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Cybertruck或者难度更低的铝材作为车辆覆件使用

Cybertruck或者难度更低的铝材作为车辆覆件使用

摘要来自:《特斯拉皮卡延迟交付,证明钢正在被淘汰,越重越不安全?》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特斯拉皮卡延迟交付,证明钢正在被淘汰,越重越不安全?》的片段:

特斯拉电动皮卡又一次跳票了,已经不记得这次第几次推迟交付,但这次被曝出的原因,或许是技术上最具有说服力的一次。根据外媒的爆料,特斯拉Cybertruck电动皮卡的供应商,所提供的不锈钢车身过重,导致车辆纯电续航难以达到此前计划突破800km的预期(最长续航)。这也点破了,车身重量更轻才是技术,更重其实只有副作用。而在造车材料的探索中,特斯拉这次死磕不锈钢,或许只是一次“意外”。而未来的汽车,或许连一块钢板都不需要使用了。

等不及铝合金,强行上马不锈钢

众所周知,特斯拉不是在推铝合金车身吗?怎么在一台发布了有4年时间的车型上,还在死磕不锈钢?这要分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聊。首先,外部竞争方面,作为一家美国车企,造皮卡可谓是看家本领。这也是为什么特斯拉火急火燎上马Cybertruck的重要原因。毕竟隔壁福特的F-150 Lightning如果从PPT算起,还要晚于特斯拉。但福特F-150 Lightning已经在去年上半年就实现量产交付。除了美式经典皮卡大IP之外,福特F-150 Lightning延续并强化了燃油版车型铝制车身的技术特点。从而更加有助于转型电气化之后,新车依旧可以有效控制自身体重,以及保持相对实用的纯电续航里程(EPA续航里程最长约515km)。

当然,竞争对手用上的技术,并不意味着特斯拉就不能用。只不过,作为挑战者或者说颠覆者形象出现的特斯拉,在造车技术上并不仅仅满足于对钢材和铝材的选择题。具体来说,特斯拉并不是只想把车身重量给控制下来,而是还要提升生产效率,从整体框架上节省制造成本。可以看到,这个诉求与特斯拉热衷一体压铸铝合金技术的初衷,相当一致。所以,核心问题不在铝合金与不锈钢身上,而在哪种选择可以帮助特斯拉实现高效、低成本的产出符合预期的产品。

从特斯拉Cybertruck在PPT阶段,或者说眼下跳票的时间节点来看。特斯拉所专注的一体压铸铝合金车身技术,显然是无法负担造出符合预期产品这个需求的。倒不一定是其研发的铝合金材料配比,尚且达不到皮卡所需求的强度。仅从压铸机这一个维度来说,恐怕就做不到。根据此前曝光的信息,特斯拉Cybertruck的车身长度接近5.8米的水平。如此庞大的车身,就算去年交付的9000吨级的压铸机就是冲着它来的,目前来看也无法满足需求,或者说无法满足良品率。

而现阶段,冷轧工艺的不锈钢合金材质,则能满足特斯拉对于皮卡在车身强度、耐腐蚀,以及适当减重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冷轧工艺使得不锈钢材质的延展性与可塑性进一步降低。好的方面来说,反正也不适合进一步加工,有关冲压、涂装等方面的成本又可以省了下来(与铝合金压铸的味道太像了)。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看到的特斯拉Cybertruck所谓的量产版,与此前PPT相比,还原度极高。毕竟见棱见角,省去打磨的“前卫设计”才能规避该技术的缺点。

未来汽车,或许一块钢板都不需要

但从特斯拉的技术方向也可以看出,未来包括Cybertruck这样的大尺寸车型在内,迟早也会走上一体压铸的道路。在新能源趋势下,铝合金材质对于控制整体车重不至于相对燃油车时期失衡,几乎是必选项。而配合使用的压铸技术,则打破了长期以来,传统汽车制造中对于冲压、焊装等核心工序的依赖。但你要认为铝合金替代钢板造车,只是新能源背景下的一次被迫转型,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就算没有新能源车,车企们或许也打算让未来汽车的身上,不使用一块钢板。

还是从铝说起,从当年奥迪在承载式车身结构下,对全铝车身进行探索。再到车架钢铝混合结构,或者难度更低的铝材作为车辆覆件使用。直至眼下铝合金一体压铸,以及非承载式车身上采用铝合金大梁等技术应用。铝材在汽车上的使用既肉眼可见,又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而以燃油车核心的发动机来说,其实铝材的使用更为普及。翻一翻眼下主流的发动机,还有几款缸体还在使用铸铁材质的呢?基本上大家已经都完成了铸铝缸体与铝合金缸盖的进化。这既是材料的进步,也能更直观地给众多前置发动机的燃油车,减轻车头的负担,带来更好的驾驶感受与燃油经济性。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