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理想L6车展

易车知识库 理想L6
进入知识库

电动湃

关注

被流量反噬的理想,终于在北京车展期间完成了第一步疗伤。

5月7日,阔别已久的理想汽车周度销量榜重现江湖:2024年第18周(4.29-5.5),理想汽车周销量0.53万辆,理想L6已有超过41000台的累计定单。

理想L6,被王兴戏称为“大概率会是理想自己的员工买得最多的那款车型”的产品,终于还是带领理想走出了舆情风波,似乎是理想汽车触底反弹的最大推手了。

由此,我们不妨回顾下理想汽车过去一年高开低走,如同过山车一样的市场及舆论行情,再看看接下来,理想汽车要走的路。

理想汽车发布周销量数据是从2023年4月开始的。彼时,理想汽车固定在每周二发布前一周的销量数据,在汽车行业属于“首创”。

销量数据,对于各大咨询及研究机构来讲,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但一定程度上又属于“灰产”,毕竟上险量属于独立部门的专有数据,倒买倒卖有触碰法律的风险。

“我们被很多同行投诉举报,所以上周(2023年5月8日~5月14日)开始暂时不能发布真实的上险量数据了,非常遗憾。我看有同行忍受不了开始有人对上险量数据(每个车企都会购买)造假,主动发布了第一周真实的上险量数据,快速纠偏”,对此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主动发声。

即便暂避风头了一段时间,2023年下半年,理想汽车再次每周发布周销量数据榜单。

与此前不同的是,理想汽车将榜单的名称由此前的“中国新势力品牌上险量”改为“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同时此前公布到个位的销量数据,也变更为以万辆为单位的统计数据,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据了解,理想汽车“更新”前后的榜单数据,都来自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

周榜单“横空出世”的那段时间,恐怕是理想汽车最为风光的时间。中国30万以上SUV、20万以上新能源销量榜冠军、大型SUV&中大型SUV销量冠军、新势力豪华品牌最快交付记录等等,都一一被理想汽车收入囊中。

那时候的理想汽车,一时风头无二,以增程之势创造了新势力品牌成长发展的里程碑。伴随而来的也有李想在微博上的“狂轰滥炸”,以至很多人将李想称为新时代的“微博之王”。

相较之下,蔚来还在经历销能不足的阵痛,小鹏汽车则持续处于组织架构的动荡之中,问界则处于新旧车型的交替时期。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理想汽车的“好运”似乎到MEGA就戛然而止了。

MEGA上市之前,李想立下了很多flag,喊出了“把高端纯电车也卖成爆品”的口号,并且表示,理想MEGA目前5000元小订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2022年理想L9的同期表现。

MEGA上市后,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一张PS图就打了MEGA的七寸,产品力与价格无法匹配,比L9多花10万,成为最为突出的吐槽点。

市场的喧闹,也成就了销量的落寞:有媒体统计称,72小时订单仅为3000余辆,甚至带着新L系订单也落到了4000辆左右,反差巨大。

自此以后,理想汽车就像一只泄了气的气球,失去了此前高歌猛进的劲头,从山巅直接跌入了谷底。

理想汽车如此境地,让李想的反思,来得十分迅速。

李想坦承,理想汽车在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对市场节奏的把握出现了误判,特别是在理想MEGA的推进上将商业验证期误以为是高速发展期,这导致销售团队分散了精力,影响了对主力车型L系列的服务与销售。

同时,李想表示将调整节奏,回归从0到1的经营策略,专注核心用户群体和高端纯电市场。

李想还提出,理想汽车需要降低对销量的过分关注,回归健康增长的道路,重点关注用户价值和经营效率。他提醒团队要避免让欲望超越价值,并恪守三大行为准则:用户价值优先、通过共创达成共识、实事求是并知错就改。

经过一个月的沉淀和调整,北京车展期间的理想汽车有了触底反弹的初步趋势。

判断一个企业触底反弹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市场表现明显回暖,二是外部舆论环境明显改善。

市场表现上,理想汽车已经稳定在了月销2万+台的表现,并且接受了问界赶超自己的事实。并且,理想汽车还为恢复周销量排行榜提供了充分的理由:出于对外沟通的一致性的考虑,我们决定恢复发布销量榜。

外部舆论上,一方面因为MEGA的舆情拉低了行业的期待,另一方面有了前车之鉴,理想汽车内部也刻意收缩了营销阵线,进而使得理想L6的发布,并没有引发大的舆情,但也凭借成熟的传播手法,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口碑。

这届北京车展上,李想相比此前严肃、狂躁的形象,变得更为松弛,为雷军详细讲解了理想L6,并且还回顾了理想MEGA遇到舆情危机的那段时间,小米汽车团队对于理想汽车的帮助。

展开查看更多

琪车人

关注

自北京车展以来,车圈里的趣事儿和热搜就像上了流水线一般,源源不断地向市面量产。例如,前有360红衣教主周鸿祎坐车顶引流,随后回首把一台600块起拍的迈巴赫硬生生地卖到990万;后有小米雷神走亲访友跑车展,最后却对目前的行业现状表示了绝望。

本来以为这波以雷军为开头的流量风波,终于要由他自己画上句号的时候,不曾想前前后后没过多久,理想汽车居然在五一假期刚刚结束的第二天,再次公布出了自己的周销量。

要知道在今年3月底,李想因为MEGA出师不利,曾在公司内部发送了一份全员信,上面阐述了理想汽车存在过分关注销量的欲望问题,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降低销量的预期和欲望,转而回归提升用户价值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自我检讨,有多少是因为MEGA事件拉低了整个理想汽车的周销量,而不得不讲的场面话,咱们平头老百姓无法判断。不过自此之后,理想汽车倒是停掉了每周一更的品牌销量榜单。至少从态度上来讲,理想汽车这波积极的行动,还是重新获得了诸多消费者的认可。

但现在毫无疑问,理想汽车的这波迷惑操作对品牌的影响属实不算小,因为这样的行为说好听点叫违背既定方案,说不好听点叫打了自己的脸。

同样的周榜单,熟悉的“新势力”、“新能源”、“豪华”三大划分,理想汽车不是在前五就是在第一,虽然看着还挺不错的,但是这是在理想L6上市之后,并经过一轮北京车展加热后的数据。

展开查看更多

Car路里

关注

极氪的周销量为0.36万元,排名第三,新款极氪001和极氪007的性价比都有很大的提升,对于极氪品牌的销量应该是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蔚来的周销量为0.36万辆,排名第四。深蓝的周销量为0.23万辆,排名第五。零跑的周销量为0.23万辆,排名第六,零跑C10和零跑C11在同级竞品中都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北京车展发布的零跑C16更是摆出了明抢理想L6市场的架势,上市之后的表现还是值得期待。

微信截图_20240508112342

展开查看更多

百姓评车

关注

2024年4月份,车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北京车展了。在本届车展上,谁都没有想到,引爆流量的不是什么往年的车模露肉,也不是车主维权或者是品牌作妖,竟然是两个老男人组成的红绿配——穿红衣服的周鸿祎和穿绿衣服的雷军,成为车展上流动的流量包,贡献了无数的话题。


看到雷军和周鸿祎,大家或许会产生一个错觉,即现在卖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很容易,只要车企大佬们动动嘴皮子,摆个姿势,制造点话题,似乎就能拿到破天的流量,销量自然也不在话下。

但实际上,在大佬流量的加持下,卖车并没有变得更加轻松。这一点,我们从4月销量数据就能获知一二。

降价才是刺激销量的最有效方法

5月1日,又到了中国车市一月一次的销量发布时间。几乎所有的新能源品牌都公布了各自的4月销量。在这里,我们看几家头部品牌销量表现,就能看出它们虽然也有具有号召力的CEO,但是真正促进销量的却是降价。


我们看理想汽车,4月销量达到25787辆,反超问界,重新夺回了第一名位置。其中起到绝对作用的因素是罕见的官降。4月初,理想完成了组织架构的调整,然后是迅速调整了价格体系。4月22日,理想汽车除对L6之外的全系产品进行全面降价。2024款理想L7、L8、L9与MEGA降幅1.8万-3万元。此外,还对部分刚购车的老车主进行现金补偿。

理想L6作为理想第一款售价30万元以下的车型,是目前的主打车型。它为理想带来更多订单。根据理想公布的数据,L6上市12天定单突破2万辆,4月已经交付了超过2000辆。由于定单传导到交付量尚需要一定时间,预计到5月的交付量上会有更好的体现。

问界M7在4月也进行了调价,五座后驱的入门款车型在4月初降价两万,由24.98万降至22.98万,起售价逼近小米SU7标准版售价21.59万元。要知道前者可是一款中大型SUV车型。


虽然问界品牌没有公布具体的销量,只公布了鸿蒙智行的交付情况。但是通过减掉智界销量,我们还是能够得出问界4个月交付量为25086辆,和理想仅差了几百辆。相信,问界M7降价在中间起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蔚来汽车4月销量为15620辆,创近四个月新高。蔚来推出最高10亿元油车置换补贴,适用于蔚来2024款车型。4月1日起,油车用户置换蔚来新车,将获得额外1万元的选装基金补贴;综合其他礼遇后,总计可获得最高1.5万元的选装基金、价值6498元的NIO Phone抵用券一张、价值约3600元的换电券(36张)以及价值4560元的全域领航辅助(NOP+)一年使用权。

比亚迪更不说了,它是2024年新能源汽车降价的主力军。“电比油低”的大旗一打,荣耀全家桶全面出击,就已经让车市鬼哭狼嚎。秦PLUS和驱逐舰05海豚、汉、唐等车型纷纷推出荣耀版,降价幅度最高5万元,降价后比亚迪多款车型“杀入”了10万元以下。对外,降价带来的最直观的影响就是销量的增长。今年3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达到了30.16万辆,4月销量31.32万辆,市场表现越来越强。

看完这几家头部品牌的市场表现,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降价才是促进销量的根本原因,CEO下场带流量只是“表面花活”。

雷军只有一个,警惕车市饭圈化

说到这里,小米汽车肯定很不服气。明明我就是被雷总凭借一己之力给带起来的品牌啊。

小米汽车上市一个完整月份,累计交付量达到7058辆,这个成绩对于一家造车三年、新车上市一个月的品牌而言,那是相当优秀。


据了解,截至4月30日,SU7锁单量88063辆,这是已经支付定金不可退的订单。所以现在相当于生产多少交付多少。按照雷军的说法,目前小米汽车工厂正全力扩充产能,今年交付目标为10万辆,6月份将交付超过1万辆。

届时,小米就进入新能源汽车第一阵营,因为在纯电动轿车赛道,单一车型月交付过万的品牌,目前也没有几个。

小米汽车如此傲人的成绩,怎么就能把雷总这位CEO给忽略掉了呢?客观地说,小米汽车和其他品牌是有差别的。差别的点在于,小米汽车入局太晚,它并没有蔚小理那样的先发优势,从0到1可以慢慢积累口碑,树立品牌。小米汽车只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它只是在前人基础上完成优化,而不能从产品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车家的生态目前还没有普及,况且也不是只有小米一家有生态),所以,现阶段的小米只能依靠雷军的个人魅力达成蔚小理过去几年的努力。


当然,雷军的个人风度和能力也足以支撑这样的期待。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雷军。所以,虽然我们在北京车展上看到其他品牌的CEO们也在效仿雷军,但是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有人满头白发一脸皱纹赚流量,颇有些被迫营业的滋味,让人不禁唏嘘流量这碗饭确实不太容易吃。

展开查看更多

Businesscars

关注

车展变味了也好,被重新定义了也罢,总之是变了。


提及这一届北京车展,没来的特斯拉已然不是热门话题,满展馆串场的多巴胺绿,和坐在车顶的“红衣车模”,成为最大的话题。


多巴胺绿,是不想被说和马斯克、乔布斯撞衫的流量王者雷军。红衣车模,是没有驾照但很爱指点江山的周鸿祎。


所到之处,打卡声此起彼伏。碰到面都得问一句“拍到雷军了吗,看到周鸿祎了吗”。没看到,没拍到,就像没参加车展一样。很不幸,我就是那个像没参加的。


图片


虽然,都在思考2024年的内卷足以杀死很多车企,如何在内卷中活下去?不过,思考再多,用处不大。因为“流量至上”,迷人眼,逼着你去卷。


“卷,可能死,不卷,可能死得更快”。形势所迫之下,一切都变得不确定,变得没有答案。


若要问,这届北京车展到底有没有对行业的思考,对未来的探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近几年车展不变的话题,只不过被掩盖在了流量的狂欢之下。


但是,泼天的富贵,能接到几时?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多巴胺绿和“红衣车模”



流量的战役,从展馆门口就打响了。


媒体日还未开始,朋友圈就已经流传一张图。那是在在北京车展的入口处,凯迪拉克的广告牌,打出了“世界不该是一场大型的复制黏贴”“在千篇一律里大大方方做自己”的字样。


对于凯迪拉克的广告词,舆论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方式新颖,传播效果更好”,另一派认为,是公开内涵小米,“踩小米汽车,拔高自己,是传播大忌”。


其实,算不上内涵。毕竟,在这个叫嚣着“抛弃传统汽车行业媒体”的流量年代,想要话题出圈,蹭一波流量,实属常见。


在受到指责之后,凯迪拉克回应,“没想到这回泼天的流量轮到我了!”还表示,批评、关注都一一收到了,“我们只是皮了一下”。


图片


不过,到了展馆里,凯迪拉克这波流量就不够看了。媒体日当天,除了自己参加的活动之外,很难再听到除了雷军和周鸿祎之外的信息。


那天,雷军穿着多巴胺绿的衣服,所到之处都能被精准定位。小米汽车的风头隐隐盖住了华为,可能是因为一向善于制造话题的余承东并没有在媒体日来到展馆。


有人说,“余承东不来,热度拱手相让了”,也有反对之声,“雷军的热度,肯定超过余承东”。


雷军和余承东到底谁热度高,不做讨论。但是,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的小米展台,肯定是最新鲜的展台。


虽然只有一款车,小米依旧包下一个不小的展台,摆上了各种颜色的小米SU7,想要坐进小米SU体验,排队时间“待定”。成绩斐然,上市28天锁单75723辆,交付5781辆。还定下目标,今年交付10万辆新车。第一年就交付10万辆,是蔚小理未曾达到的。


带着这个蔚小理没达到的成绩,雷军出发去了各大展台。看起来是造车新人雷军去“拜码头”的意思,他对着奇瑞掌门人尹同跃说,“说实话,混动我们肯定做不过奇瑞”。


此外,雷军还去了比亚迪、蔚来、小鹏以及长安等展台,据说2天在车展走了近5万步。雷军说自己有点社恐,在车展被这么多人围着,还是挺紧张的。


图片


雷军紧不紧张没看出来,不过他打卡各大展台的行为,也被视为“叫板”。


毕竟一上来就能掀翻桌子的,这种实力没几个。别忘记雷军的那句话,“特斯拉全线降价1.4万元,还有一些友商出台了各种截胡我们订单的政策,过去4天,新增了5000多辆”。


确实得承认,小米SU7在20万元-30万元的价格区间,成了绕不开的对手。雷军也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比如,周鸿祎就很爱说雷军。


在公开直播中,他表示,“雷军就是营销的神!”还指点哪吒创始人张勇,要像雷军学习。他自己也像雷军学得有模有样。


车展当天,周鸿祎爬上一辆东风越野车车顶,被戏称为“北京车展历史上最老的车模”,拿下多个热搜。连蔚来李斌都说,“你太火了。”


图片


周鸿祎还对尹同跃传授了做网红的精髓,“只要你肯走出来,走到面前,与他们进行沟通,我觉得大家一定会喜欢你的。”他还邀请尹同跃和自己一起进行直播。


雷军掀起的“串门风暴”,各大CEO之间的互动,的确让这届车展话题众多。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说,“就差贾老板了,下周回国来不及了”。不过,贾老板发视频表示,“还债之日,就是回国之时”,那可能是遥遥无期。


雷军的做法,确实也给车企上了一课。


“CEO刷脸”,估计要成为新赛季的打法。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一定要培养长安汽车的‘雷布斯’和‘余大嘴’……掌舵人也需要流量,但自己和雷军、余承东差很多。”


流量果然是个法宝,不过就说到这。


一是因为很多人都聊过这个话题了,二是因为属于“旧瓶子,装旧酒”,老生常谈。



“前车之鉴”蔚小理



这一趴还是老生常谈。


要聊的是蔚小理,可以作为小米汽车的“前车之鉴”。


用词是前车之鉴,并不是说蔚小理是失败的,而是因为蔚小理从一个造车新人到突破十万辆之后必须面对规模体系的必经之路,也将会是小米所要经历的,该走的路并不会少。


现在的李斌,被问到什么最重要?


回答是,“最终还是要看产品竞争力,这是第一竞争力。流量肯定重要,但用户还是因为产品而选择,不是因为流量,最终还是要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产品、技术、服务,是真正长期的竞争力。”


图片


李斌这话,也是造车了几年之后参透的。在大浪淘沙,卷生卷死的时代,考验的就是全方位的实力。


当然,把车卖出去是第一步,也是很难的一步。


数据显示,交付量过10万辆的新能源品牌里,80%的车企未能完成2023年年初所制定的销售目标。业内人士也用“淘汰赛”来形容行业环境,“品牌都在‘吊着一口气’,稍微泄劲的企业,就会面临销量的惩罚。”


既然小米把今年的交付目标定在10万辆,说明小米的卖车能力得到了验证,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不过,卖车仅仅是做品牌的第一步。谈赢,为时尚早。


还要经历漫长的考验。比如技术固城河是否挖好了,用户服务是否跟得上,品牌的长期主义有没有想好怎么走?体系能力和组织架构够不够完善?


毕竟卖车不是一锤子买卖。


李斌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蔚来有护城河吗?”他回答,“核心竞争力是产品技术、服务、社区,这是蔚来的护城河。”


从理论上来说,蔚来的护城河搭建了很多,也相对完备了。从实际上来说,这三个核心支柱,并没有让蔚来的销量摆脱“蔚一万”的名头。


啥意思呢?


就是说,变革之后的蔚来,销量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在万辆左右。蔚来今年没有重磅新车,除了全系车型2024年改款以外,值得一提的是ET7行政版,但是一款小众市场的车型。


北京车展上,李斌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待和串场。不过,和去年相比,李斌倒是多了一份淡定。


可能是因为待即将杀入主流大众市场的第二品牌乐道要来了。据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透露,乐道会在5月中旬发布品牌和产品,“具体产品上市和定价还要稍晚一些。”


同样的,没有把新品牌拿到车展上来的还有小鹏,代号“MONA”的子品牌,只在PPT上闪现。估计也是怕被小米和雷军盖掉锋芒和声量。


不过,何小鹏信心十足。他表示,在15万元市场,MONA能够做出“兼具毛利和竞争力的自动驾驶汽车”。


“MONA”品牌没来,20分钟的发布会何小鹏反复提及的内容,是小鹏X9的表现和深耕智能化的决心。毕竟,智能化,被视为是小鹏的护城河。


何小鹏展现出了强大的自信。他认为,雷军的营销能力是天赋,不好学,但在技术能力上比小米汽车强。“每家公司要找到自己的根和基因。”你看,话里有话。


图片


小鹏的下一个技术,就是自动驾驶都在聊的“端到端自动驾驶”。何小鹏透露,去年小鹏就已经在研发端到端方案,技术方案也已开始公测,并于下个月正式发布。


不过,问题是,智能化的积累已经不足以支撑小鹏打开更宽阔的市场局面,并且小鹏“刀刃向内”的内部改革还没有完成。


进入2024年以来,小鹏还没有实现过交付破万,至于能不能像何小鹏说的那样在第四季度实现“巨大的腾飞”,只能是再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为了争取更多份额,小鹏也必须要卷产品、服务、技术。


日子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开场合谈及未来时,何小鹏的态度还是趋向于谦逊,“从当下这个节点来看,没有一家车企可以说自己能够从淘汰赛中获胜。”


日子从光鲜亮丽,到有点波折的,还有去年年底喊出“年销80万辆”的李想。不过,首款电动MPV车型MEGA遭遇“滑铁卢”,让80万辆目标有点哑火之意。


MEGA的失利,倒有敲醒李想的意思。给了李想第二锤子的是美团的王兴,理想的投资人。


在3月理想最艰难的时刻,王兴减持,共套现5亿港元。理想L6发布后,王兴说了一句话,“MEGA有点像是为理想CEO本人造的车,理想L6才是为员工造的车”。


图片


李想也对理想L6报以厚望。他把目标对标超越BBA,“随着纯电车型以及理想L6的交付,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实现总销量超过BBA。”


作为首款30万元以内车型,理想L6的推出,也是在进军更下沉的市场,不过理想L6的热度也被小米SU7掩盖。与此同时,MEGA的失误,让L6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所以,在理想宣布多个产品降价,MEGA售价下调3万元之后,和小鹏一样,李想也对内动刀。继“反思MEGA”后,李想再发公告,宣布开启矩阵型组织2.0升级,同时进行多个部门组织架构调整。


组织架构和规模体系的门槛,人人都要过。正站在十字路口的蔚小理躲不过,小米也不例外。



站在十字路的人,换了



站在十字路口的人,换了很多波。但是,有些人仍然在岔路口徘徊。


遭遇了市场波折的特斯拉,并没有出现在北京车展上,但是马斯克在雷军串场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启程飞往北京。


4月28日,马斯克抵达北京。被认为这是马斯克对中国进行的一场“令人意外的访问”,目的是讨论在中国推出全自动驾驶(FSD)软件,并寻求获得批准。


能否获得批准,对于市值不断蒸发的特斯拉来说,意义重大,资本市场需要新的刺激。


据悉,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不够理想,销量跌破40万辆,营收、净利润和毛利率出现同比和环比下滑。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特斯拉裁减超过10%的全球员工。


还真有一点物是人非的感觉。最开始的时候,流量话题的来袭是特斯拉,后来是一众新势力,现在是华为和小米。


图片


虽然,流量的城头大王旗一直在变,不过也有不变的,就是大众、丰田、通用等车企都要被问到,如何应对这些新流量的冲击。我相信,翻看每一个采访,都会看到类似的问题。


大众集团全球CEO奥博穆、大众品牌中国CEO孟侠、道朗格总裁李龙等等掌舵人,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应对这些问题。答案大同小异,只不过主语变了。


从这届北京车展来看,外资车企们拿出来的应对态度,出现了变化。说是小心翼翼也好,说是打碎乌托邦也罢,对待中国汽车品牌的竞争态度,变得很慎重。


所到之处,听到很多的一句话是,“今年车展,外国人非常多。”北京车展的第一天,三分之一是外国人,像长城、比亚迪、上汽名爵MG等出口量大的品牌发布会现场,有很多外国媒体出席。


此外,各大展台随处可见,拿着皮尺去丈量中国汽车,拿着手机和相机拍内饰、底盘的,直接到现场直播的的外国媒体,比比皆是。


一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变革,以及中国汽车的崛起,让这些品牌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市场。二是因为,中国汽车走向海外的速度,带来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局面,中国汽车品牌在思考如何扩大国际市场,跨国车企们在琢磨如何守住中国市场。以前,是中国汽车品牌站在十字路口,如今,面对中国市场,是外资车企站在十字路口。


时代确实变了。


就像是在5G摇荡的时代,苹果也被闪了腰那般。换个江湖,不一定会绿水长流。转折的十字路口,过往的所有成绩都将归零,众生平等。


虽然,寡头们经常发出清晰嘹亮的号角,但是志在必得的言志,并未让世界感到恐慌,有人期待能够漂亮地调转船头,有人则等待着取而代之。


当然,没有人想被取代。


豪强们纷纷驻足,意图在孕育希望的中国触碰到未来。为了掌舵变化,包括奥博穆,奔驰CEO康林松、宝马集团全球CEO齐普策等掌门人,都提及体验了多款中国品牌的车型。


在德国狼堡接受采访时,奥博穆曾表示,把大众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目标设定为保持10%以上的份额。为了维持市场地位,产品技术策略将会更灵活适应中国市场,推出纯电动、插混和油电混动等多元化产品。


图片


宝马集团宣布深化在华布局,拥抱电动化未来的决心,一如既往坚定。华晨宝马营销高级副总裁高翔,全程中文演讲,还即兴演唱了《北京欢迎你》。和宝马相爱相杀百余年的奔驰也不例外,G级越野车家族首款纯电量产车型在北京迎来全球首秀。


除了将“中国是未来”摆在台面,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车企探索转型的试验田。比如美系。


通用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又做出调整,考虑将关注重点从主流车型转向豪华车型。首次参加北京车展的道朗格,是通用电动化的主要方向。总裁李龙表示,在60万元以上高端车,道朗格希望未来占据3-4%份额。


福特的战略,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大型车、皮卡和越野SUV成为布局重点,力争做细分市场的寡头,福特Bronco烈马的确是车展热门车型,何尝不是一种战略的成功?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时间Motortime

关注

2024年4月25日,北京国际车展于北京顺义正式召开。车展是什么?是啊,车展是什么呢,好像是看新车、新技术的吧。忘了从什么时候起,车展变味儿了。最开始是拼车模,后来反三俗,车模都开始好好穿衣服了。然后开始流行讲PPT、喊口号、明嘲暗讽同行了。嘴里讲“保持自我,不忘初心”,其实落地的产品趋同化高的惊人。

而今年的车展,不仅仅保留了这些“传统艺能”,更是增加了新节目“中年CEO网红”逛展,比以往的车展热度高了不止一点。而这些CEO们联合起来的瞬时热点,也真是高得离谱。

虽然热度保鲜期比不上单一品牌和车型,但是这人人看得见的热闹,谁还不想凑呢。

而这一切的开始,还真不一定是从哪儿说起。是下周回国的贾老板FF91上市?是雷布斯官宣造车?还是新势力崛起,又或者是勇哥的那一句“我们都是先行者,剩下的都是小弟弟”。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红衣教主”周鸿祎。

如果要把这一系列都捋清楚的话,那实在是太乱了。乱到堪比漫威宇宙,或者是抓马影视剧的人物关系。但是,此次车展两大顶流早已板上钉钉——其一,初次参加车展的小米汽车及CEO雷军;其二,没有驾照,但已投身新能源网联车事业的周鸿祎。其它企业、老板的种种动作和成绩,固然重要,也很值得肯定。但是,说不完,一篇文章真的说不完,而且从流量角度上相比确实难以与上述二位相比。于是,我们就围绕这二位,看看他们在车展都做了什么吧。

 

代表事件一:

雷军——强人所男

事情是这样,北京车展媒体日当天,雷军带着人群踏进了理想展台。当时雷总表示理想全新发布的L6还不错,但是不知道在“L”家族中数字最小的它后排空间怎么样。欲知表现如何,体验显然比戳在展台看车评来得直接有效。当雷军坐进L6后排的一刹那——咣!是的,车门被李想关上了,同时李总趴在窗框直接将车门焊住——想跑,门儿也没有啊!

雷军在这期间,发布了一条称赞理想L6的视频,如果视频点赞量超过50W就提车。结局很简单,恭喜雷总喜提新车。4月27日,李想特别赠送一台L6 MAX以对雷总表达感激之情。

4月29日,理想也发布了官方回应,属于是乘着雷总流量的春风,宣传了自己的一波新车。

雷军:哇,这个车还是挺漂亮的;内饰的高级感和舒适度做得特别好;左右扶手放置手臂很舒服,角度设计的很合理;头枕也很好,我们认真学习下;一共多少种外观和颜色?定价多少钱?选什么颜色的人最多?除了外观和内饰颜色,还有什么可以选装?大概多久能提车?

以上问题,理想专栏均有解答,在此不做过多介绍。但是板上钉钉的是,欢迎雷总加入理想车主群。

 

车展期间,应该好好体验一下理想L6的...

 

 代表事件二:

周鸿祎——车展爬梯

事实上,在午饭时段,笔者正在步行前往W馆与E馆之间的花园。只闻得远方快门咔嚓咔嚓,脚步呼声浩浩荡荡。笔者定睛一看,在人群当中,一抹鲜红行走在人群中间——竟是“红衣教主”周鸿祎。这泼天的流量,没接住。

后期在朋友口中听闻,周总干了件流量拉满的事——东风展台,他爬上了猛士917的车顶。

在人乌泱泱的车展上,在众目睽睽下,一位能让五角大楼装上小鸟壁纸的男人,竟然是干出了这样的事儿。

展开查看更多

青橙汽车评论

关注

犹记得八年前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恰逢“限模令”。车模取消了,“流量明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虽然他们只是在媒体日出席现场活动,但是现场依旧是人潮涌动,如何在专业媒体日进入场馆内,从那时起就埋下了伏笔。只是时至今日,这种不可言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反而变成了“流量”。

这也凸显了本次北京车展的尴尬—“专业性”。之所以设置媒体日和公众日,就是区分汽车博览会与汽车大卖场,车展的主角本应是车,是一场真正的技术盛宴,所有的制造商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最新理念、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前卫的设计。

据统计,本届北京车展共有全球首发车117台(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台),41款概念车及278款新能源车型展出,参展商数量、展台规模都堪称历届之最。

不过,与上届(第十六届)北京车展相比有超10个品牌缺席了今年的北京车展,包括广汽三菱、广汽菲克、广汽讴歌、东风标致&雪铁龙、恒驰、威马、天际、高合、斯巴鲁、特斯拉等。除特斯拉之外,大多或是退出市场或是境遇不太如意无力参展。


除此之外,老牌跨国厂商丰田、本田等的展位面积都较之前有所减小,取而代之的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小米、极氪、智己、极越、阿维塔等。

当然,展位面积大小不能直接代表车企对本届车展的重视程度。即便是此前对转型最为保守的“日系三剑客”在本届车展也带来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新技术、新规划。如,日产汽车发布了为期四年的全新规划——“The Arc日产电弧计划”;本田汽车也没理由继续抵抗趋势,在车展开幕前一周发布了全新纯电品牌“烨”。

当日系车企对转型开始有所改观,德系品牌则是继续加码,尤其是伴随着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大众、宝马、奔驰等德系车企重申了对中国汽车市场的投资,电动化领域的举措则是重中之重。

如,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拟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以强化本土研发;宝马则宣布将对其沈阳生产基地追加200亿元投资,用于大东工厂的大规模升级和技术创新。


除此之外,本届车展另一看点便是部分零部件企业入驻主展馆。如位于E1馆的黑芝麻智能、E2馆的宁德时代和博世、E4馆的地平线(开了五场发布会)等,而其他类似于文远知行、商汤、大疆等零部件企业依旧在东、西四大展馆的副馆。这些变化,或意味着汽车行业整、零企业供应链关系也正在由垂直转向共生,正在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但上述与之种种,在本届车展首日都敌不过媒体对“红绿”两种颜色的趋之若鹜。

与传统汽车行业习惯在车展集中发布新产品,新技术不同,手机通信行业则更为遵循春秋两季自行举办发布会的节奏。因此,仅有一辆车且“大门紧闭”的小米汽车没有繁重的车展负担,而“串门”就成为了雷军在本届车展的“唯一”任务。

车展首日上午,雷军在小米展台发表了时长20分钟的演讲,人群把展台前前后后围了数十层,水泄不通,甚至吸引了W2展馆所有展台的目光。


发布会结束后,雷军便疯狂串场。据不完全统计,展会前两天雷军去了理想、比亚迪、蔚来、东风、奔驰、北汽极狐、小鹏等展台,为友商“站台”,相互点赞。每到一处,雷军和其他车企的互动都能引发线下围观,并在网上制造流量。

如,在理想展台雷军体验理想L6而衍生的“李想焊门”一梗,虽然是网友调侃的段子,但理想借“雷布斯”蹭一波流量是真的。毕竟,这是自MEGA失利后李想笑得最开心的一次。

除了雷军这一“行走的流量”外,本届车展另一“顶流”便是——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车展首日,周鸿祎现身多个汽车品牌展台并且一度爬上了东风汽车展区的一台越野车顶,成为本届车展唯一“车模”引来众多观众的围观。


值得注意的是,雷军也好周鸿祎也罢,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情绪价值。这就需要新能源汽车厂商通过品牌故事进行传递,创始人或公司高层在讲述品牌故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在网络平台上引发高关注拿下高流量后,才能为厂商终端门店带来更多试驾客户,门店销售对试驾客户进行长期跟踪,最终转化为厂商的真实销量。

深耕互联网多年的周鸿祎自然深谙此理,并亲自下场通过多种方式教哪吒汽车如何做营销。这也是今年4月份以来,长城汽车魏建军、奇瑞汽车尹同跃、吉利汽车李书福等多位行业大佬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深层次原因。

纵观本届北京车展,虽然不乏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布,但依旧不敌“红配绿”的周鸿祎和雷军,这两人几乎占尽北京车展的流量。这两人所到之处,身后定有大批媒体拿着“长枪短跑”跟随。而在这场热闹中,或许车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了,无论是哪家车企、哪个品牌,“流量”已经成为这届车展最关键的KPI。

展开查看更多

扉旅汽车

关注

今年的北京车展,理想展台异常的火爆,虽然L6在车展前就完成了上市,本次只是重复亮相,但对于很多人而言,L6的新车是第一次看到,这其中就包括了小米汽车的雷军和360的周鸿祎!

 


 

车展当天,红衣教主周鸿祎率先来到理想展台,与李想本人1V1的交流,尽管李想本人不停的安利,但周教主更多的则是以学习探讨为主,并没有选购的意思,当然,我们的想哥也没有打算送一台的想法。

但到第二天,雷总来了后就不一样了;相比于嘴炮周教主,雷总是实干家,作为唯二的两家在京新能源车企,小米和理想都有相互借鉴与学习的地方,当然,对比笨鸟先飞了2年的理想,小米则是初出茅庐的阶段!

客观的说,理想L6在20-30万的价位里,产品力的确很强,5米的中大型尺寸,近1400公里的续航,这点雷军表示肯定,在现场,雷军刚进入L6的后排,车门就被理想焊死

 


 

焊死的不光是车门,还有流量,雷军在车展现场就是移动的流量包,在L6车里一坐,配合李想的出镜,这段曝光按照媒体硬广计算,价值过千万!

展开查看更多

易车原创报道

关注

4月27日,雷军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发布一条视频,在回答逛北京车展期间有没有打算入手的新车时?雷军表示我去了理想汽车的展位,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给我完整的演示了刚刚上市的理想L6,我觉得那辆车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李想跟我介绍,理想L6内饰的豪华程度和座椅的舒适度都相当不错。雷军在视频最后表示,如果这条视频点赞过50万的话我就打算买一辆理想L6。截至当前,这条视频的点赞量已经达到79.7万。

展开查看更多

老林说车

关注

今年的北京车展特别热闹,大家的关注点仿佛都不在汽车上了,而是在汽车创始人身上,比亚迪的王传福、小米汽车的雷军、理想汽车的李想、小鹏汽车的何小鹏、蔚来汽车的李斌、奇瑞汽车的尹同跃、长城汽车的魏建军等,他们走到哪里,流量就在哪里,甚至宁德时代的曾毓群都秀了一波英语,这也能看出今年的汽车大环境不算好,要不然这些“大佬”也不会亲自“带货”了。

流量高的有谁?很多人说是“红花绿叶”,穿红衣服的是周鸿祎,穿绿衣服的是雷军,周鸿祎甚至都坐在车顶上了,东风猛士心想:你可多坐一会儿,这“泼天”的流量终于到了我这里!

雷军坐在理想L6上,李想一下子就把车门关上了,雷军明显诧异了一下,李想:人不多你就别出来了!

有人统计了一下,雷军在北京车展上至少走了5万步!他几乎把那些有知名度的展台逛遍了。网友调侃,雷总这是为小米SUV寻找“灵感”,看到劳斯莱斯后,拿出手机一顿咔咔咔。

除了这些“大佬”亲自站台外,今年的北京车展还有一点很特别,就是外国人特别多,难道说这些外国人想要了解一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吗?

忍不了我的好奇心,我逮住一个外国人用蹩脚的英语问了一下。

我:你为什么在这里?

老外:我是奇瑞的海外经销商,奇瑞邀请我们到北京车展

我:哇,这很酷!海外经销商多吗?

老外:大约3000多人,我来自安哥拉,是安哥拉的奇瑞经销商。

我:奇瑞在你们国家受欢迎吗?

老外:去年我们那里卖得最好的车型不是丰田和大众,而是捷途大圣,有人把奔驰卖了直接置换了星途,星途在我们那里是豪华品牌,要比丰田和大众卖得更贵。

老外的话让我十分意外,我无法想象奇瑞竟然在安哥拉那么受欢迎。

老外接着说:参观完北京车展,奇瑞还邀请我们到芜湖工厂去看一下,坐中国高铁去,他们向我们能保证,在北京车展上看到的奇瑞汽车,和在我们国家开到的汽车一模一样。

我心想,3000多人乘坐高铁,这是要“包场”吗?

通过和老外交谈,我终于知道了,今年北京车展的外国人特别多,这事儿还得赖奇瑞!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