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问界M7> 问界M7驾驶> 摘要详情

问界M7苹果汽车自立项之初就要造完全自动化驾驶的智能汽车

问界M7苹果汽车自立项之初就要造完全自动化驾驶的智能汽车

摘要来自:《苹果取消电车项目、团队转岗做人工智能,努力十年为何一场空》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苹果取消电车项目、团队转岗做人工智能,努力十年为何一场空》的片段:

公司已搁置并取消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所有开发计划,苹果汽车项目启动已经十余年时间,期间投入数十亿美元,但最终决定这不是一个可行的项目。汽车项目团队的2000余成员将调往人工智能(AI)项目部门,该项目将成为苹果公司的新战略重心;与汽车相关的硬件工程师和车辆设计师或将面临裁员,苹果公司目前尚未回应该消息。

十年的努力一场空,苹果公司为何要放弃汽车业务?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点:

  1. 目标不切实际
  2. 行业竞争激烈
  3. 造车作茧自缚

相信汽车领域业内 人士看到这三个原因之后已经能有所感悟。

自动驾驶汽车不切实际

苹果汽车自立项之初就要造完全自动化驾驶的智能汽车,甚至规划打造的车辆是没有方向盘和踏板的,可是随着研发的深入而又不得不加上方向盘和踏板。其实随着研究深度的不断推进,所有车企都会发现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本就是不切实际的概念,是没有量产并拓展开C端市场可能性的。

由人工驾驶的汽车对司机的要求看似宽松实则苛刻,司机要具备良好的视力、听力和判断能力,或者将判断能力称之为逻辑分析能力;在驾驶过程中要能够看到和听到,并将看到和听到的参数进行分析,智能汽车的硬件平台做不到绝对的看到和听到,其采用的传感器充其量可以侦测到障碍物,即便通过摄像头或激光雷达也只能够分别类别。这种程度的智能化与人脑相比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重点是摄像头或各类雷达传感器会像人眼一样受到交通气象条件的影响;但是司机可以靠“猜”来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电脑却做不好,这里所谓的“猜”是逻辑分析能力,且并不是完全理性的逻辑分析,一定是基于感性的逻辑分析,只有理性与感性的融合才能在难以识别路况的前提下做出最符合常理的操作。

电脑是只有理性而没有感性的,其在特定行驶场景中做出的判断可能会非常离谱。

这是有先例的。

于是自动驾驶汽车就必须要有配套的道路设施来进行保障,比如智慧交通中的立体交通,做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仅此一点就没有谁能做到,因为硬件设备的投入太大。所以在车辆只有理性而没有感性的前提下只有依靠智慧交通来补偿,而智慧交通又不切实际,那么自动驾驶本就是伪命题,将其作为车企的战略重心至少短期内根本不切实际。一般车企可以将其作为噱头,依靠汽车产销来维持企业运转以等待时机,苹果公司可拖不起。

只是同属于科技企业的华为和小米为什么可以快速打造出量产车呢?

原因无需赘述,简而言之,其打造的智能汽车在智驾方面的起点只是L2级,苹果汽车规划的是L5级,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苹果公司与汽车产业的关系

完全的自动化驾驶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现阶段的汽车智能化只要集中于座舱域;简单来说就是智能车机与车辆配置、其他物联网终端和互联网的融合,需要努力的方向是从基础的座舱智能多媒体升级到娱乐系统融合,随后将汽车升级为“移动社交智能终端”,最终再实现多域融合以激发其商业价值潜能。

智能座舱的潜在商业价值是巨大的,最终与智能驾驶融合则能改变整个商业模式。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