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ROBO-01配置摘要> 摘要详情

ROBO-01配置-方向盘

ROBO-01配置_方向盘

摘要来自:《39.98 万的集度,已经来晚了?》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39.98 万的集度,已经来晚了?》的片段:

例如, 的摄像头有 7 颗是 800 万像素,夏一平称之所以上这个高配置的硬件还是为了确保安全,作为一家初创公司,宁愿有过冗余,也不能因感知质量不理想而导致出现危险状况的发生。将来算法能力上去了,对硬件要求不是那么高了,自然会减少硬件,或者是降低规格。

智能驾驶的进展是团队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成立 600 余天,已经实现了双域融通的路测。所谓双域融通指的是高速域与城市域的打通。而此前也展示过一段自动驾驶的实测视频,测试范围包含封闭道路与城市开放道路,而功能则涵盖了城市无保护左转等典型场景

而提到的智能驾驶能力,我们就不得不提百度 Apollo 在这一行业的积累。百度 是国内再早开启自动驾驶研发与 Robotaxi 运营的公司之一,发展至今,已有涵盖了融合激光雷达的 Robotaxi 路线,也有主打纯视觉感知的 Lite。

但是百度 最大的问题在于量产能力,在用户看来,这是一个「只开花不见结果子」的公司,衡量自动驾驶最重要的维度还是量产能力与体验。例如,华为 ADS 上车极狐,已经实现了城市 NCA 的功能推送。但用户目前能体验到的百度自动驾驶产品,仅有限定区域内的 Robotaxi

现在外界对最大的期望是,能否完美承接百度在自动驾驶行业多年的发展结果。而在采访中,夏一平也表示,和百度的智驾团队是有融合的,并非孤零零地发展。但是功能定义等关键决策均是自己做,言下之意是,负责整体的方向,例如功能需求和表现,双方更多还是在算法上融合发展,抱团取暖。

来得究竟晚不晚?

2023 年三季度才能交付第一款车,在很多人看来,已经来晚了。

而夏一平也不止一次被问及类似的问题。在夏一平看来,新势力在前一段时间内的竞争,更多是在三电层面,例如各家的电子电气架构是否够强大。但是第二阶段,大家比拼的是智能化,例如智能座舱、驾驶的水平。

同时,夏一平也称,现在造的车也能做到 3s 级别的加速,也能做到 600 公里的续航,其他车企能做到的,也都有。但是智能电动车下半场(智能化)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夏一平说的话不无道理,吉利本身就是汽车的股东,双方合力打造一台高水准的电动车去市场竞争,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最关键的是,能否兑现发布会上的 Flag?

试想一下,与 001 共生的 ,价格压到三十万区间、搭载 8295 芯片,交互能力较新势力上一个台阶、车辆交付就能实现城市 NOA。你还会说它来晚了吗?

后面几点需要等到明年三季度交付才能验证,至于价格,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月后的广州车展。

夏一平采访重点内容

在发布会后,我们也得到了采访 CEO 夏一平的机会,每当记者提出问题,夏一平都能侃侃而答,能够看出来,对于市场和产品,夏一平都有不少观察和思考。

为什么 目前只有限定版?

夏一平:更多是个策略,因为目前还是创业公司,在早期需要给大众理念上的灌输。大众版车型价格在广州车展发布

走直营吗?还是后期采用经销商 + 自营?

目前是直营模式,因为对品牌有要求。

怎么看待目前的市场,来得晚不晚?

晚肯定是晚的,但是是相对的晚,因为目前市场容量空间还很大。每年百万级的增长,对来说,能不能赶上更重要。前一波电动化把产品拉的很平,我们()目前也能发一个百公里 3s、续航 600 公里的车,现在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但是智能化层面的竞争才刚开始。目前产品的中心是智能化的体验,包括座舱和智驾,集度对软件的要求还是很高的

的研发体系和优势是什么?

目前 2,040 人,70% 是软件工程师。我们的电子电气是行业最高级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双冗余。现在做的软件,很多都在为下一代平台做准备,的座舱能够调动任何智驾的功能。

另外百度一直都有超算平台,不是现在才开始做的。特斯拉有 DOJO,百度也有自己超算中心,百度这类软件公司进入领域天生就是有优势的。

新势力已经有城市 NOA 了,集怎么应对竞争?

现在还没功能能够体验,但是确定的是很多东西都是 Robotaxi 上来的,接近 L4 的能力做智能驾驶这件事。去年 9 月,就已经在 simucar 上跑出双域融通的功能了。

目前功能层面确定的是:智驾开箱即用,量产车有了就可以进行体验智能驾驶,预计在年内。另外,的车型一出来就是多域融合的。

量产车能达到限定版多少智驾能力?

集度是全系标配、开箱即用,很多功能别人是收费的,但是在我们看来如果简单是不收费的,高阶的功能可能是收费的。

软件研发进度怎么样,产能规划体系跑通了吗?

软件进度的话,智能座舱/驾驶大概是 70-80% 的进度。我们 VP 车下线,软件灌输进去 1.5 小时就可以跑了,这在行业是比较少的。明年的销量、零部件量已经定好了。量产准备已经跑通了,毕竟很多供货周期是 12 个月左右。

成功的定义,目标是什么?

目前来看,车造出来不是成功,品牌好、软件好还不行,月销一万辆以上才能说阶段成功。我(夏一平)对设计抓的很严,去的最多地方就是设计评审室。下一阶段重要的事情是品牌、销售、服务体系的搭建。

现在对汽车机器人的理解理念有无变化?这样的理念帮助你个人和做成了什么事情?

一个观念,机器人不一定是双足的。机器人也可以是汽车形态,所以现阶段汽车机器人更重要的是交互,尤其是语音,因为现阶段不能造一个平板去戳,语音的意义不亚于自动驾驶,而且研发难度不亚于自动驾驶。自由的行走和感知是永远需要长期迭代的,长时间在外部环境下共存的话,长期的迭代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交流、自由行走、自我成长

现阶段的交互都很简答,指令性的,想要在自然中长期成长,在本地的计算能力是很重要的。所以汽车机器人这样的概念下,自然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自由行走,自动驾驶非常重要,所以即便低配也不会做个普通的 L2++。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对芯片、算法能力的驾驭

城市级智能驾驶走的什么路线?更广的高精地图还是重感知?

现阶段离开高精地图还不太现实,百度已经拿到(审批)六个城市的高精地图,包括广州深圳,明年车交付功能就 ready 了。但是长期来看,对于高精度地图的依赖肯定是轻量化的地图,与视觉形成互补,例如关键地点用高精度地图信息作补充。

从发展来看,国家也会有序放开高精地图审批,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也会提升整体的能力,比如说 BEV、Transformer 的发展等等。AI 最美的地方就是在于能够赋予不断成长的能力,现在已经解决了很多城市上的 case。

发布车辆的计划

广州车展会有进一步的产品释放,同时会开放小订

团队规模和构成

目前 2,040 人,软件的人才是一大半的,量产交付时间明年 Q3,销售体系已经搭建。

自动驾驶的更新周期是怎样的?

目前的周期是一周一迭代, 团队是非常融合的,并非两个孤零零的团队,在算法是共享的,目标是一致的。

对摄像头规格采用(7 个 800 万像素)的问题。

我们会看场景库,很多地方不需要加激光雷达,但是有了之后会更有利。上了很多硬件,本质上还是为了保障安全,硬件不是越高越好,但是要和算法匹配上。

或许有一天算法能力上来了,减硬件或者降低对硬件的要求,也是可能的,比方说摄像头从 800 万像素降低到 500 万、300 万等等。但是现阶段,作为早期起步公司,还是要保障安全,宁愿做过分冗余,也要保障安全。

600 天来的困难有哪些

挑战有很多,一开始人不够,加上缺芯、疫情等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影响还是很大。成都限电,派人去成都供应商盯着,一有电立马申请先给供货。另外搭建团队也有挑战,作为初创公司,要把不同背景的人融合在一起。

关于智能化和创新

长期以来,汽车智能化的水平甚至要要落后智能家电,所以不需要教育用户,很多配置的学习成本很低,例如 U 型方向盘,我两天适应了 U 型方向盘。从发展来讲,圆形方向盘其实还是有遮挡视野等缺点,体验是不好的。而且智能化东西是一旦用了就回不去了。现在很多东西操作还是太繁琐了,能 3 步解决的不要 5 步,人一定会为懒买单的。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