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理想L6燃油

易车知识库 理想L6
进入知识库

路咖汽车

关注

另一款备受关注的车型,大众途观L PRO,北京车展开启预售,但未公布售价。按照目前途观L的定价规律判断,途观L PRO官方指导价会在25万级,结合大众目前的高优惠策略,终端售价会来到20万级。途观L PRO很可能作为一个标杆出现,中级SUV,带低成本智驾系统,如果售价能来到20万级,或能引领紧凑级智驾燃油车15万,中大型智驾燃油车25万这样一个趋势,实现燃油和插电混动智驾车型的价格平权。但途观L PRO的智驾水准与插电混动车型相比到底如何,是不是能够达到价格平权,效果也平权,就要看上市后用户反馈的效果了。

微信图片_20240425161433

从北京车展上看,目前市面上占主流的车型,B级和B+级,甚至C级车型相对偏多,也反映出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换个角度,上一轮价格战因比亚迪秦PLUS而起,北京车展后的价格战,可能因B级车而起了。毕竟B级车市,轿车依然是合资品牌的天下,SUV,中国品牌也没有稳赢合资品牌。同时,B级纯电市场,除特斯拉有着不错的需求,其余需求量较大的车,基本趋向在C级。所以,中国品牌想扩大市场份额,B级是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2b6d18e218d348e492eda3b9766c328b

当然,价格战并不意味着仅将价格向下打,有价格下探的,也有冲高的。鸿蒙智行享界S9首发,预估价50万元,但核心配置要等到夏天首发。近日,华为发布了全新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品牌“乾崑”,并宣布ADS升级到了3.0阶段。也就是说,享界S9的智能化配置,要比问界M9更强。而硬件方面,享界S9也将采用华为目前所有的顶级技术解决方案,这也是享界S9冲高的底气。高端纯电动轿车能够通过当下的最新技术,赋能产品价值,但除非持续更新,否则对于电动轿车来说,50万很可能是售价天花板,毕竟包括电池、智驾软硬件,电子电气系统的成本,要么维持稳定,要么持续下降,意味着,冲高不易,但降价简单。

微信图片_20240425161435

车展后的价格乱不乱,就看上面提到的,还未发售的车型,能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市场。

结语:

北京车展后,下一轮价格战或将开启,价格战再更新玩法,估计要等到广州车展了。当然,小鹏今天预告了MONA品牌,有引发价格战的能力,但会不会形成像比亚迪、特斯拉那种地震级的影响力,要看届时的效果了。

另外,燃油车虽没有复苏迹象,但能上智驾后,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冲击力,更何况,燃油车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但就像B级车可能决定价格走势一样,能觉得燃油和纯电玩法的,还得看混动的发展。

展开查看更多

车辙

关注

对此有一些观点甚至说,买燃油车已经成为了少数派,但我认为相差那么零点零几个百分点应该不至于被描述为“少数派”。但在一二线城市,或者年轻消费群体中,纯燃油车也确实有被不断边缘化的趋势。

我们从这周四(25号媒体日)即将开幕的北京车展也能看到,值得关注的新车里面,燃油车确实是少数派.

这是我们认为本届车展值得关注的一些新车,你可以看看里面燃油车占到几款。

展开查看更多

出行公路

关注

近年来,油价上涨确实给很多燃油车用户增加了使用成本;这也让部分准备购买新车的消费者,在购车前不得不再三思考一番,加之在中国市场叱诧风云的欧美日韩等海外燃油车企,近年来推出的产品并没有太大的技术革新,很难靠现有技术对创新发展的国产新能源形成“技术压制”。如今燃油车市场的低迷也反应了这一现象,主流合资品牌目前还能勉强维持,而一些小众合资和二线豪华定位的品牌,本就没有太多盈利,再受到新能源产品的强势冲击,干脆直接退市走人。

从数据来看,3月主流日系合资燃油车终端销量可以用溃败来形容,丰田品牌中仅有一汽丰田进入销量前10,位居第九榜,同比下滑7.2%。除此之外,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及东风日产均退出榜单前十。

虽然当前国内新能源车迎来了蓬勃发展期,加入造车阵营的企业也少,不乏传统中国汽车品牌的转型和新势力品牌的崛起,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并不是电池+四个轮子就完事了,多数国产主流品牌也都卯足了劲加大投入和对新技术的研发,单就上半场就已经有不少品牌被淘汰,例如:威马汽车、高合、恒驰、奇点等。反观合资品牌动作缓慢,在燃油与新能源之间反复横跳,早已经错过了转型的最佳时机。

而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竞争,不仅要对动力和能耗方面进行技术提升,还包括智能驾驶技术、互联网连接等领域的发展;如今的内卷也正是大家相互竞争、创新和改进的源动力之一,只要行业和车企们注重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领域竞争未来市场的天平将继续向新能源倾斜。

如今新能源汽车能够成为消费者购车优先考虑范畴,正是源于消费群体的认知改变,消费者不仅对硬件安全、续航、配置、智能化、驾驶体验和售后服务有着硬性需求,对车辆使用经济性同样有很大需求;以10万-15万级车型为例,多数同级合资燃油车,除了硬件安全和续航能勉强满足用户之外,在配置、智能化、驾驶体验、售后服务及使用经济性方面都不占优势;经过对比,消费者心中自有答案。


结语:

总的来看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但最终会比例会达到多少,还是要市场表现,燃油车市场份额出现大幅下滑,也并不意味着会变为0;小编斗胆猜测,目前市场对燃油车依然是有需求,相比而言,乘用车领域的变局更大,燃油车在被新能源完全替代之前,还将经历一段共存期,两者的角色互换,也凸显了中国绿色交通转型的成功。

展开查看更多

listter

关注

当下各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厂商几乎都拿出了看家绝活,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角逐的竞争场面到底有多么震撼,想必各位都已经看见了,在国内各大新能源厂商的不断卷技术、卷产品的情况下,像比亚迪等一系列国产新能源自主品牌,不仅先后做到了“油电同价”,更是做到了“电比油低”,给传统合资燃油车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产品销量每况愈下。

展开查看更多

松哥驾到6

关注

相信大部分关注汽车的用户都心里清楚,新能源汽车正在取代燃油车,但相信让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进度非常快速,已经进展到新高度。最近,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已达到50.39%,新能源批发渗透率50.19%,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你愿意成为购买燃油车的少数派吗?

不久前,许多新车主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车还需要不少时间,毕竟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然而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明显加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快速提升,目前基本可以确定,可以提前实现中国制定的2035年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相比于众多欧洲国家的新能源进度,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转型无疑是非常迅速的,甚至可以说是领先全球的。

燃油车颓势,日系车正在退场

燃油车的颓势比许多人想象中来得更快,合资燃油车终端销量堪称惨淡,日系车尤其如此。可以看到,丰田品牌中仅有一汽丰田进入销量前10,同比有明显下滑,其余日系品牌均为上榜,而比亚迪、吉利等多个国产汽车品牌不仅名列前茅,而且同比都有明显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日系车之外,韩系、法系车已经是小众的选择,甚至有合资燃油车品牌已退出中国市场,进而出现了经销商和门店的关闭潮,出现了不少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纠纷,有消费者因为交了钱拿不到车、售后服务无保障而进行维权。

燃油车终端销售不利的情况下,二手的合资燃油车自然也变得非常不好过。在不久前的《2023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中系那是,2023年二手车市场中的燃油车保值率下滑幅度较大,而新能源车型则相对来说好一些。此外,我们也能频繁在互联网上看到,二手车商力通过新媒体求生存,甚至发出二手车“烫手”的感叹。

新能源优势,领先技术改变体验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在如今加速取代燃油车,“技术压制”带来体验优势是核心原因。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就曾在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国际论坛进行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会持续走高,在未来3个月内可能会突破50%,现在来看果然是所言非虚。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同价位能带来更好操控体验。其中,插混在目前市场的优势尤其明显,它可以在多种模式间随意切换,既能带来纯电动的顺滑体验和强劲动力,也能解决一部分传统燃油车主的续航焦虑,在价格关口突破,有了“电比油低”之后,燃油车自然是难有招架之力,国产新能源汽车得以进一部分发展,在油转电进度上领跑全球。

相比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给予了用户更多选择,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续航更远且油耗更低的混动车或者能源成本更低的纯电车,不管是混动还是纯电,其能源成本都是明显低于传统燃油车,自然更受消费者的青睐。此外,依靠电信号的新能源车可以带来更快的响应速度,也能带来更强劲的动力,驾驶感受更丝滑。

新能源车不仅仅现在比燃油车有驾驶体验等方面的优势,而且随着进一步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替代燃油车的进展会加速。在技术上,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动力源的创新,还包括智能驾驶技术、互联网连接等领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在智能互联时代更能满足大量运算带来的电力需求;在消费者层面,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正在逐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在更多细分领域推出了相关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更多需求,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车的逆转以及逐渐取代。

总的来说,燃油车正在成小众,国产的新能源车正在凭借技术优势成为市场主流,这是无法避免的大趋势,与其当“鸵鸟”,不如拥抱新时代。在新的时代里,国产新能源车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是全球领先,用亲民的价格给予用户良好的体验,相信国产新能源汽车注定会成为全球汽车市场无法忽视的主流。

展开查看更多

给你说个车吧

关注

2024年4月,令人瞩目的一幕在汽车市场上出现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的里程碑。这一数据的背后反映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环保意识崛起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取得的巨大进展,也表现出了现在越来越少的消费者会选购燃油车,这是不是说明新能源汽车终将取代燃油车呢?

首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重要原因是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和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型车辆的需求逐渐增加。新能源汽车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零排放和低碳排放的特点,成为人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首选。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政策和补贴措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了更快的增长速度。

展开查看更多

汽车鉴闻

关注

抛开指标限制和税费减免政策,现在您选油车,还是电车?日前乘联会发布4月前两周汽车销售数据显示,乘用车市场零售量51.6万辆,新能源汽车零售量26万辆,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50.39%,另外新能源汽车批发量渗透率也达到了50.19%,这说明已经有过半消费者坚定的选了新能源汽车,燃油车消费则日渐式微。

其实2024年3月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中,比亚迪王传福就大胆预言了未来3个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即将突破50%,看来船夫哥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瞻果然名不虚传,市场脉搏把控也相当精准。

2024年3月汽车销量数据显示,合资品牌逐渐呈现颓势,多家日系合资品牌无缘榜单前10,并且如果您关注过最近几年的国内汽车市场,您可能也发现了燃油车4S店关店换新能源品牌的现象,并且已经有数家大牌车企已经退出国内车市,而国内车市中这些品牌的保有客户则陷入了维修难等困扰中。

还有影响消费者购车抉择的重要因素,即保值率方面,《2023年度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发布),2023年二手车保值率呈现普遍下滑趋势,燃油车型保值率下滑更明显,而部分品牌强势、产品力强势的新能源车型保值率则高到让人意外,国内车市二手车细分市场也开始变天了。

其实2023年国内车市已经内卷到全面混战局面,并且新能源汽车确实从“油电同价”开始向“电比油低”过渡,虽然选择纯电汽车或存在续航焦虑,但近年来国内充电网络基础建设进展迅速,并且使用电能确实比使用燃油成本更低,再加上电驱系统的先天优势,动力输出更强、NVH表现更好等,如果价格相同,消费者用脚投票理所当然,更不用说2024新能源汽车价格继续下探,其综合表现确实已经优于大部分燃油车了,至于充电的不便利,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能将就,毕竟燃油车也不完美,选择哪类车型无非是不同“取舍”而已。

相信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其安全性、充电速度、能量密度等呈现全方位提升,这些当然也会提升更多消费信心,我们现在是不是可以说了: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

展开查看更多

四驱小马达啊

关注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歌猛进,既得益于新能源政策一以贯之的支持,也得益于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艰苦奋斗,最终实现了对燃油车的“技术压制”,新能源汽车在动力、静谧性、智能化等诸多方面超越燃油汽车,并且这样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所以,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买燃油车的人就会成为真正的少数派,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

展开查看更多

晓生说车

关注

日前,我们通过乘联会最新数据得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50.39%,与此同时,4月前两周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同样超过了50%,而两项数据也表明新能源取代燃油成定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比亚迪王传福就预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三个月内就会突破50%,没想到这一预测成了现实,而且还来的如此之快,要知道,从2005年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才突破1%,2016年到2019年也仅仅来到5%,转眼间,2024年4月前两周时间就突破50%,可见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不得不说,比亚迪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凭一己之力撑起新能源汽车的“半边天”,不仅展示中国式发展的奇迹,更印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路径的正确性。另外,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易四方、云辇、DMO、整车智能等多项颠覆性技术的推出,更引领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同时,随着王朝、海洋、腾势、仰望、方程豹多品牌的矩阵布局,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也将带领中国汽车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多方位、全场景的用车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比亚迪在销量表现上依然强势,前3个月的累计销量分别为20.14万辆、12.07万辆和30.26万辆,累计销量达到62.45万辆。据了解,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目标会在去年302万辆的基础上,还要增长20%以上,按目前态势以及市场需求来看,不无可能。

同时,比亚迪在海外市场也十分活跃,3月份出口量达到3.85万辆,环比增长65%,同比增长188.7%,这是比亚迪连续第6个月出口量超过3万辆,而今年的出口量也将实现80%的增长。

另外,今年以来比亚迪“电比油低”派系的推出,进一步将传统燃油车逼到墙角,相信新能源汽车最终有望彻底担起乘用车市场大旗,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查看更多

Ted说

关注

这一现象不仅宣告了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与燃油车的衰弱,更是标志着我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一个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已然开启。

新能源汽车:从政策导向到市场驱动

早在2005年,中国便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之路。历经十余年磨砺,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才艰难突破1%。

然而,自2016年起,随着技术进步、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合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开始呈现出火箭般的增速。短短五年间,这一数字实现了十倍增长,提前11年完成了国家规划中设定的2035年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这样的增速,不仅是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成果的肯定,更是市场力量觉醒的生动写照。

燃油车:昔日王者的黄昏

在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下,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燃油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日系合资品牌,作为燃油车阵营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其市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颓势。3月,合资燃油车销量遭遇断崖式下跌,曾经的销量霸主如丰田等品牌,仅一汽丰田勉强挤入销售前十,且同比下滑明显,其余日系品牌如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及东风日产则纷纷跌出前十榜单。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市场挤压的缩影。

汽车停在车位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与此同时,合资燃油车经销商体系正面临批量关店潮,消费者纠纷与维权事件频发。韩系、法系等品牌因无法适应新能源浪潮,已逐渐边缘化,甚至部分品牌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这些现象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传统燃油车市场正遭遇结构性洗牌,曾经的辉煌难以维系。

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与市场认可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逆袭,关键在于其在技术、经济性、用户体验等方面对燃油车形成了全方位的“技术压制”。

首先,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系统、静谧性、智能化等方面已全面超越传统燃油车。尤其是插电混合动力车型,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动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凭借更高的能效、更低的噪音和更智能的交互体验,使得消费者在面对同价位区间车型时,新能源汽车往往更具吸引力。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优势显著。无论是纯电动车的低能源成本,还是插电混动车的超长续航与低油耗,都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日常使用中节省了大量开支。加之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效应的显现,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也在逐步接近甚至低于同级别燃油车,使得价格不再是阻挡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障碍。

再者,新能源汽车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出行选择。不同类型的新能源车型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长途通勤的纯电动车,到城市短途出行的微型电动车,再到兼顾燃油便利与电动节能的插电混动车,丰富的选择让新能源汽车更能迎合市场多元化需求。

最后,消费者心理认知度的攀升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消费者对其性能、使用体验、成本效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可。

新能源汽车正是通过不断累积的市场表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在与燃油车的竞争中实现了逆转。

新能源汽车的蝴蝶效应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不仅改变了汽车市场的格局,更对整个汽车产业乃至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形用户界面, 图表

描述已自动生成

1. 绿色交通转型的标志性事件

它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成为消费者出行的主流选择。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理念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实践,也彰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决心与成效。

2. 产业增长与升级的新引擎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也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系列变化为就业市场创造了大量机会,有力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3. 全球竞争格局的重塑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这场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王传福在2024年3月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准确预判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即将突破50%,这一预言在短短20余天内即变为现实,充分展示了比亚迪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比亚迪的成功,不仅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普及,其海外布局更使中国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为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聊天或短信

描述已自动生成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这一历史性节点,标志着燃油车时代的渐行渐远和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全面开启。在技术代差、成本优势、消费者偏好和政策导向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颠覆传统市场格局,引领汽车产业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