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雷克萨斯RX副驾驶摘要> 摘要详情

雷克萨斯RX副驾驶-油管-视野

雷克萨斯RX副驾驶_油管_视野

摘要来自:《自动驾驶出租车,扶不扶?》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自动驾驶出租车,扶不扶?》的片段:

五一期间百度首钢园开展了国内第一个Robotaxi收费项目。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体验报道,800米,用时2分钟,固定票价30元,相当于出租车的近3倍。并且听上去更像是一个“园家乐”项目,乘客无法指定路线,只能在几条固定线路中选择,主驾上虽然没有驾驶员,但副驾驶还是安排了安全员值守。



这和理想中的商业化还是相去甚远。最终Robotaxi的价格是要低过人力驾驶出租车的,这是优势所在,也是愿景所向。今天网约车、专车服务,包括管理在内的司机成本占总成本的约七成;而自动驾驶的所有成本都在下降,并且会进一步下降。


仅从以上两个维度来说,算得上商业化的目前业界还是只有Waymo。不仅“无人侍乘”,还比当地的Uber要再便宜一点点。即便如此,前路也是长得要死。


上周,一个Waymo老打车人、油管UP主JJRicks发布一个日常亲测视频。行程中,Waymo需要右转进入一个多车道道路,其中一个车道施工关闭,被雪糕筒围起来。没想到Waymo遇事不决,卡在路中间,并请求远程团队介入,期间断断续续开了一点,最终还是等人工辅助开到目的地。


Waymo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远程团队反馈信息错误才导致Waymo后来无法继续。但是让人略有质疑的是,在这个深耕多年的城市,一个日常封路的场景还需要这么劳师动众的解决,至少是不太可靠。尽管那位UP主强调,在那之后的七次行程都毫无问题。



而即便体验无可指摘,本身也不能证明个锤子。Chandler是凤凰城郊区,人口稀少,交通简单,相当于自动驾驶的新手村,学习效率并不高,并且住在这里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车,所以叫车需求也不高。于是上周,Waymo向加州申请在旧金山载客运营的许可,不过该申请是带有安全员的收费服务。


而这,已经是目前业内最体面也是最前面的商业化项目。



路线?对不起没有路线



商业化延宕远超预期,让Waymo在过去两年的估值严重缩水。相比1750亿美元的高点,2019年缩水40%,2020年缩水85%。


在自动驾驶圈内,关于Robotaxi的意见也颇有分歧。近期最为强硬的反方,来自华为ADS的负责人苏箐。他在媒体采访时“表达过一个个人立场”——“你打死我,我也不会去做Robotaxi。”


在苏箐看来,Robotaxi是一个结果,而不应该是商业目标。这是个最难的问题,技术上需要扫掉所有的Corner Case;而在所有事都完美之前,一定有一个漫长的不完美的过程需要接管。这个过程非常非常长,需要大量的车,几十万几百万辆车跑N年,直到数据告诉你可以了,你才可以。


“最后达到Robotaxi的,是做乘用车的人,那个市场一定是我的,但不是现在。”


话糙,但符合大致的业界判断。五年内Robotaxi都不太可能实现商业化;像滴滴程维曾表示,要做持续投入至少十年的准备。


提到商业化落地时间,小马的言辞也是模糊的,什么不是一个0和1的关系啦,是有阶段性的啦,随着行业发展,会有更多的技术和产品的啦……楼天城和彭军在专访时提出一个观点,还是表达了态度:


自动驾驶还是一个新的科技,完全可以有不同发展路径的尝试,而且没有对错之分,甚至没有好坏之别。新兴科技的发展不是线性的,严格来讲,发展路径只是做事情的一种思路,根本上是我们投入多少资源、关注去推动。



有些变化一定是超出预期的。最初他们决定由Robotaxi切入,是考虑到财务上,比起普通消费者,自动驾驶技术先落地Robotaxi,成本管控上或许更容易。但是过去两年,私家车上对智能化的需求猛增、成本猛低,打开了一个应用的新局面。


但是Robotaxi的一些优势是还在的。比如技术完成度上,私家车上无论搭载何种智能技术,以人机共驾为前提,出发点是驾驶员还是要对他的行为负责;而Robotaxi则是要让虚拟司机承担更多的任务和责任。


虽然在眼下的法规、场景框架下,大家体验上差不了多少,不过小马指出,早期技术比较初级,容易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来,但越往后越需要看更大维度上的表现,更大的区域、更复杂的时段、更长的和更多的次数上,每家的处理能力还是能够看出差别的。


今天的自动驾驶已经过了处理常规场景的阶段,而是要考量在极端情况下的能力和安全性。此外,车最终是要能够量产的,达到车规,实现没有任何失误。


“自动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说招几个软件工程师或者AI专家就可以打造出来的。打造安全的技术,需要很多的数据积累、场景发展和软硬件结合。很多的主机厂都希望自己拥有这个能力,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好像有些阴阳怪气,但是作为业界著名的路测刷子,小马有这个立场这么说。


他们在中美五地开展运营,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也能训练出不同的能力。比如很多大雨天气是在广州测试的,因为广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天气是雨天;其中南沙区还不禁摩,摩托车各种上主干道,这些场景对于数据收集和技术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再比如有很多无保护路口,上海有很多窄路,北美则是高速。


就像人的学习过程一样,在北上广开过车,再去其他地方适应时间就会短很多。小马以此增加系统的泛化能力,也好降低日后扩展开城的工作量。


他们是仍旧在往规模化的方向奔跑。以这一代的自动驾驶车辆来说,基于雷克萨斯RX450h打造,是小马建立的首条L4自动驾驶规模化产线,在生产时间、成本、稳定性方面实现了优化。



与此同时,他们也在谋求更大的生存机会。在去年成立了卡车事业部,双线业务发展。乘用车上发展出来的虚拟司机的能力和技术,在商用车上是相通的,很多难点也是相同的,研发上可以形成反哺。


其单件的投资回报率更高,落地可能性也更高。卡车的场景相对简单,大部分时间在高速上,并且尺寸更大,也就可以容纳下更大的算力、更好的视野、和更多的传感器。实际上早期不少创业公司,在遇到瓶颈之后都转向商用领域。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