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G6

易车知识库 比亚迪G6
进入知识库

爱咖出行

关注

理想汽车:销量季军,2023年7月,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34,134辆,同比增长227.5%,并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三万。理想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173,251辆。理想汽车在7月成功完成了第40万辆用户交付,自从去年6月推出L系列三款车型以来,理想汽车的销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这三款车型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0万辆,并在二季度连续三个月蝉联30万元以上SUV销量冠军。

TOP4蔚来,2023年7月,蔚来汽车共交付新车20,462台,同比增长103.6%,环比增长91.1%,创下了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份中,全新ES6交付数量更是突破了10,000台,这也是蔚来首次实现单车型月交付破万。截至2023年7月底,蔚来汽车今年累计交付新车达到了75,023台,累计交付量364,579台。

TOP5零跑,2023年7月,零跑汽车销量14335台,月度销量持续增长。其中,C系列成为销售的明星车型,交付量超过12000台,取得了显著的业绩。7月31日,零跑汽车更是发布了备受期待的全域自研成果——【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这一新架构实现了一颗SOC芯片加上一颗MCU芯片,打造了中央超算,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和车身域合而为一。高算力、快通讯、低时延的特性使得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能够高效协同工作。

TOP6深蓝:13172辆,环比增长63.81%,随着深蓝第二款车深蓝S7的交付,深蓝汽车的月销也来到了万台,达到了1.3万台。伴随深蓝的产能释放,深蓝的销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TOP7极氪,2023年7月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量成绩,共交付了12,039辆新车,同比增长139.7%,环比增长13.4%,创造了单月交付量的新纪录。作为纯电动车型,平均客单价超过30万元的极氪汽车,在连续6个月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显示出了强劲的市场表现。

截至2023年7月,极氪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已超过13万辆,成为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品牌之一。而在7月份的交付图上,极氪还特别标注了「零自燃」的字样,突显了其产品在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现。

TOP8小鹏,2023年7月,小鹏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交付新车11,008台,环比增长28%,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再次突破万辆交付的新里程碑。其中,小鹏G6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车型,在上市之初即实现了交付,从7月中旬至7月底,G6已经在全国110座城市启动了规模交付,累计交付超过3,900台。G6的热销势头带动了小鹏进店客流量的激增,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小鹏旗下其他车型及其搭载的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关注。

TOP9 哪吒汽车,2023年7月,哪吒汽车共交付10,039台新车,但环比下跌了17%。其中,海外市场交付量为1,201台。尽管交付量仍保持在1万辆以上,但自从5月以来,哪吒汽车的月度交付数据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在5月份,哪吒汽车交付了13,029辆新车,6月份则交付了12,132辆新车。为了提振市场销量,哪吒汽车计划在8月份推出2024款哪吒 S,并引入两款200km纯电续航的增程车型,分别为1060 Lite版和1060版,起售价降至15.98万元。

TOP10 问界,问界在七月份交付6934台,相比于5月份的销量,环比增加了22%,可能得益于问界M5智驾版的交付,问界M5搭载了华为ADS2.0智能辅助系统,在国内也是一线的存在,相信随着智驾版的交付,问界的销量有望进一步的提升。

TOP11smart,2023年7月,smart在中国市场共交付4,292台新车,相较上月增长了12%。自从2022年9月23日开始交付至7月31日,smart在中国市场总共交付了37,044台新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月21日,smart精灵#3正式开始交付,而7月则成为该车型的首个完整交付月。除了中国市场,smart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smart精灵#1已在瑞士和西班牙正式上市并开始交付。在马来西亚,smart精灵#1于7月22日举行了东南亚市场首秀,并计划于第四季度在当地上市并开启交付。

TOP12创维:3258辆,环比增长5.95%,创维汽车的3452辆的成绩还是很让人意外的,毕竟之前一直都打破不了一千的魔咒,继上个月销量突破3千台,本月销量依旧超3千台,其中出口974台,后续的市场表现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TOP13岚图汽车,2023年7月,岚图汽车的交付量达到3,412辆,同比增长了90%,环比上升了13%,连续5个月交付数量都超过了3,000台。截至今年1-7月,岚图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18,443台。目前,岚图汽车在市场上有三款车型在售,分别是岚图梦想家、岚图 FREE以及岚图追光。8月1日,新款岚图 FREE已经开始预定,而该车型将于8月19日正式上市。

TOP14 飞凡汽车,2023年7月,飞凡汽车共售出2,060台新车,环比下跌11%,连续3个月销量超过2,000台。虽然飞凡没有公布每款车型的具体销量数据,但预计飞凡 F7是其销售的主力车型。目前,飞凡汽车旗下拥有两款车型,分别是飞凡 F7和飞凡 R7。

TOP15 极狐汽车,2023年7月,极狐汽车共交付1,826辆新车,同比增长74%。环比微跌1.5%,根据官方介绍,阿尔法 T车型的交付量同比增长8%,而阿尔法 S车型的交付量更是同比增长161%。截至今年1-7月,极狐汽车的累计交付量达到10,617辆。

展开查看更多

爱咖出行

关注

进入8月份,各车企第一时间公布了7月销量,小编整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比亚迪:销量冠军,比亚迪真跟网友说的一样,颓势尽显?7月销量超26万,真正的一打十,比统计表上其他车企加起来都多,7月环比6月份增长了3.18%,销量持续上升,增加的销量都比某些车企单月销量都高,8月份,随着海豹DM-i,腾势N8,仰望等车型的交付,比亚迪达成年销量300万应该也是手拿把掐的。

埃安:销量亚军,达到45025辆,环比增长可以忽略不计,仅仅比上个月新增了12台,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BAT(比亚迪、特斯拉和埃安)三巨头之一,埃这已经是埃安连续3个月销量突破4.5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0万大关,全年小来那个有望达到50万台。

理想汽车:销量季军,2023年7月,理想汽车共计交付新车34,134辆,同比增长227.5%,并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三万。理想汽车2023年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173,251辆。理想汽车在7月成功完成了第40万辆用户交付,自从去年6月推出L系列三款车型以来,理想汽车的销量持续攀升。截至目前,这三款车型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0万辆,并在二季度连续三个月蝉联30万元以上SUV销量冠军。

TOP4蔚来,2023年7月,蔚来汽车共交付新车20,462台,同比增长103.6%,环比增长91.1%,创下了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份中,全新ES6交付数量更是突破了10,000台,这也是蔚来首次实现单车型月交付破万。截至2023年7月底,蔚来汽车今年累计交付新车达到了75,023台,累计交付量364,579台。

TOP5零跑,2023年7月,零跑汽车销量14335台,月度销量持续增长。其中,C系列成为销售的明星车型,交付量超过12000台,取得了显著的业绩。7月31日,零跑汽车更是发布了备受期待的全域自研成果——【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这一新架构实现了一颗SOC芯片加上一颗MCU芯片,打造了中央超算,将座舱域、智驾域、动力域和车身域合而为一。高算力、快通讯、低时延的特性使得智能电动车的核心部件能够高效协同工作。

TOP6深蓝:13172辆,环比增长63.81%,随着深蓝第二款车深蓝S7的交付,深蓝汽车的月销也来到了万台,达到了1.3万台。伴随深蓝的产能释放,深蓝的销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TOP7极氪,2023年7月再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量成绩,共交付了12,039辆新车,同比增长139.7%,环比增长13.4%,创造了单月交付量的新纪录。作为纯电动车型,平均客单价超过30万元的极氪汽车,在连续6个月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显示出了强劲的市场表现。

截至2023年7月,极氪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已超过13万辆,成为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品牌之一。而在7月份的交付图上,极氪还特别标注了「零自燃」的字样,突显了其产品在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现。

TOP8小鹏,2023年7月,小鹏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交付新车11,008台,环比增长28%,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再次突破万辆交付的新里程碑。其中,小鹏G6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车型,在上市之初即实现了交付,从7月中旬至7月底,G6已经在全国110座城市启动了规模交付,累计交付超过3,900台。G6的热销势头带动了小鹏进店客流量的激增,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小鹏旗下其他车型及其搭载的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关注。

TOP9 哪吒汽车,2023年7月,哪吒汽车共交付10,039台新车,但环比下跌了17%。其中,海外市场交付量为1,201台。尽管交付量仍保持在1万辆以上,但自从5月以来,哪吒汽车的月度交付数据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在5月份,哪吒汽车交付了13,029辆新车,6月份则交付了12,132辆新车。为了提振市场销量,哪吒汽车计划在8月份推出2024款哪吒 S,并引入两款200km纯电续航的增程车型,分别为1060 Lite版和1060版,起售价降至15.98万元。

TOP10 问界,问界在七月份交付6934台,相比于5月份的销量,环比增加了22%,可能得益于问界M5智驾版的交付,问界M5搭载了华为ADS2.0智能辅助系统,在国内也是一线的存在,相信随着智驾版的交付,问界的销量有望进一步的提升。

TOP11smart,2023年7月,smart在中国市场共交付4,292台新车,相较上月增长了12%。自从2022年9月23日开始交付至7月31日,smart在中国市场总共交付了37,044台新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月21日,smart精灵#3正式开始交付,而7月则成为该车型的首个完整交付月。除了中国市场,smart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smart精灵#1已在瑞士和西班牙正式上市并开始交付。在马来西亚,smart精灵#1于7月22日举行了东南亚市场首秀,并计划于第四季度在当地上市并开启交付。

TOP12创维:3258辆,环比增长5.95%,创维汽车的3452辆的成绩还是很让人意外的,毕竟之前一直都打破不了一千的魔咒,继上个月销量突破3千台,本月销量依旧超3千台,其中出口974台,后续的市场表现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TOP13岚图汽车,2023年7月,岚图汽车的交付量达到3,412辆,同比增长了90%,环比上升了13%,连续5个月交付数量都超过了3,000台。截至今年1-7月,岚图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18,443台。目前,岚图汽车在市场上有三款车型在售,分别是岚图梦想家、岚图 FREE以及岚图追光。8月1日,新款岚图 FREE已经开始预定,而该车型将于8月19日正式上市。

TOP14 飞凡汽车,2023年7月,飞凡汽车共售出2,060台新车,环比下跌11%,连续3个月销量超过2,000台。虽然飞凡没有公布每款车型的具体销量数据,但预计飞凡 F7是其销售的主力车型。目前,飞凡汽车旗下拥有两款车型,分别是飞凡 F7和飞凡 R7。

TOP15 极狐汽车,2023年7月,极狐汽车共交付1,826辆新车,同比增长74%。环比微跌1.5%,根据官方介绍,阿尔法 T车型的交付量同比增长8%,而阿尔法 S车型的交付量更是同比增长161%。截至今年1-7月,极狐汽车的累计交付量达到10,617辆。

TOP16阿维塔,1786辆,阿维塔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CHN(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这个销量确实不太上台面,较高的起售价也让阿维塔失去了一定的客户,如果能2字开头,相信凭借阿维塔的产品力,会有亮眼的成绩。

智己:1572辆(LS7销量),环比下跌19.3%,智己和飞凡,都是上汽的亲儿子,本月销量环比上个月都出现了小蝶,销量也是一直徘徊在2000左右,没有掀起较大的风浪来,上汽需要对更下功夫了。

总结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积极发展态势确实让人振奋。比亚迪作为领军企业一直保持着销量榜首的稳定地位,而新势力品牌也展现了强劲的销售表现,证明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和潜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对减排政策的支持,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兴趣必将不断上升,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展开查看更多

爱咖出行

关注

TOP8小鹏,2023年7月,小鹏汽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共交付新车11,008台,环比增长28%,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再次突破万辆交付的新里程碑。其中,小鹏G6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车型,在上市之初即实现了交付,从7月中旬至7月底,G6已经在全国110座城市启动了规模交付,累计交付超过3,900台。G6的热销势头带动了小鹏进店客流量的激增,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对小鹏旗下其他车型及其搭载的先进智能化技术的关注。

TOP9 哪吒汽车,2023年7月,哪吒汽车共交付10,039台新车,但环比下跌了17%。其中,海外市场交付量为1,201台。尽管交付量仍保持在1万辆以上,但自从5月以来,哪吒汽车的月度交付数据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在5月份,哪吒汽车交付了13,029辆新车,6月份则交付了12,132辆新车。为了提振市场销量,哪吒汽车计划在8月份推出2024款哪吒 S,并引入两款200km纯电续航的增程车型,分别为1060 Lite版和1060版,起售价降至15.98万元。

TOP10 问界,问界在七月份交付6934台,相比于5月份的销量,环比增加了22%,可能得益于问界M5智驾版的交付,问界M5搭载了华为ADS2.0智能辅助系统,在国内也是一线的存在,相信随着智驾版的交付,问界的销量有望进一步的提升。

TOP11smart,2023年7月,smart在中国市场共交付4,292台新车,相较上月增长了12%。自从2022年9月23日开始交付至7月31日,smart在中国市场总共交付了37,044台新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6月21日,smart精灵#3正式开始交付,而7月则成为该车型的首个完整交付月。除了中国市场,smart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smart精灵#1已在瑞士和西班牙正式上市并开始交付。在马来西亚,smart精灵#1于7月22日举行了东南亚市场首秀,并计划于第四季度在当地上市并开启交付。

TOP12创维:3258辆,环比增长5.95%,创维汽车的3452辆的成绩还是很让人意外的,毕竟之前一直都打破不了一千的魔咒,继上个月销量突破3千台,本月销量依旧超3千台,其中出口974台,后续的市场表现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TOP13岚图汽车,2023年7月,岚图汽车的交付量达到3,412辆,同比增长了90%,环比上升了13%,连续5个月交付数量都超过了3,000台。截至今年1-7月,岚图汽车累计交付量已经达到18,443台。目前,岚图汽车在市场上有三款车型在售,分别是岚图梦想家、岚图 FREE以及岚图追光。8月1日,新款岚图 FREE已经开始预定,而该车型将于8月19日正式上市。

展开查看更多

知车知底

关注

8月份的第一个工作日到来,新能源车企们如约抓紧陆续公布7月份的交付量数据,虽然截至发稿前仍有多个品牌尚未公布,但结合之前的周销量数据,我们大致也可以进行排序。

7月新能源车企交付量排行前四的,无疑仍旧是比亚迪、特斯拉、广汽埃安、五菱,这些自不用多说,当然,广汽埃安包含了数量不太明确的网约车订单,以及五菱主销的车型都是微型车、小型车,所以我认为还需要推出更多的产品才能在接下来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继续站稳脚跟。

往后,排在第五位的依旧是理想汽车,其在7月共计交付34134辆,不仅月销再次破3万辆,还相比6月环比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理想目前的三款车型L7、L8、L9的销量都在万辆左右,尤其是L9售价高达45.98万元,却有如此成绩,不仅是体现了产品力之强,还证明了理想确实具备打压BBA的实力了。

排在第六位的,大概率是蔚来,其在7月共计交付20462辆。扛住了降价带来的负面影响,蔚来终究熬出了头,作为一个各款车型售价均不低的品牌,能够月销破2万辆,实在不易。

排在第七位的,据目前数据,应该是零跑汽车,其在7月共计交付14335辆。目前的零跑,终于不再是依赖T03这款微型车,C11的出色表现,让零跑在股市更有底气,况且零跑陆续推出全新技术,也在逐渐兑现了全域自研的承诺。

排在第八位的,大概率是长安深蓝汽车。目前深蓝汽车尚未公布7月份的数据,但结合周销量可知,深蓝汽车7月交付量应该会超过万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车深蓝S7在7月17-23日的周销量为2352辆,周销量持续提升,所以7月最后一周的单车销量或许会更高,由此深蓝汽车的整体表现应该相当出彩。

排在第九位是,或将是腾势汽车。按道理来说,有着新车N7的助力,腾势汽车7月的数据不会差,但从周销量来看,N7的周销量大都在百辆以上,若是如此,走纯电路线的新车又是打了腾势的脸。所幸的是,腾势D9依旧势头强劲。

排在第十名的,不是小鹏汽车,就是哪吒汽车。目前,小鹏汽车公布了数据,其在7月共计交付11008辆,其中,G6交付量超过3900辆。根据官方的说法,G6在7月中旬开始全国大规模交付,而这3900辆准确来说是7月15-31日的数据,也就是说,G6半个月交付了3900辆。倘若如此,那么G6在8月单车交付量在8000辆以上不成问题,届时,小鹏汽车整个品牌的月销或将突破1.5万辆。

不过,按照何小鹏的说法,G6的目标至少是万辆。此外,G6虽然没有重走G9的老路,但这款车型是以低价入市,才能获得还算不错的销量,而由此也将会使得车辆毛利率降低,整个企业的毛利率有所下降,要知道的是,小鹏汽车此前的毛利率在所有的新势力车企中垫底。那么,G6即便火爆,小鹏汽车离毛利率的提升、扭亏为盈的目标却似乎是渐行渐远。

展开查看更多

知车知底

关注

排在第八位的,大概率是长安深蓝汽车。目前深蓝汽车尚未公布7月份的数据,但结合周销量可知,深蓝汽车7月交付量应该会超过万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车深蓝S7在7月17-23日的周销量为2352辆,周销量持续提升,所以7月最后一周的单车销量或许会更高,由此深蓝汽车的整体表现应该相当出彩。

排在第九位是,或将是腾势汽车。按道理来说,有着新车N7的助力,腾势汽车7月的数据不会差,但从周销量来看,N7的周销量大都在百辆以上,若是如此,走纯电路线的新车又是打了腾势的脸。所幸的是,腾势D9依旧势头强劲。

展开查看更多

知车知底

关注

往后,排在第五位的依旧是理想汽车,其在7月共计交付34134辆,不仅月销再次破3万辆,还相比6月环比有所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理想目前的三款车型L7、L8、L9的销量都在万辆左右,尤其是L9售价高达45.98万元,却有如此成绩,不仅是体现了产品力之强,还证明了理想确实具备打压BBA的实力了。

排在第六位的,大概率是蔚来,其在7月共计交付20462辆。扛住了降价带来的负面影响,蔚来终究熬出了头,作为一个各款车型售价均不低的品牌,能够月销破2万辆,实在不易。

展开查看更多

暗信号

关注

就在 7 月初,为了提振销量,ID.3 还打出了 3.7 万元的降价牌,现在你可以用新史低 12.59 万元,购买 ID.3 了。



用降价换销量,对品牌来说是“饮鸩止渴”,大众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尽管电车时代的大众在中国人心中,不像油车时代那么“高级”,但再这么自降身价下去,可能真要滑落成“杂牌”了。


现在的大众,迫切需要一个能稳住品牌号召力下降的“支点”。本土的小鹏,作为“上山的人”,虽然大腿还在增肌,但支棱起“下山的神”大众,还是绰绰有余;


其次,如果只从车的维度,驾驶、调校、NVH、三电、制造考量,大众 ID. 系列电车,是无可争议的“一台好车”。


但“这台好车”,恰恰在当下中国智能电动车用户最看重的智能,即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暴露出了大众从上到下都没有预料到的能力短板。


比如“搭线刷机”,是为了让车获得 OTA 能力的史诗级名场面;比如车开一半屏幕无缘无故地黑了,只能一边求佛一边把车靠到路边;再比如新车从开上路的那一刻就连不上网,车主只能肉身前往 4S 店,在大众售后高级技工匠人之手的协助下,线下重启。



究其原因,是大众集团软件公司 CARIAD 的持续无能,让大众“不止于车,止于车机”


与“工服是格子衬衫”的小鹏汽车合作,让一直用脚写软件的大众,有了“最强之人已在阵中”的底气。正如何小鹏所言:“自小鹏汽车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全栈自研电动汽车平台以及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软件,我很高兴能为双方的战略合作贡献我们的技术专长。”


你可以吐槽小鹏汽车的外观审美有待提高,但你必须尊重小鹏汽车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


虽然“大鹏”双方都对合作前景抱持乐观态度,但只要眼不瞎,都能看出这次合作,摆在台面上的危险。


首先,大众是一家航母级汽车公司,走得是“早请示,晚汇报”,“出事先甩锅”这条大公司最常见的决策路径。小鹏是一家互联网基因浓厚的科技公司,走得是“同学”、“毕业”、“OKR”的垂直管理体系。


双方在公司文化和决策链路上,不能说是背道而驰吧,也得说是毫不相干。这就像一位“万红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实战高手,与一位耿直善良的情场新手极限拉扯,谁把谁玩弄在股掌之中,你肯定比我清楚。


其次,为了弥补软件能力的不足,大众已经内服外用了不少猛药:对内,组建 CARIAD 子公司;对外,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且南北大众合资公司内,都分别设有软件团队,应对日常需求。



如今又引入了小鹏,除了内部启用“赛马”机制,竞争上岗外,我实在想不出更高效的工作办法。


当然,大众还可以继续熟练地扮演“端水大师”的角色,只是再这么端下去,猛药怕是要变蒙药,这碗已经见底的水,距离干透也不远了。


不过,就算和小鹏的合作最终没有达成预期效果,造出来的车中国人还是不买账,大众也还是赢了:


这是一次在资本市场上成功的风险投资,从股票收益来看,赚麻了。


别让上汽跑了


相比“大鹏”的错综复杂,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就简单多了。


总结下来,就是奥迪利用智己的平台,推出全新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这会是些什么车呢?不难推演。


在中国,奥迪正在销售的纯电车型包括 Q2L e-tron、 Q4 e-tron、Q5 e-tron 、e-tron Sportback 、e-tron GT quattro 、RS e-tron GT ,加上即将登场的 Q6 e-tron。奥迪尚未覆盖的纯电细分市场,就是中大型轿车和大型 SUV 。


轴距 3100 毫米的智己 L7 ,可以拿来直接套上奥迪外壳和内饰,一台指定要凉的纯电中大型轿车,跃然纸上。


轴距 3060 毫米的智己 LS7 ,直接拿来当大型 SUV 吧,也不是不行,毕竟这个轴距已经比油车奥迪 Q7 还长,距离宝马 X7 和理想 L9 这样标准的大型 SUV 超过 3100 毫米的轴距,也没太远,稍微施展下大众最擅长的“拉皮术”,就齐活了。


不过,奥迪与上汽在平台、车型上的合作,不让自己变“杂牌”,只能算第一层。借此机会,让上汽奥迪这个可能是中国最荒诞的合资项目,稍微具备一点合理性,是第二层。



深度绑定上汽集团,让自己在中国更有底气,不被强势的一汽奥迪手拿把掐,才是这项合作的第五层。


在中国,奥迪不缺另一半,缺的是一个听话的“另一半”。当年花了 1877 天才赢得奥迪芳心的上汽,是最佳,也是唯一选择。


奥迪和上汽的这次合作,高情商说法是念念不忘,终有回响。低情商说法是舔狗舔狗,舔到最后,总算啃了下手。


其实,无论是大众抓住小鹏这根救命稻草,还是奥迪抓住上汽这根救命稻草,都是现阶段保证存活下去,最安全的手段。


毕竟如果抓的是比亚迪,说不定过不了两年,大众和奥迪,就反过来被比亚迪给一锅端了。


小鹏汽车,最大赢家?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与大众合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界面新闻消息,在大众汽车官宣向小鹏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并将共同面向中国市场开发电动汽车后,后者在美股的股价最高涨幅超过41%。


当然,要评价此次合作的对于小鹏的价值,肯定不能局限于为中国汽车产业“争了口气”。就解决小鹏汽车当前发展的“燃眉之急”方面,大众显然也能贡献自己的价值。这便是通稿提到的,“优化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坦率来说,小鹏从2022年起的日子就过得不是很妙。去年9月,该品牌旗舰车型,承担品牌向上职责的G9上市失败,导致团队不得已在48小时内紧急撤换SKU和车型配置。然而即使何小鹏下了大决心试图对这款车的市场营销进行“亡羊补牢”,但依旧没有让这款车的销量达到预期。事实上进入2023年后,小鹏G9的销量再也没有突破2300台。在近5个月以来,G9的交付量仅在1000台上下徘徊,甚至有一个月被上汽大众ID.6 X超过了。


同时在承担品牌销量任务的G6和P7i方面,负责赚钱养家的这两款车同样表现不好。在过去的6月份,小鹏P7i加2022款小鹏P7一共才卖了5196台,而这已经是这两款车在今年以来销量的顶点。


而在小鹏给予厚望且已然在舆论场中成为爆款的G6,并没有卖出好成绩。尽管小鹏方面在本月初宣布预售订单已经超过3.5万台,但G6在6月上市后仅剩的2天里只交付了244台。按照理想汽车每周发布的销量统计,截至7月23日小鹏汽车的销量仅有约0.61万台,目测到月底也很难实现相比较6月的8620台太大的超越。


这其中的直接原因,便是这两款热销车型从下单到提车的时间实在太长,已经引发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根据小鹏汽车官网显示,G6的Pro版提车时间需要6周。而装配有激光雷达并能够实现城市NGP领航辅助驾驶的Max版,居然要等12周。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下单小鹏G9 Max,你等到十一七天假期过完回来,都不一定能提车。



相比之下,P7i的等待时间稍短,但也会长达4周左右。


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小鹏的供应链出的问题太大。从G9的上市失败,到曾经月销过万的P7如今新老款加一块儿刚过5000台,小鹏汽车已然不再是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供应链企业追捧的客户。在整个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四大天王——比亚迪、特斯拉、埃安和理想,才是对供应链拥有最大话语权的企业。他们不但享受着相比同行来说更低的价格和更新的产品,最重要的是——最优先的供应资格。


这也就是为什么,敢于在微博每周晒销量榜的理想,能够开足马力生产,并即将在今年实现月销过3万台的成绩。而小鹏和曾经的蔚来,都空有着每年几十万产能的工厂,却面对积压的订单无法实现快速交付。不过,随着大众与小鹏的合作,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缓解。


按照双方的规划,到2026年会有两款新车上市。据虎嗅汽车了解,这两款新产品不光会投放在中国市场,还有望随着大众汽车在全球的渠道实现出海销售。因此,在“大鹏汽车”未来销量可期的大背景下,与之存在大量共用零部件的小鹏汽车,也会在供应链层面赢得更高的话语权,这显然有望解决该公司的燃眉之急。

展开查看更多

暗信号

关注

考虑到大众纯电中型轿车 ID.7 还没在中国正式开卖,南北大众对 ID.7 寄予厚望,且给予了大量资源倾斜,再结合 2026 年的上市时间,这两台中型车有极大可能是挂着大众标的第三代小鹏 G6 和 G6 变种 ;


第三,这两台车虽然悬挂大众标,但终究是外姓,自然不能损毁正房,即现有合资公司,特别是话语权非常强势的一汽-大众的利益。


“端水大师”大众集团非常有智慧地将其称为“补充基于 MEB 平台的产品组合”,这下就算一汽大众想原地打滚,理由也不够充分;


最后,这两台车是中国市场 + 大众品牌专属,暂时不会对大众集团内其它汽车品牌进行技术输出。


那些眼巴巴等着“保时鹏”、“宾鹏”、“兰博基鹏”、“布加鹏”,甚至是“斯堪尼鹏”的人,这边建议先洗洗睡。


有不明真相的网友评论此次合作,是大众“躬身”爱小鹏。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按照双方当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现有技术能力,很明显是小鹏“大发善心”地给大众指一条活路。


为什么这么说,两个理由。


首先,大众 ID. 系列电动车,尤其是赫伯特·迪斯亲自督战 ID. 3,虽然贵为海外汽车品牌电动化转型的标杆之作,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连比亚迪海豚的尾灯都看不见。


从 2021 年开售至今, ID. 3 的最高月销量是 2022 年 7 月的 4611 台,最低是 2022 年 2 月 1012 台,长期徘徊在 2000 台左右。今年上半年, ID. 3 总共卖出了 13665 台,是比亚迪海豚 6 月销量( 26408 台)的一半。



就在 7 月初,为了提振销量,ID.3 还打出了 3.7 万元的降价牌,现在你可以用新史低 12.59 万元,购买 ID.3 了。



用降价换销量,对品牌来说是“饮鸩止渴”,大众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尽管电车时代的大众在中国人心中,不像油车时代那么“高级”,但再这么自降身价下去,可能真要滑落成“杂牌”了。


现在的大众,迫切需要一个能稳住品牌号召力下降的“支点”。本土的小鹏,作为“上山的人”,虽然大腿还在增肌,但支棱起“下山的神”大众,还是绰绰有余;


其次,如果只从车的维度,驾驶、调校、NVH、三电、制造考量,大众 ID. 系列电车,是无可争议的“一台好车”。


但“这台好车”,恰恰在当下中国智能电动车用户最看重的智能,即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暴露出了大众从上到下都没有预料到的能力短板。


比如“搭线刷机”,是为了让车获得 OTA 能力的史诗级名场面;比如车开一半屏幕无缘无故地黑了,只能一边求佛一边把车靠到路边;再比如新车从开上路的那一刻就连不上网,车主只能肉身前往 4S 店,在大众售后高级技工匠人之手的协助下,线下重启。



究其原因,是大众集团软件公司 CARIAD 的持续无能,让大众“不止于车,止于车机”


与“工服是格子衬衫”的小鹏汽车合作,让一直用脚写软件的大众,有了“最强之人已在阵中”的底气。正如何小鹏所言:“自小鹏汽车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全栈自研电动汽车平台以及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软件,我很高兴能为双方的战略合作贡献我们的技术专长。”


你可以吐槽小鹏汽车的外观审美有待提高,但你必须尊重小鹏汽车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


虽然“大鹏”双方都对合作前景抱持乐观态度,但只要眼不瞎,都能看出这次合作,摆在台面上的危险。


首先,大众是一家航母级汽车公司,走得是“早请示,晚汇报”,“出事先甩锅”这条大公司最常见的决策路径。小鹏是一家互联网基因浓厚的科技公司,走得是“同学”、“毕业”、“OKR”的垂直管理体系。


双方在公司文化和决策链路上,不能说是背道而驰吧,也得说是毫不相干。这就像一位“万红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实战高手,与一位耿直善良的情场新手极限拉扯,谁把谁玩弄在股掌之中,你肯定比我清楚。


其次,为了弥补软件能力的不足,大众已经内服外用了不少猛药:对内,组建 CARIAD 子公司;对外,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且南北大众合资公司内,都分别设有软件团队,应对日常需求。



如今又引入了小鹏,除了内部启用“赛马”机制,竞争上岗外,我实在想不出更高效的工作办法。


当然,大众还可以继续熟练地扮演“端水大师”的角色,只是再这么端下去,猛药怕是要变蒙药,这碗已经见底的水,距离干透也不远了。


不过,就算和小鹏的合作最终没有达成预期效果,造出来的车中国人还是不买账,大众也还是赢了:


这是一次在资本市场上成功的风险投资,从股票收益来看,赚麻了。


别让上汽跑了


相比“大鹏”的错综复杂,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就简单多了。


总结下来,就是奥迪利用智己的平台,推出全新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这会是些什么车呢?不难推演。


在中国,奥迪正在销售的纯电车型包括 Q2L e-tron、 Q4 e-tron、Q5 e-tron 、e-tron Sportback 、e-tron GT quattro 、RS e-tron GT ,加上即将登场的 Q6 e-tron。奥迪尚未覆盖的纯电细分市场,就是中大型轿车和大型 SUV 。


轴距 3100 毫米的智己 L7 ,可以拿来直接套上奥迪外壳和内饰,一台指定要凉的纯电中大型轿车,跃然纸上。


轴距 3060 毫米的智己 LS7 ,直接拿来当大型 SUV 吧,也不是不行,毕竟这个轴距已经比油车奥迪 Q7 还长,距离宝马 X7 和理想 L9 这样标准的大型 SUV 超过 3100 毫米的轴距,也没太远,稍微施展下大众最擅长的“拉皮术”,就齐活了。


不过,奥迪与上汽在平台、车型上的合作,不让自己变“杂牌”,只能算第一层。借此机会,让上汽奥迪这个可能是中国最荒诞的合资项目,稍微具备一点合理性,是第二层。



深度绑定上汽集团,让自己在中国更有底气,不被强势的一汽奥迪手拿把掐,才是这项合作的第五层。


在中国,奥迪不缺另一半,缺的是一个听话的“另一半”。当年花了 1877 天才赢得奥迪芳心的上汽,是最佳,也是唯一选择。


奥迪和上汽的这次合作,高情商说法是念念不忘,终有回响。低情商说法是舔狗舔狗,舔到最后,总算啃了下手。


其实,无论是大众抓住小鹏这根救命稻草,还是奥迪抓住上汽这根救命稻草,都是现阶段保证存活下去,最安全的手段。


毕竟如果抓的是比亚迪,说不定过不了两年,大众和奥迪,就反过来被比亚迪给一锅端了。


小鹏汽车,最大赢家?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与大众合作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界面新闻消息,在大众汽车官宣向小鹏汽车投资约7亿美元,并将共同面向中国市场开发电动汽车后,后者在美股的股价最高涨幅超过41%。


当然,要评价此次合作的对于小鹏的价值,肯定不能局限于为中国汽车产业“争了口气”。就解决小鹏汽车当前发展的“燃眉之急”方面,大众显然也能贡献自己的价值。这便是通稿提到的,“优化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坦率来说,小鹏从2022年起的日子就过得不是很妙。去年9月,该品牌旗舰车型,承担品牌向上职责的G9上市失败,导致团队不得已在48小时内紧急撤换SKU和车型配置。然而即使何小鹏下了大决心试图对这款车的市场营销进行“亡羊补牢”,但依旧没有让这款车的销量达到预期。事实上进入2023年后,小鹏G9的销量再也没有突破2300台。在近5个月以来,G9的交付量仅在1000台上下徘徊,甚至有一个月被上汽大众ID.6 X超过了。


同时在承担品牌销量任务的G6和P7i方面,负责赚钱养家的这两款车同样表现不好。在过去的6月份,小鹏P7i加2022款小鹏P7一共才卖了5196台,而这已经是这两款车在今年以来销量的顶点。


而在小鹏给予厚望且已然在舆论场中成为爆款的G6,并没有卖出好成绩。尽管小鹏方面在本月初宣布预售订单已经超过3.5万台,但G6在6月上市后仅剩的2天里只交付了244台。按照理想汽车每周发布的销量统计,截至7月23日小鹏汽车的销量仅有约0.61万台,目测到月底也很难实现相比较6月的8620台太大的超越。


这其中的直接原因,便是这两款热销车型从下单到提车的时间实在太长,已经引发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根据小鹏汽车官网显示,G6的Pro版提车时间需要6周。而装配有激光雷达并能够实现城市NGP领航辅助驾驶的Max版,居然要等12周。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下单小鹏G9 Max,你等到十一七天假期过完回来,都不一定能提车。



相比之下,P7i的等待时间稍短,但也会长达4周左右。


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小鹏的供应链出的问题太大。从G9的上市失败,到曾经月销过万的P7如今新老款加一块儿刚过5000台,小鹏汽车已然不再是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供应链企业追捧的客户。在整个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四大天王——比亚迪、特斯拉、埃安和理想,才是对供应链拥有最大话语权的企业。他们不但享受着相比同行来说更低的价格和更新的产品,最重要的是——最优先的供应资格。


这也就是为什么,敢于在微博每周晒销量榜的理想,能够开足马力生产,并即将在今年实现月销过3万台的成绩。而小鹏和曾经的蔚来,都空有着每年几十万产能的工厂,却面对积压的订单无法实现快速交付。不过,随着大众与小鹏的合作,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缓解。


按照双方的规划,到2026年会有两款新车上市。据虎嗅汽车了解,这两款新产品不光会投放在中国市场,还有望随着大众汽车在全球的渠道实现出海销售。因此,在“大鹏汽车”未来销量可期的大背景下,与之存在大量共用零部件的小鹏汽车,也会在供应链层面赢得更高的话语权,这显然有望解决该公司的燃眉之急。


当然,这也能让我们普通用户买到更便宜的小鹏汽车。


不过,制约小鹏汽车发展的第二个根本原因,目前恐怕还不能通过和大众汽车的合作解决,这便是小鹏的销售渠道之困。按照该公司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公布的数据,其在全国145个城市的实体销售门店为425家,相比去年同期仅增加了89家。这个数字尽管高于蔚来和理想,但与之主销车型处于价位的比亚迪,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1000家。


显然,主销车型在20万元上下的小鹏,需要在全国三线以下市场拥有更密集的销售网络。对此,在中国市场深耕数十年的大众汽车品牌,显然有着更加优厚的资源。但在此次合作中,双方在渠道方面目测还不会开展合作。而这对于小鹏来说,可谓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遗憾。


写在最后


对于小鹏这个品牌,相信我们不同的读者都会有各自的思考与评价。但即使是最苛刻的批评者也应当承认:从1985年上海大众首台桑塔纳下线,标志着德系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统治以来,中国汽车品牌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过。


但我们也应当清晰地意识到,小鹏和大众的这次合作,并不能成为能同时解决双方一切发展问题的终极方案。事实上从今天开始直到2026年“大鹏汽车”上市,双方还需要走过复杂而漫长的征程。而唯有这两款车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实现大卖,两家企业的合作才能称得上成功。

展开查看更多

暗信号

关注

考虑到大众纯电中型轿车 ID.7 还没在中国正式开卖,南北大众对 ID.7 寄予厚望,且给予了大量资源倾斜,再结合 2026 年的上市时间,这两台中型车有极大可能是挂着大众标的第三代小鹏 G6 和 G6 变种 ;


第三,这两台车虽然悬挂大众标,但终究是外姓,自然不能损毁正房,即现有合资公司,特别是话语权非常强势的一汽-大众的利益。


“端水大师”大众集团非常有智慧地将其称为“补充基于 MEB 平台的产品组合”,这下就算一汽大众想原地打滚,理由也不够充分;


最后,这两台车是中国市场 + 大众品牌专属,暂时不会对大众集团内其它汽车品牌进行技术输出。


那些眼巴巴等着“保时鹏”、“宾鹏”、“兰博基鹏”、“布加鹏”,甚至是“斯堪尼鹏”的人,这边建议先洗洗睡。


有不明真相的网友评论此次合作,是大众“躬身”爱小鹏。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按照双方当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现有技术能力,很明显是小鹏“大发善心”地给大众指一条活路。


为什么这么说,两个理由。


首先,大众 ID. 系列电动车,尤其是赫伯特·迪斯亲自督战 ID. 3,虽然贵为海外汽车品牌电动化转型的标杆之作,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连比亚迪海豚的尾灯都看不见。


从 2021 年开售至今, ID. 3 的最高月销量是 2022 年 7 月的 4611 台,最低是 2022 年 2 月 1012 台,长期徘徊在 2000 台左右。今年上半年, ID. 3 总共卖出了 13665 台,是比亚迪海豚 6 月销量( 26408 台)的一半。



就在 7 月初,为了提振销量,ID.3 还打出了 3.7 万元的降价牌,现在你可以用新史低 12.59 万元,购买 ID.3 了。



用降价换销量,对品牌来说是“饮鸩止渴”,大众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尽管电车时代的大众在中国人心中,不像油车时代那么“高级”,但再这么自降身价下去,可能真要滑落成“杂牌”了。


现在的大众,迫切需要一个能稳住品牌号召力下降的“支点”。本土的小鹏,作为“上山的人”,虽然大腿还在增肌,但支棱起“下山的神”大众,还是绰绰有余;


其次,如果只从车的维度,驾驶、调校、NVH、三电、制造考量,大众 ID. 系列电车,是无可争议的“一台好车”。


但“这台好车”,恰恰在当下中国智能电动车用户最看重的智能,即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暴露出了大众从上到下都没有预料到的能力短板。


比如“搭线刷机”,是为了让车获得 OTA 能力的史诗级名场面;比如车开一半屏幕无缘无故地黑了,只能一边求佛一边把车靠到路边;再比如新车从开上路的那一刻就连不上网,车主只能肉身前往 4S 店,在大众售后高级技工匠人之手的协助下,线下重启。



究其原因,是大众集团软件公司 CARIAD 的持续无能,让大众“不止于车,止于车机”


与“工服是格子衬衫”的小鹏汽车合作,让一直用脚写软件的大众,有了“最强之人已在阵中”的底气。正如何小鹏所言:“自小鹏汽车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全栈自研电动汽车平台以及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软件,我很高兴能为双方的战略合作贡献我们的技术专长。”


你可以吐槽小鹏汽车的外观审美有待提高,但你必须尊重小鹏汽车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实力。


虽然“大鹏”双方都对合作前景抱持乐观态度,但只要眼不瞎,都能看出这次合作,摆在台面上的危险。


首先,大众是一家航母级汽车公司,走得是“早请示,晚汇报”,“出事先甩锅”这条大公司最常见的决策路径。小鹏是一家互联网基因浓厚的科技公司,走得是“同学”、“毕业”、“OKR”的垂直管理体系。


双方在公司文化和决策链路上,不能说是背道而驰吧,也得说是毫不相干。这就像一位“万红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实战高手,与一位耿直善良的情场新手极限拉扯,谁把谁玩弄在股掌之中,你肯定比我清楚。


其次,为了弥补软件能力的不足,大众已经内服外用了不少猛药:对内,组建 CARIAD 子公司;对外,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且南北大众合资公司内,都分别设有软件团队,应对日常需求。



如今又引入了小鹏,除了内部启用“赛马”机制,竞争上岗外,我实在想不出更高效的工作办法。


当然,大众还可以继续熟练地扮演“端水大师”的角色,只是再这么端下去,猛药怕是要变蒙药,这碗已经见底的水,距离干透也不远了。


不过,就算和小鹏的合作最终没有达成预期效果,造出来的车中国人还是不买账,大众也还是赢了:


这是一次在资本市场上成功的风险投资,从股票收益来看,赚麻了。


别让上汽跑了


相比“大鹏”的错综复杂,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就简单多了。


总结下来,就是奥迪利用智己的平台,推出全新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这会是些什么车呢?不难推演。


在中国,奥迪正在销售的纯电车型包括 Q2L e-tron、 Q4 e-tron、Q5 e-tron 、e-tron Sportback 、e-tron GT quattro 、RS e-tron GT ,加上即将登场的 Q6 e-tron。奥迪尚未覆盖的纯电细分市场,就是中大型轿车和大型 SUV 。


轴距 3100 毫米的智己 L7 ,可以拿来直接套上奥迪外壳和内饰,一台指定要凉的纯电中大型轿车,跃然纸上。

展开查看更多

天天汽车V

关注

刚刚过去的6月,蔚来交付量重回万辆水平,在主流品牌中蔚来增长幅度也算是比较大的。数据显示,2023年6月蔚来共交付新车10,707台,环比增长74.0%。其中高端智能电动SUV交付6,383台,高端智能电动轿车交付4,324台。2023年1-6月,蔚来共交付新车5.45万台。

5月蔚来交付新车6,155辆,小鹏交付新车7,506辆,6月蔚来的走势直接把压力给到小鹏,因为6月小鹏交付量仍未破万,交付量为8,620辆。从新势力领跑者,到现在的吊车尾,留给小鹏的机会和时间已经不多了。

6月末,小鹏的新车G6终于发布,这款车被寄予厚望,且处处对标特斯拉model Y,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款车的智能驾驶技术领先行业1-3年。据了解,自从6月9日开启预售之后,G6的订单已经突破了3.5万辆,小鹏能否通过G6重回主牌桌,主要还是看交付后质量能否达到何小鹏所说的那样。

理想、零跑、哪吒则继续占据新势力三强之位。其中,零跑汽车6月全系交付13209辆新车,月销量再次破万辆;哪吒汽车6月全系交付量为12132辆,环比下降6.9%,同比下降7.8%,是新势力前10中唯一一家环比和同比均出现下滑的车企。

理想汽车6月份新车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共计32575辆,同比增150.12%,且1-6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39117辆,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已超越2022年的全年水平。

#暂时的领先#

不可否认,中国品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紧抓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发挥了主场角色,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纵观整体新能源市场,整体态势是向好的,除了新势力,自主品牌也很值得关注。

6月新能源乘用车企业总体走势较强,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夯实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长安、上汽、广汽、吉利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板块表现也逐渐增强。

最先发布销量的传统车企又是比亚迪,6月共销售253046辆新车,“断崖式”领先所有新能源品牌。

此外,吉利汽车6月新能源销量、渗透率均创年内新高。6月吉利汽车新能源(含吉利、领克、极氪、睿蓝)销量38572辆,同比增长约30%,环比增长约43%;新能源渗透率约28%。上半年,吉利汽车新能源累计销量157889辆,同比增长约44%。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吉利银河系列产品接连落地,市场热度持续攀升。银河系列首款车型银河L7,首月销量达9673辆,市场热度势如破竹。目前,银河L7第一万台车已正式下线,多城交付已同步开启。

极氪则在6月份迈入万辆俱乐部,有较大突破。极氪6 月交付新车10620辆,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22.4%,这是极氪今年连续5个月实现同、环比增长。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