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奔驰B级空间

易车知识库 奔驰B级
进入知识库

二手车评估师汪涛

关注

B级定位在家用、休旅,那么空间自然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即便是低配车型,这种豪华的氛围也一点不打折扣。




后排空间在同级别里面算非常好的,B200后排头部空间绝对牛逼,用卖家的话来说,B级后排头部空间比她老公的GLC都要好。


低配车型后排没有出风口,对后排乘坐舒适性还是有一定影响。


尾箱整体可用的高度非常棒,很多紧凑车后备箱开口比较低,能方便拿取行李,但高度表现就比较一般,但B200很奇葩的集成了紧凑两厢车和SUV的优点,后备箱不仅开口高度低,而且后备箱整体高度足够大,目测甚至比很多紧凑型SUV都要高。其次是平整度非常好,可以非常充分的利用后备箱的空间


后备箱遮物帘是那种滑动收拉式的,装高度比较高的物品只要把遮物帘收起来,而不用像配备传统遮物板的车型必需把遮物板取下来才行,操作上要便利很多。



一些小排量涡轮增压车为了体现动力充沛,故意将油门前段设定的十分灵敏,这在日常驾驶中感觉并不舒适。而B级油门和刹车踏板的设定十分线性,为求舒适B级的悬架设定也偏软,使行驶舒适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即便B200的入门车型没有电动调节座椅、LED大灯、倒车影像和导航,但其配置已足够家用,何况在外观、内饰的设计以及行驶质感上,奔驰一贯的豪华感并未打折。定位家用,休旅轿车的B级在空间表现方面也完全合格。

展开查看更多

autocarweekly

关注

就在去年年末,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一场演讲中说:电动车的普及带来汽车更新加速,中国4000万辆汽车年销量可期,发展空间依然充满想象。

显然,这算是一个相对中期的规划,毕竟从目前2000万级的乘用车市场,向4000万级的整体销量突破,其实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推进过程。

但应该承认的是,中国目前汽车3亿的存量市场,以每年8%的焕新速度来看,就是2400万辆的规模。而中国汽车市场在过去远低于欧美老牌的汽车市场。

根据J.D. Power的数据统计,中国有“43%购车者的上一辆车使用不满3年”,“14%上一辆车只开了一年”,5年内换车的比例更是高达60%以上。

而建筑在这个数据之上的,是中国市场目前拥有3亿的存量汽车,每年则有8%的车辆会进行更新。显然这个数据,基本满足了每年中国乘用车销量数据的基本盘。剩下的,则放在了完全新拓展的用户之上。

蛋糕,显然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时间节点内,会变得越来越大。这是属于所有人的机会,但似乎又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共享这个机会,在一个有序扩大的市场内,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尤其显眼的,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传统合资汽车品牌。


合资的挣扎


其实,刚才段子里的5、6、E,虽然是传统豪华品牌里的中高端轿车产品。但其实都已经进行了国产化,也就是属于合资品牌产品的范畴。

在这个整体的大框架下,其实不论是业界段子也好,还是公认的变化也好,都属于市场定位可能被动发生改变。



而如果褪去豪华品牌的光环,其实这种改变看得更明显。以最具代表性的丰田为例。2023年,整个丰田品牌在中国市场一共卖了170万辆。其中,广汽丰田卖了90.1万辆,相较于2022年的破百万辆,下降了10%左右。而一汽丰田稍好,基本维持了80万辆的销量数据。

显然,在全球市场今年大杀四方的丰田,在中国市场销量已经很难再得寸进,同时还会有下跌的情况发生。本来就证明了,整个市场已经与全球市场环境非常不同。而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则在于全面电动化的新造车厂牌对于市场的争夺。

人们已经习惯于汽车变成一个移动的家电商城了。大彩电、大冰箱、大沙发成为了买车最核心的选项。如果还能自己开,AI还能给你念个古诗、逗个闷子,则进一步加大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毫无疑问都是合资车企,或者进一步说提供给合资车企产品的国外汽车品牌们,全部的短板所在。就在去年中,大众更是整建制地裁掉了一个车机系统的研发团队。很显然,让保守的德国人都觉得这个车机不太行的车机,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在中国市场上露面。

以往的三大件、三板斧时代,在中国市场的三电、智能、家电中心面前,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了。但,合资品牌还要活,产品还得继续卖,怎么办?

唯有将价格放低。

在去年,我们仍然会看到非常不错的合资汽车品牌的销售数据,比如每个月都能卖个两万台、三万台的轩逸这样的产品,依然在销售数据上保持了亮眼的表现。但问题在于,利润率。



事实上,处在最核心销售区间内的B级合资轿车,动不动就20多万往30万冲的销售价位的产品,如今已经全面下放求存。比如帕萨特,从18万多开始卖。而以往和它还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福特蒙迪欧,则直接从1.5T动力版本,14.98万元的售价开始卖。

以降价求生存,以降价求销量,目前看来是合资车企想要维持出货量、维持市场份额,以拖待变的唯一选择。

但这个选择显然是个短期选择,因为容错的空间越来越小,则生存必然会变得越来越艰难。利润率,才是维持一个汽车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与此同时,这样的选择其实是有很大副作用的。


空间被压缩


刚才说过了,以价格换市场首先是无奈之举,也是目前唯一合理的选项。

毕竟,汽车从诞生开始就是融合了技术与科技的系统工程产物。因而不论在哪个年代,技术与科技都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来看,冲着更优售价选择传统合资汽车品牌产品的用户,更多时候是冲着品牌过往的光环,以及定价的超高性价比去的。但在使用感受上,其实与新造车提供的,不断升级、不断进化的产品体验,是完全不在一个维度上的。

因而,新鲜感过去是必然的,而最终所有人都会投向质量已经趋于稳定,技术仍在不断翻新的新造车、国产汽车品牌的怀抱。

更重要的是,以价格换市场、以低利润率求生存的模式,还有更多的隐患。就是压缩了以往下层汽车市场的生存空间。当C级车开始下压B级车的空间,B级车必然要向A级车求生存。A级车则不断冲击A0级车的市场,A0级车则只有面对消亡。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