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ARIYA艾睿雅燃油

易车知识库 ARIYA艾睿雅
进入知识库

知嘹汽车

关注

前段时间,权威杂志《Ward’s Auto World》(沃德汽车世界)评选出了“2023年沃德十佳动力”,涵盖电动、混动、燃油领域,有一个国产品牌还差点上榜。

需要注意的是,《Ward’s Auto World》选取的是北美市场车型,国产车型不在评选行列。

首先来看电动组,此次上榜的选手有三个,分别是日产、现代和Lucid。

日产上榜的是搭载日产电驱系统的ARIYA艾睿雅(前后双电机版本),由于采用前后双电机布置,同时匹配了扭矩分配系统,因此该车型不仅能实现四轮驱动,动力参数也是可圈可点。不过ARIYA艾睿雅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并不算高,存在感也不算强。

现代上榜的是搭载现代电驱系统的IONIQ 6,这台车属于二次上榜,2022年IONIQ 6也拿到过“沃德十佳动力”。IONIQ 6在国内一直有争议,有些人认为现代的电驱系统并没有什么明显亮点。

Lucid是美国品牌,人送外号“特斯拉杀手”,此次上榜车型是搭载Lucid电驱系统的Lucid Air Touring。和IONIQ 6一样,Lucid Air Touring也是“二进宫”了。

再来是混动组,此次上榜的品牌共有三个,分别为丰田、本田、道奇。

丰田和本田能上榜,很多人应该不会感到意外,毕竟这俩是混动领域的“老大哥”了。

丰田上榜的是搭载丰田2.0L四缸插电混动系统的普锐斯,有一说一,普锐斯算是混动车的鼻祖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普锐斯几乎就是“混动车”的代名词。

本田上榜的是搭载本田2.0L油电混动系统的雅阁锐·混动,这台车属于典型的本田门面产品,在技术上,本田的油电混动系统因为加入了一档直驱模式,所以能实现纯电模式行驶,燃油经济性更优秀。

道奇上榜的是搭载1.3T 四缸插电混动系统的大黄蜂R/T,作为美系品牌,道奇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至于大黄蜂R/T,光听名字的话,大部分人可能会把它和科迈罗混淆。

最后再来看看燃油组,这个组别上榜的有宝马、奔驰、雪佛兰和福特。

展开查看更多

掌尚车市

关注

从东风日产等主流合资车企对新能源汽车高额的投入,不难看出这些老牌劲旅转型的决心。与燃油车时代主要依靠海外公司的技术支持不同的是,新能源时代下,具备规模效益的中国市场的技术开发与产品落地实践经验,如东风日产等主流合资车企必然会对企业全球新能源事业形成反哺效应。


智电和安全齐飞 

东风日产展现强大技术力

研发投入的规模我们看到了,但与燃油车时代相比,显然在新能源时代下车企的研究重点会发生变化。能否找准这些重点,将会成为新能源时代竞争的成败关键。而“汽车安全”这个永恒不变的重点已经是所有车企需要重新发出、重点攻关的项目。


过去,东风日产产品安全性已经在中保研、C-NCAP等权威碰撞测试机构的测试下得到了验证,而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安全价值点相比过往已经转移到了“电池”身上,面对这个变化,东风日产依然拿出了它们的“技术绝活”——鲁班电池。


据了解,鲁班电池拥有“三端”融合+“五维”防护整体设计。电池采用铝合金航空级龙骨方舱,大量运用1.8GPa超高强材,融合激光飞行焊工艺确保电池密封性与稳定性,并预留360°溃缩空间杜绝碰撞力造成电池变形。制定电池外部安全解决方案的同时,电池内部融合全时域BMS监控系统对电池进行全天候状态监测,加上电芯采用360°阻燃防爆设计,进一步防患于未然。


而在正式量产之前,鲁班电池历经包含针刺、火烧、48h海水浸泡等200项以上安全测试,安全性得到充分验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电池安全,日产还在开发更具效率的全固态电池。这种能量密度达传统电池2倍的新型电池不仅续航时间长,充电时间也仅有传统电池的三分之一,能够有效解决用户里程焦虑,预计2028年前能够正式量产落地。



在安全之外,新能源车型的动力总成、智能化程度同样是不能忽视的重点。

动力方面,东风日产自主研发了Vita原生纯电平台,搭载工况效率≥91%的X in 1超集成电驱,总成效率可达94.5%。以高效电驱赋能,可让搭载该技术的东风日产产品跑出零百极速3s级的成绩。可以说,在新能源时代“技术日产”加码的驾驭激情依然能够得到延续。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动力能够进一步降低整车能耗,百公里电耗低至10kWh,而行业电耗普遍在15-16kWh,好一点的也不过是做到13kWh而已。


在智能化领域,相比于过去简单的互动性功能,今天的消费者更追求场景化体验的代入感。为此,东风日产自主开发了灯塔OS车机系统,相比传统只拥有既定选择的座舱,可充分调动车内空调、氛围灯等配置功能,提供更具代入感的场景模式,把智能与舒适做了很好的融合。



通过技术自研,当前东风日产已经能够较为系统性的优化提升新能源汽车从安全、性能、节能到智能等层面的用户体验。而相比于近年来涌现的新兴品牌,拥有近1600万用户基盘的东风日产在影响力、可靠性乃至技术底蕴上都具备不小的优势。事实上,近段时间不少新兴品牌车型的“智能化故障”事件也表明,缺乏底蕴研发的车型其可靠性真是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写在最后】:

相较于其他主流合资车企,东风日产对于推进电气化事业发展的态度一直是领先且积极的。早在2018年,彼时很多自主、合资产品尚未发力新能源领域之际,东风日产就已经亮相了轩逸·纯电,而2022年,作为东风日产首款纯电旗舰车型, ARIYA正式上市。


按照规划,2026年前,东风有限公司还将推出10款中国自主开发设计的新能源汽车,其中就包含有4款日产品牌新能源汽车。据悉,第一款车预计将在2024年下半年正式面世。与此同时,东风日产旗下三品牌也将协同发力,布局燃油、纯电、油电、插混、氢能源市场,以实现对全技术线路的全面覆盖,给用户提供具有品质保障的多元化选择。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详解师

关注

尽管存在用车成本更低的这一优势,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续航里程。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了其续航能力。而当前大多数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仍无法与传统燃油车相比。

ARIYA艾睿雅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作为东风日产的首款纯电SUV,ARIYA艾睿雅以其先进的电池技术和优秀的续航性能,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电池技术方面,ARIYA艾睿雅采用了九重安全电池防护架构,其中日产自主研发的最新全工况电池精准管理系统能对电池进行实时监测,在高低温等极端环境智能调整电池工作状态,使电池保持最佳充放电效率。

·08 高角度车尾60度

这些防护措施的实施,使得ARIYA艾睿雅的电池能够在遭遇机械冲击和挤压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电池的安全。因此,ARIYA艾睿雅还通过了111项 行业最高标准电池安全测试,而在中汽中心权威检测中,ARIYA艾睿雅成功通过了高压冲水测试、4倍国标温度冲击测试和耐久振动测试,充分证明了其电池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1 车头左60度

在续航方面,ARIYA艾睿雅的表现也令人瞩目。在高效的电机和动力控制系统的支持下,ARIYA艾睿雅的续航里程达到了同级别车型中的领先水平。根据官方数据,ARIYA艾睿雅长续航版本的CLTC续航里程达到了600公里以上。这一续航能力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日常用车场景的需求。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短途旅行,ARIYA艾睿雅都能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和持久的续航表现。

01NISSAN超安全电池架构

此外,ARIYA艾睿雅的快充技术也是方便用车出行的关键。其搭载的快速充电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为电池充电,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根据官方数据,ARIYA艾睿雅的电池从0%充电到80%只需要4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用户也可以通过短暂的停车时间或午餐时间,为电池快速充电,从而确保其持续的续航能力。

04云图专业纯电平台

ARIYA艾睿雅以其卓越的电池技术和续航能力,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超越传统燃油车,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作为东风日产的首款纯电SUV,ARIYA艾睿雅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质,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最关键的是,入门车型ARIYA 500仅需19.99万即可拥有,ARIYA艾睿雅如今的产品力和性价比不言而喻,能够与众多同级别的车型展开竞争,同时也不处下风。

展开查看更多

车域无疆

关注

新能源赛道已然落后,为何曾经混得风生水起的燃油领域也力不从心了呢?提起日系品牌,许多消费者想到的便是皮实耐用、性价比高、保值等,凭借良好品质开了个好头后,这样的固有印象为日系品牌带来了多年红利,尤其在自主汽车工业尚不发达时,日系车的品牌效应更是明显。然而,随着自主品牌强势崛起,自主与合资在设计和硬件上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自主车型在配置方面的丰富性更是使得一些同价位合资车“相形见绌”。

日产Ariya内饰

小鹏G6内饰

当然,一款好车不能仅仅追求配置的堆砌,三大件、零部件的耐用度能否经历时间的考验更是重中之重,而这方面仍是日系车的“护城河”。只是,这一优势正在被自主竞品追平,而二者在配置等方面的差距,又在时下追求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场风向下被进一步放大。在同级别的新能源车型主打一体屏、智能交互、自动驾驶等卖点时,日系车仍保留着狭小的车机屏幕和中规中矩的设计,当“真皮”成为竞品车型的标配时,真皮沙发等配置如何还能成为独特卖点呢?



总之,随着消费者愈发追求汽车的科技感和高配置,在新能源方面产品推进速度缓慢、在传统燃油方面产品革新更迭力度不佳的日系品牌,正面临着市场的诘问。就短期而言,通过减价增配等措施,日系车或许还能凭借尚有的品牌效应收割一波销量,但从长远来看,只有积极拥抱电气化、智能化等变革,日系车才有望重焕活力。毕竟车市没有常青树,再强的品牌光环也会在更具性价比和产品力的对手前黯然失色。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展开查看更多

百姓评车

关注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大潮中,日系品牌在传统的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遇到多重打击。

今年上半年,日系品牌在华销量全线下滑,其中长安马自达销量同比下降49.4%直接腰斩,本田中国和日产中国销量下滑幅度超过20%,一向稳健的丰田中国也出现了同比2.8%的下降。


进入下半年,日系品牌的市场情况并没有得到好转。

日产公布了7月份中国区业绩,销量同比下降40.61%,仅为59507辆,环比下滑13.93%。

具体来看,东风日产(包括英菲尼迪)销量同比下降43.17%,仅为51635辆,1-7月累计销量386829辆,同比下降30.49%。郑州日产7月销量同比下降了29.94,仅为2974辆,1-7月累计销量29840辆,同比下降10.13%。

本田7月销量89691辆的销售业绩,同比下降32.84%,环比下降20.72%。1-7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23.80%,仅为619382辆。

其中,广汽本田7月销量为42008辆,同比下降44.31%,1-7月累计销量331936辆,同比下降23.32%。东风本田7月销量为54826辆,同比下降30.76%,1-7月累计销量281829辆,同比下降32.41%。

丰田7月在华新车销量为15.27万辆,同比下降15.4%。1-7月累计销量为103.21万辆,同比下降4.9%。其中,广汽丰田7月销量70000辆,同比下降16.67%,1-7月累计销量331936辆,同比下降23.32%。一汽丰田7月零售销量6.3万辆,同比下降16.8%。

据统计,日本6大汽车品牌——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三菱和斯巴鲁,今年1-6月,燃油汽车在华销售量为171万辆,同比下降19.9%,是201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日系品牌在华的节节败退,主要是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冲击了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而日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进速度过于缓慢。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7月,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销量133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7%,而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45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7%。新能源汽车的增速要超市场大盘,这意味着,在存量市场中,新能源汽车严重挤压了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最终导致产品结构依然以燃油车为主的日系车企彻底失守。

新能源表现差强人意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丰田、本田、日产等在华合资品牌公布了各自的新能源战略:东风日产计划在2026年前将推出7款电驱化车型,2030年内80%的产品线将实现电驱化;东风本田发布“创未来2030新战略”:2025年前电动化比例达到50%以上,2027年后不再投放燃油新车,2030年前累计推出10款以上纯电车型;前不久,一汽丰田在成立20周年的庆典活动,也介绍了未来车型规划,将“推出一款智享跨界电动车型”,而且反复提及“持续推进新能源产品焕新及新产品投放”。


日系品牌也相应推出了产品,比如丰田bZ系列、本田e:N、日产艾睿雅等,但市场表现却是差强人意。

数据显示,8月份,丰田bZ系列共销售6629辆,本田的新能源车型共销售出2970辆,日产艾睿雅仅售出106辆。加在一起都打不过大众新能源,更不要说和比亚迪、埃安等国内新能源造车品牌相比。以上数据均为同一品牌两家合资公司的总和。

日系品牌从燃油车时代的领跑者变成新能源时代的落后分子,主要是日系一直走燃油、混动以及纯电并行的路线,优先发展混动车型。在HEV混动和氢能源领域积累了大量专利壁垒,纯电动车的权重排在了后面,错过了发展的最好时机。

这与一向“技术激进”的德系完全不同,日系车企总会显得慢一拍。上一次的案例是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大众把涡轮增压推广成熟后,日系车企才投入“T”怀抱。


凡事有利就有弊,日系品牌因为谨慎小心,一直处于汽车工业的头部位置,但同时也无法适应市场变革,终于在有如暴风骤雨般的新能源汽车大变革中,突然间就失速了,以至于出现了目前的窘境。

当然,对于日系品牌来说,实力是有的,机会还没有完全丧失,新能源也不是只有纯电这一条路线(插电混动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未来是有可能改变命运的。只不过,纯电和插电混动的市场已经足够大,日系品牌如果吃不上这块蛋糕,或许就没有以后了。

所以,在由中美主导的新能源转型的问题上,日系品牌需要加快进程。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系品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调研机构预测,由于日系没有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能源汽车型,导致销售情况持续恶化。未来,至少会有两家日系品牌可能会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百姓评车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曾经有多辉煌,现在就多有多落魄。众多日系品牌中落魄只是暂时的,一定会有人能够成功破局。中国新能源车市这场大戏就是如此精彩。

到底决策是坚守燃油车还是迎合新能源?日系品牌该如何选择?至于说在中国市场谁能破局,谁选择离场,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商业评论

关注

在中国汽车市场风光几十年后,合资车企的光环正在消失,在传统燃油车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合资车企看似丢失的是市场份额,但某种程度上也表明,在新能源时代,合资车企过去构筑的技术护城河正在土崩瓦解,其过去所拥有的市场定价权也随之丧失。曾经高高在上的合资汽车不得不低下他们高昂的头颅,慢慢俯下身去重新审视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变化,并思索他们未来的路。

失去的市场定价权

过去,合资车企加价卖车的情况屡见不鲜,凡是热销车型,几乎都有加价销售的经历,比如大众途观、丰田汉兰达、本田CR-V等等,但即便是加价,消费者依然蜂拥而至。

彼时,汽车市场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合资车企手中,自主品牌只能参照合资来对产品进行价格策略调整,以更具性价比的价格来占领低端市场。很长时间以来,自主车企都在中低端市场艰难求生,这也是自主品牌的冲高之路异常艰难,历经坎坷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能够直言一个东西很贵,且是大多顾客觉得贵的时候,这便意味着这家企业失去了定价权,也是企业失去壁垒的象征。 显然,种种现象都在表明合资品牌在燃油车时代形成的品牌溢价优势,没能转移至新能源市场。

2022年9月,NISSAN NEXT首款全球战略车型ARIYA艾睿雅在中国市场上市,新车市场指导价为27.28万~34.28万元。作为日产纯电全能旗舰,ARIYA艾睿雅定位为纯电动紧凑型SUV,其价格甚至比同级别的特斯拉 Model Y还要贵。

消费者已经用脚投票。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8月,ARIYA艾睿雅零售端共销售1575辆,月均不超过200辆。不到一年,ARIYA艾睿雅便自降身价。

2023年7月,东风日产公布新款ARIYA艾睿雅的官方指导价,新增一款ARIYA 500入门款车型,并对其他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19.99万~28.29万元。

在大众和丰田身上也出现相同的情况。继今年7月,上汽大众给大众ID.3车型推出至高3.7万元限时优惠后,今年9月,一汽大众ID.4 CROZZ推出优惠活动,该车的厂商指导价原本为19.39万~29.39万元,优惠后起售价仅为14.59万元起。丰田就直接掀桌子了,今年3月,丰田部分汽车经销商甚至推出了一项惊人的优惠活动,只要购买丰田bZ4X电动汽车,即可免费获得一辆威驰轿车。

种种情况都表明,这些曾经在燃油车时代呼风唤雨的合资车,在新能源时代都开始放下姿态。当合资车企在试图将车越卖越便宜的时候,中国车企却反其道而行之,开足马力试图将车越卖越贵。

9月20日,比亚迪仰望汽车旗下首款车型——仰望U8正式上市,新车官方售价为109.8万元,这放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回溯中国车企的两次冲高之路。第一次是7年前,长城WEY、吉利领克先后问世,试图突破自主品牌的天花板,向主流合资品牌发起挑战,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进入新能源时代之后,以蔚来和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高端新能源领域站稳脚跟,从传统车企孵化出来的全新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例如吉利极氪、长安阿维塔、广汽埃安等也实现了突围。在新能源时代,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已经成为现实。

消失的技术护城河

过去,合资车企引进的车型所有的参数都是外企定好的,发动机、变速箱这些核心的部件也都是直接从国外进口。一位汽车业内人士曾表示,外企的技术封锁非常厉害,国内的车企只能按照参数生产,但不知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基本不可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核心技术。

通过垄断和封锁技术,合资车企在中国躺赚数年。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到来正在瓦解合资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建立起技术壁垒,这也是合资车企失去市场定价权背后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查看更多

智电出行

关注

根据美国汽车保险中介AutoinsuranceEZ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美国每10万辆就有25.1起电动车火灾,但燃油车为1529.9起,而油电混合车型更是高达3475.5起火灾,因为混动车兼具发动机和电气系统,燃油起火和电池起火的可能性共存,所以起火比例最高,而纯电动车的起火几率远低于燃油车和油电混动车型。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2

但有人又会提出,纯电动车起火多为电池问题,与燃油车自燃不同,电池本身既有氧化剂又有可燃物质,所以不需要损坏,只要有足够大的冲击就有可能起火。而且一旦电池起火后,火灾蔓延速度极快,留给司乘人员逃生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针对电池的特性,东风日产针对电池安全做了不少强化工作。

ARIYA艾睿雅的超安全电池架构

刚刚提到,当电池受到足够冲击时,便有可能起火。所以日产首先通过刚柔并济的九重防护方式打造超安全电池架构,尽量减少外部对电池的冲击,减少电池短路、起火甚至爆炸的可能:

首先从电池本身入手,电芯生产、电池电路拼接、线束布局等实行高标准的规范操作,先保障车辆最核心的部分不出错。

采用日产高标准定制电芯,以日产全球标准定制化专线生产,100%严格检测筛选,电芯之间加装气凝胶,防火防爆。接着通过电池、电路巧妙的拼接方式,最大力度保证电池不受损害。采用带防撞保护杠的双层叠式模组拼装成电池组,做到容量更大,减压缓冲效果更强;一体式铝制电池方舱更是有强化铝柱横梁,保护电芯和模组;最后通过精密规范的线束布局,避免撞击后损坏高压线而导致短路的发生。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3

其次,通过主动电池安全管理,不间断让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日产最新自研的全工况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控电池状态。保证安全的同时,还能让充放电功率都保持在最佳状态,在92kW的充电功率下,30分钟就能将电量从30%充至80%。另外,在干湿分离即成液态热管理系统的保障下,电池模组和液冷系统分离,能让电池更安全且更高效。

有了这些智能的电池安全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更放心地充电、用电。我们在前段时间的暴雨或者是炎热天气下,用直流快充桩充电,ARIYA艾睿雅依然能做到90kW的充电功率,丝毫没有衰减,从10%充至100%也只需一顿午饭的时间,用车十分放心可靠。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4

电池组和电路有了基础的保护,更需要一层强大的后盾笼罩全车,因为对于电动车用户来说,他们特别担心会被路上的石头、路肩等硬物磕碰到电池,所以日产加强了ARIYA的底盘防护,采用增强树脂全覆盖保护,防止路上磕碰、硬物撞击到电池舱。

而针对大家最担心的电动车撞击后导致的起火现象,日产也加强了防护。ARIYA艾睿雅的电池被放置在乘员舱的下方,让电池舱前后都有足够可溃缩的空间,并且侧面碰撞冲击吸收达到C-NCAP的1.98倍,即使是侧方碰撞也无需担心电池舱受到挤压。车体还有3道1.5GPa超高强钢横梁,可以抵御来自正面和侧面的碰撞冲击,能保障电池舱安全的同时,更能保障车内乘员的安全。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5

简单来说,就是日产ARIYA从里到外都对电池舱、电池芯、电路等部件加强了防护,有效避免了撞击带来对电池、乘员的危害。

日产111项安全测试确保车辆安全

不过,没有规范的检验,不足以证明ARIYA艾睿雅这些强化工作是否有效,所以东风日产还遵循23项国家标准、13项全球标准、75项日产标准,对电池架构进行共111项安全测试。例如,通过模拟长时间的颠簸、车辆碰撞、冲击、挤压等,测试电池的稳定性,以确保电池防护结构的安全性;通过环境安全试验,看看电池在明火、水泡等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另外还有电气安全试验,测试电池系统的主动和被动安全功能是否生效。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6

中汽中心的3大测试考验

当然,光看东风日产做出的努力还不算有足够的说服力,如果加上中汽中心优秀的测试结果,才算是给消费者一颗定心丸。中汽中心对ARIYA艾睿雅进行了三大高出国际标准的测试:高压冲水测试、温度冲击测试以及耐久振动测试,以模拟电动车涉水、车辆遭遇极端温度变化、车辆行驶在崎岖路面的场景,给ARIYA艾睿雅极大的考验。最终,不管是测试过程中,还是测试后的拆解检查,电池包都依旧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结构也依然密封、完好无损,可以说ARIYA艾睿雅交出了一份相当优秀的答卷。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7

实例见真章!

不过说得再多,也不如实例说明更有说服力。前不久一台ARIYA艾睿雅在高速公路上以103km/h的时速撞上了绿化工作防撞车,车辆及时弹出气囊保护了车主安全,车主也能顺利打开车门,毫发无伤躲过一劫。而ARIYA艾睿雅在如此猛烈的碰撞下,竟没有发生起火、电池受损的现象,可见日产“210亿公里电池0重大事故”的安全口碑真不是盖的!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8

不过,以上讲的都是相当紧急的情况,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智能安全辅助才是更直观、更容易感知到的保护措施。东风日产ARIYA艾睿雅搭载16项NISSAN i-SAFETY智能主动安全系统,包括预碰撞刹车、加速踏板误踩纠正、盲区提示等功能,对于避免车辆碰撞来说非常有效。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9

尤其是广州最近暴雨连连,路上能见度十分低,我的同事就在倒车时,因为后视镜占满了雨滴,没有准确判断车与后方障碍的距离,好在有预碰撞刹车系统,ARIYA艾睿雅自动刹车让车辆及时停下,避免了碰撞。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10

而且,日产ARIYA艾睿雅还有ProPILOT超智驾Pro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大雨的下班高峰路段开启ICC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功能,感应元件可观察到的范围比人眼更远,车辆反应也比司机更迅速,能在拥堵路段能更好保持跟车距离,让车主放松手脚,缓解驾驶的疲劳感,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毕竟没有碰撞,前面讲到的电池起火才不会有发生的可能。

电动车比燃油车更容易起火究竟该如何提升电动车安全-图11

总结

那么,电动车真的没有燃油车安全吗?我看也未必,起码最新数据显示电动车起火的概率远低于其他车辆。而且,有像东风日产这样有责任心的企业,从硬件架构到智能化软件保护电池安全,将电池故障、起火的概率降至最低,充分保障司乘人员的安全,让电动车安全做到极致,大家在选购电动车时更不必担心。

展开查看更多

擎风车库

关注

       东风日产近年销量经历了持续性地下滑,目前仍旧看不到颓势扭转的迹象。简单分析原因不难得知,燃油车型的更新换代缓慢,亮点新能源车型的不足是主要原因。

        东风日产目前在售的燃油车型,主流的天籁,逍客,奇骏等都已略显老态,尤其像天籁车型,外观内饰动力等均已无法支撑原先高峰期超1.5台的销量,目前销量跌至5000多台。而奇骏车型,换代后因为众所周知的三缸机原因,销量一直一蹶不振,即使后续推出了奇骏经典版,也无力回天。

展开查看更多

火星说车新媒体

关注

纵观当前的日系阵营,产品线里的车型竞争力都有一定的下降,尤其是在传统的燃油车领域,其实从去年开始,日系品牌就开始出现了下滑,因此也被迫加入了价格战,以日产为例,当前品牌的销量主要依靠轩逸来支撑,不过目前也只能以低价格来保持销量。而逍客、天籁、奇骏的门槛也有着下降,定位相比之前明显降低。而曾经定位于中端的天籁和奇骏的入门价格都已跌破15万级,价格上限已经下沉到20万级,但是销量表现似乎并没有太大起色。定位稍高一些的途达、楼兰和艾睿雅都是较为冷门的车型,很难为家族带来多大的贡献。

抛开电动车不说,即便在燃油车领域,日产主打的自吸发动机和CVT变速箱虽然能保持足够的平顺性,但在日益年轻化的市场中,缺乏个性的驾驶感受对消费者而言并不讨好,自主品牌最近几年凭借着技术积淀和不断优化,在驾驶感受上已经大幅提升,相比之下,日产的车型并不出彩。

而本田虽然在动力和驾驶层面的选择相比日产更加丰富,但目前依然面临竞争实力渐渐不如国产的窘境,另外本田在国内的高端车型十分稀少,目前在售定位最高的仅为冠道,参考其动力搭配,也仅为1.5T+CVT的组合,这样的配置水平在SUV领域已经远远被国产品牌抛之在后,而从销量上来看,虽然上半年冠道的优惠力度达到了数万元,但整个上半年销量仅有19658辆,可见消费者并不青睐。

除了燃油车领域,日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布局迟缓也是影响其销量的根本原因,最近几年国产品牌成功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便是积极拥抱电动化时代,并涌现出如比亚迪、宁德时代、蔚小理等优秀的车企和电池企业,这为国内新能源车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反观日系品牌,由于对于电动化战略的犹豫不决,在电动化平台的研发和电池技术的演进方面做得并不好。

以日系阵营中几大较为出名的车型续航表现为例,一汽丰田bZ4X提供三种续航版本,分别为500公里、560公里和615公里。本田e:NS1则有两种续航版本,分别为420公里和510公里。日产Ariya将提供63kWh和87kWh的两驱及四驱车型,续航里程在480至610公里之间。相对国产自主品牌,这个续航里程表现的确没太多竞争力。

除了电动化表现不足之外,日系车型在智能化方面也与自主品牌有一定差异,同样以这几款车型为例,本田的e:NS1配备了10.25英寸液晶仪表+15.2英寸中控屏,搭载本田全栈智控生态系统e:NOS,丰田bZ4X中控屏尺寸达到12.3英寸,配备丰田自己的车机操作系统,日产Ariya采用了双12.3英寸的连体式液晶仪表盘及中央显示屏。虽然这些车型都顺应了多屏化趋势,但在车机智能性和操作便利度上与国产品牌还是要差上一些。

总结:

从目前的各家车企竞争来看,日系品牌要想重拾往日的辉煌似乎并不容易,一方面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燃油车禁售时间表的临近,如果在电动车领域的研发跟不上,那后期依然会面对较大的压力,不知道你还会选择日系车型吗?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葫芦圈

关注

毫无疑问,如果从用车成本、驾驶体验方面来看,电动汽车相较燃油车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也因此,电动汽车愈发受到消费者青睐。


只是,不少准备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依旧心存顾忌,这主要还是在于电池安全方面。毕竟,电池一旦起火则很难控制下来,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车毁人亡。


可以说,电池安全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课题。电动汽车也只有建立在足够安全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去谈及舒适、豪华、智能等其它方面。


那么,怎样的电动汽车才足够安全,这大概是不少消费者非常关心的地方。



事实上,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除了要了解这个车型的品牌是否具备悠久的新能源车技术积累外,还要看这个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是否出现过严重的电池安全事故。


纵观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的品牌,东风日产必须上榜。


首先,日产在新能源领域已深耕多年,最早可追溯到76年前,而旗下的电动车聆风更是在多年前就风靡世界,以其安全、可靠、节能等优势深受全球消费者喜欢;其次,日产至今保持着210亿公里的电池零重大安全事故全球纪录,安全性值得肯定。



所以,从这两点来看就足以验证东风日产在电池安全方面的实力。


目前,东风日产已经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ARIYA艾睿雅这款全球战略车型,而这款电动SUV更是汇聚了日产多年来所积累的众多先进科技,尤其在电池安全技术方面具备领先的优势。


至于ARIYA艾睿雅的电池技术有多牛,且听我娓娓道来。


电池技术自研,将安全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出于众多因素的考量,不少车企都会直接采用电池大厂的动力电池。


比如,目前市面上不少的新势力品牌,为了快速抢占新能源赛道,同时降低电池技术研发等相应成本,都会直接采用电池大厂的成熟电池。


再比如,某些传统车企,在步入新能源赛道后,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延续燃油车市场规模,也放弃了自研动力电池技术的路子,转而直接采购电池。


这些方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缓解企业的压力,但从长远考虑,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如果不能自行掌握其研发到生产的整条链路,势必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吃亏。



相反,东风日产ARIYA艾睿雅所搭载的动力电池,则是来自自研生产。宁德时代仅为其电池电芯进行代工,而电池标准和生产标准则都是按照日产全球的方式进行的。


作为为数不多拥有电池组装生产线的厂家之一,东风日产以智能、数字化高标准,构建电池安全的绝对堡垒。


为从生产源头牢牢把控电池安全,ARIYA艾睿雅电池的组装生产背靠雷诺-日产-三菱全新联盟及国内顶级的智能、绿色、高效数字化标杆工厂——东风日产武汉工厂,以超安全电池工艺、智能管理系统、3D实时在线视觉检测等层层保障,确保电池的安全和出品质量。



可以说,基于这样的全链路自研方式,东风日产将电池安全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东风日产的竞争力也将愈发突显。


不得不说,燃油时代,东风日产的发动机足够可靠、省油,而在电动时代,东风日产的电池足够安全、先进。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