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Apollo RT6无人驾驶

易车知识库 Apollo RT6
进入知识库

智驾网

关注

配备8颗激光雷达,成本只有25万元,具备城市复杂道路的全无人驾驶能力的百度Apollo RT6为一款真正无人驾驶的汽车打造了蓝本,它弥合了低成本和高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开启了中国Robotaxi商业化运营的新篇章。

文丨智驾网 王硕奇、张鑫

编辑 | 小零

一款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7月21日),百度发布自研的第六代量产无人车Apollo RT6给出了示例。

这款具备城市复杂道路的全无人驾驶能力的无人驾驶汽车,有方向盘和没有方向盘两个模式,配备8颗激光雷达,但其成本仅有25万元人民币。根据规划,Apollo RT6将在2023年下半年小批量投入萝卜快跑试运营使用。

相比当前道路上大多数测试运营的以量产车改装为基础的无人驾驶车辆,其成本降低到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价格。这样的价格优势将大幅降低Robotaxi运营商的购车成本。

可以说,自Apollo RT6始,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从此要和改装车说再见了。

Robotaxi从底层正向研发的时代已经到来。

进入2022年,首先是4月28日,北京亦庄正式颁发了中国首批无人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牌照,为无人驾驶商业落地打开了一道门;随后6月23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并明确将于8月1日起实施。

作为国内首部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相关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明确指出,无人驾驶可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而条例中也专门提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可以不具有人工驾驶模式和相应装置,可以不配备驾驶人。”

这两款条文可以说为Robotaxi的生产制造和上路运营提供了法律依据。

而就在昨日(7月20日),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百度萝卜快跑首批25辆北汽极狐无人化车辆正式获准开展常态化付费出行服务。这标志着国内无人化出行服务从载人示范迈入商业化试点新阶段,继续为我国智能网联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推广做出积极探索。

在乘用车层面放开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在Robotaxi领域为其生产制造建立不同于乘用车的标准,这是今年中国相关管理部门探索积极的自动驾驶治理模式的突破性举措。

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念兹在兹的Robotaxi商业化似乎只剩政策的临门一脚。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现今Robotaxi动辄百万的造车成本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而如何平衡成本和技术的可靠性,对于任何一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都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高山。

就此而言,Apollo RT6的出现解决了这一悖论。

果真如此的话,Apollo RT6对于自动驾驶商业化产生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有望正式开启一个产业的大门。

就在刚刚,智驾网(ID:zhinengqiche)也现场体验了Apollo RT6,打开下方视频,就可以第一时间感受这台Robotaxi,到底会给未来的出行带来怎样的革命性的变化。

01.

RT6,国内首款基于无人驾驶正向研发的量产无人车

应用于共享出行服务的L4级无人驾驶汽车正从传统的乘用车品类中独立出来。

与我国深圳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类似,今年三月,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了一份长达155页的“最终规则”,取消了对配备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多项常规控制要求。

这份名为《无人驾驶汽车乘客保护规定》(occupant protection safety standards for vehicles without driving controls)的文件表示,在符合其他安全法规的前提下,无人驾驶公司未来可以制造并部署不具备方向盘的无人驾驶汽车。

允许没有刹车踏板和方向盘的车辆上路,意味着各国的监管部门要建立区别于一般乘用车、针对Robotaxi的独立碰撞评测体系。

解放Robotaxi在生产制造方面的束缚已成为鼓励自动驾驶发展的国家的共同选择,众多自动驾驶公司开始基于“无人驾驶”这一目标重新思考Robotaxi的制造逻辑,而不是改造现有乘用车的架构和功能。

像美国物流赛道的自动驾驶公司Nuro去年打造了一款车外安装安全气囊的无人驾驶配送车型,这种思路旨在强化对行人的保护。

Apollo RT6可以视为中国科技公司基于无人驾驶场景正向研发打造的第一款真正的Robotaxi。

它的关注点更关注乘客的体验,而不是司机或者主驾驶位对车辆的掌控。

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两点:

其一、RT6定位于面向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场景;

其二,强化乘客乘坐的体验,如上下车方式、座椅布局、前后排交互体验等。

简单的理解即是,依赖自动驾驶能力,Apollo RT6以服务乘客为核心构建造车逻辑,实现对乘客出行、游戏、社交和工作场景的多元化服务,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给乘客极致的体验。

这样的结果即是,Apollo RT6在外观与驾驶舱内的设计上与传统乘用车有了根本不同。

在外观上,Apollo RT6更像是一种SUV和MPV跨界的新物种,在有限的车身尺寸中,最大程度地保持通过性的同时追求极致的空间表现。

Apollo RT6的长、宽、高分别是:4760mm、宽1870mm、高1650mm。

按照百度自己的话来说就是A级车的尺寸,B级车的空间,C级车的体验。

从我们实际体验来说确实也是这样,轴距2830mm本是A级车的标准,但是Apollo RT6却拥有独立航空座椅和腿撑。

这样的表现显然是通过灵活的前排布局实现的。Apollo RT6可选择有方向盘和取消方向盘两个版本,可以实现从当前有驾驶者向完全无人化运营过渡。

取消方向盘的版本彻底释放了前排空间。百度为此提供了前排模块化可选配置,可以是座椅、售卖机、办公桌、游戏机行李架,甚至是冰箱、零食柜等设备, 为乘坐者提供了多重场景形态及车内生态。

另外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辆,采用了电动侧滑门设计,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蓝牙连接或通过密码输入方式进出。

同时,其前大灯采用了灵犀灯语,可方便乘客识别并与其交互交流。

在实现这些全新设计的同时,百度另一项进步是在控制成本的同时,通过车规、量产、全冗余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稳定性。

首先是智驾系统,Apollo RT6搭载了Apollo最新一代无人驾驶系统,具备比上一代车型更强的L4级自动驾驶能力,具备城市复杂道路的全无人驾驶能力。Apollo OS是拿到业内第一个自动驾驶车规级的功能安全ASIL D认证的智驾系统。

其次是硬件,激光雷达的数量和传感器的数量以及算力都达到了目前Robotaxi的配置之最,同时因为是从底层自主研发,传感器与车辆外观结合更自然,Apollo RT6的龙骨天窗结构与顶盖传感器套件实现了高度的集成一体化设计,这是其它改装Robotaxi所达不到的优势。

Apollo RT6采用雷视融合方案,全车配备38个车外传感器:

包含8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摄像头,可实现1.8倍环视感知覆盖,超过200米远距感知,整车算力1200Tops,超过了所有的量产车型。

同时,RT6打在了业界首创的七重全冗余的整车系统,即电源冗余、通讯冗余、L4级冗余制动系统、L4级冗余转向系统、架构冗余、计算单元冗余和传感器冗余。

可以说,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在某一方面或部分运转失灵的情况下,车辆仍可正常行驶。

而如果真的遭遇突发状况,遭遇碰撞事故,Apollo RT6采用的正向研发超高强度笼式车身设计以及面向后排空间的强化安全保障,实现了安全防碰撞五星等级。

以上诸种配置得出一个25万元的成本造价,是不是会引发各种怀疑?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就是基于自研,让百度相比改装车辆,可以去除对于共享出行不必要的配置,并且从生产端进行全程把控,对于成本和溢价的控制也会更加严格。

百度Apollo RT6所说的正向设计,是从平台开始,百度即针对出行市场进行特定化的研发,据了解,百度Apollo RT6使用的全新平台叫做阿波罗星河平台

Apollo拥有星河平台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一平台与吉利SEA浩瀚平台、大众MEB平台等车企的不同在于,阿波罗星河平台专为无人化而生,在传统车辆工程平台的基础上,增加面向无人驾驶的传感器、域控制器、线束、冗余等设计。

平台的意义已经在各大品牌的车型中得到验证,每一个特定平台都会为特定的一系列车型大幅度降低成本,星河平台就是为无人车而生。

据了解,RT6的25万成本中,车体的成本占四成,智能化部件的成本占六成。车体成本占10万元左右,更多的钱留给了智能化,这就是RT6的玄机。

而规模化运营的能力,一直是百度的强项,截至目前,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订单量超100万,百度已坐稳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如此大的体量可以让其通过规模化分担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

高安全、高质量、25万元低成本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是这样诞生的。

02.

25万的整车成本对于Robotaxi市场是一种降维打击

百度去年发布的第五代Robotaxi的成本是48万元,比之前那些百万造价的无人车低了太多。

但没想到的是48万元只是成本降低的一个开始。

在一年的时间内,成本几乎再次下降了一半。

相较于国内主流的无人驾驶企业,25万的成本究竟有多恐怖?

我们可以算一笔帐。

目前,主流的无人驾驶汽车企业最新一代车型依然以改装传统乘用车为主,主要改装车型有蔚来ES8、丰田塞纳、雷克萨斯RX、红旗E-HS3和少部分国产品牌电动车,在仅考虑车价的情况下,大部分车型也已经超过Apollo RT6宣称的25万元的成本。

而结合当前市面上价格最低的一万美元传感器改装方案计算,以上诸多Robotaxi的整车成本更将大幅度超出百度Apollo RT。

基于这样的成本优势,终于让Robotaxi与网约车相比具有了运营优势。

网约车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司机成本、车辆折旧和日常运营成本(加油充电、保养清洁、保险等)。其中司机成本占比最大,占50%,而Robotaxi的商业化逻辑成立的前提即是打车费用低于网约车。

这意味着在AI完全代替司机实现了零人工成本之后,随着Robotaxi的车辆成本与网约车成本接近,Robotaxi的商业模式具备了实现的基础。

按照5年运营周期计算,以一线城市为例,不算车辆费用,网约车司机月成本为8000;而Apollo RT6最大的优势是没有司机,单车25万每月的成本仅为4100元左右。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我们把自动驾驶车的成本,降低到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一辆普通新能源汽车价格。成本的大幅下降,让我们可以在全国各地部署上万辆无人车。未来打无人车要比现在打车便宜一半。”

打车便宜一半,意味着Robotaxi在运营上有了成本优势。

探索经年的Robotaxi真的来到了商业化运营的临界点了吗?

Apollo RT6是不是那把打开无人车大范围的商业落地的钥匙?

百度已经许下了这个愿望。我们希望百度的梦想成真。

03.

Apollo RT6开启人机共处时代?

今年,中国多地正在为有序开放L3级乘用车上路和L4级Robotaxi正式商业化运营做好准备。

在Robotaxi层面,以百度为首的自动驾驶公司和众多城市之间开启了良性互动,同时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开始接触、体验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早已不再是新鲜事物。

百度Apollo已在10个城市完成了部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同时百度也没有封死向C端消费者出售Apollo RT6的可能。

随着Apollo RT6的规模化布署,当数十万台无人驾驶的Robotaxi正式融入我们的生活。

展开查看更多

牛车网

关注

近日,有消息称首款以L4级自动驾驶标准设计的无人驾驶量产车型——百度Apollo RT6已经正式登陆了9月的中国工信部名录,并且即将落地。

编辑查询了第37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后证实,确实又一款与Apollo RT6外观相同的车型已经完成了申报,其制造企业为江铃新能源,商标为颐驰牌。

此前,百度押注的首款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为集度、后因合作问题,归为吉利操刀,百度变成了最大供应商。现在百度开始押注江铃,继续量产高等级自动驾驶汽车。

从技术来看,这款颐驰牌的Apollo RT6是否又能够达到无人驾驶的预期?

从目前的工信部资料上看,Apollo RT6尺寸为4765x1886x1715mm,轴距为2830mm,整体整备质量为1875kg,总质量为2175kg。

同时在产品名称方面,该车型是一款换电式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在此前Apollo RT6的发布会上,百度集团副总裁李震宇也表示,该车型将会介乎与SUV和MPV之间,主打乘坐体验。

之前在发布会上,百度展示了Apollo RT6的侧滑门,以及后排独立座椅,模块化的前排等等。据悉,该车型的模块化前排将支持座椅、售卖机、办公桌、游戏机等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而在申报图上,可以发现申报车型的前排安装了座椅,同时其申报的成员数量为4人。因此模块化前排可能会被取消。而且根据目前的法规要求,该车型仍然是以驾驶员为核心,因此包括方向盘,后视镜等基础驾驶设备仍然会得以保留。

三电层面,此次新车的制造商为江铃新能源,并且悬挂其LOGO,其使用的动力电池类型为磷酸铁锂电池,制造商则是有着长城背景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除此以外,此次新车型的点击供应商为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其最大功率为110kW。

最重要的智能化方面,此前,李震宇曾表示,Apollo RT6是集合了车规,量产,全冗余的智能驾驶量产车型,并且具备了城市复杂道路的无人驾驶能力,成本仅为25万元。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