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Robotaxi无人驾驶

易车知识库 Robotaxi
进入知识库

汽车商业评论

关注

5月下旬,武汉市民投诉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引发关注。投诉内容包括萝卜快跑无故停车导致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违规停车以及早晚高峰车速过慢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回应称,开发区交通大队会不定期对车辆所属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将反映的问题向所属公司进行反馈,确保道路安全。

5月29日,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对媒体称,无人驾驶技术目前不成熟,正在慢慢改进中。

萝卜快跑官方客服表示,车辆在正常行驶中不会突然停靠,在监测到前方有障碍物的情况下,会按照交通规则停靠。

萝卜快跑是百度Apollo在2021年8月发布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目前已在部分地区推出自动驾驶付费出行服务,以里程和时长作为计费单位,武汉是首批试点城市。

2024年5月15日,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正式亮相,将在武汉投放1000辆▼

在国外,美国三大自动驾驶汽车公司都面临联邦调查,调查针对的是与数十起撞车事故有关的潜在缺陷。美国《华盛顿邮报》5月24日报道称,随着这个新兴行业计划在美国全国扩张,政府正加大审查力度。

但这一切,似乎并不影响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或迎来增长的趋势。在加利福尼亚州,有大约40家公司获得了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这些公司吸引了巨额投资。支持者说,它们可能会彻底改变美国人的出行方式。

2023年11月17日,一辆“出行新方式”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旧金山街头行驶,图片来自法新社▼

5月15日,百度Apollo在武汉百度萝卜快跑汽车机器人智行谷举办Apollo Day 2024,搭载百度Apollo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整车成本相较于5代车直接下降60%,价格只需要20万元,刷新行业纪录。首批交付的第六代无人车,将从即刻起在武汉投入使用,年内在武汉完成千台无人车的部署。

早在2021年,百度萝卜快跑开始市场化的探索,实践中建立起全球最大的无人车自动运营网络,可以实现全流程的全局监控,包括自动整备、风险预警、自动OTA、远控车窗等超过30项全自动管理单元。

不过,自动驾驶汽车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记录的大部分碰撞事故相对轻微,但它们令人质疑这些公司夸耀自动驾驶汽车远比人类司机安全的说法。

在中国,基于大模型带来技术阶跃、面向乘客安全全新定义的无人车和全球最大的无人车自动运营网络,“百度已经做到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更安全”——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表示。

数据显示,萝卜快跑在中国已完成超600万次的出行服务。在武汉,目前萝卜快跑的服务面积已超过3000平方公里,覆盖770万人口。

在位于武汉经开区新能源与智能网络汽车产业基地的萝卜快跑公司,百度Apollo最新发布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同时上新搭载百度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百度Apollo ADFM基于大模型技术重构自动驾驶,可以兼顾技术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

美国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协会称,数十家公司正在至少10个州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其中一些公司为付费乘客提供服务。部署的车辆集中在西部几个州,尤其是那些天气好、州长欢迎此类公司的州。

联邦汽车法规允许这些公司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让车辆上路。由于联邦政府未出台法规来管控哪些技术可以应用于上路车辆,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依靠调查和追溯工作中的召回权来管控这些公司。自2021年以来,该机构一直要求运营商报告撞车事故,并利用这些数据来证明最新的调查是合理的。在过去一年里启动的三项调查总共审查了20多起可能与技术缺陷有关的碰撞事故。大部分事故是轻微的,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月6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上宣布:“特斯拉Robotaxi将于8月8日揭晓。”

此前,路透社(Reuters)报道称,特斯拉已经取消了其计划中的低成本汽车,转而将继续在同一平台上开发自动驾驶Robotaxi。路透社评价:“如果特斯拉将其小型汽车平台的工作中心转移到Robotaxi上,那将是一个冒险的赌注。因为成功推出自动驾驶汽车还遥遥无期,而且这项技术还面临着工程和监管方面的障碍。”但这一说法又被马斯克辟谣了。

2016年,马斯克发布一份“总体规划(master plan)”,其中他勾勒了一个未来使用场景,即特斯拉车主可以与他人共享他们的自动驾驶汽车。

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最近的一个例子是,OpenAI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Ghost Autonomy刚刚关闭了全球业务,理由是盈利路径不确定。

“其他人都发现,他们认为是一个为期两三年的项目,结果却发现是一个为期10年或20年的项目。”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从事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研究的教授菲利普·库普曼(Philip Koopman)说,“特斯拉也发现了这一点。”

有关特斯拉Robotaxi的消息,可能预示着一个逆转即将发生——这家公司已决定在下一款汽车上采用超雄心勃勃的方式,而不是顺其自然的方式。

自2014年10月特斯拉开始在车上安装第一代自动驾驶系统以来,通过10年时间技术持续升级,FSD已经演变到不可思议的新阶段。中国,2023年,一些领先车企纷纷上线城市NOA功能,并且取得不错的智能驾驶体验。智能驾驶需要巨大投入,随着头部企业表现良好,这是否意味着智能驾驶赢家企业已经确定?

2024年6月14-16日,以“想象”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将在北京国测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行。其中6月15日的尖峰辩题“Robotaxi出行已有商业化前景了吗?”就会谈及百度、特斯拉的Robotaxi商业化。

NO.3尖峰辩题Robotaxi出行已有商业化前景了吗?

阐释:随着这两年尤其是最近以来大模型赋能导致的智能驾驶技术突破,无人驾驶已经越来越成为可能。虽然面向私家车领域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可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完全无人驾驶Robotaxi基本上已经成为可能。美国 Waymo 在2024年就可能迎来大规模商业运营,这对于未来出行格局的改变将是颠覆性的。

展开查看更多

许振宇YC

关注

毫无疑问,无人驾驶这一黑科技已经成为武汉的城市新名片。而在这背后,是一座汽车城市的创新雄心何一个科技企业十年如一日的不辍耕耘。

作为全国重要的“双智”示范城市,也是自动驾驶政策的践行者和引领者,武汉市一直高度重视并抢抓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机遇,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方向,坚定不移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近两年来,武汉市加快开放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在全国率先发布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政策,实现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个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场景的全国创新突破。

截至2023年底,武汉全市累计开放测试道路里程已突破3378.73公里(单向里程),覆盖12个行政区,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开放里程和开放区域数量保持全国第一,也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区。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眼下和今后的重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2024年,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赋能汽车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既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赛道,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在国家部委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车路云“一体化”等试点密集推进的当下,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

展开查看更多

趣解商业

关注

沉寂已久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赛道,近期“好消息”不断。

马斯克访华后,关于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落地中国的猜想频传;此外,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出行企业也陆续传来和车企合作布局Robotaxi的消息。

5月15日,在百度Apollo Day上,自动驾驶大模型ADFM、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悉数亮相;百度还首次公布了萝卜快跑的盈利时间表。

Robotaxi的故事讲了这么久,终于要到下一篇章了吗?

01.商业化曙光

最近关于Robotaxi的“好消息”很多。

先是特斯拉Robotaxi可能要来中国了。

4月初,马斯克宣布特斯拉将于2024年8月8日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4月底,马斯克毫无预告的访华,被外界纷纷猜测其是来谈关于FSD与特斯拉Robotaxi业务在中国落地相关事宜。

图源:微博截图

至于特斯拉Robotaxi到底能不能进入中国,其中关键或许取决于其实现自动驾驶的数据和技术是如何的。

从目前特斯拉的FSD技术来看,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是其主要的技术优势。打比方说,传统的自动驾驶告诉机器,碰到红灯怎么办,碰到行人怎么办,不过路况千千万,人工贴标签十分繁琐;所以马斯克想了一招,就是把大模型嵌入FSD里,用真实司机的处理方式做机器学习的数据,但是这到了国内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延续FSD的纯视觉以及大模型的技术基础,就要开放路段和驾驶数据给特斯拉;但如果不能用FSD独特的技术而是像现在传闻中的和国内的高精地图合作,那么特斯拉在国内自动驾驶的体验性就会和原版本大相径庭,特斯拉FSD也会失去独特的技术优势

但是不论特斯拉自动驾驶选择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对于中国自动驾驶和Robotaxi行业都是好消息,这个极度依赖政策开放性的行业需要像“鲶鱼”一样的特斯拉,来搅动国内Robotaxi领域的活力

图源:微博截图

国内Robotaxi玩家之一,百度也带来了好消息。

在前不久公布的2024年百度第一季度财务数据中,旗下萝卜快跑平台累计订单已经超过了600万单,本季度订单量82.6万单,同比增长了25%。

并且百度还称萝卜快跑平台距离收支平衡已经越来越近,今年年底萝卜快跑就有可能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在明年整个业务将开始盈利。

据“趣解商业”了解,萝卜快跑于2021年8月上线,到现在也不过是三年的时间;三年时间就要实现盈利,这在Robotaxi行业来说速度属于“遥遥领先”。

图源:财报截图

对比海外Robotaxi业务来看,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在2023年的俱损就有24.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7亿元;而如果从2016年Cruise被通用汽车收购开始算起,累计亏损已经超过了600亿元人民币。另一个全球Robotaxi第一梯队选手谷歌旗下Waymo截止到2023年累计订单超过70万单,对比百度的600万订单,还相差甚远。

除此之外,在5月15日的百度Apollo Day上,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别无人驾驶应用的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同时上新了搭载百度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价格20万元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

展开查看更多

智驾网

关注

武汉作为全球无人驾驶规模最大的城市,成绩优异。

但如果视线拉远至全球范围,城市级的自动驾驶前景并没武汉看上去那么明亮。

远的不说,就从去年8月11号,加州政府宣布开放Robotaxi全天候运营往后算。

先来看看表现最差的Cruise。

开启全天候运营一周内,Cruise相继发生:

十多辆Cruise的Robotaxi因无线连接问题导致车辆意外停车,致使旧金山的一条街堵塞约20分钟;

一辆Cruise的Robotaxi在进入金门大道上的一个建筑工地后,驶入潮湿的混凝土,前侧车轮陷入其中;

旧金山一辆Cruise的Robotaxi与一辆消防车相撞。

2023年8月14日,一台Cruise Robotaxi的阻挡了载有大出血伤者的救护车离场,该名伤者最后在抢救20-30分钟后,不治离世。

这点燃了本就不满于自动驾驶车辆堵塞交通的群众的怒火。9月2日,有抗议者聚集在旧金山 Cruise 总部外打起抗议标语,标语上写着“No Mo Robos”和“Greed Kills”。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0月2日,有一人类司机将女子撞到了Cruise无人车的行驶路线上,当时Cruise的车辆确实检测到了有人被撞,稍微放慢了车速。女子当时倒地,全身只有腿部出现在了Cruise激光雷达检测范围中。虽然车辆左侧的摄像头能看到女子的小腿和脚,但车辆配备的算法无法分类和跟踪这两个部位。最终Cruise没有识别出女子位置,继续前进,然后左轮碾过女子。

而在接受该事件调查时,Cruise相关人士并未将事故全部视频交给加州DMV(机动车管理部),并以拙略的“网络故障”接口搪塞。

这让饱受指责的加州监管机构重拳出击,直接暂停了Cruise的无人驾驶许可。Cruise随后就坡下驴,停止了全美范围内的运营。

展开查看更多

二师兄玩车

关注

5月8日,中国日报的消息称,特斯拉或将在华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很快登上热搜。

那么,这个事儿,我们该怎么看呢?

1、传闻有多大可信度?

现今的很多热搜都是真假难辨的,老规矩,我们先来扒一扒“特斯拉或将在华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这个事儿。

根据中国日报的说法,马斯克访华期间,提出了想在中国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想法,这个想法或许得到了中国官方的支持,允许其在国内进行测试。

注意这里边的关键信息,是“或许”,不是“一定”;是允许测试,不是“可以商用”。

这个传闻,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因为无人驾驶出租车,在中国国内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2024年2月份,百度、小马智行等企业获准在北京亦庄至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之间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载人接驳。

在上海安亭,滴滴、百度、上汽等企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进入了常态化商业运营阶段;

在广州部分区域,出行平台已经可以智能匹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出租车,向乘客提供服务;

在深圳坪山区,440公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试点已经开始;

在武汉,2023年年度累计开放自动驾驶道路里程已经突破3378公里。

既然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国内已经很普遍,那么允许特斯拉进行测试就是很正常的事情,特斯拉可能拿到了一张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入场券,仅此而已。

2、旧闻新炒,无人驾驶出租车能给特斯拉带来什么?

实际上,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早在今年4月初就已经登上热搜,现在算是一个旧闻。

当时马斯克的说法是,将会在8月8日公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

Robotaxi被允许在中国测试,如果最终能够大规模商业化,至少可以给特斯拉带来2个好处。

第一,能够商业化运营,证明特斯拉的智能驾驶辅助的确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增加人们对FSD的信心,从而促进FSD快速在中国落地;

第二,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的用车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用车环境,是有较大差距的,但如果真的能商业化运营,也能积累不少的关键数据,促进FSD系统成熟。

3、Robotaxi和FSD是特斯拉的药方吗?

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FSD自动驾驶系统入华,这是马斯克近期的两大动作,从客观来说,它们的确是利好消息。

展开查看更多

e汽车

关注

4月25日,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2024北京车展)正式开幕,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WeRide携旗下四款核心产品重磅亮相,分别是:WeRide L2++量产车、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无人驾驶扫路机S1,描绘了一幅无人驾驶赋能城市生活的全景。

除了静态展示,文远知行WeRide还为这场汽车盛宴带来了现场唯一的纯视觉无图L2++高阶智能驾驶试乘体验,提供VIP预约试乘服务,涵盖高速智驾辅助、城区智驾辅助、自动泊车等多项核心功能,全面展现文远知行WeRide强大的场景化产品研发实力和深度赋能智能驾驶产业上下游的最新成果。



(文远知行WeRide展台位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E1-W04)

来到文远知行WeRide展台,仿佛“进入未来”,一幅无人驾驶时代的全景图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搭载文远知行与国际Tier 1博世潜心研制的“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奇瑞星途星纪元ES、ET量产车。



(星纪元ES、星纪元ET双车亮相文远知行展台)

2022年5月,文远知行与全球最大Tier 1博世联手,开展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短短18个月,双方迅速量产“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感知以及NVIDIA DRIVE Orin强劲算力的加持下,“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全面打通行泊一体等多场景应用,为全球OEM客户提供极具拟人化的防御性驾驶、多模态双冗余预测、全场景驾驶策略规划、无图化技术方案、高速&城区端到端导航辅助驾驶、L3级脱手辅助驾驶、APA自动泊车等一栈式解决方案。

惊喜不止于此。聚焦智慧出行场景,文远知行WeRide将中国首台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下称“文远出租车”)与中国首个实现商业化运营的自动驾驶小巴Robobus(下称“文远小巴”)带到2024北京车展现场。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出租车亮相2024北京车展)

文远出租车是中国第一台Robotaxi,也是文远知行WeRide布局最早,并最先在国内实现商业化闭环运营的L4级自动驾驶产品,致力于为个人乘客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2019年11月底面向广州市民开放以来,文远出租车快速落地北京、鄂尔多斯、阿联酋阿布扎比开展商业运营,运营天数超1500天,期间无一例主动安全责任事故。



(文远小巴造型吸粉无数)

作为文远知行WeRide聚焦智慧出行场景的明星产品,文远小巴专为城市开放道路设计,作为城市大公交体系的补充,主打微循环公交,在文远知行全栈式软硬件解决方案的加持下,可360度无盲区感知周围路况,高效处理各种复杂的城市交通路况。

目前,文远小巴“足迹”遍布广州、北京、无锡、南京、新加坡、阿布扎比等近30个海内外城市,收获全球用户和乘客朋友们的一致好评。

未来无人驾驶时代的城市市容,同样由文远知行WeRide时刻守护。



(文远扫路机S1尺寸小巧,功能强悍)

文远知行无人驾驶扫路机S1是文远知行WeRide在智慧环卫场景下的第二款产品,也是全球首款面向开放道路可覆盖全场景的L4级无人驾驶环卫设备,单次充电作业覆盖面积高达120,000㎡,可灵活绕行各种静态及动态障碍物,有效清扫各种路面可视垃圾及固体颗粒物灰尘,还可实现自动倾倒垃圾、自动泊车功能,并能与传统环卫形成有效互补,实现无死角环卫作业。此时此刻,北京车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文远知行WeRide诚邀您在4月25日-5月4日期间莅临参观展台参观指导,共同描绘未来无人驾驶世界新图景!

展开查看更多

指臻汽车

关注

北京时间4月6日,马斯克宣布了一则简短的消息:特斯拉将在8月8日发布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产品。这个消息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按照马斯克本来的计划,该产品原定于2020年发布,此番亮相已经足足迟到了4年之久。

但在两天后,路透社发布报道称,特斯拉已经取消了开发低价汽车的计划,转而继续在同一平台上开发自动驾驶出租车。也就是说,Robotaxi和那款「入门级家用车」将整合为一款产品,正是两者的互相迁就,才导致了两款产品的亮相时间均晚于预期。

尽管马斯克很快就作出了回应,直言不讳的表示“路透社又在撒谎了”,但结合特斯拉第一季度的销量,我们也很难说这则消息是空穴来风。

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交付新车38.68万辆,较去年同期下降8.5%,远低于华尔街预期。受此影响,特斯拉4月2日股价大跌4.9%。三天后,马斯克还被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夺走了世界第三大富豪的头衔。

各种不利因素叠加,已经表明特斯拉需要一款“解渴”的产品来刺激市场,而Robotaxi似乎正在成为那个答案。

u=1108733538,413585761&fm=253&fmt=auto&app=120&f=JPEG

事实上,马斯克作为一家顶尖科技企业的CEO,野心显然不止在汽车产品这一领域,Robotaxi、可回收火箭、星链、火星殖民…这些愿景与产品明显更具说服力。在马斯克眼中,未来的人类出行是一个整体,当下的瓶颈期不可避免,也必须突破。

有趣的是,一些让马斯克狂热的技术正在和汽车工业产生强关联,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自动驾驶、AI、以及机器人。

●FSD的难言之隐

从研发投入上看,全世界恐怕没有比马斯克更执着于自动驾驶的车企CEO了。

根据特斯拉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去年总营收约为6922亿元人民币,其中研发支出约284亿人民币,不仅创公司历史最高纪录,也超过了国内多个新势力车企的研发之和。

这其中有多少贡献给了自动驾驶我们不得而知,但马斯克的态度能说明一些问题。

922962611d69fd7d254e491dad14c0f3

前不久,马斯克公开表示,未来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为普遍。他甚至还在X平台赞同了一位网友的说法,即无人驾驶出租车将“杀死”公共交通。

有了目标,马斯克自然会将这套理念贯彻到特斯拉上。他认为,如果实现不了完全自动驾驶的能力,特斯拉的商业价值将“基本上归零”。由此可见,无论Model系列卖的有多好,马斯克自始至终都没有将其看作是传统意义上的汽车,而是实现自动驾驶的一个平台。

用姜文的话说:为了这点醋(Robotaxi),才包了这顿饺子(Model系列)。

2019年的自动驾驶日上,马斯克公开表示,Robotaxi第一阶段将推出类似网约车、共享汽车的业务模式,特斯拉会建立自己的全自动驾驶Robotaxi车队,初期会自己运营,其打车成本会比现在的公交车票价还低。

甚至在马斯克的构想中,特斯拉不仅会运营自己的车队,还会让特斯拉车主的爱车也能加入到共享汽车队伍当中,车主每年可以获利约3万美元。

然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动驾驶已经成为标配的未来。当下的现实是,马斯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一直未能实现。

u=2274205662,4229535231&fm=253&fmt=auto&app=120&f=JPEG

打开特斯拉官网,上面对Autopilot和FSD有一行类似于“免责条款”的提醒:目前启用的功能仍需要驾驶员主动监督,尚未实现车辆完全自动驾驶。这就意味着,无论是Autopilot还是FSD,与马斯克所畅想的技术依旧相距甚远。

有很多人在体验了FSD之后表示,它就像是把汽车的控制权交给了一个新手青少年司机,这一度也引发了行业内的不少质疑。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自动驾驶汽车安全的教授菲利普·库普曼表示:“其他公司已经发现,他们原本认为自动驾驶是一个用时2~3年的项目,但实际上需要10年或20年研发。事实上,特斯拉也发现了这一点。”

去年12月,尽管特斯拉对美国政府的安全担忧提出了异议,但是在美国安全监管机构的施压下,它还是同意召回200多万辆配备Autopilot的汽车,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远程软件更新,增加了更多车主警示措施。

63601ea88ad98c2b9489d284_Ghost-autonomy-01-1

显然,自动驾驶在全球的发展并不算顺利,一个最新的例子是,自动驾驶软件公司Ghost Autonomy在与OpenAI合作仅五个月后,于4月初宣布停止全球业务,理由是盈利之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耗资大,收益慢,这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缩影。而没有了自动驾驶作为支撑,Robotaxi的前景也会愈发不明朗。

去年10月,一辆Cruise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撞上行人拖拽数米,加州车辆管理局(DMV)暂停了Cruise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运营许可;2月,Waymo宣布召回此前用于其无人驾驶汽车的软件,因为有两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在几分钟内相继撞上了同一辆皮卡。

展开查看更多

千户汽车大户

关注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对市场的预测总是十分准确。近日,他再次表示:“无人驾驶要加速了,先从出租车开始”。智能汽车会成为AI落地的最全面的场景,AI的下一站可能就是无人驾驶了。

广汽埃安作为一个时刻站在行业前沿的代表性企业,在4月7日,与滴滴自动驾驶成立安滴科技,首款L4级别无人驾驶量产车型已正式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这一举动吸引了业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双方共同注资4.2亿元人民币,旨在深度挖掘B端市场潜力,突破L4技术大规模商业应用的瓶颈,从而实现无人驾驶商业闭环的无缝对接。

其实,广汽埃安选择出租车领域的推行其实早有预兆。在今年3月的电动车百人会上,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就指出,无人驾驶最好的应用场景应该就在共享出行领域,无人驾驶将成为市场未来的主流趋势。而麦肯锡也在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Robotaxi行业规模预计将超过2万亿美元。

为了实现共享领域的L4智驾,在2023年5月,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并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AIDI计划”的执行,将是国内首次以整车企业和自动驾驶公司合资的形式推进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也是埃安与滴滴对于无人驾驶下半场的比拼给出的“解决方案”。

展开查看更多

金错刀车评

关注

简单来说,这个Robotaxi是特斯拉研发的Model 2姊妹项目,主要是做无人驾驶出租车。

在最初的构想中,Robotaxi的长相和Model 2如出一辙,都是走轻巧路线的电动SUV,但Robotaxi很大胆地取消了踏板和方向盘,纯靠自动驾驶运作。

尽管听上去很炫酷,很科幻,但是在马斯克去年推出的自传中,还是确认了Robotaxi仍然配置有方向盘和踏板。

不管有没有方向盘,Robotaxi还是承载了马斯克的“颠覆欲”,这次他要干的是出租车体系。

只不过相比于之前单纯造车,颠覆出租车体系要比想象中的要难很多。

Robotaxi想要成功运作,必须基于一个强大、全面的数据平台,以及靠谱的无人驾驶技术。

马斯克近几年投身软件领域,买推特、搞AI,都是为了给Robotaxi作嫁衣。

但即便马斯克为Robotaxi准备了这么多,但是无人出租车技术仍然非常危险。

首先,尽管特斯拉的FSD辅助驾驶技术级别高达L2,在同类产品中属于性能很高的版本。

但是想要让无人出租车运转起来,自动驾驶技术级别至少要达到L4级别,技术上的鸿沟先不说能不能解决,让各国、各城市政府开政策绿灯首先就很难。

其次,Robotaxi的竞品,如通用汽车的Cruise无人出租就差点因为一起安全事故被拖垮。

去年下半年,通用的Cruise无人出租车在洛杉矶造成了一起交通事故,“残暴”地碾过了一位刚出车祸的受害人,这件事引发了全美对于自动驾驶的恐慌。

一段时间之后,Cruise就陷入了经营困难,估值也被腰斩。

马斯克在这种紧要关头,把无人出租这项“高难度”技术放出来,除了提振士气,挽救股价,想必特斯拉也是到了艰难时刻。

将来,特斯拉无论在低端车行业、无人驾驶领域都将会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

展开查看更多

未来汽车研报

关注

虽然消息是假的,但或许是看到大家对无人驾驶出租车项目的兴趣十分浓厚,马斯克在嘲讽完路透社后,紧接着就放出了8月8日发布Robotaxi项目的消息。

      

      

以防还有人不了解Robotaxi:这是一款“全自动驾驶载具”,一种专为自动驾驶设计,无方向盘及踏板的车辆,马斯克在2016年提出该项目的时候,其设想就是“无司机版网约车”,但是打车用户的体验和出租车无异。

         

自动驾驶出租车和更便宜的特斯拉车型,都是马斯克早早预告过并且声势不小的项目,马斯克怒怼路透社,意思应该是特斯拉的廉价车型项目并没有被取消,但随后公布的Robotaxi发布日期或许说明,目前在马斯克眼里,自动驾驶比廉价车型更有前景。

      

而在2022年马斯克就曾表示过,自动驾驶是必不可少的:“这实际上就是特斯拉与其他几乎一文不值的产品之间的区别”。分析师也认为,为了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特斯拉需要更便宜的车型和完全自动驾驶,但自动驾驶更重要——因为“软件和服务是比制造业更好的商业模式”。

      

虽然现在谁都还没见过特斯拉的Robotaxi,但这一消息已经让投资者感到了热血沸腾。于是在马斯克宣布Robotaxi发布日期后,特斯拉股票应声上涨最多超过5%——而通过轰动性的消息,让投资者关注未来而非当下的痛点,并为之买单,一直以来都是马斯克的强项。

         

      

但其实,马斯克十多年来一直关注自动驾驶技术和前景,并多次作出预测,其中包括:

      

2013年,特斯拉开始研发Autopilot的系统时,马斯克当时估计自动驾驶将在几年内达到客户行驶里程的90%;

 

2016年,马斯克在其公司第二阶段的总体规划中暗示了自动驾驶,并开始销售全自动(FSD)功能;

 

2019年马斯克新宣布很快将有100万辆特斯拉上路并且完全能够自己驾驶;


 

在2019年的自动驾驶日活动上,马斯克又对Robotaxi项目进行了“再加热”。这次他细化了Robotaxi的计划,称在第一阶段,Robotaxi的业务模式会类似网约车、共享汽车;

 

2022年,马斯克表示Robotaxi有望在2024年量产,并且扔掉方向盘或踏板等等。

         

然而以上这些预言均未实现。时至今日,虽然不像国内的“无人驾驶”还需配备一名安全员,但是海外的两大自动驾驶先行者——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和前谷歌旗下的Waymo,在旧金山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至今,已经发生了70余起交通事故,不断遭到居民和市政官员的投诉。

      

不知道8月8日Robotaxi发布之后,能不能让自动驾驶市场的面貌焕然一新。不过Robotaxi的成功对网约车司机们而言很可能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消息,毕竟无人驾驶的成功,就意味着网约车司机们的职业寿命进入了倒计时。

      

按照马斯克的构思,特斯拉不仅会通过Robotaxi和FSD全自动驾驶将交通工具的成本降至最低点,甚至低过公共汽车或地铁,还会运营自己的车队,甚至会让特斯拉车主们的爱车也加入共享车队,为自己的主人“挣外快”。

      

       

马斯克认为,网约车司机实际上就是在能耗、日常能源费用和营收之间赚取差价,为了能够顺利“抢过”网约车司机们的饭碗,Robotaxi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降低能源费用,从而使利益最大化。马斯克对此作出的测算是:“今天每英里乘坐平均成本约为2美元到3美元,特斯拉估计Robotaxi将花费不到0.18美元。”而加入Robotaxi车队的车主,则可以每年从中获利3万美元。

      

这样一来,本就拥挤的网约车赛道将会变得更难有立足之地。人家都买得起无人驾驶特斯拉了,还用特斯拉跑网约车,普通的网约车司机哪里还有竞争的资本?血肉之躯又怎么能跑赢“科技与狠活儿”呢——自动驾驶网约车可不会疲劳驾驶。

      

中国的网约车司机们或许还能用“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在中国境内不好使”的借口安慰一下自己,但在国内的自动驾驶赛道上,也早已盘踞着各方大佬,百度、滴滴、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多家企业都身在其中,并且已经开启了无人驾驶载人试点或者商业化运营。

      

更何况中国企业最擅长追赶,8月8日特斯拉的Robotaxi发布之后,恐怕国内的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也会进一步提速,最终总会跑出一支中国人自己的自动驾驶网约车。站在那一天回看今天,网约车平台之间的厮杀将显得毫无意义。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