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东风日产轩逸降价6万

易车知识库 轩逸

332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车壹条

关注

有媒体统计,在过去四年里日系车在华乘用车市占率已经止不住地持续下跌——从2020年到2023年,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分别为24.1%、22.6%、20%和17%,下滑幅度越来越大。而在巅峰时期,日系车曾经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


所以,从数据上看,日系车的竞争力下滑,是从五年前就开始的。只是下滑到今天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惯性,并最终退守到15%这样的警戒线。


提问02:过去五年,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跌跌不休的根源是什么?


壹哥:从市场表现上看,肯定是越来越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汽车快速崛起,导致了原本在各个细分市场都“制霸”的日系车变得相对“缺乏竞争力”。但从根源上看,应该是日系车企业尤其是日系品牌在华合资企业,在转型节奏上滞后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


比如在向新能源赛道转型的过程中,日系车就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变化。 

wps_doc_3(2).png

中国品牌全力转型新能源,从纯电到插电混动开始大量布局新产品,而日系车自认为凭借着一贯的“低油耗”+“高可靠性”+“购买使用经济性”三大优势,还能继续领跑市场。等中国品牌完成新一轮产品切换后,发现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已经“OUT”了。


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发生了日产错误引进并全力押宝三缸机,丰田坚守HEV赛道被中国品牌 PHEV+BEV战略“换道超车”和本田花式进击BEV市场却铩羽而归的“波折”,可以说,为抵抗中国车的“内卷”日系车已经尽力了。


提问03:大胆预测一下,日系车会成为继法系、韩系和美系后,又一个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跌破10%的车系吗?

展开查看更多

车壹条

关注

从全球范围看,对照2022日系车在各地销量占比看,日系车如今在中国的“江湖地位”也仅仅好过最差的海外市场欧洲,但已经不及东南亚、中东、印度、北美和日本本土,甚至已经落后于南美( 2022年日系车销量占比20%)。在中国市场日系车是如何没落的?还有没有反戈一击的机会?


提问01:在中国市场,日系是突然“不行”的还是逐渐没落的?


壹哥:从时间上看,这其实是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今年上半年,日系车感受到的这种“生存压力”陡增,因为由中国品牌掀起的价格战和“油电同价”错位竞争,让日系车市场如临大敌,从而将大量的A级乃至B级车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wps_doc_2(2).jpeg

有媒体统计,在过去四年里日系车在华乘用车市占率已经止不住地持续下跌——从2020年到2023年,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分别为24.1%、22.6%、20%和17%,下滑幅度越来越大。而在巅峰时期,日系车曾经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


所以,从数据上看,日系车的竞争力下滑,是从五年前就开始的。只是下滑到今天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惯性,并最终退守到15%这样的警戒线。


提问02:过去五年,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跌跌不休的根源是什么?


壹哥:从市场表现上看,肯定是越来越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汽车快速崛起,导致了原本在各个细分市场都“制霸”的日系车变得相对“缺乏竞争力”。但从根源上看,应该是日系车企业尤其是日系品牌在华合资企业,在转型节奏上滞后于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


比如在向新能源赛道转型的过程中,日系车就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变化。 

wps_doc_3(2).png

中国品牌全力转型新能源,从纯电到插电混动开始大量布局新产品,而日系车自认为凭借着一贯的“低油耗”+“高可靠性”+“购买使用经济性”三大优势,还能继续领跑市场。等中国品牌完成新一轮产品切换后,发现自己的产品和技术已经“OUT”了。


当然,在此过程中,还发生了日产错误引进并全力押宝三缸机,丰田坚守HEV赛道被中国品牌 PHEV+BEV战略“换道超车”和本田花式进击BEV市场却铩羽而归的“波折”,可以说,为抵抗中国车的“内卷”日系车已经尽力了。


提问03:大胆预测一下,日系车会成为继法系、韩系和美系后,又一个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跌破10%的车系吗?


壹哥:这个可能性是有的,而且可能性还比较大。


目前来看,整个日系车在中国品牌的价格内卷+电动化攻势+智能化迭代的“三重暴击”下,已经显得只有招架之功却并无还手之力。国产日系车大幅降价的行情实际上早就已经启动,日产轩逸经典是最早的“降价”促销战,近期本田和丰田都相继加入到“价格战”大军中来,为的就是尽可能保住市场份额不要掉得太快。 

wps_doc_4(1).jpeg

如果价格战收效甚微,日系车只能缩减在华产能。事实上,多家日系合资企业已经将裁员锁产付诸行动。而据日本媒体报道,日产和本田已经就在华缩减产能跟中方合资伙伴进行磋商。而就在这个月,广汽本田史无前例的开启了生产工厂的裁员计划。


据悉,两家日本车企已经计划削减在华的生产规模,包括日产开始考虑将中国的产能最多削减50万辆左右,目前其年产能为160万辆左右,相当于削减30%左右;本田则计划削减20%,降至120万辆左右,日媒报道称目前这一锁产计划仍在与中方伙伴磋商。


提问04:日系车还有“逆风翻盘”的机会吗?


壹哥:触底反弹想得很美,但谈何容易?已经缩减的产能要想再扩大,除非日系车在中国市场迎来“又一春”,而缩减产能的下一步就是缩减经销商渠道网络,因为产能供应决定了销量基盘,而销量基盘又决定了进销售网络的数量,这个是一环扣一环的。

展开查看更多

车壹条

关注

在确认电动化转型的技术路径后,日系车还在尝试两条腿走路,一条是继续挖潜“内燃机”,通过替代燃料和合成燃料的大规模应用,延长“内燃机产业”的发展周期;另一条是“直道超车”,加快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这个丰田官方已经对外给出量产时间表2027-2028年,当然中国品牌努力要达成的目标会更早。

展开查看更多

车壹圈

关注

而德系品牌中表现最好的莫过于大众的朗逸、速腾了。根据销量数据显示,朗逸5月份销量达到了23952辆,而速腾销量17558辆。在圈哥看来,朗逸、速腾销量的增长不仅有着产品力优秀的原因,还有就是上述两车目前在终端上普遍还有着3-4万元左右的优惠,性价比非常高,再加上大众品牌的加持,喜欢燃油车的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


德系中型轿车受欢迎

虽说日系品牌在轿车市场已经失去了统治力,但德系中高端轿车依旧是很多消费者的购车首选。比如豪华中型轿车表现最好的奔驰C级,5月份销量就达到了17000辆,甚至超过了帕萨特的16504辆,排名上涨了11位,进入了销量榜前10名。与此同时,宝马3系同样深受消费者的认可,5月份卖出了13831辆,是唯二进入榜单里的豪华中型轿车。当然,除了品牌影响力的因素,像奔驰C级和宝马3系也都拿出了终端降价的杀手锏,很多地区优惠都在5-8万元,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购车的欲望,销量节节攀升。


在《车壹圈》看来,5月份轿车市场虽然同比有所下滑,但热销车型的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自主轿车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市场的主导者,销量拔尖的燃油家轿还是日系为首的轩逸,德系为代表的朗逸、速腾占领着。而中型轿车市场,除了帕萨特外,豪华阵营的奔驰C级、宝马3系在5月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毕竟给力的终端优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各位圈友,你们会选什么样的轿车呢?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查看更多

车壹圈

关注

除比亚迪外,埃安同样表现不凡,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家用市场,AION S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力、优秀的性价比,在5月份的销量就达到了16657辆,是仅次于秦PLUS、驱逐舰05之后卖得最好的自主新能源紧凑型轿车了。此外,五菱的宏光MINIEV、缤果也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5月份销量分别为16441辆、13870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很少进入榜单的极氪001却在5月份卖出了13480辆,跻身前15名,成为了自主高端轿车的代表。


日系仅剩轩逸 朗逸依旧稳健

相比朝气蓬勃的自主轿车市场,日系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去年还有多款车型上榜,到了今年5月份却只剩了轩逸这一颗独苗,销量为31600辆。虽然销量排名第3,但不少销量都是靠经典轩逸支撑着,而且经典轩逸入门车型不少地区终端价格都跌破了7万元,甚至比很多自主燃油车还便宜。在圈哥看来,无论怎样轩逸至少还在牌桌上坚挺着,像之前火热的卡罗拉、雷凌、凯美瑞、雅阁等车型,已经在大浪淘沙中跌出了销量前15名。


而德系品牌中表现最好的莫过于大众的朗逸、速腾了。根据销量数据显示,朗逸5月份销量达到了23952辆,而速腾销量17558辆。在圈哥看来,朗逸、速腾销量的增长不仅有着产品力优秀的原因,还有就是上述两车目前在终端上普遍还有着3-4万元左右的优惠,性价比非常高,再加上大众品牌的加持,喜欢燃油车的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

展开查看更多

车壹圈

关注

日前,我们从乘联会获取了最新销量快报。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71.0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1.4%。其中,轿车市场销量为78.7万辆,同比下滑7.7%,环比上涨10.7%,下面就和圈哥一起来了解下吧。


自主新能源占比高

轿车市场自主发力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车型上,而比亚迪、埃安、五菱就是最好的代表。根据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比亚迪秦PLUS系列以48668辆的成绩,再次夺得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而热度同样很高的纯电入门车型海鸥同样在5月份也交出了33544辆的好成绩。另外,表现抢眼的驱逐舰05在5月份同样卖出了24690辆新车,可以说比亚迪在各细分市场中已经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新能源轿车领域的王者。


除比亚迪外,埃安同样表现不凡,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家用市场,AION S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力、优秀的性价比,在5月份的销量就达到了16657辆,是仅次于秦PLUS、驱逐舰05之后卖得最好的自主新能源紧凑型轿车了。此外,五菱的宏光MINIEV、缤果也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5月份销量分别为16441辆、13870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很少进入榜单的极氪001却在5月份卖出了13480辆,跻身前15名,成为了自主高端轿车的代表。


日系仅剩轩逸 朗逸依旧稳健

相比朝气蓬勃的自主轿车市场,日系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去年还有多款车型上榜,到了今年5月份却只剩了轩逸这一颗独苗,销量为31600辆。虽然销量排名第3,但不少销量都是靠经典轩逸支撑着,而且经典轩逸入门车型不少地区终端价格都跌破了7万元,甚至比很多自主燃油车还便宜。在圈哥看来,无论怎样轩逸至少还在牌桌上坚挺着,像之前火热的卡罗拉、雷凌、凯美瑞、雅阁等车型,已经在大浪淘沙中跌出了销量前15名。


而德系品牌中表现最好的莫过于大众的朗逸、速腾了。根据销量数据显示,朗逸5月份销量达到了23952辆,而速腾销量17558辆。在圈哥看来,朗逸、速腾销量的增长不仅有着产品力优秀的原因,还有就是上述两车目前在终端上普遍还有着3-4万元左右的优惠,性价比非常高,再加上大众品牌的加持,喜欢燃油车的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


德系中型轿车受欢迎

虽说日系品牌在轿车市场已经失去了统治力,但德系中高端轿车依旧是很多消费者的购车首选。比如豪华中型轿车表现最好的奔驰C级,5月份销量就达到了17000辆,甚至超过了帕萨特的16504辆,排名上涨了11位,进入了销量榜前10名。与此同时,宝马3系同样深受消费者的认可,5月份卖出了13831辆,是唯二进入榜单里的豪华中型轿车。当然,除了品牌影响力的因素,像奔驰C级和宝马3系也都拿出了终端降价的杀手锏,很多地区优惠都在5-8万元,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购车的欲望,销量节节攀升。


在《车壹圈》看来,5月份轿车市场虽然同比有所下滑,但热销车型的表现还是非常抢眼的。自主轿车已经成为了新能源市场的主导者,销量拔尖的燃油家轿还是日系为首的轩逸,德系为代表的朗逸、速腾占领着。而中型轿车市场,除了帕萨特外,豪华阵营的奔驰C级、宝马3系在5月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毕竟给力的终端优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各位圈友,你们会选什么样的轿车呢?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查看更多

天和汽车科学岛

关注

2024年5月,日系汽车品牌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以丰田汽车为首的五大车企陷入舞弊门。虽然日本汽车产业的集体造假早已不是新闻,可是从主机厂到供应商接连不断的被曝光,久而久之也会将其品牌评价拖入深渊;销量自然也是一定程度的受到影响,包括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合资日系汽车,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五月份的品牌销量与品牌市场占有率。

三大主力品牌:

  • 丰田汽车,124243辆,占比7.40%
  • 本田汽车,65945辆,占比3.93%
  • 日产汽车,56009辆,占比3.34%

总计14.67%。

而同期的长安马自达仅有5963辆的零售销量,占比为0.36%,总占比15.03%,相较于四月份的占有率出现了小幅下滑。

产品力的不足需要品牌力来均衡,当品牌力衰弱的时候,日系汽车就会迈入销量赛道的下坡路。

几乎是每个季度都要“曝出大瓜”的日本汽车产业已经使其品牌陷入信任危机,丰田、本田、日产三大品牌的评价直线下滑,所以销量出现下滑并不奇怪。不过销量的下滑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进入加速阶段,一旦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第三季度展开新一轮的价格战,推动一部分插混类和纯电动汽车的价格进一步下探,彼时的日系汽车必将出现销量的断崖式下跌。

因为年内第三轮的价格战势必会再推出一批售价低于同级燃油车的新能源车型,当同级新能源汽车的售价高于燃油车的时候,选择前者的会是C端市场中的创新者;当两类车价格相同的时候,选择前者的会是早期的实用主义者——实用主义者往往是没有任何品牌偏好和偏恶的消费者,其占比并非很高;占比最高的是保守主义者,也就是鸿沟理论中的后期大众用户,这批用户的消费观念转变一定需要前者的价格低于后者,并且差距还要足够大,此时实用主义的理性会战胜保守主义里的所有品牌认知。

而这一幕的开始就在第三季度,如果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能够及时更新产品线,推出符合市场潮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或者将燃油车的主力车型继续下调售价进行缓冲则有可能维持销量,否则后期大众用户改变观念的速度之快一定会让使其后悔莫及。

展开查看更多

天和汽车科学岛

关注

因为年内第三轮的价格战势必会再推出一批售价低于同级燃油车的新能源车型,当同级新能源汽车的售价高于燃油车的时候,选择前者的会是C端市场中的创新者;当两类车价格相同的时候,选择前者的会是早期的实用主义者——实用主义者往往是没有任何品牌偏好和偏恶的消费者,其占比并非很高;占比最高的是保守主义者,也就是鸿沟理论中的后期大众用户,这批用户的消费观念转变一定需要前者的价格低于后者,并且差距还要足够大,此时实用主义的理性会战胜保守主义里的所有品牌认知。

而这一幕的开始就在第三季度,如果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能够及时更新产品线,推出符合市场潮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或者将燃油车的主力车型继续下调售价进行缓冲则有可能维持销量,否则后期大众用户改变观念的速度之快一定会让使其后悔莫及。

展开查看更多

天和汽车科学岛

关注

2024年5月,日系汽车品牌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以丰田汽车为首的五大车企陷入舞弊门。虽然日本汽车产业的集体造假早已不是新闻,可是从主机厂到供应商接连不断的被曝光,久而久之也会将其品牌评价拖入深渊;销量自然也是一定程度的受到影响,包括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合资日系汽车,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五月份的品牌销量与品牌市场占有率。

三大主力品牌:

  • 丰田汽车,124243辆,占比7.40%
  • 本田汽车,65945辆,占比3.93%
  • 日产汽车,56009辆,占比3.34%

总计14.67%。

而同期的长安马自达仅有5963辆的零售销量,占比为0.36%,总占比15.03%,相较于四月份的占有率出现了小幅下滑。

产品力的不足需要品牌力来均衡,当品牌力衰弱的时候,日系汽车就会迈入销量赛道的下坡路。

几乎是每个季度都要“曝出大瓜”的日本汽车产业已经使其品牌陷入信任危机,丰田、本田、日产三大品牌的评价直线下滑,所以销量出现下滑并不奇怪。不过销量的下滑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有进入加速阶段,一旦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第三季度展开新一轮的价格战,推动一部分插混类和纯电动汽车的价格进一步下探,彼时的日系汽车必将出现销量的断崖式下跌。

展开查看更多

迪创二手车评估

关注

大家好,我是小沈。经历过四次买车之后,我终于搞明白了,挑选家用车不只是买个代步工具那么简单。很多人买车前总是自我安慰,觉得车只要实用就行了。可事实上,家用车更像是一个面子工程。如果没选对,你可能每天都得郁闷地开着它,不但没有面子,心情还大打折扣。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车的要求自然也高了,你如果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选车观念上,那买回来的车只能让你觉得更尴尬。我这里有几个心得,希望能帮你买到既能撑面子又实用的好车。

我买了4辆车以后,才明白家用车买多少钱的合适,全是心里话-有驾


你可能会问,那怎么选才算是对的呢?这就得说到我自己买了四辆车之后的一个重要经验:别总想着当“鸡头”,不如做一个满意的“凤尾”。这话怎么理解?在车的世界里,A级车可能就是咱们常说的土鸡,而B级车,那可是凤凰了。别看A级车里最顶配的版本听起来很吸引人,价格也不便宜,可这些所谓的“鸡头”,其实在更大的市场里看,它们还是不够看的。

比如说,你如果去买一款最顶配的轩逸,可能得花上15万,车子虽然配置高,但车长、车宽和轴距都只达到了A级车的水平。开这样一款车,即使是顶配,在B级车前面它也显得小巫见大巫。而且,你花的这些钱,在B级车里只能买到最基本的配置,但车的尺寸和舒适度,那是A级车无法比拟的。

我买了4辆车以后,才明白家用车买多少钱的合适,全是心里话-有驾


拿现代的索纳塔来说吧,它的入门版本,网上一查,裸车价可能也就13.99万,比轩逸顶配还便宜一万,但你看它的车长、车宽和轴距,那可是远超轩逸,坐进去,你能感受到的空间和舒适度,完全是两个级别的体验。所以,我的建议是,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B级车的入门版,这就是所谓的“凤尾”。这样的车,不仅在你开出去的时候有面子,而且在使用上也会让你感觉物超所值。

我买了4辆车以后,才明白家用车买多少钱的合适,全是心里话-有驾


而且,现在的车市和十几年前大不相同,15万左右,你可以选的B级车的种类多得是。例如,日产的天籁,你花相同的钱,不仅买到的是一款B级车,而且空间更大,内部也更舒适。这样的车,无论是用来作为家用车,还是偶尔用来谈谈生意,都足够有面子,而且不会让你觉得有任何不便。

我买了4辆车以后,才明白家用车买多少钱的合适,全是心里话-有驾


还有一个问题是品牌和车型的选择。说到购买车辆,很多人可能会考虑到品牌的影响。我的看法是,尽量选择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品牌车型,最好是合资品牌。因为这些品牌的车,在工业化的历史上更早,制造技术更成熟,车子的整体质量和后期的维护成本,相对来说都会更可靠。

当然,现在很多人开始转向新能源车,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你也得留个心眼。有的品牌虽然在新能源车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但如果他们之前生产的燃油车质量都一般,突然转做新能源车,你觉得他们的技术就能一下子领先了吗?这里面的逻辑得慎重考虑。新技术固然好,但基本的制造工艺和品控标准,是不会因为换了动力系统就突飞猛进的。

我买了4辆车以后,才明白家用车买多少钱的合适,全是心里话-有驾


在选择家用车的时候,我还是那句老话,别只盯着价格和配置,更应该关注车辆的整体质量和驾驶体验。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只用来看的。你买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出行问题,更是为了让这个过程变得舒适和愉快。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