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纯电> 摘要详情

小米SU7蔚来和小鹏的纯电业务可能会首先受到冲击

小米SU7蔚来和小鹏的纯电业务可能会首先受到冲击

摘要来自:《雷主播激情带货,小米汽车开局就稳赢?》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雷主播激情带货,小米汽车开局就稳赢?》的片段:

这么说吧,只要是现在有纯电动轿车业务的厂家可能都会对小米产生一些忌惮,为什么?就在于这个品牌的粉丝太多了。小米进入市场与其他品牌最大的不同就是:产品未到,粉丝群体早已极度狂热,这就会让其在起步阶段不会遇到太差的情况,进而起到带动的作用,帮助企业渡过进入市场初期最艰难的阶段。

除此之外,小米汽车的优势在哪儿?这要从其为什么造车这件事说起,小米之前的业务是智能手机,小米虽然现在能够拍到国内市场的前五,但是竞争还是过于焦灼,像2023年全年的市场份额,小米占到了13.2%,同比下降了8.5%,小米通过智能硬件做起来,形成了软硬结合的优势,如今智能硬件进入增长平缓期,需要新的分支来注入活力。

智能科技硬件从哪个部分延伸,雷军选择了汽车,小米汽车的目标是打造移动智能空间,着就要比单纯的造车上升了一个维度,那么是否还能用传统评车的那一套来评价?肯定是可以的,但是这评价的可能仅仅限于小米汽车的基础面,互联网+软硬件才是小米的优势。

没错也就是生态,当然这里的生态可不是指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手机支架、能当充电宝的手电筒什么的,而是人车家这个概念,就目前独自造车,并且拥有系统级软件支持的,也就是小米独一份。

我不是生态,我只是200块以内最好手电筒

人车家这个理念其实是对于未来出行的一个畅想,如果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这也是科幻走进现实的一个初步体现,尽管从SU7这台车上面,人车家的体现并不明显,还是以传统的驾控优势为主要卖点,但是后续其实可期待一下应用场景的扩充。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蔚来和小鹏的纯电业务可能会首先受到冲击,除了产品方面,小米的品牌影响力还是足够强,像蔚来现在都在寄希望于新子品牌能够帮助其脱离苦海,现在的轿车产品价格高,差异化低,并没有火起来;小鹏现在的轿车也是开始降价,来面对小米新车的冲击。

发布会后,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都对雷军说,“你们太猛了,我们乐道这个车后面都不好定价。”

买与不买?两极分化

27分钟,小米SU7大定突破50000台,这样的数据雷军或许能够舒缓掉一些发布会当中的紧张感,那么现在的市场上对于SU7、对于小米汽车都怎么看?这些订单到底是在7天可退,还是转化成最终的销量?

“我是盲订,不管这车定价多少钱我都买,去年看到这个车发布的消息之后我就决定买这个车了,老米粉了,绝对支持!”小米开放展厅之后,一位前来看车的消费者难以掩饰对于这款车的热爱与支持。

持这种观点的米粉还有很多,“终于等来了。”“迫不及待想要买,就等着开上路。”对于小米SU7,米粉认可的占比其实非常高,尤其是在现阶段持币待购的消费者,都将这款车列为自身购车的首选。

对于小米造车,他们不将其认定为普通的新势力造车,小米这么多年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软件生态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那么造车这件事情就像是一次成功的破圈,再加上一套互联网模式的病毒营销,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并且将自身的粉丝圈进待够群体其实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当然,市场上也有另一种观点,“现在新造车倒的太多了,尤其是这种电动车,总觉得这些非传统造车厂家造出来的像一种玩具,这次过来看也就是图个新鲜,真要说花钱买......还是得考虑考虑,可能更偏向传统车企的车。”

确实,在苹果都放弃造车的当下、在第一波新造车接连被淘汰的情况下,对于汽车这样一个走长期主义的产品,消费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尽管前有华为带火各种“X界”,但其毕竟是和车企的合作,有车企来兜底,而小米造车,真的就像雷军所说,堵上自己的职业生涯。

与此同时,对于小米汽车的这种高热度,有人也认为并不是单纯是产品吸引人,这种创造热度的手段可能起到的作用更明显,“热度这么高其实能够预想到,毕竟小米是玩饥饿营销的老手了,就连之前想看看车都要预约,明明在工厂有那么多做好的量产车,现在这么做无非就是想提高热度,多摆出来几台车也不是什么难事。”

雷军的这波流量做的绝对堪称行业典范,但是对于真正买车的人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尚需观察,仅仅在小米SU7上市一天之后,订单转让就已经出现在了二手平台,这就不仅让人琢磨,大定里面是否有些水分?热度背后,市场的真实需求是否也没有那么高?七天之后的大定数量将是关键。

雷军的老招数,还能不能管用?

三年多的时间终于上市,对于小米来说,SU7的上市仅仅是起步阶段,后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产品与品牌的规划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转化销量,在和现有米粉保持黏性的同时,如何扩展新的用户群体,这是小米汽车在后续最重要的问题。

1、还是要有绝对低价

小米的第一款车算是展示一下自身的造车本领,也算是给自己品牌定个调,前面说到了,如果一开始把价格定低了,那后面就真完蛋了,也算是中了“友商”的圈套,那么在给自己定调之后,是不是可以兼顾一下之前小米手机成为爆款的路子。

小米的第一款车当中的很多主要零部件都来自欧美大厂,成本下不来这是一定的,那么后续在产业链整合一下之后,凭借雷军引以为傲的成本控制手段,很可能在第二或第三款产品上给出一个真正让人惊呼的低价产品。

但低价并不意味着廉价,毕竟整个小米的生态摆在这,就像智能手机的红米,既能够向下辐射,也能够让小米自身在智能手机领域进入真正的高端阵营,这条路其实在造车领域也能走通,毕竟小米的受众大多对于价格还是比较敏感,尤其是汽车这种单价更高的商品。

2、饥饿营销要适度

这是在小米开放展厅这件事之后,很多人重提的一个问题,之前小米手机的饥饿营销大家都知道,总给人一种抢到就是赚到的感觉,不否认其带动了自身的销量与发展,但是对于汽车这件事来说,如果还要这么搞,那很容易给自己搞死。

这样的原因有两点,首先是市场,之前小米做手机,当时市场当中智能机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外国大厂,而且行货渠道的定价始终居高不下,这个时候小米用1499、1999这样的价格杀进来算是市场的独一份,吸引力自不用说,而且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还称不上那么卷。

但是汽车市场不一样,现在小米进入市场的时间段卷得程度后无来者尚不清楚,但绝对是前无古人,而且就从小米去年年底公布SU7之后,多家车企甚至开始“围剿”小米,把其可能定价的区间填的严严实实,也都用性价比在吸引用户。

其次是产品,纯电动车的需求正在慢慢下降到一个稳定的区间,这注定不会是一个走量的爆款,并且市面上从产品类型到价格区间,可替代的产品太多,虽然小米在生态上面形成的一定的优势,但绝不是不可或缺的优势。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