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比亚迪L3空调摘要> 摘要详情

比亚迪L3空调-起步-速度

比亚迪L3空调_起步_速度

摘要来自:《看上去美好的“自动驾驶”,为何迟迟照不进“现实”?》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看上去美好的“自动驾驶”,为何迟迟照不进“现实”?》的片段:

在实际驾乘体验中,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性、静音性,对比燃油车都有较大提升,此外还有一些燃油车无法提供的功能,比如驻车空调不烧油、可外放电+露营模式,在露营、户外活动中可以带来完全不同于燃油车的体验,对于热衷追逐新鲜事物的中产,20万+以上的购车群体,颠覆性的用车体验成为了他们选择新能源的主要原因。


日常用车成本下降+驾乘体验提升的优点确实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这也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由政策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的真正原因,而且这几个优势几乎覆盖了10-40万价格区间的购车群体。反观当下并不完善的自动驾驶辅助科技带来的驾乘体验上的改变,则明显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自动驾驶的主要场景出现在行驶中,结合目前的高速、城区等各种场景,高速可以减轻疲劳,但是一旦遇到堵车体验则会大打折扣,可是在高速状态下将人交给机器部分消费者心中仍然存疑、充满担心。城市场景比高速要复杂得多,道路交通元素更多,包括密集人群、两轮车、路边摊等动态元素,还有类型更多的道路标线或标记,磨损和遮挡也更严重,这些都会对自动驾驶系统构成挑战。


到了实际操作层面,目前推出的城市NOA基本只处在可用的状态,还没有达到一个好用的状态,实际效果还要持续提升。根据此前不少用户公开的体验信息,小鹏P5的城市NGP存在起步慢、刹车较重、转向时比较激进和变道折回等问题。一句话,当下的自动驾驶科技充其量只能算智能驾驶辅助技术,距离真正意义上“自动驾驶”还很远。


说其完成度是“半成品”估计没有太多人会反驳,而为一项半成品技术花大价钱买单,在理性的消费者眼中确实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有限的使用场景加上并不让人满意的使用体验,并不能为用户创造太大的价值,试问自动驾驶对客户而言真的有吸引力吗?答案显而易见是并没有。在客户选购车辆时候,更多只能当作备选项目而不是主要因素。以主打自动驾驶的小鹏G9理想L8的市场表现来看,同样是两个品牌的旗舰产品,但智能驾驶水平更领先的G9并不能让消费者因此买单。



行业法规不全,车企犹豫不决


一直以来,政策监管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都承担着无比重要的作用,监管部门在不同的时刻分别充当了引导者、规则制定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家和当地政府通过补贴一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早期对整体市场的引导;但是在自动驾驶方面,政府的重视程度明显没有新能源汽车那么强烈。



在行业法律法规方面,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目前还不健全。2022年6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但是在更高层面,目前尚无针对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的完善法规。由于无人驾驶技术具有诸多不确定性,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责任认定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王传福也直言:一年死于车祸(有)110万人(全球),深圳一个月死于车祸24个人,可能很多车祸也是(有)比亚迪的(车型)。因为我们(比亚迪)在深圳的占有率很高,但我们接不到任何一个电话,因为我的转向符合法规,我的制动也符合法规,这个车祸与我(比亚迪)无关。


当智能汽车尤其是配备自动驾驶科技的新能源汽车发生事故时,到底谁来为决策负责?如果让车厂承担责任,创新难以持续,所有车厂都将偃旗息鼓,不敢投入研发。如果回到消费者身上,那无异于倒逼用户现阶段尽可能不要选择购买“体验一般却可能麻烦不断”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


政策法规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自动驾驶终极阶段——无人驾驶实现的难度,制约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发展。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仍处于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阶段,投入商业化运营后可能面临的场景目前所掌握的并不足够丰富。当然,相对于技术进步的速度而言,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永远是滞后的,自动驾驶要普及关键还要看技术创新和迭代的速度。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