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宝马i7功能

易车知识库 宝马i7

179条内容

进入知识库

车质网

关注

随着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手机无线充电功能逐步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普及,上到百万豪车,下到十万元的入门车型,大多都配备了这项功能。相比以往传统连线的充电方式,车载无线充电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适配率高,支持Qi无线充电协议的手机都可进行充电,开车出门不必再携带各类充电线,能有效避免车内线多杂乱的情况。那么对于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而言,无线充电功能的实际使用效果是否一致?本次我们将针对近一年内上市的10款不同价位的热门车型进行无线充电性能测试,涵盖了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通过测试结果对比来寻找答案。

一、测试设备及流程

为了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我们采用苹果iPhone 13 Pro和华为P50 Pro两款手机作为固定测试机。测试时,首先将两款手机的电量耗尽,然后分别放置在车载无线充电板上充电15分钟,来测试其充电效率。充电结束后,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两款手机的背部进行测量,以测试机身发热量情况。

二、测试结果分析

1、充电量对比

经实测,宝马i7、蔚来ET5T、深蓝S7以及路特斯ELETRE S+均支持苹果快充协议,因此针对苹果iPhone 13 Pro的测试结果令人满意,15分钟内的充电量均达到或超过10%,部分车型充电效率甚至比直接使用无线充电器还要高。相比之下,吉利银河L7对于苹果iPhone 13 Pro则不太友好,15分钟的充电量仅为5%,测试成绩在对比车型中排名垫底。

而在针对华为P50 Pro的测试中,蔚来ET5T、岚图FREE、深蓝S7以及岚图追光均支持华为快充协议,所以在15分钟内的充电量同样超过了10%。其中,蔚来ET5T的充电量达到25%,而岚图追光则更是高达32%,测试结果明显高于其他测试车型。事实上,这两款车型的无线充电板均支持50W快充,但明显岚图追光的实际表现更好。可见就算硬件参数相同,实际表现也还是有可能存在差异。相比之下,路虎卫士和路特斯ELETRE S+的测试成绩联手垫底,充电量仅为6%。

总体来看,对于苹果和华为快充协议都支持的蔚来ET5T和深蓝S7在该测试环节表现抢眼,为苹果iPhone 13 Pro和华为P50 Pro充电15分钟后,电量均达到或超过10%。而吉利银河L7、江淮钇为3、路虎卫士和北京奔驰GLC的综合表现要略逊色于其它测试车型,在充电测试环节中,对于苹果iPhone 13 Pro和华为P50 Pro都不太友好,可见这四款车型的无线充电功能并不支持任何快充协议。

2、手机发热量对比

机身发热量方面,在为苹果iPhone 13 Pro充电时,有四款车型的温度差值超过了10摄氏度,分别是宝马i7、蔚来ET5T、江淮钇为3以及路特斯ELETRE S+。其中,江淮钇为3在充电前后的温度差值高达18.2摄氏度,但实际充电效率却不高,结果有些令人意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奔驰GLC在使用无线充电过程中对于温度的把控出色,手机充电前后温差仅为1.3摄氏度,表现明显优于其它测试车型。

而为华为P50 Pro充电时,有三款车型的温度差值超过了10摄氏度,分别是岚图FREE、深蓝S7以及岚图追光。特别是岚图FREE和深蓝S7,充电后的温度均超过了40摄氏度,烫手感较为明显。相比之下,北京奔驰GLC在该测试环节表现抢眼,手机充电前后温差均不到1摄氏度,手感几乎察觉不到充电前后的温度差异。此外,吉利银河L7对于手机充电温度把控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充电前后差值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总体来看,吉利银河L7和北京奔驰GLC在该测试环节中表现值得肯定,无论对苹果iPhone 13 Pro还是华为P50 pro充电,温差均控制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相比之下,虽然宝马i7、蔚来ET5T、江淮钇为3以及路特斯ELETRE S+,对于华为P50 pro充电的温度控制出色,但换成苹果iPhone 13 Pro后,表现就相对比较一般。

3、无线充电功能对比

在无线充电功能对比中可以发现,10款车型中有8款车型的无线充电功能支持手动关闭。略有遗憾的是,所有车型的无线充电功能开关均设置在中控屏当中,且并不在一级菜单内,在使用时操作比较繁琐,如果配备独立的实体按键或设计在一级菜单中,操作会更加方便、快捷。

总结:

实测来看,此次参与测试对比的10款车型中,并没有综合表现比较完美的车型,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虽然蔚来ET5T和深蓝S7对两款手机15分钟内的充电量都超过了10%,但是发热量控制得并不好,前者是苹果iPhone 13 Pro,后者是华为P50 pro,充电前后的温差均超过10摄氏度。吉利银河L7、路虎卫士以及北京奔驰GLC在手机发热量控制方面表现出色,不过充电效率偏低,并且后两台车型的无线充电板还不支持手动关闭。通过测试我们还发现,像宝马i7、岚图FREE、路特斯ELETRE S+和岚图追光的无线充电功能,都仅支持单一快充协议,对于不同品牌手机的充电效率会产生一定影响,兼容性有待改进。此外,通过测试结果还可以发现,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车型宣称支持50W无线快充,但在实际使用中充电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即便在都支持某种快充协议的情况下,充电效率也参差不齐。

展开查看更多

DearAuto

关注

关于汽车的数字化功能可不止车内的娱乐系统,还有与驾驶安全相关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和自动泊车辅助功能。创新纯电动BMW i7提供L2级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全车共计超过30个超声波、近程和远程传感器,并配备Mobileye 800万像素车载摄像头,不但减少了前置摄像头数量,还将分辨率提高一倍,从而为驾乘者提供更出色的安全保护。

创新纯电动BMW i7搭载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其中变道辅助功能针对中国用户驾驶习惯和道路情况进行了本土化调整,最低启动速度从70公里/小时降低至30公里/小时。同时车辆提供自动泊车辅助系统Pro,不仅循迹倒车功能路线记忆距离由50米提升到200米,还可最多储存10条泊车路径。

此外,创新纯电动BMW i7首次应用遥控泊车功能,用户身处车外,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即可优雅而轻松地完成泊车,从容应对路径狭窄的泊车环境。驾驶者只需在距离车辆6米的范围内,即可在车外通过My BMW App控制车辆完成垂直自动泊车、侧方车位自动泊车、以及记忆泊车等功能,畅享智慧互联的电动驾趣。

电动车跑得快并不难,难的是还好开,也就是操控好。

动力和操控,无疑是宝马运动属性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 i7用上了宝马集团自研开发的第五代BMW eDrive电力驱动系统。

此外,宝马进一步升级了魔毯智能空气悬挂系统,其首次应用于BMW车型的主动舒适防倾功能,可通过主动调整车辆倾斜一侧的车身高度,让驾乘者获得更平稳的驾乘感。

展开查看更多

车质网

关注

在经历时间的沉淀和技术的储备,如今,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全面发起反攻。宝马i7作为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旗舰轿车产品,新车集未来美学、卓越电动性能以及多感官娱乐功能于一身,彰显引领时代的豪华风范,同时也将电动化和数字化推向全新高度。那么新车在日常实用性方面表现如何?本期《日常实用性测试报告》为您解答。

测试车辆:2023款 宝马i7 xDrive60L M运动套装

官方指导价格:145.9万元

一、功能性配置测试环节

测试车型一键启动按键位于电子换挡杆前方,摆放位置合理,驾驶员操作便捷。

测试车型后备厢开启方式支持车内/外按键、遥控钥匙以及脚部感应开启。另外,测试车型还配备了电动后备厢功能,日常使用便利性出色。

机舱盖的开启开关位置位于驾驶席前部左下方,开启时需要拉动车内开关两次,然后顺势掀起机舱盖即可。操作过程中,由于机舱盖采用了双液压支撑杆,操作起来比较省力,稳定性也较好。

对于消费者来说,门槛离地高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下车便利性。根据实测结果来看,2023款宝马i7门槛离地高度为430mm,消费者日常上下车较为便捷。

二、舒适性配置测试环节

座椅方面,2023款宝马i7主驾驶座椅调节按键位于主驾门板上方,位置设计较为合理,调节起来顺手。同时,测试车辆前/后排均配备了座椅加热/通风功能,能够保障驾乘人员日常用车的舒适性。

在主驾驶座椅测试中,2023款宝马i7的主驾驶座椅最前端和最末端之间的距离为290mm,处于同级别平均水准,座椅可调节行程宽泛,可以满足绝大多数驾驶者使用。

功能方向盘支持电动上下+前后调节,可调节角度达到了7.2°,在测试过的同级别车型中处于平均水准;前后可调节距离为90mm,处于同级别上游水准。

2023款宝马i7的后排座椅提供了三个头枕。其中,两侧头枕支持上下电动调节,中间头枕则支持翻折,而无论哪种方式,都能够给予后排乘客头部良好的支撑性。

2023款宝马i7前排中央扶手为对开式设计,采用皮质包裹,触摸手感比较不错。略有遗憾的是,该扶手不支持位置调节,但在驾驶过程中能够给予驾驶者手肘支撑。

三、多媒体配置测试环节

在车内USB接口方面,2023款宝马i7前排配备2个USB Type-C接口,后排配备4个USB Type-C接口。同时,前排中央扶手箱内部还配有1个12V电源,满足驾乘人员用电所需。此外,我们对USB接口的电压与电流进行了测试,其中前排USB Type-C接口的电压能够达到5V左右,电流达到1.5A左右;后排中央扶手内部的USB Type-C接口电压能够达到9V左右,而电流与前排USB Type-C接口差距不大。

随着如今智能车机愈发普及,越来越多的车型都配备了智能语音助手。对于“智能语音系统”,我们通过以下四段固定话术,来评判语音交互系统在语音识别率、反应速度以及可控制功能等方面的表现。

1、我有点冷/我有点热

2、打开车窗/打开主驾车窗/打开天窗

3、我要听“XXXX”(歌曲名)

4、我要去伦洋大厦

经过实测,2023款宝马i7的智能语音系统能够全部识别上述四段固定话术,但需要驾乘人员发音标准,否则识别准确率一般。此外,该套语音系统也不支持连续对话功能

四、空间配置测试环节

作为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空间测试方面,在此前的试驾文章《纯电奢华新体验 试驾2023款宝马i7》,我们已经对其乘坐空间进行了体验,而此次将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同样较多的储物空间及其便捷性等方面进行评测。

对于车内使用空间的测试,只针对前排触手可及的空间,不包括手套箱、中央扶手箱等需开启的空间。测试方法是将以下固定物品全部放置在前排的各个储物空间内,通过固定物品的放置情况来判断车辆储物空间的表现。测试选定的固定物品为:2瓶常规大小的矿泉水、1部大屏手机、1支口红、1个挎包、1副墨镜、1把折叠雨伞以及1包常规尺寸的抽纸。

经过实测,除挎包和墨镜外,其余固定物品都能合理地放置在前排各个储物槽内。虽然2023款宝马i7全车储物空间数量较为丰富,但储物容积表现中规中矩,并且前排仅提供1个水杯架,实用性稍有缺失。

后备厢方面,2023款宝马i7整体表现较为出色,地台十分平整,并在两侧进行了掏空处理,如若加上网兜会更实用。将地台掀起后,底部还设计了一个容积较为可观的隐蔽储物槽。

对于2023款宝马i7后备厢的基础数值,我们也进行了实测,开口长度为580mm;开口宽度为1150mm;后备厢进深为1100mm;后备厢地台与顶部的垂直高度为480mm。

五、安全配置测试环节

在车辆前、后方视野测试中,车内所有座椅均已调整至最低状态,所测出的数据与驾驶者正常使用时均有一些偏差,仅供参考。

在测试前方视野环节,我们采用高70cm的桩桶作为参照物,随后调整车距,直至在主驾驶位可以看到桩桶上沿。经过测试,桩桶与车头最终测得的数据为1.75m,在测试过的同级别车型中处于上游水准。

后方视野测试中,依旧将桩桶固定摆放,随后移动车辆直至可以观察到桩桶上沿为止,后方视野所测得的距离为18.5m。

外后视镜视野范围测试时,首先让测试人员分别站在左右后视镜垂直10m处,随即开始向左右两侧移动,直至出现在两侧后视镜最外侧边缘为止,测出其横向距离。随后通过公式计算,便可以得出后视镜视野范围的夹角角度。角度越大则后视镜视野盲区范围越小,反之则后视镜视野盲区越大。

2023款宝马i7左、右外后视镜均采用了双曲率镜片,因此左、右侧视野范围十分可观。实测后,左、右外后视镜视野范围分别为30.5°和26°,均达到了同级别中上游水准。

在测试过程中,倒车雷达在1.45m处可感应到后方物体,雷达功率表现比较出色。参考往期测试经验,持续蜂鸣阶段越接近0.25m则越贴近日常使用习惯。从实测数据来看,2023款宝马i7倒车雷达持续蜂鸣提示距离与测试经验值保持一致。

前驻车雷达最远可在0.5m处感应到前方物体,持续蜂鸣提示距离同样与测试经验值数据相同,日常便利性出众。

2023款宝马i7配备了360度全景影像,画质非常清晰,并且整体的畸变情况也十分微小。值得注意的是,在左侧设置中还提供了清洁摄像头功能,该功能在雨雪天气中较为实用。

车辆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遇到转弯或者掉头的情况,这个时候车辆的转向灵活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了解爱车在原地掉头时所需的路面宽度,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避免剐蹭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经过实测,2023款宝马i7原地掉头的最小路面宽度为10.3m,在测试过的同级别车型中处于平均水准。

2023款宝马i7四车门上方均配有车内拉手。车内拉手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很有必要,而且对于乘客在颠簸路面的乘车安全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六、实用性配置亮点

1、后舱娱乐屏

2023款宝马i7后排顶部搭载了一块31.3英寸8K分辨率的OLED屏幕,内部可支持在线影音娱乐功能,同时还可以调整屏幕距离、倾斜角度以及画面比例,以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展开查看更多

此地无垠王垠

关注

内饰方面,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盘与10.7英寸的中控多媒体显示屏组成双联屏设计,车机为iDrive 9系统,功能的入口逻辑上也进行了优化,应用程序、车辆设置的入口更加直观。菜单上的应用程序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自行调整。

BMW智能个人助理反应更快速,识别更加精准。中国研发团队特殊开发的技术解决方案让对话内容更自然,更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对话方式。中控马鞍部分,功能区域和前排中央扶手形成了悬浮岛的造型,配备了电子拨杆机构和手机无线充电。

动力方面,宝马iX1配备前后双电机的动力总成,最大功率313马力,峰值扭矩493牛·米,配合四驱系统,0-100km/h加速时间为5.7秒。同时,它配备64.7kWh的电池组,续航里程达到450km(CLTC工况)。另外,新车还配备了130kW的快充系统,可在半小时内从10%充电至80%。

宝马i7 M70L的外观采用独特的M专属后视镜、带有M徽标的双肾型进气格栅、以及前翼子板上的M标识。并且宝马i7 M70L提供丰富的定制化双色车漆选择。车身尺寸方面,i7 M70L长/宽/高分别为5391/1950/1548mm,轴距为3215mm,属于纯电大型轿车。内饰在细节处融入一些凸显运动属性的设计元素。

动力方面,宝马i7 M70L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系统,前、后桥处均配备电机,综合最大输出功率660马力,峰值扭矩1100牛·米,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3.7秒。续航方面,宝马i7 M70L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超过600公里(CLTC工况)。

M760Le是一款搭载插电混动系统的大型轿车,基本沿用宝马全新7系的外观设计,但在运动套件的加持下,新车的运动风格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动力方面,宝马M760Le xDrive配备基于3.0T发动机打造的插电混动系统,系统综合功率将会达到420千瓦,峰值扭矩800牛·米。并拥有4.3秒的0-100km/h加速成绩。18.7千瓦时电池组能够带来84公里的WLTP工况纯电续航里程。

在本次车展上,我们有机会见到了宝马i5车型,该车型i5延续了全新宝马5系的设计风格。前脸依旧是标志性的双肾式前格栅设计,但在格栅周围以及前包围处融入了香槟金色元素。并且在5系的历史上首次带来环形光耀格栅,粼粼“注目”天使眼大灯。车身侧面在霍氏弯角处设计了数字“5”的光耀标识。尾部修长的尾灯设计极具现代感,L形镀铬装饰强调了车辆豪华特质。

宝马i5内饰布局与大哥7系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配备12.3英寸液晶仪表盘和14.9英寸中控液晶屏,环抱式交互光带创造了新的智能座舱体验,它集成了环境氛围灯、动态美学艺术与功能按键,隐藏式空调出风口也与之融为一体。国产i5还有专属选装配置,后排车顶可以选配宝马7系同款的液晶屏,尺寸达到31英寸,分辨率为8K,同时支持实时互联。

随着这些新车的上市,再加上年内即将发布的BMW i5,宝马集团今年将在中国市场呈现11款纯电产品,覆盖几乎所有细分市场。

所有这些上市的新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提供了升级的数字化体验。宝马追求“以人为本,感受至上”的数字化理念——重体验不重堆料、要效率不要浪费。此外,新的“地图底幕”方便用户随时查看路况信息及周边兴趣点,并且在查看导航信息的同时兼容其他功能操作。在线宝马导航配合全新的eRoute路径规划功能,能够为用户带来更精准、更快捷、更智能的导航服务。在路线规划时,如果超出里程,系统会推荐最优的沿途充电方案并将相应的充电站作为中途点,并推荐每个充电站的可用状态、快慢充类型和预计充电时间等信息。如果用户需要,也可以手动定制添加其他充电站。当车辆剩余里程低于90公里,导航会通过BMW个人智能助理推荐附近最合适的充电站。

展开查看更多

选车侦探

关注

除了轮胎,i7防护版还有新鲜空气供应系统、自动灭火式灭火器、闪光灯、无线电收发器等,用于应急处理。挡风玻璃和前侧窗带有电加热功能,可以在寒冷的条件下保持视野。为了在公共道路上低调出行,不引起人群的注意,车辆的外观与标准i7完全相同,相比显眼的后期改装版装甲车,i7防护版本身具有迷惑性。




宝马i7Protection防护车的实用性

第一行驶

防护版采用的是来自i7 M70 xDrive车型的动力系统,两台电机分别位于前轴和后轴,共同构成电动四驱系统,最大功率为544马力,最大扭矩为745Nm。虽然装甲车的重量堪比一辆轻卡,但电机的瞬时扭矩爆发能力可以让车辆轻松起步和超车,百公里加速时间为9秒,最高车速被电子限制在160km/h,达到一般家用电动车的标准,没有因为多余的重量影响车速。


新车也是首款配备集成式主动转向系统的防护车辆,在低速行驶时可以增加灵活度,缩小转弯半径,在狭窄的道路中更容易进退。


第二乘坐

作为重要人物的座驾,i7防护版在乘坐方面没有妥协,标配1265瓦的B&W 28扬声器环绕音响,可单独调节均衡器。前后排座椅均标配加热和通风功能,但按摩功能需要选装。装甲车在开关车门时都非常不便,厚重的装甲增加了车门重量,i7防护版则配备电动门,进入车内,只需按一下按钮即可自动关闭车门,两侧车窗配备电动遮阳帘。


第三驾驶

这种车一般都配有专职司机,对于购车的用户来说,驾驶操控不是重点,i7的驾驶辅助功能主要为了提醒司机,同时提供周围的环境信息,不会主动干预车辆,功能包括停车视图、360度全景视图、远程3D视图、行车记录仪、前方碰撞预警、十字路口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


车辆标配对讲系统,车内乘员无需打开门窗即可与车外人员进行交流。通过集成到外后视镜中的麦克风、外部扬声器、嵌入车顶内衬中的免提麦克风以及内部的辅助扬声器实现这一功能

展开查看更多

车有一点

关注

在集中体验了包括BMW悬浮式巨幕、搭载第8代操作系统的BMW iDrive(含一体式悬浮曲面屏)带来的多感官体验,以及L2级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和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诸多功能之后,我终于能get到宝马在打造情感化数字出行体验上下的功夫确实“实至名归”。

当然,BMW也没有少“吹”自己,他说:作为“电动时代的旗舰”,BMW i7生动诠释了BMW旗舰以可持续发展引领的未来豪华出行。

那么,BMW i7到底如何?毕竟一切还是要用产品说话。

BMW的工程师们对自家产品一向喜欢用这句话来形容:BMW就是做得多说的少。

那我来多说几句,作为创新纯电动BMW i7不仅是BMW的旗舰系列第一次加持纯电驱动系统,更将电驱系统与BMW百余年造车精髓相结合。

BMW i7搭载第五代BMW eDrive电驱系统,综合最大输出功率为400千瓦,峰值扭矩高达745牛·米,零至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4.7秒。布置于车辆底板下方的超薄动力电池,电芯高度仅为110毫米,净容量却高达101.7千瓦·时。

正因如此,车辆在CLTC标准下续航里程最高可达650公里,百公里能耗最低可达17.9千瓦·时,实现了高性能、高效能和高适用性的完美融合。插句题外话,在一整天的“激烈”驾驶过程后,76%的剩余电量显示让我大呼惊喜。

性能数据亮眼只是一方面,BMW i7在充电方面的表现同样出众。使用充电功率为100千瓦的直流充电桩时,仅需50分钟电量即可从10%充至80%。充电过程如此高效,得益于BMW i7率先配备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在直流充电前为高压动力电池加热或冷却。此外,BMW i7也支持最大11千瓦的交流充电。

不过既然是被誉为“电动时代的旗舰”,那么在BMW i7上首次应用的的一些创新功能是必须一提的。比如:新车提供全新升级的魔毯智能空气悬挂系统,最大亮点是首次应用于BMW车型的主动舒适防倾功能,可通过主动调整车辆倾斜一侧的车身高度,让驾乘者获得更平稳的驾乘感。

BMW i7悬挂系统还配备电子防倾杆,打破了常规防倾杆硬连接结构,更灵活地调整由车轮跳动导致的车身振动,配合整体主动转向系统,有效提升高速变道和过弯的平稳性及安全性。

此外,BMW i7还首次应用遥控泊车功能,用户身处车外,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即可优雅而轻松地完成泊车,从容应对路径狭窄的泊车环境。驾驶者只需在距离车辆6米的范围内,即可在车外通过My BMW App控制车辆完成垂直自动泊车、侧方车位自动泊车、以及记忆泊车等功能,畅享智慧互联的电动驾趣。

你以为只有这些?不,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BMW i7也有超乎想象的智能、可靠的行车体验。BMW i7提供了L2级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在全路况中为驾乘者带来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全车共计超过30个超声波、近程和远程传感器,并首次配备Mobileye 800万像素车载摄像头,不但减少了前置摄像头数量,还将分辨率提高一倍,从而为驾乘者提供更出色的安全保护。

用“技能拉满”四个字来形容并不夸张。

另外一个体验深刻的,就是作为一款“电动时代旗舰”,BMW i7的科技感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将丰富情感注入其中,通过“技术魔法”,让人获得前所未有的、个性化的、沉浸式数字化体验。

以前大家常说“开宝马”,但我现在要说的是,你一定要坐坐宝马的后排。

当我把这个功能开启后,第一反应就是“哇,好大。”

展开查看更多

杭报汽车

关注

出发!笔者拿到不是车钥匙,而是最新款的苹果14手机,打开“My BMW”的APP。笔者解锁车辆后,点击“遥控泊车功能”,车子轻松地自动驶出车位,稳稳停在笔者身旁。当然,前提是驾驶者需在距离车辆6米的范围内,即可在车外通过My BMW App控制车辆完成垂直自动泊车、侧方车位自动泊车、以及记忆泊车等功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7提供L2级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在全路况中为驾乘者带来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全车共计超过30个超声波、近程和远程传感器,并首次配备Mobileye 800万像素车载摄像头,不但减少了前置摄像头数量,还将分辨率提高一倍,从而为驾乘者提供更出色的安全保护。

惊喜二:前所未有的电动驾乘体验

这么大一台车,一个女生驾驭,会不会吃力?答案是:NO。虽然身躯庞大,车身超过5.4米,但i7的驾控感非常棒。作为BMW在中国的第五款纯电动产品,集BMW i品牌十余年创新积淀的大成,将电驱系统与BMW百余年造车精髓相结合,i7不愧是 “BMW电动时代旗舰”。不管是穿梭在春意盎然的西湖,还是飞驰在杭瑞高速,又或是行驶在乡村小道,驾驶着 i7感觉妙不可言。比如走在坑洼的郊野小道,i7全新升级的魔毯智能空气悬挂系统,其主动舒适防倾功能,可通过主动调整车辆倾斜一侧的车身高度,让驾乘者获得更平稳的驾乘感。同时,悬挂系统还配备电子防倾杆,打破了常规防倾杆硬连接结构,更灵活地调整由车轮跳动导致的车身振动,配合整体主动转向系统,有效提升高速变道和过弯的平稳性及安全性。i7搭载双电机,综合最大输出功率为400千瓦,峰值扭矩为745牛·米,并拥有一系列创新技术。车辆在CLTC标准下续航里程最高可达650公里,百公里能耗最低可达17.9千瓦·时。这是账面性能数据,值得肯定的是宝马这个参数没什么水分,还可以说非常实打实。此外,使用充电功率为100千瓦的直流充电桩时,仅需50分钟电量即可从10%充至80%;当然i7也支持最大11千瓦的交流充电,方便用户居家补能。

惊喜三:沉浸式个性化体验

电动化时代席卷而来,i7在智能科技上还是有诸多创新技术,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个性化体验。先看前排,得益于BMW一体式悬浮曲面屏及其带来的数字化体验,驾驶舱内物理按键的数量大幅减少。全套数字化显示屏包含方向盘后方的12.3英寸仪表盘与14.9英寸触控式中央显示屏,再加上第8代操作系统的BMW iDrive加持,带来的优秀的人机交互功能。同时,全新BMW平视显示系统和增强视图功能也让我们印象深刻,和车机的聊天语音,即时变成文字显示在平视显示系统上,让沟通更加便捷,同时行车更安全。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