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小鹏G9> 小鹏G9驾驶> 摘要详情

小鹏G9今年上线城市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企非常多

小鹏G9今年上线城市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企非常多

摘要来自:《入门版降4.6万,新G9想要“25-30万级第一”》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入门版降4.6万,新G9想要“25-30万级第一”》的片段:

所谓的清晰化指的是,不论是在产品还是在定位或者用户标签上,G9都做出了非常直接的标定。比如在智能驾驶上,全系标配了扶摇架构,核心能力全系标配:直接XNGP+智能座舱。另外减少了不少“低感知度”的配置,比如音响。减少选择,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为此G9只有5款产品,小鹏甚至为每一款产品都标注了用户群。比如650 Max的顶配,小鹏特意打上了“追求极致性能,满足全场景需求”。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小鹏这看来是真怕了消费者不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版本。


图片


而在价格上,去年上市的价格最低版本价格是32.99万元,在受到外界疯狂吐槽之后,随后取消了入门版,并将价格下调为30.99-41.99万元。即便如此,G9去年还是未能打开市场。零售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小鹏G9累计销量8,624辆,销量仅高于小鹏G3。在小鹏G6上市之后,摆在G9面前的路其实已经非常明确,通过下调价格,重新定位用户群体。


因此,此次G9上市的车型从7款缩减为5款,而在价格上,作为入门版价格直接从30.99万元下降到了26.39万元,整整降低了4.6万元。这个价格也使得G9从此前的30-40万元价格区间,降低维度进入到25-30万元的区间进行竞争。而顶配版相比老款降6万元!在这种错位的竞争方式下,G9能够有其竞争优势所在。


不过,有意思的是,一位小鹏前员工爆料说,实际上,在去年G9本来就有意定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但是有内部高管“搅合”,最终价格定位偏高,导致失败。


图片


在定下这个价格之后,何小鹏对今年的表现有了新的规划。首先,小鹏G6目前在20-25万元的纯电SUV中已经做到了第一名,但何小鹏表示希望G6在下一步达成20-25万元SUV中(不分动力形式)拿下第一名的成绩。“在20-25万级别中,第一名是13,500台,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它。”何小鹏说。据其表示,在下个月G6的产能就将达到月1万辆,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小鹏G6的销量会同步提升还有待观察。在刚过去的8月,小鹏G6的交付量达到7,068辆。


而在G9改款后,何小鹏也定下了新的目标。按照其表示,G9此次将上市即交付,从下周开始进行交付。而在销量目标上,何小鹏表示希望G9能够实现在25-30万元的高端智能SUV市场中拿下中国第一的成绩。由于定语也比较复杂,尚不清楚这里的“高端智能”是否分动力形式。这意味着要超越Model Y,而后者的月销量目前是超过5万台,而要完成这个目标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图片


不过,在去年9月21日G9发布以后,何小鹏曾表示其目标是在一年内超过奥迪Q5,必能在销量上实现月销超过1万辆。这次卷土重来,这或许是依旧是G9的目标。“此次改款是小鹏在组织涅槃、自我涅槃和G9涅槃上的关键点。”何小鹏说。


毛利率问题仍是难题


令人意外的是,何小鹏对小鹏产品的定位为进行了一个新的“定义”。“过去的我们实现了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是买得到,现在是要买得起。“何小鹏说。这意味着,在价格策略上小鹏会持续保持目前的低溢价模式?但这与小鹏在未来提升毛利率的目标又是冲突的。


尽管何小鹏总结了G9失败的7大原因,但是其没有提到的是,G9定出高价格是小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22年8月,小鹏是“蔚小理”中平均售价最低,且毛利率最低的一家。但是,当时小鹏依靠P7已经连续在新势力中拿下第一的位置。在这种前提下,提升价格冲击高端,进而提升毛利是小鹏必然的选择。


图片


何小鹏曾表示,公司的中长期目标是将整体毛利率提高到25%以上——而在去年二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为10.9%,2021年同期这一数据为11.9%,不升反降。于是,小鹏的目标是在高端车型上实现20%以上的利润。所以,并不是小鹏的高层犯傻了,而是出发点已经不一样了。G9的失败其实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的试水。


尽管G9现在价格进行了下调,但未来仍将会寻找高利润的车型成为利润支柱——因为小鹏的毛利在持续恶化。今年二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为-3.9%,而2023年一季度为1.7%。以小鹏汽车平均单车销售收入19万元计算,每卖一辆车亏损约1.6万元。据何小鹏介绍,2023年四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会变成正值。小鹏汽车最新的目标是,到2024年底实现整体成本降低25%的目标,并在2025年能实现收支平衡。


图片


而对于小鹏而言,要完成这个目标现在多了两个新途径:


其一,是通过与大众的合作,将G9平台和供应链的成本进行极限压缩。实际上,在此次G9改款上,何小鹏已经提到了利用了大众的供应链进行降本。

其二,是学习理想,将平台化进一步压榨。小鹏目前收购了滴滴的造车项目,并成立了MONA品牌,进军15万级市场。何小鹏还表示,其还将发布更多的新品牌,来承接不同价格区间的车型。这意味着其有更多的平台化空间。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多品牌运作带来的费用提升。这将是未来小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像大众一样实现多品牌运作,但未能实现同样的降本,则意义不大——规模仍然是一切的根本。


另外,小鹏在G9改款上市会上,还介绍智能辅助驾驶的新进展。何小鹏表示,目前小鹏的城市NGP周使用率在82%,而过去一年有94.6%用户使用率,总行驶里程为15,092km。小鹏计划在2023年年底将NGP的智能驾驶扩增至50城,覆盖80%小鹏车主所在城市,而在2024年则希望扩充到200个城市,实现核心城市全覆盖。另外,何小鹏还强调,希望用2年时间做到“一百或者一千公里接管一次”的目标。


图片


不过,今年上线城市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企非常多,包括智己、蔚来、阿维塔也在紧密布局。其中,阿维塔依靠华为已经展示了城市无图高阶辅助驾驶的能力。未来,华为与奇瑞、赛力斯、北汽、长安等的产品都将具备相同的能力,这会对小鹏主打的“智能驾驶”形成直接的威胁。不过,现阶段而言,小鹏的目标是追上蔚来和理想,实现月销两万辆,回到第一梯队。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