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Model 3性能摘要> 摘要详情

Model 3性能

Model 3性能

摘要来自:《全固态电池:真的要量产,还是看上去很美?》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全固态电池:真的要量产,还是看上去很美?》的片段:

到现在,目前大家看到动力电池是0.7元/瓦时,保有量现在目前是1400万辆,每年火烧事故大概是100多起。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固态电池也会走这条轨迹?如果走出了这个轨迹,是不是刚才宋总谈到的“三八二十四”的规律,会被突破?

我认同宋总的一个观点,因为真的是16年以前,固态电池的技术理论体系是在实验室里面刚刚被抛出来的,就像60年代的时候磷酸铁锂电池被抛出来一样。但是一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的时候才真正有实现小规模的商业化。

我就挑出来这个问题,如果说待会儿我们再讨论下去,这个跟时间点的发展轨迹是有关系的。我们再继续问朱总,您刚刚谈了固态电池的观点,您的依据是什么?

朱科衡: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我更熟悉的话题:氢燃料。氢燃料也有一个大概的时间点,我之前也是做商用车的。我记得2017年、2018年的时候,氢燃料电堆1000瓦时的价格是1万多块钱,目前当下的行业价格是2000-3000元,并且同行跟我讲,非常明确2025年的时候应该是1字头。

当时只有大巴车而且是政府强扶持的才能推广,包括上海有很多的推广,全靠政策扶持。那么目前这个行业虽然发展到了电堆成本下降、电堆功率提高,而且自主化程度也非常高,当下具备了一些初步商业化的条件,但是也还有很多的挑战。我之前也跟同行们聊了一下,包括风机功率不够大,氢源不太稳定,根本没有所谓的废氢,都是有用的,而且用到汽车上也很贵。

从这两个角度来讲,我表达一下我作为销售的观点,科技的进步超乎我们的想象,但是来之前我还特意查了一下,固态电池面临的技术挑战其实还是相当大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技术真的能进步到一定程度,就能很好的商业化吗?这要打一个问号。就像氢燃料,电堆虽然便宜了,但还面对很多周边的问题。

固态电池的技术进步了,也在进步,三元锂电池也在进步,它们的安全性、结构、材料、通过DMS电控其他的方面也能解决,它们的各种性能都在进步。

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能小看了科技的进步,同时一个产品能够全面地商业化才是真正的成功。这也取决于市场,包括对市场的推广是怎么样的打法。这是我作为一个销售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主持人(程惊雷):您的观点是战略上重视,战术上谨慎。张总,瑞浦兰钧这两年也全力以赴在冲刺这个市场,在(项)光达总的率领下全力以赴,从储能到重点往动力电池方面发展。从理论上来说,我个人有时候说得比较冒犯一点的话,动力电池只要不能排在前3位的将来都应该想办法“突局”,“突局”从理论上来说,你们应该更关心完全的创新技术。您刚才表达的观点可能跟我有点不太一样,您的依据是什么?

张小聪:其实前面宋总,包括徐总说的,都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平常跟车厂聊得比较多,天天碰在一起,我的一个观点,其实电池是我们现在说的化学电源,因为(电池是)从化学反应产生电的,更依赖材料的进步,我把电池尤其是化学电源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理论阶段;第二个实验室样品阶段;第三个小批量产品阶段,最后一个是商品化阶段。

其实我们最开始做电池的时候都看懂一句话叫作“1991年索尼率先实现锂电池的商品化“,商品化很关键,目前来说磷酸铁锂和都是商品化的阶段,证明了它的商业价值,“买得起、用得起”,到现在不能说用得好,在座的大家都没有开电动车,因为它还没有做好。

我认为现在为什么相对比较保守呢?我认为固态电池目前还介于理论知识、理论技术和实验室之间,因为固固界面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个也是支撑这几十年包括从铅酸、镍镉、镍氢(电池)开始都是固液界面,固固界面从理论上还没有完全克服这个问题。你要从理论上先做出来,比如说像宋总说的装车的样包都没有,现在实验室样品说实话还没有完全出来,从实验室到批量化生产、小批量生产,这就预示着产业化的问题。

刚才程总说得很对,磷酸铁锂这个材料很早就出来了,但是真正批量化、产业化大概过了十几年,从产品到商品又过了大概五六年,当然现在随着电动汽车发展越来越快,社会资源、社会资金投入越来越多,那我们的(商品化)时间会缩短,但是还必须走过这几个过程。

从理论阶段到实验室到产品到商品,第一个我觉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第二个刚才徐总说的就是成本这一块,比如说燃料电池我认为是属于产品和商品阶段,它已经证明是一个产品,但是还没有做成一个商品,不具备商业化市场化的推广,这是燃料电池目前遇到的问题,比固态电池会走得更快一点。

最后一个固态电池的成本我不太看好,固态电池未来要用金属锂做负极,需要多少的锂资源来支持这个东西呢?你现在锂矿、碳酸锂的价格以后不会说到60万元/吨,但是目前估计还要十几万元/吨的水平,金属锂意味着你的整个成本会很高。

另外,产业化技术能不能支撑得起?现在磷酸(铁)锂电池良品率大概可以做到95%,那固态电池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个水平?如果没有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合格率这些支撑,成本这么高有人会买单吗?我们的用户愿意不愿意买单?就回到一个点,刚刚徐总说的如果手机电池能接受,我们就已经看到曙光了,现在手机电池应用的曙光还看不到,相对来讲我们把时间拉得更长一点。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

程惊雷(主持人):喻总,您的依据?刚才观点已经很清楚了。

喻成:我这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我整体的判断也是最乐观的情况下2030年有一些(固态电池)小批量的示范运行,当然可能有些为了宣传可以更早一点。

第一,张总讲得我非常认可。做一个事情从最开始的理论,到实验室、小批量、工程化,工程化电池开发原来都要两三年,现在在压缩,再到大规模地推进,一定有这样一个过程。

以工程化的周期来看,至少也要好几年以后,而且这里面还有很多技术的问题,技术的问题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搞定,比如说固固界面带来的,原来是在河里面游泳离子游得快,现在在沙里面游泳游不动,功率性能很差,还有用锂金属(作负极)直接导致循环寿命的问题,循环次数不行等等,还有刚才讲的成本的问题。所以有很多技术的问题没有解决,技术的成熟有一个过程,它尊重科学的规律。

第二,想讲的是关于产业链的。刚才李总也讲到了,固态电池的整个产业链,工艺继承性跟液态电池比,影响很大的,可能只有不到50%可以借用现在这些生产设备的工艺,所以这一块相对于原来(的产线和工艺会)发生一个很大的颠覆,我认为这方面也会有一些影响和阻力。

第三,商业逻辑。现在大家可以看到铁锂的占比跟三元对比,铁锂的比例越来越多,原来是大概50%多对40%多,现在是70%多对20%多,因为中国市场非常卷,一定要追求商业逻辑,这样才能够有更多的竞争力。我也是赞同刚才讲的(固态电池量产)整体的节奏。

全固态电池是汽车动力电池的“集成电路”吗?

程惊雷(主持人):我原来想办法挑起“战争”的,没想到在座的六位一团和气,中心思想突出,就像“主题思想听党中央的,具体各自表述”一样。

刚才听了各位领导的想法,我再出一个“怪”题目。大家谈到成本问题,包括产业成熟度问题,这非常类似于(上世纪)50年末60年代初集成电路刚刚出来的状况,跟晶体管比的话,成本很高,可靠性很差,用户、大公司(主要是指IBM)这些都不支持。在你们心目当中,真正的汽车动力电池的未来解决方案,固态电池能不能承担起类似于“集成电路”的地位(角色)?如果不是,你们认为会是什么?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