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奥迪A7LA柱摘要> 摘要详情

奥迪A7LA柱-安全气囊-车身

奥迪A7LA柱_安全气囊_车身

摘要来自:《上汽奥迪A7L解读:首批挑战乘员侧25%偏置成绩如何?》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上汽奥迪A7L解读:首批挑战乘员侧25%偏置成绩如何?》的片段:

能够有这样的表现,得益于其高强度的车身结构。和驾驶员侧一样,其乘员侧A柱、B柱、门槛梁等关键位置都采用了高强度热成型钢(全车高强度热成型钢材料占比达到23%;特高强钢、超高强钢、以及高强度钢整合比例达到91%),因此能够抵御住接触面仅25%、碰撞速度达到64km/h的高速碰撞冲击。


高强度的车身结构是车辆在发生碰撞时保护车内乘员的基础,而安全气囊、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保护则是减轻伤害的关键。测试结果显示,测试车辆在碰撞中,无论是正面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还是头部气帘,都及时展开且覆盖比较充分,使得假人头部得到了稳定的保护;同时,假人的惯性运动得到了有效的限制,并未出现过度位移。据了解,A7L头部气囊覆盖面积较大,覆盖面积达95%以上,头部气帘从到A柱贯穿到C柱,几乎全覆盖。有了高强度车身的基础保障,再加上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约束系统的协同保护,车内乘员能得到全方位的保护。

经过对比后我们,不管是碰撞速度(64.4km/h)、评价维度,还是考验难点,乘员侧和驾驶员侧的正面25%偏置碰撞的测评规程非常类似。实际上,从技术研发角度讲,如果能够在驾驶员侧获得优异评价,那么乘员侧达到同等安全水平并非难事;对于车企而言,要做到左右驾一视同仁,真正难的是“成本”。车身安全结构和约束系统采用协同设计,确保左右两侧同样可靠的安全表现。对于副驾驶侧的25%小偏置碰撞工况,A7l通过加强车身强度、优化约束系统设计,来应对各类复杂的交通事故。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