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MG7> MG7发动机> 摘要详情

老款MG7发动机怠速不稳、动力不足到处都是名爵6“变速器异响”、

老款MG7发动机怠速不稳、动力不足到处都是名爵6“变速器异响”、

摘要来自:《名爵成二流自主品牌,新款MG7可以挽救其命运吗?》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名爵成二流自主品牌,新款MG7可以挽救其命运吗?》的片段:

其中名爵和罗孚的发动机技术以及生产平台在2005年被南京汽车集团收购,而南京汽车集团又在2008年被上汽集团并购,当初南汽收购的只是“名爵和罗孚的发动机技术以及生产平台”,而罗孚的品牌所有权还在印度塔塔汽车那里。所以,上汽名爵和荣威都是“自主品牌”。

这个自主品牌与咱们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牌不太一样,总是有些“端着”,“俺们祖上是贵族、而且是洋人”,发动机技术以及生产平台如何且不去说它,这品牌既然是“自主”,知识产权也已经花巨资收购了,不明白为何还要弄得这般纠结与扭捏?不中不英,不土不洋。

名爵和荣威自诞生以来,一直都这么纠结这么缩手缩脚,却又平白地想要高人一等。颇有点阿Q精神。

二、定位尴尬导致定价也不靠谱

定位上、定价上都是这样左也不靠,右也不站。名爵MG7如今倒是把定价降下来了,11.98-16.98万元,新款MG7有六款车型,最高配的是2.0T 自动Trophy+激擎耀世版为16.98万,这个车型可以忽略不计,其余的1.5T三款车从11.98、12.58和13.78万,

2.0T 自动猎美尊享版14.58万, 2.0T 自动猎美奢享版15.58万,那么一看,实际上还是主打的13万元区间。

据乘联会统计:国内汽车销量占比为1/4的市场,为11-15万元区间,

而根据名爵自己的销量来看,拉动名爵销量的主要是10万以下的车型,这MG7确实算得上其旗舰车型,要竞争的又是这样一个红海,这个区间不仅仅是自主品牌投以重兵,不少合资品牌也都下探到了这个区间,比如轿车销量冠军轩逸,而且今年以来,还有一些新能源车主打这个区间,比如纯电的东风风行雷霆,插混的比亚迪秦PLUS。不知道名爵MG7可想好了,自己到底能不能在此分得一杯羹?自己主要抓的是哪个客户群体?运动的群体,是这个13万元区间吗?

三、营销上臭棋频出

大家都记犹新的是2019年,名爵自导自演了“大爷13元怒提名爵6”和“名爵6追高铁”两大新闻,说实话,真是LOW得很,而且还被网友深扒了,原来是“自导自演”。

说实话,厂家自导自演的营销案例多了去了,而且也成功了不少。但是,像名爵这样自砸招牌的自导自演还真是不多。如果说有,那也就哪咤的要给吴某凡以机会可以相媲美。13元都可以提名爵6了,那你的名爵6就只值这个价吗?你们为何要让消费者造成这样重大的误解?还不是你们对于工作敷衍了事才造成的吗?至于说名爵6追高铁,这是公然地置交通法规与不顾!这难道是一个有正确价值观的自主品牌可以干出的事吗?何况还是故意炒作,在网上造成什么影响?

至于名爵MG7,也鲜见营销好手笔。

不久前名爵发布了黑标Logo,说的是要扛起品牌力向上突破的大旗,不仅要向自主品牌高端化发起挑战,还要冲击合资车市场。是这个黑标本身就具备这样的魔力吗?还是名爵一直以来的作风,既不见容于合资,也不侧身于自主品牌。你都定价于这个区间了,还要装什么清高?或者说既然定了13万元区间,就不必羞嗒嗒地弄个黑标了。劳民伤财,有这个钱这个精力,何不做做更有益的事儿?

四、品牌要提升,产品力更需提升

我们大家都知道,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品牌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扎实的积淀,需要名爵旗下所有车型为其背书。

如果产品质量不是特别过硬,那怎么办?处理客户投诉第一呀。看看长城当年,为了提升品牌美誉度,全员都是质量监督员,全员都是客服,处理客户投诉为第一要务。大家都看到效果了吧,长城现在的情形,与之相比,名爵可羞愧?

网上随便一搜,到处都是名爵6“变速器异响”、“变速器顿挫”、“电瓶故障”、“发动机异响”等车主反馈,数量极高。名爵5发动机/电动机漏油,制动系统刹车失灵,发动机/电动机涡轮增压器故障,前后桥及悬挂系统底盘异响等问题,老款MG7发动机怠速不稳、动力不足,高温风扇不转等等,点火线圈出问题,后悬挂漏油、打车时故障灯亮还加不上油、加速到2000转时上不去……

等等,这当初收购的不正是发动机技术吗?现在名爵的发动机倒是这样质量不靠谱。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