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昊铂SSR电池

易车知识库 昊铂SSR
进入知识库

禾颜阅车

关注

【导语: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是“三电”,而“三电”又以电池技术领衔。众多车企都在主攻克电动车的“心脏”难题,固态电池被认为代表未来,但也是最难攻克的技术之一。在这座技术“珠穆朗玛峰”上,谁将率先到达,让全固态电池走出实验室而量产上车,谁将有机会在电动车下半场拿到难得的入场券。】

撰文|李溯婉、编辑|禾  子


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到全固态电池,这座技术高峰要攀登多久?


国内外众多选手正在锲而不舍地闯关中。最近,自主品牌频频传来有关“固态电池”的重磅信息。其中,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于4月8日发布消息称,智己L6将搭载超长续航公里固态电池,续航里程将突破1000公里。紧接着在4月12日,广汽集团宣布在全固态动力电池上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不过,这些并非在当下已攀越“珠峰”。前者所声称的“固态电池”实乃半固态电池,而后者则在2026年才实现装车搭载。


相较液态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能解决电动车自燃起火和低温掉电等核心痛点,但目前尚有诸多难题待解,无法一蹴而就。


图片

△广汽全固态电池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开发难度堪比“珠峰”


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是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技术高地,而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


在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看来,全固态电池具有技术颠覆的潜力。首先是高安全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可以保持到300°C,液态电解质是100°C就要蒸发;其次是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能够从单体和模组两个方面都可以提升能量密度;再次是高功率特性,现在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离子传导是运载模式,通俗地讲即是离子在液态电解质中移动需要“坐船”,但是锂离子在固态电解质中是跳跃模式,导致充电速度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后是温度适应性,现有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续航里程不理想,而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在-30°C和100°C的范围内都不会凝固,不会气化,所以不需要很复杂的热管理,也不会在冬天容量大幅下降;最后是材料的选择范围更广,因为固态电池的电化学窗口宽。


图片

△欧阳明高认为全固态电池具有技术颠覆的潜力


全球关于固态电解质的基础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十年来,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代表的新型固态电解质发展迅猛,其离子电导率赶上甚至超过液态电解质。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东京工业大学的Kanno教授发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2016年,Kanno将离子电导率提升至25mS/cm,2023年最高达到32mS/cm。而在2012年,日本丰田试制了全固态电池,随后不断有企业加入并引发了这一轮全固态电池的全球竞争。


不过,纵然全固态电池有万般好,全球至今尚未有车企能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被业内人士开玩笑地将其称为“期货”而并非“现货”。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难点究竟在哪里?欧阳明高坦言,目前全固态电池产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技术门槛极高,包括材料界面、工艺、产业链、设备等。例如在材料层面,硫化物电解质化学稳定性、空气稳定性很差,批量生产很难,基础硫化锂很贵,需要压低价格。此外,硅碳负极体积膨胀大,而锂金属负极现在还不成熟。


图片

△广汽埃安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李进讲解全固态动力电池技术


广汽埃安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李进称,全固态电池的开发难度堪比攀登“珠峰”,需要在材料、设计、制造、集成等方面进行突破。


目前,广汽集团初步打通了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已取得车规级高安全大容量全固态动力电池量产的关键技术突破。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采用了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新型纳米硅复合负极)与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通过三大创新设计有效抑制硅碳负极体积膨胀,并通过正极材料、极片设计以及制造工艺三种技术协同,让全固态正极可达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进而实现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相较于目前最先进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广汽全固态电池的亮点之一就是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使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km。


为了提升安全性,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采用了高强致密复合电解质膜技术,使电池在200°C热箱测试中不发生爆炸。此外,该电池在针刺、热水浸泡等极端条件下测试均保持性能稳定,在穿钉、裁切等机械滥用条件下不发生热失控。在电芯容量方面,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通过尝试百余种材料方案和工艺方案,确立了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全流程制造工艺,实现了大尺寸多层堆叠全固态电芯的制造,其容量高达30Ah,远超当前行业最高水平(10Ah-15Ah),为车规级全固态动力电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按计划,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在今年年底开始装车测试,2026年争取量产装车搭载于广汽埃安旗下的昊铂车型。


图片

△广汽全固态动力电池的技术进展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近日也宣布在硫化物电解质研究取得新进展,解决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叠层工艺的行业痛点及瓶颈问题,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大型车载电池制作工艺的最后一道难关,在硫化物软包电池叠片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正在进行2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成型生产线落地筹备工作,并与上下游产业方合作,加速技术的研发和验证过程,力争2026年率先实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批量化生产。


谁将率先攀登峰顶?


固态电池正逐渐站上风口,未来可期,已被中国、美国、欧盟以及日韩等汽车大国列入发展战略中。全球众多高手皆在发力全固态动力电池,抢占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


近年来,全球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2024年甚至被称为“固态电池的元年”,虽然这一提法存在争议,目前全球尚未有任何一家车企或研究机构敢宣称在今年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但这项难度极高的技术无疑正进入突破的关键节点,即将迎来决战时刻。


图片

△全固态电池是公认的下一代电池


谁将第一个登顶?从全球固态电池产业布局来看,中国的企业数量最多,广汽、上汽、比亚迪、长安等主流车企皆在固态电池领域紧锣密鼓地攻坚克难。有消息称,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的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试装全固态锂电池,2026年将发布搭载全固态锂电池的新纯电平台和车型。此外,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与多家新能源材料企业也都在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而日本闯入固态电池领域的企业数量不及中国,但是其布局更早,而且实力很强。例如,在全固态电池专利技术方面,目前国内外专利的布局差距较大,丰田汽车有全固态电池专利1300多项,在全球处于领先的位置。而根据 “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数据,截至2023年10月,中国国内公司有关全固态电池的专利,不足一百项。


图片

△全球众多企业正在全固态电池上加强研发投入


为了扳回在纯电动车市场相对被动的局面,日系三巨头皆在加大力度攻克固态电池的难题,尤其是坐在全球汽车销冠宝座上的丰田,之前往往对前沿技术掖着藏着,不到最后瓜熟蒂落时就不会轻易显露,但当下形势有变。丰田汽车与出光兴产在去年10月宣布,两家公司共同研发的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技术获得标志性的突破。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当时在记者招待会上振奋地说,接下来就是制造阶段了,现在重要的是实现能力,两家公司携手合作,一定能够让实现能力的效果翻上几倍。丰田早在2013年已与出光兴产联手,经过10年的反复试验、技术相融合,最终研发出柔软、密合性高、不易破裂的固态电解质材料。


被认为在固态电池领域起步最早、研发最深的丰田,计划在2025年前,其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规模量产,首先搭载在混动车型上;到2030年前,丰田的全固态电池要实现持续、稳定生产,到2030年将全面进入量产阶段。


日系三巨头中的本田和日产,也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快马加鞭。本田目前正在开发全固态电池建设示范生产线,其计划投资约430亿日元,将于2024年启动,并应用于2025年以后推出的车型中,在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将加快新一代电池的自主研发。日产也计划在2024年于横滨建设固态电池试点工厂,并将于2028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型。


图片

△车企计划的固态电池上车时间集中在2025-2030年


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韩国,也在争夺全固态电池技术的话语权。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这三家电池商在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韩国车企巨头现代也不敢在固态电池领域怠慢,计划2025年开始试生产配备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并在2030年实现批量生产。此外,欧美的车企也普遍选择投资或与固态电池技术初创公司合作,例如宝马与Solid Power合作,大众与Quantum Scape合作,基本产业化时间都是在2025-2030年。


根据全球资讯机构SNE research去年发布的报告,到2030年,全球液态锂离子电池供应量将从2023年的687GWh增加到2943GWh,增加4.3倍,占电池市场的95%以上,全固态电池的供应量则会从2025年开始的0.2GWh,增加到131GWh,市场渗透率将达到4%左右。


欧阳明高认为,作为新技术的全固态电池的市占率达到1%就已经具有突破性意义,而全固态电池要想替代液态锂离子电池50%市场份额,至少需要二十到三十年。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材料的研发范式,将大幅度加速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速度,会对2030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增加了确定性。


点评

动力电池的技术比拼是真枪实弹,并非是一场文字游戏或一个商业噱头。比起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技术战的威力无疑更大。万众期待的全固态电池将何时产业化?未来几年将是群雄逐鹿的关键时间段,谁最先攻克种种难题而攀越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珠峰”,则将大幅提升自己在电动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深谙这一玄机,众多企业不畏难而上,争夺全固态电池量产上车的先机。

展开查看更多

车务网

关注

12月12日,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同时发布弹匣电池2.0新突破——P58微晶超能电池,高安全、高性能、长寿命,电芯针刺不冒烟不起火。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广州市国资委主任陈德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俊海等出席了竣工仪式。

(从左到右:因湃电池科技总经理许俊海,广汽集团总经理、广汽埃安董事长冯兴亚,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广州市国资委主任陈德俊,番禺区政协主席覃海深,广汽埃安总经理、因湃电池科技董事长古惠南)

全栈自研自产电池厚积薄发,P58微晶超能电芯遥遥领先多半步!

近些年国内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政策推动无疑是重要原因。自2010年起,新能源汽车就被列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只不过彼时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持观望态度,很少有车企真正涉足三电领域。

作为国内整车厂中较早开始电动化及自主动力电池开发及应用的企业,广汽集团2011年便开始了电池系统及BMS的研发工作,2015年首款自主设计的PHEV电池包搭载于GS4 PHEV 投产,2017年广汽埃安首款自主开发EV电池包投产,同年启动了动力电池电芯的自主研发和电芯试验线建设;从2021年开始陆续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超倍速电池等多项先进电池技术,2022年电芯中试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年的技术积累,为今天自主动力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算下来,广汽埃安在电池研发领域的储备已长达12年之久。随着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广汽埃安正式掌握了电芯全栈自研自产的能力。作为弹匣电池2.0系列最新产品,P58微晶超能电芯,克服了材料与技术上的各种难题,具备超高安全性、同时兼具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及优异快充性能的特点。

在电芯安全方面,P58微晶超能电芯基于高稳定的磷酸铁锂正极化学体系、纳米陶瓷/耐高温聚合物复合涂覆隔膜、高安全电解液等技术应用,真正实现电芯针刺过程中不冒烟、不起火,温升小于1℃,几乎无变化;还能在高强度挤压下不失效,其耐压能力超过 1200kN,变形量耐受能力达到45%,分别超出国标要求的12倍和3倍;配合弹匣电池2.0技术,可实现整包电池枪击不起火,重塑了电池安全新标准。

为实现高能量密度,P58微晶超能电芯通过的方型叠片、顶盖/极耳直连焊接等优化设计,实现内部体积利用率超过90%,最终可使整车续航里程突破700km,甚至比很多三元锂电池密度还高。同时还具备3C快充能力,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50km,进一步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

更关键的是在使用寿命上得到大幅提升,得益于多阶梯成膜、低耗锂负极等技术的应用,P58微晶超能电芯的常温快充循环寿命达到4000周以上,高温快充循环寿命达到3300周以上,整车理论行驶里程可超150万公里,相较行业主流水平提升超25%。

目前,广汽埃安旗下产品均使用弹匣电池,量产搭载超65万辆车,至今无一例自燃。随着新一代P58微晶超能电芯实现投产,未来将赋能埃安与昊铂两大品牌车型,其竞争力无疑会大幅跃升,助力销量进一步突破。

五大全球领先的标杆工厂,重新定义TWh时代锂电智造新标准

先进的电芯不仅要能研发出来,更要能高效、高质量的制造出来。在制造过程中辊压、切叠、焊接等质量的精度控制,都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能量密度等关键性能。因此,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在立项之初,就把先进制程工艺开发放到与先进产品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实现P58微晶超能电芯的规模化高品质量产,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开发了三大工艺制造群,包括超薄箔材、超高稳定性、超高压实极片智造技术;大尺寸极片的高速切叠技术以及超薄、超长电芯高度集成封装技术,整体控制精度等较行业大幅提升30%以上。

基于三大工艺制作技术群,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还利用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赋能,树立了电池工厂的五大标杆,重新定义TWh时代锂电智造新标准。

作为全球首个极致工艺安全标杆工厂,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以防止电芯热失控为根本,建立制程安全控制标准,从制度上保障工艺一致性,做到极片“零”异物、“零”毛刺,强化极限检证,提升产品极致安全性。

为达到航空级的质量要求,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将质量不良目标提高至10-9,通过超高水平工艺设计,打造超先进智能化产线,实现了超高精度检验,也让其成为了全球首个超航空级质量标杆工厂。

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也是全球首个超高效柔性标杆工厂,拥有电芯秒级生产节拍(<2s/支),和全球最高的6GWh单线产能;可实现全系列产品混线生产,电芯小时级换型,PACK无缝换型,产能切换损失降低90%以上,做到了极致效率和超高柔性深度融合。

在数字化应用方面,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采用云原生技术架构,以数字孪生、数据驱动和数智决策为具体抓手,设置了超1.5万个数据监控点,实现研、产、供、销全业务领域数据拉通和覆盖,在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研发迭代速度的同时,还减少生产浪费和工厂综合能耗,堪称全球首个数字原生智造标杆工厂。

此外,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还通过绿电、节能、废料再生三大举措,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低碳环保标杆工厂,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5万吨,相当于年种植超252万棵树。

总结来说,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可以实现人员价值最大发挥、0缺陷智造、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库存率大幅下降,实现更极致的效益以及成本最优化。

出色的工艺以及顶尖的制造水准,才能将引领行业的电池技术完美地还原出来。据悉,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首期可实现6GWh产能,后期将完成36GWh产线导入,同时满足60万销量需求。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多种电池也将在这条产线实现量产。

广汽埃安能源生态闭环,迎来最后一块拼图

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的正式投产,对广汽埃安而言意义非凡。

随着电动化时代的进一步演变,汽车行业竞争正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变为 “产品+生态”竞争。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电池是动力来源以及关乎生产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和取胜关键之一。

广汽集团一直坚持“择优外购、合资合作、自主开发”三路并举的措施。作为全球极少数具备自研自产电芯实力的广汽埃安,相比直接在市面上采购现有供应的电池,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可结合电池进行整车一体化设计,通过顶尖的研发、生产制造实力为产品赋能,一款电芯即可覆盖A/B/C级轿车和SUV等所有车型,带来更极致的性能和更优的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产品平台化,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全产业效率。未来也可以根据开发车型的属性,推出更极致、高品质的电池赋能产品,为用户带来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这种专属化开发的能力也是打造高端纯电的必经之路,对于广汽埃安冲击高端市场,提升旗下高端豪华品牌昊铂的综合实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另一方面,随着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标志着广汽埃安已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完成能源生态的核心拼图,正式成为一家能源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极少数实现电池全栈自研自产的主机厂。广汽埃安未来将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为核心,围绕“电+电池”构建包含光储充换能源补给网络、能源网自动驾驶、电池梯级利用、电池银行等业务的能源生态,进一步提升效益新空间。

当然,打造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只是广汽埃安近些年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前11个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434056台,投产至今总产销已超95万台,距离百万大关仅一步之遥。此前首次达成百万产销的车企如五菱用时5年、领克7年、特斯拉12年、比亚迪13年、丰田则为35年……也就是说,投产不到5年的广汽埃安,或将成为全球最快突破百万产销的汽车品牌!

在夯实销量的基础上,广汽埃安的双品牌元年也交出了满分答卷。作为广汽埃安旗下高端豪华品牌,昊铂至今推出了三款力作:拥有1.9秒的零百加速性能的纯电豪华超级跑车昊铂SSR、中国新能源第2000万下线车型代表昊铂GT,以及精英家庭首选的昊铂HT。

面对下一阶段的竞争,广汽埃安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除了迎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投产,由广汽埃安控股、总投资21.6亿元锐湃电驱工厂也即将竣工,体积减半、功率翻倍的夸克电驱近期也将实现自产。至此,广汽埃安将实现整车三电不再分家,通过领先、稳定、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正加速向下一个百万冲刺。

展开查看更多

玩车指南

关注

12月12日,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同时发布弹匣电池2.0新突破——P58微晶超能电池,高安全、高性能、长寿命,电芯针刺不冒烟不起火。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广州市国资委主任陈德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俊海等出席了竣工仪式。

(从左到右:因湃电池科技总经理许俊海,广汽集团总经理、广汽埃安董事长冯兴亚,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曙,广州市国资委主任陈德俊,番禺区政协主席覃海深,广汽埃安总经理、因湃电池科技董事长古惠南)

全栈自研自产电池厚积薄发,P58微晶超能电芯遥遥领先多半步!

近些年国内新能源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政策推动无疑是重要原因。自2010年起,新能源汽车就被列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只不过彼时行业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持观望态度,很少有车企真正涉足三电领域。

作为国内整车厂中较早开始电动化及自主动力电池开发及应用的企业,广汽集团2011年便开始了电池系统及BMS的研发工作,2015年首款自主设计的PHEV电池包搭载于GS4 PHEV 投产,2017年广汽埃安首款自主开发EV电池包投产,同年启动了动力电池电芯的自主研发和电芯试验线建设;从2021年开始陆续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海绵硅负极片电池、超倍速电池等多项先进电池技术,2022年电芯中试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年的技术积累,为今天自主动力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算下来,广汽埃安在电池研发领域的储备已长达12年之久。随着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广汽埃安正式掌握了电芯全栈自研自产的能力。作为弹匣电池2.0系列最新产品,P58微晶超能电芯,克服了材料与技术上的各种难题,具备超高安全性、同时兼具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及优异快充性能的特点。

在电芯安全方面,P58微晶超能电芯基于高稳定的磷酸铁锂正极化学体系、纳米陶瓷/耐高温聚合物复合涂覆隔膜、高安全电解液等技术应用,真正实现电芯针刺过程中不冒烟、不起火,温升小于1℃,几乎无变化;还能在高强度挤压下不失效,其耐压能力超过 1200kN,变形量耐受能力达到45%,分别超出国标要求的12倍和3倍;配合弹匣电池2.0技术,可实现整包电池枪击不起火,重塑了电池安全新标准。 

为实现高能量密度,P58微晶超能电芯通过的方型叠片、顶盖/极耳直连焊接等优化设计,实现内部体积利用率超过90%,最终可使整车续航里程突破700km,甚至比很多三元锂电池密度还高。同时还具备3C快充能力,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50km,进一步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

更关键的是在使用寿命上得到大幅提升,得益于多阶梯成膜、低耗锂负极等技术的应用,P58微晶超能电芯的常温快充循环寿命达到4000周以上,高温快充循环寿命达到3300周以上,整车理论行驶里程可超150万公里,相较行业主流水平提升超25%。

目前,广汽埃安旗下产品均使用弹匣电池,量产搭载超65万辆车,至今无一例自燃。随着新一代P58微晶超能电芯实现投产,未来将赋能埃安与昊铂两大品牌车型,其竞争力无疑会大幅跃升,助力销量进一步突破。

五大全球领先的标杆工厂,重新定义TWh时代锂电智造新标准

先进的电芯不仅要能研发出来,更要能高效、高质量的制造出来。在制造过程中辊压、切叠、焊接等质量的精度控制,都会直接影响电池的安全、能量密度等关键性能。因此,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在立项之初,就把先进制程工艺开发放到与先进产品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

为实现P58微晶超能电芯的规模化高品质量产,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开发了三大工艺制造群,包括超薄箔材、超高稳定性、超高压实极片智造技术;大尺寸极片的高速切叠技术以及超薄、超长电芯高度集成封装技术,整体控制精度等较行业大幅提升30%以上。

基于三大工艺制作技术群,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还利用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赋能,树立了电池工厂的五大标杆,重新定义TWh时代锂电智造新标准。

作为全球首个极致工艺安全标杆工厂,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以防止电芯热失控为根本,建立制程安全控制标准,从制度上保障工艺一致性,做到极片“零”异物、“零”毛刺,强化极限检证,提升产品极致安全性。

为达到航空级的质量要求,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将质量不良目标提高至10-9,通过超高水平工艺设计,打造超先进智能化产线,实现了超高精度检验,也让其成为了全球首个超航空级质量标杆工厂。

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也是全球首个超高效柔性标杆工厂,拥有电芯秒级生产节拍(<2s/支),和全球最高的6GWh单线产能;可实现全系列产品混线生产,电芯小时级换型,PACK无缝换型,产能切换损失降低90%以上,做到了极致效率和超高柔性深度融合。

在数字化应用方面,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采用云原生技术架构,以数字孪生、数据驱动和数智决策为具体抓手,设置了超1.5万个数据监控点,实现研、产、供、销全业务领域数据拉通和覆盖,在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研发迭代速度的同时,还减少生产浪费和工厂综合能耗,堪称全球首个数字原生智造标杆工厂。

此外,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还通过绿电、节能、废料再生三大举措,打造了全球领先的低碳环保标杆工厂,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5万吨,相当于年种植超252万棵树。

 

总结来说,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可以实现人员价值最大发挥、0缺陷智造、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库存率大幅下降,实现更极致的效益以及成本最优化。

出色的工艺以及顶尖的制造水准,才能将引领行业的电池技术完美地还原出来。据悉,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首期可实现6GWh产能,后期将完成36GWh产线导入,同时满足60万销量需求。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多种电池也将在这条产线实现量产。

广汽埃安能源生态闭环,迎来最后一块拼图 

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的正式投产,对广汽埃安而言意义非凡。

随着电动化时代的进一步演变,汽车行业竞争正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变为 “产品+生态”竞争。对于新能源车而言,电池是动力来源以及关乎生产制造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核心和取胜关键之一。

广汽集团一直坚持“择优外购、合资合作、自主开发”三路并举的措施。作为全球极少数具备自研自产电芯实力的广汽埃安,相比直接在市面上采购现有供应的电池,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可结合电池进行整车一体化设计,通过顶尖的研发、生产制造实力为产品赋能,一款电芯即可覆盖A/B/C级轿车和SUV等所有车型,带来更极致的性能和更优的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产品平台化,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全产业效率。未来也可以根据开发车型的属性,推出更极致、高品质的电池赋能产品,为用户带来先人一步的科技享受。这种专属化开发的能力也是打造高端纯电的必经之路,对于广汽埃安冲击高端市场,提升旗下高端豪华品牌昊铂的综合实力,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另一方面,随着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标志着广汽埃安已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完成能源生态的核心拼图,正式成为一家能源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极少数实现电池全栈自研自产的主机厂。广汽埃安未来将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为核心,围绕“电+电池”构建包含光储充换能源补给网络、能源网自动驾驶、电池梯级利用、电池银行等业务的能源生态,进一步提升效益新空间。

当然,打造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只是广汽埃安近些年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今年前11个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434056台,投产至今总产销已超95万台,距离百万大关仅一步之遥。此前首次达成百万产销的车企如五菱用时5年、领克7年、特斯拉12年、比亚迪13年、丰田则为35年……也就是说,投产不到5年的广汽埃安,或将成为全球最快突破百万产销的汽车品牌!

在夯实销量的基础上,广汽埃安的双品牌元年也交出了满分答卷。作为广汽埃安旗下高端豪华品牌,昊铂至今推出了三款力作:拥有1.9秒的零百加速性能的纯电豪华超级跑车昊铂SSR、中国新能源第2000万下线车型代表昊铂GT,以及精英家庭首选的昊铂HT。

面对下一阶段的竞争,广汽埃安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除了迎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投产,由广汽埃安控股、总投资21.6亿元锐湃电驱工厂也即将竣工,体积减半、功率翻倍的夸克电驱近期也将实现自产。至此,广汽埃安将实现整车三电不再分家,通过领先、稳定、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正加速向下一个百万冲刺。

展开查看更多

轰动车界

关注

在产品研发阶段,广汽埃安自研电池、电驱更具定制化,与埃安、昊铂车型的适配性更高,技术与产品的完美融合能够发挥更优异的性能。加之轻量化技术、超充技术、平台等多方面协同,方能将三电、车辆性能、品质发挥到极致,昊铂SSR正是尖端技术突破的集大成者。超跑级的性能基因包括动力技术、电池技术、轻量化技术、空气动力学等在未来都将赋能品牌其他车型,打造更极致的性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在内部协同机制下,产线配合度、生产节点也更易掌控,极大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不必要的生产资源及成本浪费。此外,受益于自研自产,埃安在三电核心技术领域将进一步积累优势,形成研发、生产相互促进提升的良性循环,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

不仅大而全,更引领全球

埃安是业内极少数实现三电全链自研自产的企业,更寄望于通过自身发展带动中国车企共同发展,把握时代浪潮,引领全球新能源发展。因此,广汽埃安始终坚定合资合作与自研自产双规并进的战略,不为短期利益所动摇,在技术领域的巨额投入终于迎来丰硕果实。

产品比领先,技术比安全。夸克电驱新突破——M25超级电驱实现全球率先量产22000转、12kW/kg功率密度超行业主流一倍;弹匣电池不光拥有超高安全针刺不冒烟不起火,弹匣电池2.0更是率先引入枪击试验,通过成倍增加短路程度、穿透速度、创口直径、电芯破坏数量极限难度,成功通过枪击试验,刷新行业电池安全新标准。近期刚刚竣工投产的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发布的P58微晶超能电芯,具有大于150万公里超长寿命、超700公里超长续航等新突破。广汽埃安充分发挥技术群带的联动优势,一处花开处处开,三电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亦独树一帜。

展开查看更多

车则

关注

2023年,广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加快产品投放节奏。截至目前,昊铂品牌已推出昊铂HT、昊铂GT以及昊铂SSR共三款全新车型。此外,广汽埃安在动力电池领域选择自产自研,旗下因湃电池工厂已于2023年12月12日竣工投产。

据悉,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首期可实现6GWh产能,后期将完成36GWh产线导入,同时满足60万销量需求。此外,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多种电池也将在这条产线实现量产。其中,预计2026年,因湃电池工厂将生产全固态电池,率先搭载于昊铂品牌车型。

对于广汽埃安而言,拥有自己全栈自研的动力电池企业,一方面,可以保障自身动力电池的供应,不会受制于其他动力电池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整车成本,让自身产品在同级市场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方面,比亚迪已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据悉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可结合电池进行整车一体化设计,通过顶尖的研发、生产制造实力为产品赋能,一款电芯即可覆盖A/B/C级轿车和SUV等所有车型,带来更极致的性能和更优的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产品平台化,形成规模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除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外,由广汽埃安控股、总投资21.6亿元锐湃电驱工厂也即将竣工,体积减半、功率翻倍的夸克电驱近期也将实现自产。届时,广汽埃安将完全掌握包括动力电池、电机以及电控系统的三电核心技术,进一步增强自身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和底气。

展开查看更多

言车有徐

关注

 自从国内加速进入了新能源时代,大家对于电池技术的发展愈发关注。毕竟众所周知的是,电池就是一台电动车的“心脏”,只要在这方面有历史性的技术突破,那未来完全取代燃油车也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在12月12日,广汽埃安便带来了好消息,其全栈自研自产电池——因湃电池正式发布。据悉,该电池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技术,并且通过结构优化降低零部件数量和成本。而根据官方公布的电池信息,因湃电池的寿命可以达到150万公里,循环次数大于等于4000次,而整包能量密度则达到146.5瓦时每千克,支持整包枪击不起火。

无疑,因湃电池的这个技术确实是有了新的突破,毕竟在此之前,行业内同类型最好的电池包拥有的是120万公里的寿命,循环次数是3000次。而因湃电池的寿命可以达到150公司,循环次数更是大于4000次,按照理论来计算的话,假设一天完整充放电一次,也足够车主开到十年以上了,而且如果不是网约车的话,大多数车主根本不需要一天充一次电,所以即便有着电池衰竭的问题,但是大部分来讲,开个七八年不换电池应该不成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因湃电池之外,广汽埃安还在此次发布会上带来了更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将于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装车搭载。根据官方称,目前固态电池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00瓦时/公斤时,能够满足电池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并计划率先在昊铂品牌车型上实现装车搭载。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主流电动车采用的都是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这些都是属于液态锂电池。但这类电池发展到现在,其实也太大的潜力可挖掘了,而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的固态电池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希望成为未来主流的下一代电池技术。

那固态电池到底又有何优势呢?简单来讲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来是充电速度更快,在不增加电池重量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可以轻松翻倍。二来能量密度高,这也就意味着它在续航里程上可以做得更好。三来是电池安全性更高,固态电解质不易燃烧、不易爆破、无电解液走漏、不会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安全性大幅提高。四来电池循环寿命更长,毕竟电池是有生命的,一般用得越久电池损耗得也会更加厉害,导致容量下降,而固态电池的理想状态更好,理论上电动车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

可以说,固态电池相比较市面上普遍搭载的三元锂电池而言是有着巨大的优势。特别是在续航焦虑这方面,与市面上快充半小时才能达到80%的速度相比,固态电池的快充只需要几分钟,像是丰田的全固态电池,号称充电10分钟续航1200km。若是这充电技术能够得到突破,也就意味着将与燃油车的补能没太大区别,那电动车才算是真正没啥续航焦虑。

不过,尽管固态电池的能力是真的强,但它想要顺利量产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截至目前为止,仍有许多关键的科学和工艺问题亟须解决,例如材料结构稳定性差、体积膨胀大、材料界面接触失效等。更别说其造价成本也十分昂贵,而广汽埃安的固态电池也计划是首先搭载在昊铂这样的品牌中,目前看来似乎只有售价超过128万的昊铂SSR比较合适,但这意味着难以走量,所以如何降低成本,也是固态电池面临的困境。

写在最后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一大主流,这结论应当是毫无争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传统车企都在进行转型,丰富自家的产品实力,而谁将在电池领域实现革命性突破,那就意味着它将走在新能源的前列,那你看好广汽埃安的固态电池吗?

展开查看更多

火星频道

关注

2023年12月12日,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的价格战从年头打到年尾,接下来的几年会更加残酷,因湃电池不仅能降本增效,更能结合广汽精益生产的优势,在电池质量和性能方面也有显著提升。除此之外,在电池上游的矿产和下游的能源及储能方面,也将展开全面的布局。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宣布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同时全栈自研自产P58微晶超能电池下线。并发布弹匣电池 2.0 新突破 ——P58 微晶超能电池,号称“超高安全,针刺不冒烟、不起火,电芯温升 < 1°C”。

随后广汽埃安还宣布,除了迎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投产,由广汽埃安控股、总投资21.6亿元锐湃电驱工厂也即将竣工,体积减半、功率翻倍的夸克电驱近期也将实现自产。

据悉,P58微晶超能电芯通过的方型叠片、顶盖/极耳直连焊接等优化设计,实现内部体积利用率超过90%,支持续航里程突破700km,具备3C快充能力,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50km。同时,超能电芯的常温快充循环寿命达到4000周以上,高温快充循环寿命达到3300周以上,整车理论行驶里程可超150万公里。

此外,随着新一代P58微晶超能电芯实现投产,未来将赋能埃安与昊铂两大品牌车型。而作为广汽埃安旗下高端豪华品牌,昊铂至今推出了三款力作:分别是纯电跑车昊铂SSR昊铂GT,昊铂HT。

在整体销量方面,今年前11个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434056台,投产至今总产销已超95万台,距离百万大关仅一步之遥。

据了解,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是广汽埃安能源生态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采用 1056 项安全工艺,单线产能 6GWh,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5万吨,相当于年种植超252万棵树。

展开查看更多

快车道FM

关注

从采购到自研,从装备到自己生产,虽然新能源车型现在越来越多,但对于三电领域的研发,不少品牌还处在购买成品的阶段,近日,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正式竣工投产,而弹匣电池2.0的P58微晶超能电池,也同时发布。

图片

作为国内整车厂中较早开始自主开发的企业,2011年广汽集团就开始了研发工作。多年的技术积累,为今天自主动力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奠定基础。随着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广汽埃安正式掌握了电芯全栈自研自产的能力。

图片

作为最新的产品,P58电池在电芯安全方面基于高稳定的磷酸铁锂正极化学体系、高安全电解液等技术应用,实现电芯针刺过程中不冒烟、不起火;还能在高强度挤压下不失效。为实现高能量密度,P58微晶超能电芯通过的方型叠片、顶盖/极耳直连焊接等优化设计,实现内部体积利用率超过90%,最终可使整车续航里程突破700km,甚至比很多三元锂电池密度还高。同时还具备3C快充能力,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250km。

图片

同时得益于多阶梯成膜、低耗锂负极等技术的应用,P58微晶超能电芯的常温快充循环寿命达到4000周以上,高温快充循环寿命达到3300周以上,整车理论行驶里程可超150万公里,相较行业主流水平提升超25%。随着新一代P58微晶超能电芯实现投产,未来将装配到埃安与昊铂两大品牌车型上。

图片

为实现P58微晶超能电芯量产,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开发了包括超薄箔材、超高稳定性、超高压实极片智造技术的技术群;大尺寸极片的高速切叠技术以及超薄、超长电芯高度集成封装技术,整体控制精度等较行业大幅提升30%以上。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也是全球首个超高效柔性标杆工厂,拥有电芯秒级生产节拍(<2s/支),和全球最高的6GWh单线产能;可实现全系列产品混线生产,电芯小时级换型,PACK无缝换型,产能切换损失降低90%以上,做到了极致效率和超高柔性深度融合。

图片

在数字化应用方面,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以数字孪生、数据驱动和数智决策为技术,设置了超1.5万个数据监控点,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研发迭代速度的同时,还减少生产浪费和工厂综合能耗。

图片

此外,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还通过绿电、节能、废料再生等方式,可以让工厂的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5万吨,相当于年种植超252万棵树。据悉,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首期可实现6GWh产能,后期将完成36GWh,同时满足60万销量需求。

图片

相比直接在市面上采购现有供应的电池,因湃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可结合电池进行整车一体化设计,一款电芯即可覆盖轿车和SUV等车型,带来更优的成本,最大限度提高产品平台化。

图片

另一方面,随着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标志着广汽埃安已全面打通上游原材料、研发、制造、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内的能源生态产业链布局,完成能源生态的核心拼图。

图片

今年前11个月,广汽埃安累计销量达434056台,投产至今总产销已超95万台,投产不到5年的广汽埃安,或将成为最快突破百万产销的汽车品牌。今年作为广汽埃安旗下高端豪华品牌,昊铂至今推出了三款产品,不管是纯电超跑昊铂SSR、还是昊铂GT和昊铂HT,都在不同市场中得到了消费者的关注。

图片

除了迎来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竣工投产,由广汽埃安控股、总投资21.6亿元锐湃电驱工厂也即将竣工,体积减半、功率翻倍的夸克电驱近期也将实现自产。至此,广汽埃安将实现整车三电不再分家,通过领先、稳定、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布局,正加速向下一个百万冲刺。

展开查看更多

车评4点0

关注

昊铂的三款车型亮相后,11月20日,广汽埃安实验室宣布完成对固态电池的界面改性技术试验验证,对固态电池量产化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该技术据称将使固态电池的寿命衰减降低50%,150周循环后,电池容量依旧能够保持在90%以上。如广汽能按照起公布的量产时间表实现固态电池量产,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广汽昊铂的新车和改款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查看更多

ycreset239942036

关注

从底盘到动力到电池、电机到车身,超跑的制造标准更加严苛。“我们拉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上升到一个台阶,我作为一个链主,这个意义也很大。”



“我想做超跑的这几大核心,一个是科技创新的突破,第二个是供应链体系的突破,第三个是智造能力的突破。智造能力不单单是大家看到的把车装出来,而是打造艺术品。”


当然,提升品牌力也一定是各家车企打造超跑的初心之一。“你要把这个超跑造好,同时能够把这个超跑文化做成的话,这个成果本身就是一般的力量达不到的品牌效应。”


“总结起来,它可以实现让我们造超跑一样,真正实现中国从全面设计智造甚至标准全面超越的机会。”


突破核心技术 从0到1打造超跑生产线

“1225马力的电驱,实事求是地说我们非常自豪。”广汽埃安副总经理、昊铂品牌推荐官肖勇如是说。


作为“千匹猛兽”,昊铂SSR可以瞬间输出12000N•m轮上峰值扭矩达,最大功率1225匹,百公里加速1.9s。作为纯电超跑,昊铂SSR的AI智能牵引系统可以对轨迹实现精准控制,让车主“只要有驾照,就能上赛道”。同时,昊铂SSR还拥有双驱自感应蝶翼门和曾经只有千万级超跑才能拥有的100%碳纤维全覆盖车身。



“我们很自信地说,我们是业内少有‘EV+ICV’全栈自研的企业之一。我们在EV和ICV技术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不断突破,体现在SSR上面可以看到最核心的是三电技术,不管是夸克电驱,还是弹匣电池,是支持这台超跑SSR能够量产的两大核心技术。”


无论是电池还是电驱,都是自研而来。“我们专门建了自己的电池工厂因湃电池工厂和锐湃电驱工厂,确实是很大的挑战。超跑用的两挡双电机我们足足研发了3年。”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