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大众ID.驾驶

易车知识库 大众ID.
进入知识库

车文频道

关注

舒适配置方面,ID.纯享版正副驾驶都是电动座椅,表面为真皮和织物混搭覆盖,主驾驶座椅可以实现6向调节,对于长途驾驶更加友好。此外,ID.纯享版还搭载了温度分区、空气过滤以及车载空气净化器等配置,不但可以提供舒适宜人的温度,还能提供更纯净的空气,尤其是在病毒肆虐的冬季,可以给乘客带来更多福利。

元PLUS提供了主驾驶座椅电动调节,但是副驾驶的电动调节需要更高配置车型才会搭载。主驾座椅可以提供前后、靠背和高低等多项调节,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在后排温度控制方面,元PLUS仅有后座出风口,没有温度分区,没有空气过滤,也没有车载空气净化,在舒适度方面确实差距明显。

驾驶感受和智能配置对比

对于一款面向青年消费者的车型,驾驶感受和驾驶品质同样重要。

ID.纯享版前悬为麦弗逊式,后悬为五连杆式独立悬架,采用后轮驱动。底盘调校扎实厚重,典型的德系车驾驶质感。同时重心很低,抓地力更强,驾驶平稳。这0-50km/h加速仅需3.1秒,关键时刻瞬间提速;转弯半径则仅有4.85m,小窄路上可以实现轻松调头,可以说灵活又好开。

元PLUS底盘结构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挂,采用常规前轮驱动。实际驾驶中,元PLUS转向和底盘调教轻灵好开,可以有效控制高车身带来的过弯侧倾,也很容易上手。加速性方面,零百加速时间仅为7.3秒,超过了很多级别更高的燃油车。

在智能驾驶对比方面,两款车型差异明显。ID.纯享版搭载了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道路交通识别等,既可以实现对于前后速度调节,也可以实现对于左右方向的控制。即便在严重堵车高峰期,也可以告别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开起来轻松惬意。

元PLUS智能驾驶配置略差,仅搭载了定速巡航,在高速行驶可以适当降低驾驶疲劳,更先进的自适应巡航以及车道保持辅助,需要配置更高车型才会搭载。不过元PLUS搭载了遥控泊车,也算略微弥补了一点短板。

安全性能对比

在青年消费者非常在意的安全性方面,两款车型有着明显温差。

ID.纯享版在安全方面表现优秀。被动安全方面,全车超过29%的热成型钢板,打造钢筋铁骨的堡垒。标配6个安全气囊,组成一道环绕气墙,即便发生事故,也可以降低对乘员的伤害。ID.纯享版还搭载了前后雷达,让驾驶员对于周围环境潜在危险更加了解;甚至还配置了缺气保用轮胎,即便是高速上发生爆胎,也可以安全无虞的正常行驶,避免了爆胎后车辆失控的潜在危险,同时也避免了等待救援的疲惫尴尬。

尤其在电池安全方面,按照国家标准仅有18项电池包测试要求,ID.纯享版则搭载新一代宁德时代电池包,电池包经过水深火热般的197项苛刻的安全测试,测试项目远远超国国家标准。智能安全方面,ID.纯享版不仅搭载了车身稳定控制,还搭载了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和疲劳驾驶提醒等配置。尤其是主动刹车,即便驾驶员万一分心走神,在可以在判断发生碰撞前自动减速,保卫行车安全。

总之因为一系列铜墙铁壁的安全结构和配置,ID.纯享版原型车ID.4拿遍全球安全大奖,充分体现了全球各界对于ID高安全性的充分认可。

北美:IIHS碰撞测试全优Good*;

美国:NHTSA碰撞测试5星*;

欧洲:E-NCAP碰撞测试5星*;

*备注:以上测试使用车型为海外版 ID.4。

作为比亚迪王朝系列主力纯电SUV,元PLUS虽然没有ID.纯享版那么优秀的成绩,基本安全还是得到保障,车身结构85%使用了高强度钢,其中超高强度的热成型钢占比11%,虽然不如ID.纯享版,基本结构方面也没有问题,无论是碰撞还是翻滚,高强度的车架对乘员的保护能力也更强。

在安全配置方面,元PLUS搭载了4个安全气囊,包括主副驾气囊和前排侧气囊,对于前排保护更为周全。智能安全配置方面,元PLUS略显简陋,仅搭载了基本的车身稳定控制和后雷达,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和疲劳驾驶等非常重要非常实用的安全配置,需要更高配置车型才会搭载,约略令人遗憾。

展开查看更多

人汽

关注

除了以上测试,还有快充寿命测试和驾驶工况寿命测试等等。以后者为例,大众汽车的目标是确保8年或16万公里后电池容量保持率仍高于70%。

可以说,大众汽车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到了。不过,意犹未尽的它还为未来的车主提供了最后一道防线:8年/16万公里电池质保服务。

这就是传统车企的老派做法。作为历史和当下的汽车业巨头,它们对新事物抱持敬畏之心,一旦开启新业务,没有把握的事也一定要尽量做到有把握。

现在大众汽车将老经验带到了新赛道,包括并不限于曾经擅长的主被动安全。在智能化的语境下,大众汽车的主动安全,也更多体现在ID.家族搭载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上。

图片

以IQ. Drive智驾管家为例,其包含的Travel Assist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Lane Assist车道保持系统、Trigger Lane Change智能变道系统、Front Assist前部安全系统和Emergency Assist紧急辅助系统组成了一个“智驾全家桶”,日常驾驶中的疲劳、分神以及各种紧急情况都能自如应对,相当于身边多了一个机灵又不絮叨的“老司机”,可靠又安心。

尤其实用的是,Front Assist前部安全系统带有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当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变道,或偶遇骑行者和行人突然进入车道时,若驾驶者没能及时做出反应,ID.会触发主动安全功能。

通过前部多功能摄像头和ACC毫米波雷达,ID.车型最高可在60公里/小时左右的速度探测到前方同方向减速或静止的车辆及行人,对驾驶者进行提示并及时介入制动,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损害。

图片

Emergency Assist紧急辅助系统也很实用。它能够在驾驶辅助开启的状态下监测驾驶者是否处在正常驾驶车辆的状态,并通过系统提示音和轻微点刹等方式来提醒驾驶者接管车辆。

一旦系统发现驾驶者仍未能恢复驾驶,车辆将通过车道保持系统和自适应巡航等驾驶辅助系统,控制车辆逐渐刹停在本车道内,点亮紧急情况警示灯并解锁车门,同时SOS紧急呼叫功能将主动联络呼叫中心以确保驾驶者安全。

被动安全就更无需多言。作为传统车企的脸面,高强度的车身是必选项,严苛的碰撞试验也是必修课,大众汽车ID.家族车型的安全性在中国权威碰撞测试中也都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图片

值得一提的倒是,大众汽车在电动汽车设计上的坚持。比如,电动汽车的拉风设计之一——隐藏式门把手,实际上这是个很鸡肋的设计,但电动时代的审美没人敢质疑,大众汽车做到了。

仍旧是传统车企的作风,它没有一棒子打死这个设计,而是将之改良为半隐藏式门把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一旦发生事故便于外部救援。这当然是道路上的血泪教训得到的启发,然而敢于挑战时代审美的仍旧是老家伙们。

图片

因为,这些见惯风雨的巨头们深刻认识到,汽车无论如何发展,仍旧是人的驾驶工具,人类的生命才是重中之重。

展开查看更多

智电出行

关注

近日大众汽车举办了ID.GO安全实验室活动,从主动安全、被动安全、电池安全三大方面,全方位展示了ID.家族的安全实力。即将在今晚上市的ID.7 VIZZION在此基础上继续进化,首发搭载智能变道系统,进一步提升ID.家族的智能驾驶辅助体验。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1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2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3

主动安全

相比国内新势力品牌相对激进的驾驶辅助方案,ID.家族搭载的IQ.Drive智驾管家,延续了大众汽车不盲从、不激进的风格,以靠谱和实用被用户认可。 IQ.Drive智驾管家包括 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 车道保持系统、 智能变道系统、 前部安全系统以及 紧急辅助系统。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4

毫米波雷达、倒车雷达、高清摄像头

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在城市拥堵路况、高速路况,缓解驾驶者压力; 车道保持系统可以使车辆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当车辆偏离当前车道时,方向盘会震动提醒驾驶者,并适当调整方向角度; 智能变道系统在驾驶者拨动转向拨杆时,系统会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在合适时机自动完成变道。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1

360°摄像头

前部安全系统带有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最高可在65km/h的速度内探测到 前方同方向减速或静止的车辆行人,以及 骑行者和行人突然进入车道内, 车辆将 对驾驶者进行提示并及时介入制动。

紧急辅助系统能够在驾驶辅助开启的状态下,监测驾驶者是否处在正常驾驶车辆的状态,并通过系统提示音和轻微点刹等方式来提醒驾驶者接管车辆。如驾驶者仍未能恢复驾驶,车辆将通过车道保持系统和自适应巡航等驾驶辅助系统,控制车辆逐渐刹停在本车道内,点亮紧急情况警示灯并解锁车门,同时SOS紧急呼叫功能将主动联络呼叫中心以确保驾驶者安全。

被动安全

大众ID.家族在安全标准的设定上,遥遥领先于国家标准。严格按照新版C-NCAP(2021版)、 中保研C-IASI标准进行设计研发。ID.3、ID.4 X、ID.4 CROZZ、ID.6 CROZZ分别在中保研C-IASI、新版C-NCAP(2021版)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6

ID.家族车身采用高刚性设计,关键部位使用抗拉强度约2,000兆帕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和飞机起落架相当,能够减小碰撞对乘员舱的侵入。 除强化的车身结构外,位于车身下侧门槛内的特殊铝 制型材,还能够为电池包提供侧碰缓冲,尽量避免碰撞造成的电池形变, 或以此引发的其他安全隐患。

对于轻型碰撞或事故,ID.家族的大量吸能设计能够保护行人安全,前保险杠的横梁结构,能够防止行人卷入车底,减轻人身伤害。车身的其他防撞零部件也满足维修经济性的需求,减少轻型碰撞或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7

燃爆式安全带

在发生 碰撞时,ID.家族带有管状燃爆装置的三点式安全带,从两个方向束紧前排乘员的肩部和腹部,让乘员更好的固定在座位上,与安全气囊配合减小碰撞带来的损害。车辆在初次碰撞后如果未能及时停止,多次碰撞预防系统将主动介入,提供主动制动并尽快刹停车辆。

若车辆发生严重碰撞,在150毫秒内,会通过传感器识别状态,解除车 门锁止后,安全气囊和电池包内部的负极控制器断电燃爆装置才会被激活; 车窗、天窗自动关闭,并留有5厘米安全缝隙,防止安全气囊打开瞬间车内气压瞬间升高对乘员耳膜造成损害; SOS呼叫系统采用独立供电,确保 为用户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电池安全

作为电动车,保护电池安全绝对是重中之重。ID.家族对电池系统配备了多项安全保护措施,并提供8年/16万公里电池质保服务。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8

电池模块、3D云母隔热片

ID.家族的铝合金电池包下壳体为蜂窝设计+结合型材横梁及纵梁的焊接形式,底部一体冲压成形的高强度铝质护板,保护电池包免受路面坑洼磕碰、飞石等冲击伤害。 电芯之间使用在太空出舱服中所用到的气凝胶材质隔热, 电芯泄压阀上方 采用3D结构云母片,拥有更好的抵抗高温冲击和绝缘防护性能力。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9

模块管理单元(左)、电芯管理单元(右)

电池管理系统(BMS)带有热扩散监测功能,在遇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用户做出警示;在发生高压短路时,系统会主动切断高压系统电源,降低热扩散风险。 此外高压配电系统结合整车碰撞信号监测,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主动切断高压回路,尽可能避免高压电池短路带来的风险。

大众ID.家族主打3大安全ID.7 VIZZION首搭智能变道-图10

负极燃爆器

在电池耐久性方面,ID.家族在国际常温电池组寿命测试条件下,经500次循环充放电测试后,电池容量保持率为97%,高于国标90%的标准。45℃高温、10℃低温循环寿命测试后, 电池容量保持率均能高于80%。 经不同充放电组合800次快充放电循环以验证耐用性。驾驶工况确保8年或16万公里后电池容量保持率仍高于70%。

展开查看更多

车同轨WH

关注

无论是上汽大众还是一汽-大众旗下的ID.系列车型,能够在汽车消费市场存活下去,一定是有其出色的特点。这也是80岁的大众汽车生来就具备的东西——驾驶

因为前后的四轮四角设计,成熟的电气化技术,ID.系列的车内空间布局尤为宽敞,可以强化更好的操控感,同时带来出色的乘坐空间。这也是为何ID.3的车长仅4261mm,轴距却能达到2765mm的缘故。MEB带来了出色的空间布局规划,也让车辆的重心分配更贴合50:50的轴荷比。再加之本身电池包就铺设在车辆底部,重心低,重心稳,行驶质感也会大幅度上升,在高速驾驶时会明显地感觉到大众ID.系列带来的驾驶信心。无论是极限的入弯,还是出弯,都会不自觉地感觉成熟与稳重。

底盘同样是大众MEB平台的特色,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五连杆式独立悬挂。保障了德系品味的一致性,低速工况下,过滤细碎滤震非常干脆,路感回馈几乎没有。但是到了高速场景驾驶下,又能够明确的感知路面的情况,但是没有丝毫开大车的坐船感,反而是轿车般的贴地与沉稳,底盘的厚重确实体现的德国人对这款车花费了不少功夫。

展开查看更多

每日车讯

关注

在这一方面,大众ID.家族拥有丰富的科技与配置,比如Travel Assist 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它能够像“老司机”一样辅助驾驶员,缓解长时间驾驶的压力。而Lane Assist车道保持系统则能让车辆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当车辆偏离当前车道时,方向盘会震动提醒驾驶员,并适当调整方向角度避免车辆意外驶出本车道,防止对侧后方来车造成干扰。



再比如说带有自动紧急制动功能的Front Assist前部安全系统,当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变道,或偶遇骑行者和行人突然进入车道,如果驾驶员没能及时做出反应,ID.会触发主动安全功能。通过前部多功能摄像头和ACC毫米波雷达,ID.最高可在65公里/小时速度内探测到前方同方向减速或静止的车辆及行人,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并及时介入制动,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损害。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细节”的主动安全配置,比如ID.车型上搭载的IQ.Light LED矩阵大灯,可以自动调整远光灯的照明形式,在照亮黑暗道路的同时,降低对其他车辆视线的干扰,不对前方车辆造成眩光,提升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而位于仪表屏前方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 AR HUD),则会将导航、巡航、车道保持以及与前车距离等关键指示信息与道路进行实景融合,驾驶员只需按照指示标识就能够直观看到关键行驶信息,无需转移驾驶的注意力。


NO.2 被动安全


什么是被动安全呢?就是当紧急状况已经无法避免,但是能够在事故发生后尽可能保证车内安全和救援的安全系统。


首先,大众ID.车型注重基础的“牢固”,在关键部位使用抗拉强度超过1,200兆帕的超高强度热成型钢,和飞机起落架相当,座椅下方的横梁强度超过1,900兆帕,能够减小碰撞对乘员舱的侵入,也能够为高压电池系统提供额外的防护。




如果碰撞来自侧面,除强化的车身结构外,位于车身下侧门槛内的特殊铝制型材,还能够为电池包提供侧碰缓冲,尽量避免碰撞造成的电池形变,从而引发其他安全隐患。


在碰撞发生时,除了安全带束紧装置外,ID.还为前排乘员的安全带全新装配了管状燃爆装置,装配在前排外侧B柱下方的安全带地板固定位置,在碰撞发生的瞬间触发,并与安全带束紧装置配合,从两个方向束紧前排乘员的肩部和腹部,让乘员更好的固定在座位上,并与安全气囊配合减小碰撞带来的损害。



另外,在较为严重碰撞发生的150毫秒内,车辆会通过传感器识别状态,解除车门锁止后,燃爆装置才会被激活,以保证安全及后续救援。


此外,当车辆在高速状态发生紧急情况时,初次碰撞后如果车辆未能及时停止,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功能已被触发并无法二次发挥作用,车辆继续行进造成的碰撞可能会给乘员带来更多伤害。ID.通过传感器和制动单元(ESC、ESP)的配合,在初次碰撞后提供主动制动并尽快刹停车辆,降低安全风险。并且当事故发生后,车辆即使断电也不影响SOS呼叫系统,因为它拥有独立供电。


值得一提的是,ID.的被动安全设计还充分考虑了道路参与者的安全和维修经济性,上汽大众ID.4 X就在中保研C-IASI测试中获得全部四个项目的优秀(G)评价。


NO.3 电池安全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事故高发区”,那么对于这块“硬骨头”,大众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大众汽车ID.家族的电池系统经过了深思熟虑,拥有如“巧克力”般的模块化布局,电池下壳体内整合了独立的水冷散热管路和先进的热管理系统,通过与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控系统(RTM)配合,保证电池始终工作在最佳温度区间,充分考虑到电池的安全和耐久使用。为了打消用户的顾虑,大众还为用户提供8年/16万公里电池质保服务。




而作为车身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大众汽车ID.家族的电池系统下壳体由坚固的铝制型材制成,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各种使用场景以及最重要的用户用电安全,增强车身刚性,在碰撞时为电池组提供充分的保护,提升行驶质感。另外,电池包的封装严密,能够达到IP68、IP6K9K级别的防尘和防水标准,轻松应对日常驾驶的多种天气环境。

展开查看更多

壹车讯

关注

在综合考量的情况下,大众也开始迫切想要一个,可以稳住品牌号召力的支柱。小鹏汽车作为国内本土知名度极高的造车新势力。它从驾驶、调校、NVH、三电等多维度来看,相比于大众的电动车,可谓是在综合实力方面做到了碾压大众ID. 系列。

除此之外,当代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在这几年以来也出现了巨变,很多国内智能电动车用户在选车时,往往都非常注重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等方面,而这些需求也恰恰是大众ID. 系列的能力短板。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的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等方面的能力,恰好也是小鹏汽车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小鹏汽车的崛起也正是凭借着在电动智能领域的积极布局,成功地为自己打上了“智能化”标签。

另外,身为资深的“技术控”,小鹏汽车如今还成功构建起了基于自研算法的本土化高速NOA和城市NOA的落地方案。所以,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层面,也同样具备了本土化数据的优势。

展开查看更多

电动湃

关注

一些基础应用还好,但如果是现在更热门的自动驾驶等高阶技术,MEB平台明显捉襟见肘。大众后续的SSP新能源平台,则要跳票至2030年。

接连撤换全球总裁与中国总裁的大众汽车,已经等不起了。

再说回小鹏汽车,这两年也是蹒跚而至,日子并不畅达。

小鹏汽车出现交付量的明显下滑,是在2022年的第三、四季度。尤其是第四季度,小鹏只交付了22204辆汽车,同比下降46.8%,环比下降24.9%。

直到今年6月小鹏G6推出后,销量才稍有起色。

综合网上的消息源来看,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的谈判工作早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经开始了,未来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将基于小鹏G9的电动车平台和软件联合开发。

在双方合作中,小鹏汽车将贡献整个平台以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大众汽车则将提供全球领先的工程和供应链的能力。

至于执行层面,则是整个合作过程中最有趣的一个话题。

几乎可以预见的是,已经拥有MEB平台,并且在各自领域打得难分难解的南北大众大概率不会趟这次浑水。

那,另一个选择,就是此前“雷声大、雨点小”的大众安徽了。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中国在5月31日,在安徽合肥市注册成立了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据悉,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将成为大众与小鹏汽车在技术开放领域的具体合作主体。

根据规划,这里将有超过2000名研发及采购专家开展全新智能网联电动车型的相关工作。

同时,依托于大众安徽打下的基础,大众在安徽已建成了成熟的配套供应链体系以及完善的智能驾驶测试场地。

只是,大众安徽已经在今年建成了国内第三家MEB工厂,并将在更入门的消费市场投产相关车型。

所以,究竟是在大众安徽工厂再开辟一条产线,还是小鹏“代工”新车?值得关注。

同样的,“大鹏”汽车的销售渠道同样值得吃瓜群众围观。想要南北大众接受这个根不正的私生子绝无可能,况且这两家之间就存在着很深的芥蒂。

有可能的选项之一,还是需要依靠大众安徽重新建立的销售渠道。

哦,对了,大众中国自己还有大众进口车的销售渠道,或许也可以作为备选?

不可否认的是,财大气粗的大众汽车并不缺钱。

此前大刀阔斧地开掉了软件部门CARIAD绝大部分高管,先前的投入就算“打水漂”了。不过,事实上,与中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相比,CARIAD团队在新时代的智能化面前,确实没有任何建树。

大众汽车缺的,是能够快速提升其在智能化领域发展的"现成技术"。

大众汽车此番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无疑是为了在中国市场打造适用于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全新本土化平台,其目的是推出更多「在中国、为中国」的车型,从而满足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客户群体以及市场需求。

同时,7亿美元的投资,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则多少有些雪中送炭的意思了。

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仅为18230辆,比去年四季度还要少了 17.9%。毛利率更是不容乐观,第一季度仅为 1.7%。

对比其他新能源车企,理想今年一季度毛利率为20%,特斯拉 19.34%,比亚迪也有17.86%。

如此大的销量滑坡,加上成本控制能力的不足,让小鹏汽车的财务受到了明显影响。

财报显示,自成立以来,小鹏汽车持续亏损,截至今年一季度,小鹏的累计亏损已经达到了276.84亿元。

而在资本市场上,美东时间7月26日美股开盘,小鹏汽车股价直线拉升,最高涨幅一度超过 42%,达到21.83美元,这是小鹏汽车近一年来的最高股价。

收盘时,小鹏汽车股价有所回落,但仍达19.46美元。

大众送的是“炭”,但连动了资本市场释放出洪流般的信心。

信心有了,同时,小鹏也算完成了技术变现的“一小步”,把自身在智能化层面的投入,通过资本和技术合作的方式换成现金流,有名有利。

当然,背后被认可的,是小鹏汽车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了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等方面。

有一说一,“智能化”这个标签,小鹏的烙印足够清晰了,也有了充足的认知基础,不限于用户,更不限于竞争对手们。

对于大众汽车来说,尤其关键的是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

毕竟,从技术能力上来看,小鹏汽车已经成功构建起了基于自研算法的本土化高速NGP城市NGP的落地方案;同时,为了这个方案,小鹏汽车还专门打造了一个算力规模达600 PFLOPS的智能驾驶计算中心,来处理本土化数据。

同时,作为一家中国本土新势力车企,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层面也具备数据层面的本土化优势。

这样的能力和优势,是大众汽车集团很难在短期内通过研发投入拥有的——而与小鹏汽车的合作,无疑可以让它更好地绕过这些重重的限制,但同时依旧能够面向中国市场推出具备智能驾驶能力的车型。

展开查看更多

车行生活

关注

活动现场,大众汽车专业讲师介绍了ID.家族车型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方面的满满“黑科技”。主动安全方面,ID.所搭载的各项智能配置,让驾乘更加舒适、便捷和自然。其中,Travel Assist 全速域驾驶辅助系统,能像“老司机”一样辅助驾驶员,无论城市拥堵路况,还是高速路况,都能缓解长时间驾驶的压力。驾驶者可以轻松释放双脚、双手,甚至闭眼打个盹——因为Lane Assist车道保持系统让车辆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车道中间行驶,当车辆偏离当前车道时,方向盘会震动提醒驾驶员,并适当调整方向角度避免车辆驶出本车道,保证行车安全。

在自动紧急制动功能的加持下,当前方车辆突然减速、变道或偶遇行人、电瓶车等突然进入车道,如果驾驶员没能及时踩刹车,ID.会触发主动安全功能,自动刹车。据介绍,ID.最高可在65公里/小时速度内探测到前方同方向减速或静止的车辆及行人,对驾驶员进行提示并及时介入制动,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损害。同时,ID.搭载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将导航、巡航、车道保持以及与前车距离等关键指示信息与道路进行实景融合,驾驶员只需按照指示标识就能够直观看到关键行驶信息,不用被分散注意力,间接确保了驾驶安全;

IQ.Light LED矩阵大灯在夜间行驶时,通过智能化控制,ID.可自动调整远光,以10种不同的照明形式满足用户多种照明场景需求。在照亮黑暗道路的同时,降低对其他车辆视线的干扰,不对前方车辆造成眩光,提升夜间驾驶的安全性。

展开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