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Nexo空间摘要> 摘要详情

Nexo空间-性价比-升级

Nexo空间_性价比_升级

摘要来自:《现代汽车的「氢能源」前景》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现代汽车的「氢能源」前景》的片段:

毫无疑问,纯电动车将会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流技术路线,但没人说纯电和氢能源只能二选一,留给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市场仍然巨大;而中国快速发展的氢能产业链仍然有着多处空白:围绕制氢、储运氢、加氢和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均有待持续的进步空间。


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氢能源产业链有一系列深远布局的汽车集团,在中国迎来了大展拳脚(赚钱)的机会。



早在2019年12月,广东省政府与汽车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2021年初,汽车集团与广州市广州开发区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成立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并于3月在广州开发区正式开工建设“HTWO广州”,由汽车集团100%持股,预计到2030年总投资将达到85亿元人民币,年产量预计为6500套。这是汽车集团在全球建立的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



2021年12月,汽车集团与广州恒运集团签订了氢燃料电池SUV 中国版的意向购买协议,广州恒运集团计划购买汽车首款符合中国法规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官方表示,此次签订意向购买协议,旨在推动氢能、氢燃料电池车在中国的示范应用,并为未来普及奠定基础。



引进氢能源技术、产品的背后都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对于要赶在2040年实现氢能愿景的汽车集团来说,中国这片广大的市场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推手。


制约因素有哪些


既然氢能源说得那么好,为什么不一早就大力发展呢?


这里有一句话形容得挺贴切:氢能源是属于未来的技术,但永远只属于未来。效率和成本始终是制约氢能源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首先,氢属于「二次能源」,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然存在,因此需要人为制造。


目前,天然气制氢中的甲烷水蒸气重整是工业上最为成熟的制氢技术,约占世界制氢量的 70%。这种技术成本相对更低,但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属于本末倒置,必然会被淘汰。



电解水制氢技术则是未来发展重点,这种技术相对环保、纯度更高,但目前成本是天然气制氢的5倍左右(主要是电费贵),目前我国来自电解水技术的制氢量仅为 4%。



氢制造出来了,还需要运输到加氢站对吧?


氢气储运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气态运输,一车氢气瓶子重量在95%以上,需求的氢气只有5%,而且不能长距离运输,效率低下;液态储运可以达到气态储运的10倍,但设备投资与能耗成本较高。如何在效率和成本之间平衡,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同样地,加氢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电动车的基础补能设施可以依托于现有电网搭建,找片空地就能成为充电站,成本不高。而加氢站可不是一回事。据了解,目前仅单座35MPa加氢站建设费用就高达1200-1500万元(约200万美元)


补能站成本对比(单位:美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在建和已建加氢站共181座,在2020年国内建成的124座加氢站中,105座有明确的加注能力。我国加氢站布局数量最多的前三名为广东、河北和湖北,大型加氢站仍然匮乏。



而在美国,到2025年一共就只有约100座加氢站,其中95%坐落在加利福尼亚洲,显然这些加氢站都是加州氢能源政策所驱使建造的。意思就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政府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不然谁吃得消?



最后,就是氢能源乘用车的价格了。


尽管宣称经过20余年探索,已经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降低近98%,但显然氢燃料乘用车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以为例,海外售价约合人民币37万元起,而起售价为690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0万元。相比同级别的电动车,可以说是毫无性价比可言。


综上所述,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补贴,氢燃料汽车的普及将寸步难行。


前景在哪?


今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公开表示:“氢能源汽车已被证明不是实现气候中和的解决方案。电气化已经站稳了脚步,虚假的辩论是无意义的,请相信科学!”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认可。这位狂人甚至表示:“氢能源汽车就是智商税。”



戴姆勒卡车的CEO马丁·道姆的言论则相对中和,他说:“在电池驱动和氢燃料电池之间,一定要找到平衡,电池和氢燃料,我们两个都要,因为他们都很有有意义,在不同的场景考量之下,他们花费不同的功效,找到那个平衡,并努力放大,才是最佳解决方案。”


抛开偏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在哪里呢?答案或许在To B端。


基于高能量密度的天然优势,氢燃料电池是商用车的最佳拍档。从需求端来看,燃料电池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中重载卡车、长途客车,乘用车领域是大型乘用车。从供给端看,短中期内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应用场景,或是富氢地区的区域内应用;或是公路运输主干线的应用。



氢能源战略的阶段目标同样聚焦于商用车。到2028年,现代旗下所有商用车均实现氢能源化。譬如基于XCIENT Fuel Cell打造的升级版车型,以及正在开发基于XCIENT Fuel Cell打造的牵引车,将帮助汽车进军欧洲商用车市场。

相关摘要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