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银河之光前脸

易车知识库 银河之光
进入知识库

Businesscars

关注

要知道长久以来,汽车设计的审美标准一直都被西方所主导。譬如宝马的“双肾”造型,雷克萨斯的纺锤,奥迪的“大嘴”……无一不是彪炳了数年,被全行业所敬仰的经典设计美学。

展开查看更多

出行百人会

关注

以“银河之光”为例,在灯设计上,“飞檐虎视”大灯,取中国传统建筑中飞檐上翘,气韵上扬,以及猛虎的神采,让表情更生动。

为了区别于的神采飞扬,“飞翼重檐”尾灯则比较平稳大气,还可以降低风阻。“虎”“飞檐”的意象,取的是“神采”“灵动”,都是东方文化中所指的“意”。

在内部空间,“银河座舱·西子水岸”则把中国人的浪漫注入于智慧座舱。通过贯通式巨幕,营造银河环绕的科技氛围,更在座舱中复刻出西湖之美,营造出“天上银河环绕,地上西湖荡漾”的氛围感。

浅色西子蓝皮革颜色,配合天然竹纤维地毯,就像碧波荡漾的西湖水面,加上三潭印月、西子水岸、书山叠嶂等主题元素在舱内融合交错,人文与科技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以西湖三潭印月为灵感设计,悬浮音响、香氛、氛围灯三大功能集成一体,遥相呼应。

中央扶手箱以西湖水岸为灵感而设计,中央扶手箱侧下区,则像环绕西湖的山丘高低起伏,吉利创始人李书福的原创诗作,呈现独属于吉利的文化符号。

在整个智能座舱的一小方天地内,营造出的山水意境,颇有种“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惬意感,在当今如此浮躁的时代,这份初心很难得。

它是东方审美最独特之处,是中华儿女独有的滋养。可以说,“西湖山水”在孕育滋养吉利汽车的同时,西子文化也适时地成为了吉利设计最“中国味儿”的表达。

再提一下型面,当下市场上有不少车型在造型设计上为一些智能硬件做了妥协,效果不甚理想。

值得关注的是,“银河之光“将卫星天线、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流媒体后视镜等科技智能硬件做了全新布局整合,型面非常简洁。这符合吉利“每个人的精品车”品牌理念。

处处是创新,处处都有传承。

设计也能遵循“第一性原理”

汽车设计发展到今天,如果说仅仅是“工业品”,在汽车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消费者很难认同这一观点,他们会认为汽车至少是“工业艺术品”。

这也是许多充分竞争的行业会赢者通吃,但汽车行业诸多品牌各美其美的重要原因。

在汽车设计领域,一般来说基本遵循的大框架是,美学为主导,功能实现为基础,政策法规是硬要求。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是内核,汽车设计和发动机的交互深刻且缠绵。发动机要散热、进气,所以设计必须要求有“格栅”;要排气,所以不同形状和布局的“尾喉”被设计出来;车舱内要裹下发动机,才有了引擎盖的造型……

而在电动智能化时代,以电机为驱动形式、智能化为重要交互手段的端口,汽车设计可以有什么样的变革呢?

显然,传统的造型语言无法完全适应新变革。但在过去几年,汽车设计的趋势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车型本身是用燃油车的平台进行“油改电”。

然而,随着多家车企电动化平台的诞生,功能的变化导致对造型设计产生了新的需求。比如,电池放在地板下面,地板厚了;后悬缩短后,轮轴比大了;引擎盖曲面加速,车头变矮了,可能导致尾部变得厚重。

另一方面,智能电动时代到来后,对设计的机械限制变得更少,科技加持变得更多,设计能玩、能发挥的空间更大了。

有人说,对汽车设计师而言,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百年油车的“经典审美标准”,似乎也不再是束缚,现在大家“百花齐放”,但不得不说有些也“玩脱了”。

比如,在燃油车时代,是6个元素的“排列组合”:上进气格栅,下进气格栅,左右上下是灯和雾灯。格栅在进气的同时,它也演化成了一个品牌最大的logo。

电动车时代,进气格栅这个设计最中心的要素没了,留给设计师们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大大减少。然而,被去掉的这一部分,恰恰是品牌最大的logo。最大识别性没了,这也是同质化产生的最大的客观原因。

银河之光“,巧妙地避开了这个坑,将品牌超级符号“涟漪”独有的韵律美,用光电的手法重新诠释了一遍。

在燃油车时代,吉利独有的品牌超级符号水波涟漪,成就吉利大美中国车。而到了智能电动时代,该元素焕发了新的生机,用光电的手法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银河之光”,跳脱了千篇一律的口罩,换上了吉利品牌超级符号的新时代诠释,成为“光之涟漪”

展开查看更多

AutoLab

关注

地处西湖之滨,西湖“涟漪”是吉利独有的品牌超级符号,银河之光“光之涟漪”,就是通过光电的手法,将品牌超级符号“涟漪”独有的韵律美进行演绎,既是将时代科技融合进化的成果进行了一种表达,也是在电动时代对吉利涟漪美学的延承,和对东方意境的营造。

银河之光设计,两大文化特征,一个是“光之涟漪”的整体设计,一个是“飞檐虎视”的大灯功能区设计,其灵感取自传统建筑中飞檐上翘以及猛虎的神采,如果从侧面看,猛虎的即视感更为活灵活现。

而更具东方意境的设计还在于银河之光的座舱,银河座舱X西子水岸,西子湖畔是吉利独有的文化母体,在此多款产品中已多有传承和诠释,星海纵然无垠,低头仍见故乡,这是不是也算把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注入了其中。

于是在银河之光的座舱内,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左右车门板通过灯光设计,展现出璀璨似银河的画卷,还有通过三潭印月、西子水岸、书山叠嶂等文化元素进行诠释的中央扶手箱区域,这是在科技的边界之外,为其印上的强烈的中华文化印记。

另外在如今智能电动时代,谈及座舱设计往往一块简单的集成多种功能的大屏为设计师省去了不少功夫,但也免不了给人一种同质化设计的观感。

而“天上银河环绕,地上西湖荡漾”,可谓是银河之光在如今智能电动同质化设计趋势中,别具一格的一份文化氛围感。

功能集成、科技外显,银河之光带来新“范式”

银河之光的另一独特之处还在于在如今智能电动车在辅助驾驶硬件上不约而同的采用“犄角”式设计的趋势下,吉利始终将“技术”作为造车的第一要义,在银河之光的设计中融入了吉利独有的智能技术。

比如其通过集成化设计手法,打造了贯穿全车身的“科技集成区”,通过、侧面、车尾车顶三个区域,将卫星天线、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流媒体后视镜、无人机等科技智能硬件全新布局整合,让功能硬件融于设计,而非突兀于设计之外,最终使得整车姿态温润饱满,浑然天成。

再比如集成了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信息显示面板,形成“三位一体”的设计格局,巧妙完成美学与功能的平衡。

另外,类似像“灵动岛”一样的显示屏,更是吉利独有的设计,也体现了集成化理念,这是汽车行业首次在融入交互显示屏的首款车型。

车顶的科技集成区则容纳了“琴弦天幕”,其以“高山流水遇知音”为灵感设计,将低轨道卫星天线集成在天幕中,为吉利独有的“捅破天”智能生态创造条件。

可以说,作为吉利银河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原型车,银河之光不仅是吉利涟漪美学的延承与时代科技融合进化的成果,和吉利天地一体化造车理念的载体,也跳脱了如今电动车设计同质化路线。

同时,将众多功能硬件融合设计之中的集成式设计理念,不仅仅只是美感的体现,其实也是背后吉利技术体系、科技实力的表达。

开辟智能电动时代的设计新风向?

而在银河之光的设计中,为其注入风骨、气韵,赋形以意,使光之涟漪在电动化时代,依然让品牌有着极高辨识度的,正是吉利设计团队。银河之光这份作品的背后,是两位80后中国汽车人——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吉利汽车集团设计副总裁陈政的“英雄所见略同”与强强联手。

如今智能电动时代,吉利涟漪美学符号通过全新的设计手法,变得更为鲜明,“光之涟漪”也成为了如今吉利更具科技属性的印象。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