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雷克萨斯RX 插电混动其实就是智能驾驶

雷克萨斯RX 插电混动其实就是智能驾驶

摘要来自:《搞不定L2的苹果停止造车,华为真可以遥遥领先了?》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搞不定L2的苹果停止造车,华为真可以遥遥领先了?》的片段:

这么来看苹果取消造车,似乎也并非是坏事,毕竟,现在各家新势力已经都差不多完成了智能驾驶闭环的状态下,苹果造车顺利落地的可能性已经基本为零了;转战toC的人工智能,是合适的选择。

取消造车,苹果迈不过的坎是什么?

其实苹果汽车的雏形都已经出来了,但还是取消了。苹果想造一台新能源车很简单,但难就难在了它不仅仅想造车,而是想颠覆汽车的概念。所以在立项之初,定了个高调,第一台车就是支持L5级别智能驾驶的产品;但,到取消造车的前夕,已经降级到了L2+的水平。

所以,这之中的原因,似乎就是苹果取消造车的原因。

在苹果造车这里,只关心两个点就足够,智能驾驶软件和智能驾驶感知硬件,不用琢磨整车制造这个层面的问题,在苹果面前这些都不是难点;最难的,应当就是软件算法。做排除法,看硬件是否有难点。

感知方案层面,苹果汽车要做的感知方案,和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不同,当初公布的方案是会配备激光雷达的,并且包括摄像头和其他雷达组成的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方案。应该不会有人认为这些传感器是苹果自己生产,它做供应链整合的能力也很强,并不会把这些汽车零部件也搞出自研的产品来。

难点,大概率不会出现在这一端。参考特斯拉纯视觉以及其他车企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都能跑通,而且都是面向准L3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苹果如果采购感知硬件,也能采购到行业顶尖的感知硬件产品。

那么,为什么仍然会从定调的L5级降到了L2+级?

芯片层面,苹果汽车的核心,是一个车载计算机系统系列定制的传感器,之前公布的信息,车载用芯片的算力是相当于最高端Mac芯片算力的四倍,而且已经进入了可以生产状态。算力和生产都不是难点,有台积电代工,也有韩国供应商的FC-BGA基板做封测。

芯片+感知硬件,都不是难点的情况下。难住苹果造车的唯一一个点,就是软件算法上的问题。或者说在数据收集,以及智能驾驶领域苹果想拥有绝对的主动权,但,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一点其实可以通过它近几年的路测公里数,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2021年到2023年间,苹果只有67辆测试车以及201个测试人员;对比,Waymo有265辆测试车,Cruise有301辆测试车。2023年一整年,苹果测试车的行驶里程接近72万公里,而Cruise的测试车行驶里程达到了426万公里。通过少量的测试里程,很难猜测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仍然处于软件、硬件融合的初始阶段,否则早就会加大测试车规模来扩大行驶里程去收集数据。

苹果汽车的智能驾驶等级,一路从L5降到了L2+的水平,似乎可以排除智能感知硬件以及芯片上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来源,很有可能是软件和算法。或许可以推断,苹果到现在也没有很好的解决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智能驾驶系统,又曾是这台车唯一的卖点。

取消造车,能理解。

真正让苹果汽车搁浅的,其实就是智能驾驶。这么多年的研发,苹果发现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尤其是完全智能驾驶实现起来挑战挺大,短时间内,无法成型。

小米华为,真稳了?

看不到苹果汽车的登场,可能是消费者们的遗憾,也可能是国产车型、供应商的好消息。这里绕不开的就是小米和华为,一个是做端到端互联的,一个是做整车包括智能驾驶方案的,苹果造车,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可以说,苹果这个威胁暂时是没有了。

小米可以踏踏实实用人车家继续搞电动车以及周边产品的生态,接着训练数据大模型的能力。顺带着也可以好好发展一下智能驾驶,这条苹果没走通的老路。华为也能继续做整车解决方案,继续把智能驾驶当卖点,早日实现L3级功能。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