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大众ID.3> 大众ID.3空间> 摘要详情

大众ID.3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大众ID.3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

摘要来自:《对话俞经民:“剩”者为王的时代,上汽大众主打“好用不贵”》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对话俞经民:“剩”者为王的时代,上汽大众主打“好用不贵”》的片段:

车市的“淘汰赛”早已打响,可以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对于合资车企来说更是如此。新势力品牌层出不穷,燃油车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曾有观点认为,市场留给合资车企的时间只有两年,合资车企的转型迫在眉睫。


上汽大众如何打赢这场车市“淘汰赛”?俞经民认为要做到以下3点。首先,要做好的产品,控制成本,提供“好用不贵”,但不是低质低价的产品。其次,要保证合理的利润。价格是一个门槛,现在价格每增加1万,就是一个新的版本,每个价格区间的产品性价比都要做到最优。第三,要解决慢的问题,适应中国快速的市场竞争环境。


为此,上汽大众有着一套很明确的“九字方针”: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对于上汽大众来说,在稳住油车基本盘的基础上,保证对于新能源车的加速上量,这样才能保持高质量的发展。


上汽大众的战略,从在这次的2023广州车展也可见一斑。我们可以看到,上汽大众的展台上新途岳、帕萨特、途观L、途昂家族、威然、凌渡L等经典车型悉数登场,纯电轿车ID.NEXT以及ID.Buzz也同台亮相。



俞经民:上汽大众是为数不多能做到好用不贵的品牌


虽然激烈的竞争导致外界对于合资车企并不看好,但事实上在合资车企中,上汽大众是在转型这条道路上走的最远的。旗下的ID.纯电系列是合资品牌中的纯电销冠,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ID.纯电系列的成功。据俞经民透露,ID.3在今年持续热销,7月现金订单13,000辆,此后每个月新增1000左右。订单对生产拉动地很快,6月生产3000辆,7月生产量就迅速达到6000辆,8月上了8,000辆;9月生产10,000辆;10月生产12,000多辆,11月估计能上13,000辆,12月目标往15,000走。


或许会有人把ID.3的成功,归功于今年7月以来的降价。但参与“降价潮”的车型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ID.3得以脱颖而出?首先,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确有着非常大的用户基盘,拥车的用户至少有1500万,口碑是数十年积累下来的优势。其次,ID.3与竞品的用户重叠仅1/3,剩下2/3的用户则是原来就会选择大众品牌的用户。俞经民表示,虽然ID.3跟竞品的价格接近,但现在市场很细分,每上、下1万都有不同的客户群体,能够消费到12万以上的头部客户全在上汽大众的手里,不会往下到10万、11万的区间去消费。



除了多年深耕中国市场所积累的好口碑,以及ID.3精准的产品定位,ID.3下调价格的策略可以说让其“通吃”12万-14万这个价格段。在这个价格段,用户既可以选择上汽大众的燃油车,也可以买一辆纯电的ID.3,也难怪俞经民称ID.3是“电动时代的甲壳虫”。


当然,对于压缩利润空间“以价换量”的策略,上汽大众有自己的考量。俞经民认为,规模化背后其实是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也是挑客户的。主流的车企,依然占有规模化的优势。“当ID.要起量,我们的供应商比我们还兴奋。规模起量,成本就可以降下来,集中生产的效率也会更高。所以ID.虽然降价,但往后亏的会越来越少。”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