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福特电马> 福特电马电动车> 摘要详情

福特电马电动车行业

福特电马电动车行业

摘要来自:《对话福特中国总裁吴胜波:电动车暂无明确盈利模式,让人担忧》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对话福特中国总裁吴胜波:电动车暂无明确盈利模式,让人担忧》的片段:

电动车行业,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所有人都在担心电动车行业如何盈利,所以现在在讲多种动力形式共同发展。


电动车行业跟传统油车不一样,油车靠发动机、变速箱,只要这两点牛,这个品牌就不会差。电动车行业,“三电”其实慢慢变成一种通用化的消耗品。


图片

图/企业


电动汽车怎么赚钱?这在我看来很简单,就像手机,在没有出智能手机之前,靠的是硬件赚钱,真正出了智能手机以后,是要靠软件来赚钱。


长期来讲,盈利最后要靠高层的东西来赚钱,特斯拉就是走这条路,它的硬件慢慢甚至赔钱都愿意卖,所以中国很多车企很担心,如果特斯拉将来在中国硬件赔钱都卖,靠着软件赚钱的话,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怎么去生存?


电动车将来能不能变成像手机一样通过软件赚钱?一位新势力品牌的老总跟我说,很难很难,手机装几百款软件,有些是刚需。汽车上的刚需软件很有限,其他都是休闲娱乐的,因此用户黏性比不上手机。在我看来,如果连新势力都想不明白这个话题,将来这个市场的前途堪忧。


福特对这个问题也考虑了很久,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分层次,有些层次一定是100%放开,但有些层次一定要坚持自己开发,比如说核心的芯片、软件,把握关键技术,找到核心盈利空间。


提问:健身房里,大家扎堆合练的情况蛮多,比如大众和小鹏的入股合作。


吴胜波:做企业并购,有两个核心要素:要看这件事情我自己能不能做成?如果自己有本事做成,但是太慢,外面有一个机会让我加快它,我才会去做并购。如果我自己没有能力,买进来的话就涉及很多整合的问题,人员流失的问题,以前的老板出去又再次创业的问题,一定最后是没有出路的。


所以目前我考虑的长期的东西,我们现在已经与两家合资公司的合作进展得非常快,详细的不好说,但是这些合作能够加快福特在中国的电气化转型的步伐。


图片

福特纵横店里的户外野营用具

摄/施智梁


提问:目前在您看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具备跑马拉松的要求?还是他们做的事情并没有在跑马拉松,只是跑十公里就下去了?


吴胜波:跑马拉松有几个关键要素,其一要特别关注成本,凡是不关注成本的企业,本质就是围绕资本市场去寻找投资人,而非持续经营做产品的企业。


汽车靠产品说话,品牌则是灵魂;有品牌没有产品,是光有脑袋,没有胳膊和腿,落不了地;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是缺大脑的行尸走肉,两者要相辅相成。想跑马拉松的车企,要有很强的消费洞察能力。


跑马拉松要踏踏实实,凡是总夸大表态的,口气越大,越说明钱快没了,希望制造亮点快速拉资本进来。


像国内现在有些企业说9个月就能出新车?我绝对不敢买它的车,你不经过汽车行业严格的工程验证和测试,怎么可能呢?出一款新车,没有至少一年半到两年,就是忽悠消费者,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03 皮卡拉动了文旅,解禁是必然大趋势


最担心15年强制报废和沿用商用车管理办法


提问:现在很多城市对于皮卡是有限制的,对于中国的皮卡或者硬派越野市场有什么看法?对于福特在这个市场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


吴胜波:皮卡解禁是早晚的事情。从一开始支持、到鼓励,现在是要求落地皮卡进城,相关限制在发生变化。中国380多个城市,320多个已经完全放开了,进城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在有限制的是北上广等,像上海和广州也是局部限制,逐渐解除限制的大趋势不会变。


皮卡进城是响应消费者需求,大家希望享受一些自然的生活,跑得会越走越远、越来越野,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很多SUV就跟不上了,皮卡和硬派越野的能力就彰显出来了。


图片

摄/施智梁


不仅如此,现在户外生活方式越来越火,消费的带动能力很强。我刚刚被选为上海美商会的董事,一位服装品牌的老总就提到,今年只有户外品牌一枝独秀。还有的经销商和我说,地方上的旅游局长主动提议,一起规划旅游线路,拉动地方经济。


我现在最担心当地是15年强制报废和商用车管理办法,过高速公路人家免费你要收费,这些要先打通,现在相关部门都在深入研究这方面的事情。他们只是说,我们想支持,但是又不想让商业拉货享受这些政策。都是皮卡,用什么办法做一个区分?这是他们在研究的,他们一定可以找到办法。


04 这个时代,主机厂还会是铁定的链主吗?


欧美和中国市场会略有不同


提问:两三年前,比尔·福特接受我采访时曾说,福特是“身在底特律,心在硅谷”的企业,他很热衷软件业;当时的CEO马克·菲尔兹告诉我,曾把汽车人和IT人两者分开,各自保有风格做事儿。福特做了很多,不过如今回望,效果没完全达成预期,Argo AI还是没有做起来,是基因的问题吗?


吴胜波:对,这里有两点。一部分我认同,一部分我们探讨。


第一,福特拥抱硅谷、拥抱科技的初心没有变,现在全球负责电动车整体业务的Doug Field,他原来就是特斯拉的技术老大。埃隆·马斯克就说吗,福特把Doug挖走绝对正确。Doug就是美国电动汽车界的老大。


Doug对福特的研发做了不少革新,做软件、做电气化的很多人,其实都是从特斯拉、苹果、微软过来的;福特全球的首席人力资源官,曾是我在GE的同事,后来他长期在苹果做人力资源负责人,他懂行招进来不少高科技人才。这是第一点,初心没变。


第二,对于Argo AI,相比结果,深层逻辑更重要。Argo过于追求Level 4,这距离落地市场并大规模应用,距离还很远。华尔街很难为此长期买单,他们看重投资回报,他们也看不懂汽车的未来。这种时候,福特决定要把L2和L3做好,L4先停一停。如今Argo AI中2/3的人来到了福特。


提问:您的跨界思维非常可贵的,这也是我觉得比尔·福特选择您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主机厂还会不会成为以后汽车产业链的“链主”?


图片

图/企业


吴胜波:如果不自己做软件,就一定不可能成为“链主”,车厂就只是组装厂。以欧美经验来看,电动车一开始上得很快,如今则是断崖式往下。用马拉松的观点去看,汽车未来会多种能源并存,纯燃油只做性能车、硬派的越野,适合小众玩家的车;真正的大头是混动汽车;电车也变成小众,如果将来是这样一种趋势的话,主机厂仍然会在这个链条的顶端。


说白了不是油车跟电车之争,是混动跟电车之争,看最后老百姓认可的是谁。欧美市场,长期来混动份额会最大,纯电动汽车只会是补充。中国因为城市化非常发达,还有很多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很难判断。反过来说,我也问过一些朋友,上海这个绿牌不给你,这10万块钱,不给你绿牌,购置税拿掉,你是买纯电还是买混动?很多人说他有可能就不买纯电,有很多买混动,他没必要担心电动车带来的一些问题。油车一定是变成极小众,将来是混动和电动之争。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