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宝马i3> 宝马i3纯电> 摘要详情

宝马i3纯电渗透率将为23%

宝马i3纯电渗透率将为23%

摘要来自:《三家德企财报里的秘密》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三家德企财报里的秘密》的片段:

大众集团用巨额投资展现了对未来的信心,未来5年,集团将投入1800亿欧元,其中1220亿欧元用于发展电动车领域,包括中国市场;多能源路线并举的宝马则预判2023年豪华车市场仍有两位数增长;只下注纯电路线的奔驰则略显冷静,他们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性。

2022年,中国仍是这三家企业的最大单一市场,但占比略有不同。从销量维度看,中国市场占据大众集团39%的销量份额,宝马为33.1%,奔驰则为37%。

谁更重视中国市场

客观地说,三家都在因地制宜制定中国战略,但大众集团因为换帅,节奏上似乎更为紧迫。

2022年9月1日奥博穆(Oliver Blume)被任命成为集团CEO接替迪斯(Herbert Diess)时,已经无形中宣告了大众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奥博穆断断续续在中国20年的学习以及业务背景帮助整个集团来理解中国市场以及制定相关政策。

目前,大众集团在德国本土的子公司数量为149,海外子公司数量高达797,大众集团的规模化更多依赖海外市场。2022年,中国销量占大众集团乘用车总销量的39%,而欧洲整个市场略逊色于中国,占比38%。

同样,宝马2022年的营收构成中,欧洲市场占比36.1%,亚洲市场占比38.3%,美洲市场23.6%。其中,中国的汽车销量又是它最大的单一市场,占比33.1%。

对于奔驰来讲有所不同,2022年,它的汽车、轻型商用车以及出行公司三大版块的总营收最大占比地区仍是欧洲市场,占32.3%,亚洲市场略低,为29%。

相比宝马和奔驰,大众集团在与中国关系的推进上似乎更为主动,涉及的投资规模也更大,比如江淮大众集团和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的建设等。

奥博穆作为集团一把手,今年已两度访华,第二次拜访选择了国内疫情刚刚放开之时。

在他的“十点计划”中,中国市场已被列为单独事项。2022年度财报会现场,CARIAD与地平线的合资项目也被重点提及,足以看出大众集团对中国本土公司的重视,这也可以解读成在智能化水平上,大众集团对中国本土公司有很深的依赖。

2022年,宝马集团已增资华晨宝马,股比从50%加至75%。华晨宝马并入宝马集团的财报之后,效果已非常明显。但和大众集团相比,宝马今年没有纯电产品上市,BMW i5要到明年推出。

另外,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将在上海车展到访。

宝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大概要从本地化人才的聘用说起。从史登科(Christoph Stark)时代,他便启用了一大批本土人才担任营销部门的要职。2020年7月,邵宾从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升任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意味着宝马的中国市场销售一把手由中国本土管理人员担任。

而在邵宾之前是刘智,这一职位德国人很早就让给了中国人。宝马当下的数字信息公司——领悦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掌舵人梅晓群也是本土管理人才。

相比之下,奔驰稍显保守。3月初,段建军从奔驰销售公司首席运营官升任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接替即将结束任期的杨铭(Jan Madeja),这意味着奔驰终于放手,首次让本土人才担任销售一把手。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段建军曾在宝马工作,和邵宾是同事,都是“史登科时代”的干将,他们被戏称为“史登科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奔驰对中国市场逐渐重视的另一表现是去年7月1日高旭的加入。

高旭的职务是梅赛德斯-奔驰集团首席战略官,这是奔驰新设的职位。高旭的核心职责是确保奔驰集团的战略业务决策覆盖到亚洲关键市场包括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和洞察。高旭曾是麦肯锡香港高级合伙人,他早在2008年甚至更早就已开始研究纯电市场带来的机会。

但从2022年的财报上依然能看出,奔驰仍把中国市场视为亚洲市场的一部分,它并没有像大众集团和宝马一样单独列出中国市场的相关数据。

奔驰2022财报中关于地区的细分收入

新能源转型中,谁更激进?

上图是三家的转型时间表。很多人觉得BBA转型的速度以及节奏跟不上国内新能源渗透率。

2022年,大众集团全球范围内共销售了57.2万辆纯电车型,其中包括中国市场由南北大众集团贡献的14.31万辆ID车型。

宝马2022年共销售了43.38万辆新能源车型,其中插混21.8万辆,纯电21.58万辆。中国市场贡献了4.19万辆纯电车型。

奔驰2022年全球共销售33.35万辆新能源车型,其中纯电14.92万辆,中国市场具体销量未知。

这三家车企的纯电车型占比都低于10%。

根据乘联会数据,中国市场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为567万辆,渗透率28%,其中纯电基本在20%左右。

中汽中心节能战略研究室陈川对未来5年中国市场的渗透率进行了预测。他认为2023年,纯电渗透率将为23%,插混为10%,混动车型为5%;2025年,纯电渗透率为28%,插混14%,混动6%;2030年,纯电比例为41%,插混18%,混动9%。

从这个意义上讲,奔驰的目标可能是最激进的。它2025年计划实现插混和纯电占比50%,而中汽中心预测三项的渗透率之和为48%;宝马是第二激进的,2025年它纯电目标是25%;大众集团看起来最为保守,2025年纯电目标为20%。

但目前这三家的纯电渗透率都低于10%,如何实现各自目标,是纯电路线还是多条线并举,需要各家的智慧。这三家中,宝马始终坚持多路线并举。

作为纯电高端汽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这家公司曾经在2013年推出了BMW i3和BMW i8。

在纯电领域,宝马其实是先行者。早在2013年,i3上市,之后的一年,又推出了i8。这两款纯电车型当时引发过一阵讨论,关于环保、车内材料、续航以及时尚的话题。i3和i8的价格都高于同类车型。这两款车已相继停产,i8于2020年停产,i3去年7月停产。

宝马花费巨资在纯电车型的研发上,最后成为一块痛处,而这一项目最大的意义是培养了一批纯电方面的专家以及管理高层,这些人后来成为全球各家造车新势力争夺的对象,但有些人后来被证明是一地鸡毛。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