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也可以使其换电业务迅速走上正轨。“

华为智能座舱与百度地图展开深度合作

1月18日消息,华为智能座舱与百度地图签署生态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导航出行体验,在华为智能座舱领域展开全面深度的合作。

后续,百度地图与华为智能座舱将在智能座舱领域共同打造车机版百度地图,将手机端百度地图的众多体验延伸到车端,包括车道级导航、红绿灯倒计时、实时停车场导航、个性语音包等百度地图核心功能,并共同打造适用于车内地图的全场景语音交互、手车互联、仪表/HUD导航、分屏/悬浮导航等功能。该地图服务会陆续上架搭载华为智能座舱的车型。

未来,百度地图与华为智能座舱将深度合作,保障华为智能座舱中百度地图实时更新,与手机端百度地图迭代发展同步。

此次合作双方可以实现技术上的互补,共同推动智能座舱的功能迭代和服务升级。

英伟达官宣“自动驾驶朋友圈”新伙伴

1月9日,芯片制造商英伟达(NVIDIA)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上表示,四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理想汽车、长城汽车、极氪和小米汽车)将在其自动驾驶系统中使用英伟达的DRIVE技术,这突显出该公司仍决心在中国市场扩张。

1月重磅合资合作一览:宁德时代和滴滴联手成立合资公司;蔚来与奇瑞、江淮达成换电合作协议

 图片来源:NVIDIA

其中,理想汽车选择NVIDIA DRIVE Thor为下一代电动汽车提供动力,同时长城汽车、极氪和小米汽车采用NVIDIA DRIVE Orin为其自动驾驶系统赋能。

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配备尖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新款电动车型,英伟达、英特尔、高通和其他半导体制造商迎来了新的机遇。

江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约,将在动力电池、滑板底盘等领域展开合作

1月6日,江汽集团与宁德时代在福建宁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动力电池供应,换电技术导入,新技术、新产品联合开发和应用,国内外市场拓展,产业链降碳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共同制定行动方案,共建战略联盟。

展开查看更多

智电汽车

关注

不过,越野拼的不是噱头,而是可靠性,电池的脆弱性以及续航焦虑等劣势让“电动越野”一直备受争议。猛士917真正让人佩服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玩情怀,营销军车背景,而是以技术立身,利用超硬核的产品实力,无惧任何复杂路况的超硬核表现来打动消费者。

作为豪华电动越野文化领先者,猛士917首先在外观上就很硬派和霸气。

其中标识的设计灵感源于古代战士“甲胄”,并将战士的威武形象与机甲风格进行融合;造型设计整体从“东方醒狮”中汲取灵感,棱角分明的造型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感,给人一种威严感。这种充满原创性的中国美学造型也让其荣膺2023国际CMF设计至尊金奖。

在关键的越野性能上,猛士917也做得很到位。比如越野脱困姿态下接近角36.8°、通过角27.9°、离去角37.5°,最大爬坡坡度45°,侧坡坡度40°。而除了这些数据上的优势外,猛士917还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首先是动力上,“扭矩”这个参数对于越野车有着极大的意义,因为扭矩越大爬坡能力往往更强,而电机在这方面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能够迅速爆发出最大扭矩。

猛士917在动力上分为纯电和增程两种形式,即便是增程版的系统综合扭矩都达到了1050N·m,纯电版车型的扭矩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400N·m。借助强大的动力加持,猛士917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爆发力。

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难走的路况时,你也不用期待奇迹降临,因为猛士917会告诉你什么叫“力大飞砖”。

另外,它还搭载了首个集成差速锁的两档变速箱,在具备高效率传动特点、提升越野能力的同时,也让猛士917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比如越野时1挡大扭矩输出可以保证动力输出,而在城市通勤时切换经济2挡能够降低能耗。

当然,影响越野性能的不只是动力。基于猛士智能越野架构(M TECH),猛士917除了拥有超级动力,还具备超级平台和超级越野两大硬核技术。

前者赋予其更强的安全性以及操控上的舒适体验,保证越野过程的顺利进行;后者则借助猛士全地形系统M ATS让越野更轻松,从而提升越野乐趣。

既然是越野就少不了跋山涉水、磕磕碰碰,而在大家最担心的电池安全问题上,猛士917也给出了答案。

比如最基础的防水上,猛士917电池包密封等级达到了IP68级别,能够做到1米的涉水深度下保持98小时不进水;在低温环境下,可以做到5分钟将电池包温度从零下20°提升到0度以上。

整体结构上,猛士917电池包放置于车架纵梁内侧形成“三明治”结构,让车架对电池包形成框架式防护,并采用双层固定支撑结构增强稳定性,框架式承载箱体在受到纵向碰撞时能够吸收瞬时冲击能量,起到缓冲作用。

也就是说,即便是遭遇了托底、剐蹭等情况,电池包也不会直接受到损伤,而且内保还有多达19层结构来保障纯电越野的安全性。

当然,搞理论吹牛皮谁都会,最终还得实干见真章,而在测试上,猛士917真没怂过。

前段时间在中国汽研新能源整车电池安全魔鬼训练营测试挑战中,面对各种托底、飞跃、涉水试验丝毫不虚。而且还通过跨海拔、跨地域,跨气候、全工况的整车可靠耐久验证,等效用户实际行驶里程 600 万公里,通过4轮次100万公里国家军用越野车可靠耐久标准验证(GJB)。

展开查看更多

电车汇

关注

近日,在中国汽研的汽车测试场上,就迎来了一款纯正的电动越野车——猛士917,这款车在3小时内连续进行了负坎冲击、前后刮底、飞速跳跃、整车涉水四个极端场景的严苛测试。测试结束后,现场专家对车辆进行了全面检测,车辆性能正常、电池包完好无损。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猛士917的测试是在多家媒体、多位行业专家亲眼见证下开展的,并非是提前录制好的视频,且所有项目的测试车辆均为同一台车,目前敢公开做这样难度测试挑战的,猛士917是首个。

虽然测试项目是在试验场中进行的,但却模拟了用户在越野条件下可能遇到的最极端的场景。能够有如此表现,也足以见得猛士917作为一款豪华电动越野车的产品实力。

以严苛测试证明的极致安全

极致安全不是口头说出来的,而是要用产品表现来证明。

据中国汽研专家介绍,为了验证电动越野车的电气安全,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最严苛的测试项目,并且作为国家一类科研院所,中国汽研的测试是可以得到行业和公众认可的。猛士917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声挑战。

测试的第一个项目是负坎冲击试验。该项目模拟猛士917在下台阶或者野外遇到沟壑的场景,检验车辆底部的机械防护能力。

猛士917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从台阶驶下,这个超过3吨的庞然大物以接近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式,让底部电池包直接与刚性障碍物发生碰撞。测试中车辆底部的垂直落差达25厘米,将极大考验猛士917底盘的物理结构对动力电池的保护能力。

紧接着,又开展前后刮底试验。通过前后两次的底部剐蹭,模拟行驶中路面遇到石块等障碍物的场景。

猛士917分别以行驶方向30公里/小时的车速、倒车方向5公里/小时的车速进行刮底试验,测试时地面竖起的障碍柱从电池包底部直接穿过。

在经过两轮魔鬼测试后,车辆底护板对电池包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电池包状态依然良好,两轮试验猛士917均挑战成功。

第三个测试项目为飞速跳跃测试,模拟车辆在较高速度行驶时,通过倾斜路面车辆飞起再降落到地面的场景,也是越野车型出现概率较高的工况。

测试时,猛士917在4米多长、46厘米高的斜坡上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腾空,随后重重砸向地面,底盘前后部直接撞击水泥地面。该项目在测试场连续开展了三次。初步检测车辆正常后立即开展第四个项目测试。

本次测试挑战的第四关是整车涉水试验。猛士917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深度为90厘米、长度为100米的水池中行进。试验结束后,车内未出现进水的情况,也没有发出绝缘等报警信号,测试挑战成功。

在以上四轮测试全部结束后,中国汽研对车辆性能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结果证明:猛士917底护板没有发现明显的划痕、凹陷,也未出现电解液泄漏、短路、起火、爆炸的情况。

内外结合实现的极致安全

猛士917能够有如此表现,也得益于东风公司的技术积淀。猛士917虽然是新车,但其与“东风猛士”有着极深的渊源,而东风猛士是中国军车的代表,并且还获得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猛士科技介绍,猛士917不仅是在产品开发之初就严格对照军车标准,在后期的产品检验上,也通过了4轮次、100万公里国家军用越野车可靠耐久标准验证。很显然,有了全球顶尖的军车基因,猛士917对于动力电池的防护水平也做到了全面领先。

除了此次通过了中国汽研的严苛测试,充分验证了猛士917电池包在外部物理层面的安全性之外,在电池内部,猛士917同样做了大量工作来保障电池电芯安全。

在电芯材料上,采用的高安全涂层降低正极副反应产热量20%,提升电芯热稳定性5%,固态氧化物涂层隔膜设计,可以耐超500℃的耐收缩温度。

在电芯设计上,通过减少50%短路极片层数、高热导率塑胶设计、极耳热敏电阻设计,在降低电芯内部产热的同时大幅提升散热性。

电池包内部采用热电分离结构,确保不会出现绝缘失效,同时优化了排气通道,满足双电芯热失控的排期需求,再加上时刻处于预备状态的应急冷却系统,可以在1分钟内给电池包降温80℃。

正是以上特殊设计,猛士917的电芯可以做到8mm针刺不起火不爆炸,双电芯热失控不扩散。

电池外部物理层面的护甲与内部主被动安全的设计相互配合,真正让猛士917电池坚不可摧。这样的越野电池包防护标准,也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提供了一份高水平的“参考答案”。

展开查看更多

车哥们

关注

1月11日,在中国汽研新能源整车电池安全魔鬼训练营测试挑战中,东风旗下猛士科技首款车型猛士917连续挑战负坎冲击、前后刮底、飞速跳跃以及整车涉水四项考验。

这对于一款新能源汽车有着极大的挑战。我们具体来看测试结果:

四大电池安全试验

大家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位电池包一般都放在汽车的底盘处,作为一款硬派越野SUV,跋山涉水的能力肯定是必备的,所以这会很考验各种风险场景对底盘的冲击。

在本次测试中,猛士全面模拟日常驾驶及户外越野场景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极其考验电池的安全防护能力。

第一关:负坎冲击试验

这个测试就是模拟猛士917在下台阶或者路面坑洼比较大的情况,以及在野外遇到沟壑的场景,这个主要是检验车辆底部的机械防护能力。

当然,这也是我们在户外越野时最常遇到的用车场景,还是很具备参考的。

在测试中,猛士917以5km/h的速度从台阶驶下,以接近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式,让底部电池包直接与刚性障碍物发生碰撞。

测试中车辆底部将从710mm高度落到460mm高位置,垂直落差达250mm,将极大考验猛士917底盘的物理结构对动力电池的保护能力。

但即便是这样残酷的挑战,猛士917依然没有发生电池包漏液、起火或爆炸现象,挑战成功。

第二关:前后刮底试验

紧接着,猛士917挑战再升级,进行了一波触目惊心的前后刮底试验。

这轮试验主要是模拟行驶中路面遇到石块等障碍物的场景,通过前后两次的底部剐蹭,进一步地考验猛士917底部电池包防护能力。

在测试中,猛士917分别以行驶方向30公里/小时的车速、倒车方向5公里/小时的车速进行刮底试验,剐蹭障碍物的高度为370mm、直径为150mm的45#钢实心半球。并且测试地面还竖起了障碍柱,这个从电池包底部穿过,难度还是相当高的,

但是猛士对车辆底护板防护做的很到位,对电池包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电池包状态依然良好。

第三关:斜坡飞跳测试

这个大家应该在美剧中有见到过,非常刺激。

这个测试是模拟车辆在较高速度行驶时,通过倾斜路面车辆飞起再降落到地面的场景,也是越野车型出现概率较高的工况。加上试验现场在硬质水泥地面进行的,对猛士917产生的冲击力更大,挑战也更难。

在测试过程中,猛士917在面对4米多长、460mm高的斜坡,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腾空,最终稳稳地落在地面上。在如此高的速度下飞跳落地,电池包承受了较大的机械冲击,但猛士917并未出现结构件脱落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挑战难度,现场猛士917又增加了2次斜坡飞跳测试。在重复完成3轮飞跳试验后,猛士917电池包依然正常工作,试验成功过关。

据现场介绍,此前在襄阳达安检测中心,猛士917曾连续完成了21次硬质地面的飞跳测试,电池包依旧安然无恙,这个极致的防护实力属实令人惊叹。

第四关:整车涉水

这个测试是模拟野外遇到的涉水场景。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参与测试的猛士917,全场只有一台。也就是说,在刚刚经历了前面三项激烈的测试后,直接在不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了下水测试。

本次整车涉水的试验深度为900mm,与国标要求的300mm涉水深度相比,猛士917的测试标准整整提高了3倍。

测试现场,猛士917以10km/h的速度在水池中行驶。由于浪涌的产生,试验过程中的最高水位已超过了900mm,但猛士917依然稳健地行驶过近百米长的水池。

试验结束后,现场立即就打开了车门,猛士917的车内没有出现进水的情况,也没有发出绝缘等报警信号,成功通过最后一项挑战。

等于说,在连续完成四项测试后,猛士917电池包装甲级底护板仍未发生变形,电池包也未发生起火、爆炸、冒烟等热失控现象。

并且,官方将这台猛士917升起之后发现,其底护板也没有发现很严重的划痕、凹陷,也未出现电解液泄漏、短路的情况,由此可见在各种极端的使用场景下,猛士917的整车结构对电池包优秀的保护。

激烈测试背后的实力

经过重重考验,猛士917的表现可以说无懈可击,那都靠什么做到这些的呢?

“安全是1,其它是0。安全是底线,也是猛士917跨山越海的底气。”此前猛士科技CEO曹东杰介绍说,猛士917在技术开发之初就明确了“超级越野”的强悍性能特点与场景适用性,对整车强度以及电池包防护做出一系列安全防护设计,并通过军标级可靠耐久验证,确保猛士917在极限越野场景中的可靠性。

1、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

首先在车身防护上,猛士917采用非承载式车身结构,同时也是国内首次应用内高压一体成型纵梁的乘用车,车架高强度钢覆盖率达85%以上,强度与抗弯、抗扭性能行业领先。

同时,猛士917采用钢铝混合车身,基于国内首创的铝外板钢内板滚边工艺,减重的同时为车内乘员构筑起堡垒级安全空间。

其次,猛士917电池采用框架式军用防雷蜂窝铝合金承载箱体及双层固定支撑结构、1800MPa一体冲压成型高强度底护板及多层复合材料底盘装甲,可全面、充分地确保碰撞安全,同时采用智能云控平台、多组合热失控监控系统,确保完备的电池安全性。

除此之外,猛士917控制器采用IP67/IPX9防护等级,三电系统采用IP68防尘防水等级,可轻松应对托底、剐蹭、涉水等环境挑战。并且以在1m的涉水深度下能保持98小时不进水。

2、整个电池耐高温提升到500℃

但是光把电池保护的好也不行,毕竟还待看本质。

就拿电池最注重的散热功能来说,在电芯上,猛士917加入了高安全涂层,可以降低正极副反应产热约20%,电芯的热稳定性也提高了5%。

并通过减少短路极片层数将散热性提高到了50%,极耳还采用热敏电阻设计,降低电芯内部产热,切断内短路双电芯热失控不扩散。

同时还采用固态氧化物涂层隔膜设计,让整个电池的耐高温提升到了500℃。

所以,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猛士917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小结:

作为东风旗下的豪华电动越野品牌,猛士917自推出以来就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猛士917电池包四项安全测试挑战成功,也充分的向用户表明了硬核的“军工品质”,同时也为新能源越野SUV电池安全上树立了一个标准。

展开查看更多

车东西

关注

车东西1月12日消息,日前,东风旗下猛士科技对其首款车型猛士917电池安全性进行了一场魔鬼测试,包含负坎冲击、前后刮底、飞速跳跃、整车涉水四个极端场景的挑战。

经过四项测试之后,猛士917电池包底护板未变形,电池包则未发生起火、爆炸、冒烟等热失控的情况。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电池的安全非常关键,一旦发生热失控车辆有可能会发生着火,从而导致乘客的财产损失,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越野车主要的场景则是野外,道路交通情况更加复杂,甚至在一些极端道路上,车辆的底板还可能会撞击到突出的石块或者其他障碍物,都无形中增加了电池安全设计的难度。

而这次中国汽研设计的这四项挑战基本上模拟了越野车野外可能面临的场景,猛士917完全扛住了压力,也显了车辆电池的安全可靠。

一、四大硬核测试 猛士917完美接招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猛士917电池包安全测试的四个项目均为同一辆猛士917,一开始就将难度拉了起来。

第一项测试为负坎冲击试验,越野车在野外通行的时候,所面临的道路未必都是铺装路面,甚至可能会出现道路崎岖不平的情况,在遇到沟壑的时候,电池包可能会被撞击到,这一测试正式为了模拟这一场景。

测试现场,猛士917以5km/h的速度从台阶上下来,让车辆的尾部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落下,而下方则安排了一个刚性障碍物,让车辆电池包和刚性障碍物产生直接的碰撞。而车辆则从710mm高度落到460mm高度,垂直落差为250mm。

猛士917进行电池托底试验

车辆通过之后并未发生电池包漏液、起火或爆炸现象,仍然可以正常行驶。

随后,这款车又迎来了第二项测试——前后刮底,在这项测试中,车辆先以30公里/小时的车速通过高度为370mm、直径为150mm的45#钢实心半球。

猛士917进行前后刮底试验

之后车辆再以5公里/小时的车速倒车经过障碍物。

现场可以看到,车辆前后经过障碍物之后,均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随着测试的深入,难度也在不断升级,紧接着进行了一项飞速跳跃的测试,在越野场景中,经常会出现冲坡的场景,在一定的车速下,车辆完成冲坡之后,会出现短暂飞跃再下落的情况。

这一场景对于车身、底盘、动力总成和电池包的结构强度都有很大的挑战。

测试中,猛士917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冲起来,在空中短暂滞空之后,稳稳落到地面上。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车的重量超过了3吨,如此重的庞然大物落到地面后,未出现任何结构件的脱落,足见车辆结构强度之高。

猛士917进行飞跃试验

为了提升测试的难度,现场连续进行了三次飞跃,均成功过关。

在完成了“上天”测试之后,猛士917正式进行了最后一项整车涉水试验。国标对于涉水深度的要求是300mm,而此次测试的水深为900mm。

车辆在完成了前面三项测试之后,直接就开始了涉水测试,猛士917以10km/h的速度在水池中行驶,其中900mm水深的距离长达50米,而由于浪涌的产生,试验过程中的最高水位已超过了900mm。

猛士917进行涉水试验

通过水池之后,车辆没有出现进水的情况,也没有发出报警信号。

在完成了四项测试之后,车辆的各项指标依然正常,这也说明在日常越野使用中,猛士917电池安全还是比较有保证性。

▲四项测试后电池包未发生明显的形变

二、军工级别防护 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之所以能够如此强悍的安全表现,也跟猛士的军车基因分不开,天生就带了安全的基因。

具体到这辆车上,猛士917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结构,车架高强度钢覆盖率达85%以上,采用超高强钢内高压一体成型纵梁,强度与抗弯、抗扭性能都很突出。

另外,车身采用了钢铝混合设计,在遇到碰撞的时候,可以有更好的表现,可以确保乘员舱的完整性。

电池包的安全设计也非常突出,猛士917电池包箱体采用军用防雷蜂窝结构铝合金框架,配备1800兆帕一体冲压成型高强度底护板,及多层复合材料底盘装甲,确保车辆在托底、剐蹭等极端工况下的使用安全。

猛士917电池包设计

展开查看更多

EV视界

关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全性能可大致分为车身安全、电池安全及系统安全等关键方面。

其中,电池安全对于用户购车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所占权重较高。因此,电池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虽然一些厂家在面对这种情况,总会对电池包做一些“大刀阔斧”的改变,在追求续航的同时,通过对电芯材料、电池包结构和热管理等系统的优化设计,来维护整个电池系统的安全。

尽管这种方法可能在城市或轻度越野道路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适用范围也就仅限于此了。若想征服险峻山脉、跨越崎岖沟壑,目前而言,它们恐怕只能望尘莫及。毕竟,越野驾驶属于截然不同的领域。

拒绝“平凡”,用“暴力”来验证!

如果说平常开车总想要舒适的话,那开越野完全是活活的给自己“找罪受”。

对于越野车来说,它不同于在平常在一些大马路上开车,其所要面对的,小则沟沟坎坎,大则陡峭山坡,无时无刻的向着大自然发出挑战。

在燃油车统治的时代,车辆在安全方面更注重整车的耐久度等问题,皮糙肉厚马力大的都将成为行业被追捧的对象。至于油耗,就已经不在考虑的范围了,因此玩越野的非富即贵。

而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因为有了电机与电池的加入,分担了大部分“发动机”的工作,并且整个系统的动力输出却更为强劲迅猛。此时“闲下来”的发动机因为没有参与过多的动力支持,自然“饭量”也就少了许多,油也就省了。

然而,正是由于电池的引入,对其安全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在越野过程中,遇到较大落差的环境时,车辆底盘往往容易受到尖锐石头的划伤。而多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均集成在底盘部位,若损伤严重,可能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

有人会想,那你作为越野车提高车身不就完了?

朋友!这个想法虽然能解决一些,但是我们并不能百分之百保证整个电池系统永不被外界磕碰,世间没有绝对,安全也是如此。

那么猛士是怎么做的呢?答案很简单,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更简单直接的“物理疗法”,来直接对抗那些危及安全的情况。

我们就拿猛士917来说。

作为一款新能源越野SUV车型,要确保强劲的动力输出,安全稳定的电池包设计也必不可少。

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电动车,猛士917的电芯排列采用了极其少见的双侧排列设计,不仅为车辆带来足够的能力,在安全性上也同样带来挑战。

在结构安全设计上,猛士917采用了三明治结构,其将电池包放置于车架纵梁内侧,车架对电池包形成框架式防护,并采用双层固定支撑结构增强稳定性,同时针对越野工况强化了底部防护,用多层复合材料武装底盘。

按照官方说法,猛士917电池采用框架式军用防雷蜂窝铝合金承载箱体(可以在底盘纵向遭遇碰撞时吸收瞬时冲击能量,起到缓冲作用。)及双层固定支撑结构、1800MPa一体冲压成型高强度底护板及多层复合材料底盘装甲。

同时采用智能云控平台、多组合热失控监控系统,确保完备的电池安全性。

可以说,即便遭遇极端托底、剐蹭等情况,也不会损伤电池包。并且猛士917车架使用的600~800Mpa高强度材料,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同时,电池包的密封等级也达到了IP68级别,可以在1m的涉水深度下保持98小时不进水。

除了结构上的防护,再应对一些在严酷的越野环境,猛士917面临着底盘碰撞和水浸等严峻挑战。玩家们更是在极端场合如沙漠和雪地中,考验着车辆的越野性能。这样的环境对电池包内部的温度控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猛士汽车以设计、选材和算法等多角度来应对这些挑战。

就拿电池包最注重的散热功能来说,猛士917首先从电芯入手。

电池经历高速充电或放电过程时,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由此产生的能量转换为热能的量相应增加。倘若这些热能未能得到有效管理,一旦超过电芯所必需的工作温度范围,高温不仅会加速电池寿命的损耗,还可能引发热失控的风险。

由于猛士917车型采用了电池双侧排列设计,这无疑提高了散热的挑战性。然而,这一难题并未难倒猛士的研发团队。

设计方面,猛士917首先在电芯上通过减少短路极片层数将散热性提高到了50%,并且极耳还采用热敏电阻设计,如此则降低电芯内部产热,切断内短路双电芯热失控不扩散。同时还采用固态氧化物涂层隔膜设计,让整个电池的耐高温提升到了500℃。

还有就是,猛士917电池包除了在电芯之间添加了防护隔板来实现热电分离(也就是是将电芯的防爆阀位置/朝向与电芯极柱分离开,不在同一个方向,)外,还将排气通道设计优化,让排气量提升85%,以此来满足双电芯热失控排气需求。

除此之外,假如车辆遇到了无法避免的事故而导致电池包受到破坏,在如此的紧急情况下,车辆可以利用空调冷媒,通过涡流管耦合冷媒实现1分钟内最大降温80℃。

当然,该电池还具备精准预测的能力,内部的多种传感器,时刻对电压、温度、气压等多种特征参数进行监测,如果电池因故障而即将出现热失控,系统能够提前3-5分钟告知用户,确保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提到新能源车就不能不考虑其在低温环境下的电池工作状态。对此猛士917电池包自主研发了基于双电机电池自加热算法,可以在5分钟内将温度从-20℃升至0℃以上,平均升温速率达到4.5℃/分钟。

另外,虽然车辆配备了热泵系统,但在-10℃以下时效果有限。因此,他们自主研发的算法通过让电池微短路,瞬时释放最大800A的电流,实现电池快速升温。这种方法基于焦耳定律,即通过大电流释放热量,电流越大,释放的热量越高。然而,这也对精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论谁都会,实干才能见真章

当然,以上说了那么多,或许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些都是理论上的东西,敢不敢在实际环境下试一试?

别说,猛士917还真这么做了,而且相当暴力。

1月11日,在中国汽研新能源整车电池安全魔鬼训练营测试挑战中,为了验证电池包的安全性能,猛士汽车对猛士917进行了一系列严苛的测试,包括负坎试验、托底试验、飞跃试验和涉水试验等。

首先进行的是负坎冲击试验,该试验模拟了猛士917在户外越野过程中,底部机械防护能力的表现。以此类推,此类场景在实际越野体验中颇为常见,具备较高的参考价值。

在测试过程中,猛士917以5km/h的速度驶下台阶,底部落差达到250mm,接近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式,使底部电池包直接与刚性障碍物碰撞。然而,即便面临如此严酷的挑战,电池包依然没有出现漏液、起火或爆炸等情况。

紧接着的是更为惊险的前后刮底试验,模拟了日常越野中遇到石块等障碍物的场景,对电池包的考验难度进一步加大。

猛士917分别以30km/h和5km/h的速度进行刮底试验,接触障碍物的高度为370mm、直径为150mm的45#钢实心半球。测试过程中,尽管地面障碍柱从电池包底部穿过,但由于车辆底护板的防护作用,电池包成功经受住了考验,全程未受损。

此外,现场还进行了飞速跳跃测试,以检验高速状态下整车飞起后跌落地面,电池包承受巨大冲击力的情况。

猛士917面对4米多长、460mm高的斜坡,以55km/h的速度腾空,连续进行三次测试,电池包均保持完好。甚至在新增两次斜坡飞跳测试的情况下,依然顺利完成挑战。

最后一轮试验为“下水”测试。在经历前三轮严苛试验后,猛士917被直接拉到水位超过900mm的水池中进行测试。在此情况下,猛士917以10km/h的速度稳健地行驶过近百米,全程未出现进水现象,且未发出绝缘等报警信号。

最后在连续通过上述四种试验后的2h内,车辆电池包并未出现自燃、冒烟等情况。因此这也验证出猛士917将理论变为了现实,经受住了考验。

猛士“破圈”,市场准备好了吗?

 可以认为,在越野车实现新能源化之后,一方面,人们在享受强劲动力输出的同时,不再为高油耗所困扰,这也使得“入门”门槛得以降低。然而,随着这一市场的悄然崛起,如何在低层次市场中立足,已成为猛士品牌所面临的首次挑战。

然而近期,一系列具有越野特质的新能源SUV陆续投放市场,价格区间涵盖十几万至几十万、几百万不等。对于定位豪华市场的猛士917而言,其竞争对手主要来自几十万级别。

我们可以看到,在该级别中与仰望U8、豹5、坦克700 hi4-T等最为突出,其次像HUMMER EV 与纯电大G等车型也毫不示弱。那么猛士917拥有怎样的实力来‘破圈’呢?

性能上来看,基于Mora猛士滑板越野平台的加持,让猛士917的前后四电机驱动输出功率超过1000匹马力,并且其增程版车型的综合续航达到了1000km以上。如此可以说将脱困的动力与长久的续航做到了很好的融合。

有人说,为何猛士917电池组采用不常见的双侧排列设计,如此不是会增加车身重量吗?其实不然,对于这种设计,我个人认为猛士的做法非常恰到好处。

众所周知,作为一项比较考验车辆性能的越野运动,其所要面对的地理条件将是千变万化的山丘森林环境,毕竟你不能在城市中去感受极端的越野吧?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宽广的自然环境中,如何去寻觅一个补能的充电桩呢?

对此,猛士通过特殊的排列设计让电池的容量冲上了顶峰,将续航再次拔高,并且增程版超1000km的续航提高了新能源越野车在补能条件困难的条件下的“生存”实力。

据王国进透露,为了获取车辆最真实的越野表现,猛士调用了300多辆测试车,9次进入内蒙古沙漠地区,完成了60万公里的实地测试,因此对于未来用户而言,猛士可谓尽心尽责。

好了,关于猛士917的性能我们可以肯定,那么销量呢?毕竟这才是一个产品能否得到认可的重要衡量标准。

须知,新能源越野车型作为一个新兴市场,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但其发展潜力颇为巨大。在大多数人看来,车辆主要用于日常通勤,因此,具备更高效节能的纯电驾驶能力,将更能满足这一需求。

猛士917不仅拥有传统燃油版本,还提供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版本,这使得其市场细分前景相较于其他仅推出混合动力车型的品牌更具优势,毕竟目前来看,纯电越野SUV只有猛士917独一份。

展开查看更多

偷偷说车

关注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车辆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而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车辆电池包的安全性更是关乎到车辆的使用安全。近日,在中国汽研新能源整车电池安全魔鬼训练营测试挑战中,东风旗下猛士科技首款车型猛士917顺利通过考验,展现出“中国豪华电动越野第一车”在电池安全防护上的硬核实力与超严苛标准。为中国电动越野电池安全防护树立了新标准。

负坎冲击测试模拟的是我们在户外越野中最常见的越野路况,在户外越野中,车辆通过沟壑时,车辆底盘会有很大概率接触坚硬物体,从而导致底盘受损。对于新能源汽车,车辆底部便是至关重要的电池包,倘若在越野中造成电池包起火,则会时刻危及驾乘者的人身安全。

此次模拟中,猛士917以5km/h的速度从台阶驶下,车辆底部与地面的落差达到了250mm,让底部电池包直接与刚性障碍物发生碰撞,并且从图片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猛士917底盘护板处有明显的侵入痕迹。

但在如此的严苛条件下,猛士917电池包并没有出现漏液、起火或爆炸现象。可见猛士917对于电池包安全的用心。

接下来的前后刮底实验,更让我们对猛士917捏了把汗。在模拟测试中,猛士917分别以行驶方向30公里/小时的车速、倒车方向5公里/小时的车速进行刮底试验。而剐蹭障碍物的高度为370mm、直径为150mm的45#钢实心半球。30公里/小时的速度刮底,即使是在户外越野中也并不常见。

猛士917向前进行刮底测试后,现场虽然可以看到车辆底护板的散屑飞落,但电池包可以称得上是毫发无损,可见猛士917的车辆底护板到底有多硬!

随后的倒车方向5公里/小时的刮底试验中,猛士917甚至可以称得上如履平地,轻松通过障碍物。在测试中,猛士917表现出卓越的坚固性和保护性能,成功通过了这一严苛的测试项目。

两项测试结束后,我们本以为猛士917会进行一些保守项目的测试,但谁又能想到,猛士917甚至玩起了美国大片中的电影情节。

如果说前后刮底测试是我们为猛士917捏了把汗,那么在飞速跳跃测试中,我们则是为猛士917的整体悬架及车身稳定性产生了新的认知。

飞速跳跃测试是模拟车辆在较高速度行驶时,通过倾斜路面车辆飞起再降落到地面的场景。也是越野车在户外冲坡时,随时会面对的场景。

面对4米多长、460mm高的斜坡,猛士917以55公里/小时的速度腾空,连续进行了三次测试,电池包皆完好无损,甚至在新增2次斜坡飞跳测试的情况下依然完成挑战。

在完成以上三项测试后,猛士917甚至不做任何准备,直接开始涉水测试。模拟测试中。猛士917以10km/h的速度在水池中行驶。由于浪涌的产生,试验过程中的最高水位已超过了900mm,但猛士917依然如履平地。

在涉水测试结束后,我们随即便打开猛士917的车门以观测进水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水位超过900mm,但在车门打开后,猛士917车内并没有进水的情况发生,并且车辆依然保持工作状态,并没有发出绝缘等报警信号。

通过四项测试后,我们将猛士917升起来后发现,虽然猛士917的底护板有明显的受损迹象。

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底护板都将伤害隔绝在外,并没有侵入到电池包的现象发生。足以见得猛士917对于电池包的防护到底有多注重,满分的成绩也可让用户信心倍增。

结语:此次猛士917电池包安全测试的成功,充分证明了猛士科技对车辆安全的用心及在车辆方面的硬实力。足够硬核的四项测试也让我们见证了什么才叫真正的“军工品质”。通过此次测试,猛士917真正的向大家交出了自己的“安全名片”!

展开查看更多

大河报汽车

关注

据中汽协的数据,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销量超过了949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1.6%。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小概率事件”正成为新能源汽车起火的元凶,这也使得人们对于新能源车型的关注点从最初的续航里程,转移到电池安全层面。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部位电池包一般都放在汽车的底盘处,为了实现更高的续航里程,汽车厂家往往都会采用能量密度更大的动力电池,这些电池组几乎覆盖了整个底盘。在新能源汽车发生起火的原因中,“底部碰撞”是较为常见的情形之一。去年被报道的多起新能源车起火事故中,大多都是因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了“托底”的情况,导致电池包受损,从而引发热失控起火。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