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思域(进口)引擎摘要> 摘要详情

思域(进口)引擎-马力-排量

思域(进口)引擎_马力_排量

摘要来自:《一个名为Z的品牌,来自本田家的Z》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一个名为Z的品牌,来自本田家的Z》的片段:

在日本,由于Kei-car法规的限制,本田为这台车装备了一台354cc的引擎,而这个配置的Honda Z被称之为Z360,这个版本除了在日本本土销售外,还在澳大利亚出售。至于在美国和英国市场,本田都为Z配备了排量为598cc的引擎,所以其在美国则被称之为Z600,不过这个名字并没有在英国使用,它依然名为Honda Z。


图: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到本田算是弄明白了汽车这种商品要怎么玩了,加上还有当时MINI可以借鉴,所以这台车在当时有几个不同包装,按照细分人群进行内饰、动力方面等方面的调整。



Honda Z所使用的引擎是一台拥有354cc风冷双缸的SOHC发动机,型号为N360E型风冷双缸发动机,后来改成水冷的EA型双缸引擎,与之配套的是一台5速或4速的波箱。Z360在售时有多个型号可以选择,而且不同型号它的马力也会有不同。例如Act版本和Pro版本,这个版本的马力为31匹,但却要到8,500rpm才全数爆发。除了这两个版本之外,它还拥有两个运动型号,运动型的引擎马力少少要比前两个版本要高,为36匹马力,但是其也需要更高转的9,000rpm才能够爆发出来,属于典型的“马力不行、转速来凑”的设计思路,而对于已经在摩托车领域走出了自己路子的本田来说,这又是手到擒来的看家本领。

从这个参数来看,你会发现这不就是一台摩托车引擎吗?但了解本田历史的朋友们相信看到这台车的推出日子便知道这很正常。70年代是本田内部对风冷、水冷的争吵最为激烈的年代,本田宗一郎坚持要以风冷制作引擎,但水冷派表现得相当强硬。由于双方的分歧,这台车在发动机冷却上出现了两个版本。1970年诞生之初,它使用的是风冷,而到了1971年11月开始,本田便为其更换了一台型号为EA的同样为双缸的水冷型引擎,这台引擎为36匹的马力。起初是替换了运动版本的引擎,在1个月之后,则继续扩大至其余版本,马力为31匹的型号也更换为水冷引擎,不过动力依然只有31匹。


图:这个时期的Honda Z依旧是一台FF的车型,但是到了第二代Honda Z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所以严格来说,其实第一代的Honda Z与第二代并没有关系,只是第二代依旧使用这个名字罢了。



正如前面所说的,这台车也有出口至美国和欧洲等地,不过,在美国和欧洲的Honda Z其销量却是一个天一个地。Z600在北美与N600(600 Coupe)于本田在美国的摩托车经销店中一并出售,万万没想到对于喜爱大排量的美国市场而言,Z600出奇地受欢迎。截止至1973年思域在美出售,总销量达到了40,586台,这个数字算是颇为可观的了。这也让本田即使在面对一片抵制日货的浪潮中对美国市场仍充满了信心,也促使了后来决定在美国建厂生产的举措。

然而在欧洲市场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由于Z360被认为动力不足,所以也是采用598cc的引擎,这台车在欧洲出售了仅918台,而这其中大部分在法国瑞士出售。另外,还有一部分进入了德国,而进入到德国的车型,其排量更进一步地被缩小至242cc,之所以这样做,以适应不需要考试的特定“ IV级”驾驶执照类别。被缩减排量之后,引小编力下调至仅为12.5至14匹,从一台还略带运动性能的微型车,变成了一台“老头乐”。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