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哪吒S方案

易车知识库 哪吒S

283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HiEV大蒜粒

关注

2019年9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发布了“商汤智能驾驶量产解决方案”和“商汤科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而首款搭载商汤ADAS高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是合众旗下哪吒汽车的第3款量产车哪吒V

不过此时的ADAS方案,主要是预警类功能,比如车道偏离预警、前车碰撞预警等,还没能实现对车横向亦或者纵向的控制。可以说,这几年中商汤汽车业务以智能车舱为主,智能驾驶方面以探索为主,缺少商业化的案例。

到2021年的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绝影正式面世,随后商汤成立智能汽车事业群,智能汽车业务业务的地位直线上升。

商汤汽车业务由公司联合创始人之一的王晓刚亲自带队,团队规模在1000+人。

商汤在AI领域向来高举高打,在汽车业务上也不例外,主要产品包括车舱、量产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功能车、车路协同、基础平台引擎等。

这样策略虽然在研发及基础设施上的投入较大,但可以让业务获得更多前沿技术的支持,特别是在大模型时代,这一点至关重要,而且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可以摊薄研发成本。

面对智能驾驶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商汤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自己的飞轮效应。

这一点在财务数据上还只是初现端倪。

根据商汤2023年年度财报,汽车业务收入3.837亿元,其中智能驾驶相关收入的增长功不可没。虽然汽车业务仅占总收入的11.3%,不过同比增长31.1%,相比于传统的AI业务,涨势尚可。

目前商汤已经在广汽埃安LX Plus、哪吒S、广汽昊铂GT等车型的高速NOA量产,今年将实现城市NOA量产

其中,哪吒S的智驾功能已经在今年2月通过OTA升级正式上车,基于16 TOPS算力域控平台和5R11V传感器配置。

哪吒S的项目,是基于双 TI TDA4 VM的高速NOA方案。TI TDA4系列芯片高性价比,但算力较小,在这个基础上量产稳定的高速NOA功能有很强的工程能力挑战,市场上能做的厂商不多。

除了大疆车载和百度苏坦率领的ANP2团队外,目前只有商汤绝影作为少数团队量产了这一方案。这个也是商汤绝影在算法能力之外,在工程能力上获得的比较大的认可。

目前商汤市值在200亿港元左右,已经低于部分未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的估值。谁高估、谁低估暂且不论,智能驾驶业务必定会给商汤带来不错的业绩加成,对市值提升有积极意义。

三、旷视:追求极致性价比

2018年11月,旷视曾公开展示过车载AI视觉解决方案,也是以车舱为主,比如基于车载系统和驾驶过程的人脸解锁、账户切换、驾驶员识别、多模态交互等功能。在2021年公布的招股书中,也没有太多与智能驾驶相关的信息。

直到2023年,旷视才对外透露了智能驾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根据此前的采访,旷视认为基于雷达+视觉的传统算法,不可能解决高阶智能驾驶问题的,而自己的优势又集中在计算机视觉算法,因此一直选择观望,等待一个技术层面的突破。这种局面在BEV算法验证成功后被打破。

于是2021年初开始,旷视正式重点开发智驾方案

目前,旷视有一个独立的智驾团队,在数百人左右,其中三分之二是研发人员。主要负责人是刘伟,他曾担任SAP全球副总裁,微软渠道事业部总经理。

作为后来者,旷视智能驾驶方案走的是一条性价比的道路,也就是将相同技术指标要求的硬件成本尽可能降低,强调量产和规模化的辅助驾驶方案

此前,不少车型采用了英伟达自动驾驶芯片OrinX来跑高阶辅助驾驶,比如蔚来ET7、小鹏G9、智己LS7等,其中单颗Orin-X芯片价格在400美金左右。而旷视透露,其对于BEV算法的实现,可以做到在只有Orin芯片1/5甚至1/6算力(也就是几十T级别)的嵌入式芯片上跑通。

为控制成本,旷视在高中低不同定位的车型上,都采用统一的BEV算法框架,做到算法平台化、硬件平台化,并去高精地图、去RTK、去激光雷达。在适配不同算力的芯片时,旷视采用Pin-to-Pin的系列芯片(芯片功能脚相同即可以互换),从而缩减硬件切换成本,提高量产速度。据称,旷视智驾方案在行业中至少降本20%

目前,旷视的方案包括标准版、专业版、旗舰版,分别对应10-15万元车型、15-30万元车型和30万元车型,主要发力点也在标准版和专业版方案上。这种策略也与智能驾驶功能逐渐下放到廉价车型上的趋势相符。

最基础的标准版就能实现高速NOP功能,可以覆盖高频智驾场景,主打性价比。专业版可进阶实现城市NOP和跨车道安全停车。最高配置的旗舰版具备增强的城市NOP功能,具备更强的安全冗余。

HiEV获知的消息是,目前旷视正基于黑芝麻A1000的芯片为吉利的一款车上推进智驾方案量产。

四、讯飞:国产化方案,优先服务安徽车企

在汽车领域,科大讯飞虽然开展了多年的布局,并在与奇瑞、江淮集团等的合作中,也提及过自动驾驶产品开发,但此前主要为汽车行业提供智能语音交互产品和解决方案,而且其合作厂商几乎囊括了国内外主流的汽车厂商。

直到2022年5月,讯飞在无锡成立智能驾驶科技总部公司,其智能驾驶相关的信息才浮出水面。这家公司的定位是Tier 1,主要负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相关软硬件产品的研发、销售和综合解决方案运维、以及车联网和智能网、智能网联汽车研发。

2023年的发布会上,讯飞发布了两款行泊一体智驾解决方案智驾STD和智驾PRO,前者的配置是5颗毫米波雷达+6颗摄像头、算力15+TOPS、可实现包括高速NOA、自动泊车、确认式变道等功能;后者包括5颗毫米波雷达+11颗摄像头、算力50+TOPS、可实现增强型高速NOA、确认式变道、记忆行车灯功能。

目前还不确定讯飞智驾方案未来会搭载的车型,但其产品定位是追求性价比当属比较确定。在发布会现场,奇瑞、长城、广汽、一汽红旗等诸多企业也均有为讯飞站台。

讯飞在2023年的季度财报中曾披露,智能驾驶方案在硬件层面已实现多款基于国产芯片的域控制器样件开发,采用行泊一体、可扩展架构的L2+全功能已完成实车测试验证,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交付

据HiEV了解,由于江淮汽车与科大讯飞、黑芝麻科技均有战略合作关系,讯飞与黑芝麻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方面有深度的合作,正在做基于黑芝麻A1000芯片的智能驾驶方案。同时,讯飞也在尝试地平线的J6芯片中。

讯飞智驾团队隶属于智能汽车事业部。团队负责人是李卫斌,曾任江汽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院长,江淮思皓首款搭载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车型,就是在其任职期间问世的。2023年讯飞智驾团队的体量约在100多人。

截至2023年中,讯飞的智慧汽车业务收入在2.1亿左右,占总收入的2.72%,全年的整体收入应该仅略高于商汤,而商汤汽车业务的员工应该在1000+人。

以此推测,讯飞智能驾驶业务大概率优先服务于安徽本地车企,如合作方江淮与奇瑞。

五、大模型带来新机会

目前,智能汽车已经进入下半场,随着越来越多玩家的加入,2024年很可能是智能驾驶方案商的“内卷”元年。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商汤、旷视、讯飞这几家有一定规模的上市及准上市公司,正在用多年的AI技能改变汽车行业的格局

更进一步,大模型的出现,进一步推动着局面的变化。智能驾驶也好,智能座舱也好,它的软硬件架构,包括产品的形态也都会因为大模型的出现受到极大的改变和冲击。

根据商汤王晓刚的说法,当前自动驾驶的系统里面会有很多模块,其中只有感知模块是基于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的,而剩下其他模块大量是靠着手动编写规则来实现的。随着自动驾驶从高速走向城区,其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必然会走向端到端的,基于大模型的智能驾驶。

这种新的形势,正在给AI公司带来新的机会。

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驾驶从研发到技术成熟,再到产品上车,验证技术,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

而且随着未来智能化能力向低价车型下放,这也会进一步压缩智能驾驶方案的利润空间,在激烈的竞争中,智能汽车业务对AI公司来说,是一块新的沃土,还是一片沼泽地,现在还无法定论。在诸雄争霸中,谁都会认为自己是下一个王者。

展开查看更多

盖世汽车

关注

第二,Tier1采用白盒或灰盒模式,为整车厂提供域控制器硬件生产,以及中间层、芯片等方案整合,应用层开发则由整车厂掌握;

第三,在软硬件分离趋势下,还有部分企业选择从域控基础软件平台出发,切入智驾域控制器研发。

图片

具体来看,2023年国内智驾域控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供应商分别是和硕/广达、德赛西威和伟创力,除了德赛西威,其他两家均为代工方。

其中和硕/广达,主要为特斯拉智驾域控代工。2023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零售销量为60.4万辆,同比增长37.3%,由此带动为其代工智驾域控的和硕/广达装机量随之提升,达604,201套,占据了近33%的市场份额。

而与之对应,在智能座舱域控领域,去年和硕/广达也以604,201套的装机量高居2023年国内座舱域控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首,对应市场占比为17.4%。

伟创力则是为蔚来汽车代工,去年其智驾域控装机量为159,892套,搭载量较高的几款车型分别是蔚来ET5、蔚来ES6、蔚来ES8和蔚来EC6。

还有小鹏汽车,也采用了这种模式,其代工方是捷普电子,去年装机量为41,898套,在TOP10中排名第九,主要配套车型为小鹏G6。如果按2023全年183.9万套的智驾域控装机量计算,去年仅特斯拉、蔚来和小鹏通过代工配套的智驾域控就达到了805,991套,占据了接近一半的份额。

事实上,在早期的小鹏P5和P7两款车型上,其实是采用德赛西威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IPU03,小鹏G9采用的是德赛西威的IPU04。但在小鹏G6上,则切换到了代工模式。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小鹏扶摇架构下的新车在智驾域控方面都将采用代工模式。

而除了“特蔚小”,百度、毫末智行等在智驾域控方面也均与伟创力建立了合作。可以发现,伴随着头部车企争相深化在智驾领域的布局,尤其是开展核心算法自研,域控领域“车企自研+第三方代工”的趋势正越来越明显。

2023年智驾域控及芯片TOP10:自主、外资各有千秋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第三方智驾域控供应商中,2023年以德赛西威装机量最高,达460,579套,对应市场份额为25%。这背后,德赛西威智驾域控“大客户”理想汽车去年在终端市场销量猛增,起到了关键支撑。去年德赛西威仅给理想L系列(理想L7、理想L8、理想L9)配套的智驾域控,就占了其近8成的份额。

另外还有小鹏汽车,包括小鹏P5和P7,以及飞凡F7、飞凡R7、腾势N8、星越L等,所搭载的智驾域控也均来自德赛西威。

值得关注的是,在座舱域控装机量方面,去年德赛西威凭借601,250套的成绩,也是位居第三方供应商榜首。

排在第四到第六名的依次是福瑞泰克、毫末智行、知行科技,这三家企业去年智驾域控装机量比较接近,分别为8.87万套、8.86万套和8.76万套,对应市占率均为4.8%

其中福瑞泰克的智驾域控主要是给长安UNI-V配套,去年仅这一款车型就贡献了近8.2万辆的装机量。另外还有领克09 EM-P,以及哪吒S部分车型,也搭载了福瑞泰克的智驾域控。

毫末智行作为长城汽车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其智驾域控目前主要配套长城系,涉及哈弗、魏牌、欧拉、坦克等多个品牌,其中配套量相对较高的车型包括坦克300、坦克500、魏牌高山、魏牌蓝山,而这也与相关车型在终端市场的表现直接相关。

知行科技现阶段重点合作车型是吉利旗下的极氪001、极氪009。据悉,除了吉利,过去一段时间知行科技也在试图开拓更多的主机厂客户。至2023年12月正式登陆港交所,知行科技获得定点的OEM数量已经从14家扩大到了16家,包括吉利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及东风汽车等,据悉均已或将向其采购自动驾驶域控解决方案

排在第七位的是安波福,2023年智驾域控装机量为86,059套,对应市场份额为4.7%。安波福也是TOP10中唯一上榜的外资Tier1。具体配套车型来看,以上汽通用别克旗下GL8和世纪车型搭载较多,其他搭载车型还包括高合HiPhi X、思皓X6、奥迪Q5 e-tron等。

大华和华为分别排名第八和第十,去年智驾域控装机量分别为61,492套和38,398套。其中大华主要是为零跑旗下车型配套,包括零跑C01和零跑C11。

2023年智驾域控及芯片TOP10:自主、外资各有千秋

图片来源: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而华为的智驾域控,更多是围绕华为车BU现有的合作提供相关配套,包括阿维塔 11、阿维塔 12、极狐阿尔法S、智界S7、问界M5、问界M7。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哪吒S

整体来看,在智驾域控领域,本土供应商凭借着在软件和硬件领域的多维度布局,产品快速迭代,以及多芯片平台适配、配置模式灵活等优势,实现了自主领先。

而伴随着各方势力的争相入局,与此同时智能驾驶在终端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以及持续高企的降本增效压力,驱动智驾域控配套车型也在不断下探,去年在20-30万元区间市场提升尤为明显。

域控芯片:特斯拉FSD和英伟达Orin占比近七成

不同于智驾域控领域本土供应商正逐渐成为赛道主力军,在智驾域控芯片领域,尽管过去几年“国产突围”的声音不绝于耳,目前外资芯片厂商仍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2023年智驾域控芯片装机量Top10中,自主和外资方案各占五席,但从市占率来看,外资芯片解决方案呈现压倒性优势,整体市场份额占比高达80%。

图片

其中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特斯拉FSD芯片、英伟达Orin、Mobileye EyeQ4H和Mobileye EyeQ5H,去年在智驾域控领域的装机量分别为:1,208,402颗、1,147,311颗、201,437颗和175,246颗,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34.4%、32.6%、5.7%和5%

可以看出,去年特斯拉FSD芯片的装机量正好是其国内新车零售销量的2倍。这是因为此前特斯拉在国内所售Model 3和Model Y搭载的智驾域控为 HW3.0,其中应用了两颗特斯拉FSD芯片。该芯片于2019年4月正式发布,基于三星14nm工艺打造,这意味着HW3.0整体拥有144TOPS算力。

目前,特斯拉正在推进下一代自动辅助驾驶硬件 HW4.0落地应用,并已于近日完成了国内在售全部车型的升级。与HW3.0相比,据了解HW4.0所搭载的芯片算力提升了5倍,也即是达到了720TOPS。

另据最新消息透露,特斯拉将采用台积电N3P制程生产下一代FSD芯片,用于HW 5.0。根据台积电此前披露的制程蓝图,N3P制程是先进版3纳米系列之一,计划2024年投产,这意味着特斯拉HW5.0芯片或采用先进的3纳米制程。不过在此之前,也有消息称三星电子将为特斯拉HW5.0生产新一代FSD芯,该芯片将采用三星4nm工艺,具体情况有待特斯拉进一步确认。

而英伟达Orin,得益于出色的性能,尤其是强大的算力支持,在国内市场可谓中高端车型智驾系统的“标配”。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智能驾驶配置数据库显示,仅在智驾域控领域,去年就有20余款车型搭载了英伟达Orin芯片,搭载量最高的三个品牌分别是蔚来、理想和小鹏,其中仅蔚来和理想就合计贡献了近百万颗的装机量。

2023年智驾域控及芯片TOP10:自主、外资各有千秋

图片来源:英伟达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去年理想汽车终端销量显著高于蔚来,但由于蔚来在售全系车型均配备了4颗Orin芯片,而理想顶配版本的智驾方案仅搭载了两颗Orin 芯片,由此使得去年蔚来所搭载的Orin芯片数量远远高于理想。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行业关注

关注

7月27日,哪吒汽车官方发布了哪吒S首任车主补偿方案。据官方海报显示,哪吒汽车提供了免费加电1200度、加装氛围灯、加装电动门把手、赠送15000积分,用于哪吒APP商城优品兑换等四种方案,车主可以选择其中一种。

图片图片图片

展开查看更多

路咖汽车

关注

哪吒的规划到底是怎样的呢?相比于蔚小理这些头部新势力,它的方案有何不同?

目前在售的哪吒U系列和V系列搭载了NETA PILOT 2.0和3.0系统,它们有搭载黑盒方案的,还有使用地平线征程3芯片方案的,目前可以实现基础的L2能力,或者是基于高精地图的高速领航功能。

哪吒S车型上,目前搭载了NETA PILOT 4.0系统,这套系统之前我们有给大家解析过,整套方案基于华为MDC610芯片打造,拥有200Tops的算力,感知硬件层面采用了2颗华为等效96线激光雷达,11颗辅助摄像头和5颗毫米波雷达。

这套系统属于华为目前量产辅助驾驶中,一个最入门的方案,在它之上还有使用两块MDC610芯片,算力400Tops,并使用4颗华为激光雷达的沙龙机甲龙的那套方案;还有一套华为目前能够达到L3级的使用单片MDC810的方案,也就是阿维塔11和极狐阿尔法S华为版车型所使用的方案,算力400Tops,使用3颗激光雷达,这套方案目前可以在深圳市区内实现NCA城市辅助驾驶。

哪吒S可能由于目前车型成本的控制,使用了最基础的方案,不过哪吒也没有把这一方案列为可实现更高阶自动驾驶的规划内。相比于蔚小理它们,哪吒目前这一方案的硬件能力并不低,除了算力方面有一些低,不过也不算什么大问题,但是这套方案其实还是要看华为的更新速度,因为目前华为的辅助驾驶基本上还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黑盒方案,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华为智能驾驶方案,都是车企直接打包买走,具体软件更新方面,就要看华为的进度了。

而哪吒接下来的L4级方案,算力达到了500Tops,其实已经可以明显看出会采用什么方案了。

哪吒在去年与英伟达达成合作,而NETA PILOT 5.0,应该就是基于2颗英伟达Orin芯片来打造的,英伟达这边是黑白盒一起给的,既可以自研,也可以打包使用英伟达的架构方案

哪吒汽车智能驾驶团队的人数在300人左右,而哪吒汽车预计在智能驾驶研发方面每年投入8亿-10亿元,这对于智能驾驶的研发来说确实是不多,蔚小理每季度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投入,几乎就是哪吒全年地投入了,而且蔚小理在数据量方面,远没有蔚小理它们收集得多,并且对于还在处于巨亏当中的哪吒来说,想要自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几乎不太可能。

既然数据量和模型不够,哪吒就选择堆硬件了,相比于不能实现自动驾驶的NETA PILOT 4.0,新方案又增加了2颗固态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总数为4个,另外还是11颗辅助摄像头以及5颗毫米波雷达,这一方案将由哪吒S的后续改款车型搭载。在这一硬件条件下,哪吒S可以实现高速领航E-NNP、点到点城市区域领航辅助驾和远距离哪吒召唤等功能。

新增的两颗激光雷达预计会搭载到前翼子板上,而且有可能并不是传统激光雷达,增加车辆的侧向感知能力,其他感知方面的硬件是不变的,其实大家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车型都开始越发地注重侧向的感知,在侧面加装传统的车规激光雷达,甚至是更小型化的补盲固态激光雷达,而且使用这种小型固态激光雷达可以去减轻车辆在感知判断的优先级方面的负担。

至于哪吒再往后推出NETA PILOT 6.0,哪吒会用上6颗激光雷达,13颗摄像头和5个毫米波雷达,算力会达到1000Tops,预计是会像NT2.0的蔚来车型一样使用4颗英伟达Orin芯片,虽然这可能是2025年的事情了,已经比蔚来晚了不少年,但是英伟达Thor芯片技术成熟之前,叠加多颗Orin芯片使用,依旧是一个好选择,当然哪吒之前也说过会关注Thor芯片的动向,Thor芯片是实现舱驾一体的关键。

像使用6颗激光雷达这样的方案,几乎可以肯定哪吒会在其中使用多颗补盲固态激光雷达,这样成本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补盲激光雷达在增强侧向冗余和识别能力的同时,最有可能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干掉,虽然同样是雷达,而且余下的两款雷达目前还是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们俩都只能探测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超声波雷达感知能力为0。

毫米波雷达的感知很模糊,而固态激光雷达则是能够显示出比较清晰的点云,而且在一些算法的加持下,甚至可以直接靠点云来成像,这一点是除4D毫米波雷达以外其他雷达不可比拟的,而且这种补盲固态激光雷达目前已经量产,虽然成本是比毫米波雷达还会高不少,但是一颗的能力大过几颗其他雷达的能力之和,这种技术还有着不错前景的,而且哪吒是要在2025年左右使用这种方案,那时相应产品的价格一定会比如今低不少。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