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米SU7> 小米SU7打造> 摘要详情

小米SU7雷军就计划打造一家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

小米SU7雷军就计划打造一家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

摘要来自:《雷军不需要“被教育”》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雷军不需要“被教育”》的片段:

正因如此,在创立小米之际,雷军就计划打造一家以工程师文化为主导的公司。

2020年8月,小米进行了创业十年的集中大反思,同时明确了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

在尊崇工程师文化之余,雷军这样的价值取向,还取决于小米所处的竞争领域。

他认为,小米战斗在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有苹果、三星、华为等非常了不起的竞争对手。

「如果没有技术作为立足之本,小米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技术是小米的根本,这是毋庸置疑,也是不可回避的。

这般企业追求,也同样反哺于小米汽车的取向。

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说到,小米汽车摩德纳技术架构从设计之初,就抱着100项“第一、唯一、最”的目标出发。

于是,有了全球最高27200rpm的小米超级电机、全球唯一的电芯倒置的高安全CTB电池技术、国内唯一独立拥有量产自研压铸合金材料专利车厂等等。

这些违反广告法的技术首创,既是小米汽车带来的诚意,也是雷军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的应得成果。

不过,小米并非只有技术,价格这一环同样是一把利器。

当然,这也是把双刃剑。

近来,网上传言小米汽车定价的人不少。

“9.9万起、14.9万起、19.9万起”的谣言层出不穷,小米在忙着辟谣的同时,也给出了个确切回复。

「最终定价,我们将于小米SU7正式发布会上公布。」

「不会是9.9万、不会是14.9万、不会是19.9万。」

「确实有点贵,但请相信,这种贵是有理由的贵,在体验上定会超过大家预期。」

小米SU7会怎么定价,或许从小米手机1代身上可以看出些端倪。

那时对小米来说,虽然国际巨头林立,但也不完全没有市场决口。

一方面,苹果iPhone和安卓系统连翻对诺基亚形成挑战,市场大变局转化在即。

此外,国内山寨手机市场繁盛,08、09年国内山寨手机的出货量分别高达1.01亿部和1.45亿部。

因此,从低价位、高性能的方向切入,这就是小米手机的市场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手机1代的1999元定价固然是经典。

但实际上,这并非是雷军最初的想法。

「我们在2010年底规划的单台手机成本是1500元,打算定价1499元,这已是当时国产旗舰手机的上限定价。」

「结果在成本再核算的时候,发现成本“冒”了,每台机器成本大约2000元,如果继续定价1499元,我们估计要亏2亿元。」

「能不能把定价调高到1999元?大家心里都没底,国产手机均价才700元,我们一上来就卖1999元,会不会翻车?」

最后小米决定,坚持“成本定价”的原则,同时为了长期健康发展,把价格上调到1999元。

可以看出,小米没有亏本卖手机,没做亏本买卖。

把这样的思维转到小米汽车身上,雷军承认新车会定价得“有点贵”,但也是有理由的贵。

这个理由,就是带着100项“第一、唯一、最”研发成果的小米汽车摩德纳技术架构。

同时,小米SU7的最终定价,大概也会回到整车成本的附近。

一提及小米,「价格」这点很难完全避而不谈。

有不少声音说到,小米往往约等于是低价。

但价格,从来都只是最表面的一层标签,而雷军看到、做到的,都是背后的本质内容。

雷军认为,溢价模型是一条不归路,小米模式则是要坚定走性价比模型。

而性价比模型的本质是高效率,是爆品模式、惊喜定价的必要条件,也是和用户交朋友的最大诚意。

「小米按照接近成本的价格定价,运营高效率就是王道。」

「我们既然不想坑用户,又要赚钱,就只能用所有的智慧来想办法提高效率。」

当然,雷军也清楚这样定价的问题。

“坚持性价比能做高端吗?”,这是外界常用来衡量小米品牌的角度。

在雷军看来,高价是高端的必要感性认知之一,是结果而非手段。

高端化是用户价值的体现,小米不认同高溢价,但必须认同用户价值,完善的用户体验,才是最终交付及验证标准。

简单而言,价格只是高端化的外壳,能否做成高端,最终还是靠实力结果说话。

此外,定价除了会影响高端化进程,对于企业长期经营同样是一道关口。

雷军明白,小米没有通过高毛利来加速原始积累,因此注定会遇上很多挑战。

但小米能做的,只有是追求高效率来实现积累。

只要做到了,雷军认为小米可以像同仁堂、沃尔玛那样做到基业长青。

事实上,这份「基业长青」价值已然开始在小米身上得到体现。

例如,小米数字系列手机早已突破了“1999”的瓶颈。

3999元起售的小米14在开售以后,销量迅速突破百万台。

就连雷军也坦承,小米14比13系列畅销这么多,他本人也是没想到。

再者,去年Q3小米集团总营收达70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2.9%至60亿元。

其中集团毛利率22.7%、现金储备1276亿元,双双创出了历史新高。

显然,小米做对了。

2014年7月,小米第一次明确公司使命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愿景则是「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2018年,小米作出了修订完善——使命改为「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同时,小米的愿景更新为「坚持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

那一年,小米在香港上市。

在上市前夕,小米董事会通过了一条决议: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出部分,将以合理方式全部返还给用户。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雷军提出小米永不更改的三大铁律: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和做最酷的产品。

“优秀的公司赚取利润,伟大的公司赢得人心”,雷军说到也要做到。

在定价的问题上,小米不会纠结于“何为低价”、“该不该低价”的争议。

它有自己坚持成本的定价原则,也有董事会通过的定价法则,更有着雷军对于打造企业长青的信仰。

因此,如果只是单纯讨论一个低价,或者说是怎么有用的低价,这对于雷军来说可能意义不大。

在原则和信仰之下,也许很多事情早已有了决定。

事实上,即便要从市场角度来讨论定价,雷军对于打造爆品也有自己一套看法。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