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理想ONE> 理想ONE驾驶> 摘要详情

理想ONE*城市NOA其实不需要它变成完全的自动驾驶

理想ONE*城市NOA其实不需要它变成完全的自动驾驶

摘要来自:《李想公开课:造车新势力从0干到盈利全教程》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李想公开课:造车新势力从0干到盈利全教程》的片段:

“今天我要跟大家做一个分享比较特殊的分享,也可能是在座所有媒体朋友第一次听到的分享。”李想开门见山的介绍很准确,没有企业做过这样的沟通会,大部分内容不是关于产品和技术的介绍,而是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要素讲起,到智能电动车的底层逻辑、AI运行原理、自动驾驶的技术演变,再到如何经营好一家企业,为什么使命、愿景、价值观和组织理念对一家企业至关重要,宛如一场面对从业者的管理公开课。

而关于理想近期一些成绩,例如几天前发布的2022年财报,第四季度实现盈利2.65亿元,全年营收452.9亿元,今年很可能迎来造车新势力第一个年度盈利这些喜报基本没怎么提及。

这堂“公开课”更多展示的是理想一直以来是如何思考智能电动车的底层逻辑,如何度过0到1的阶段,做对了哪些,从今年开始的1到10的阶段将做哪些布局。

在对李想最为重视的几个话题,例如增程式技术路线的逻辑、毛利率20%的重要性、组织理念等问题上,他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近乎知无不言。也不吝于赞美其他企业采用的技术路线。

例如“换电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第一换电的体验可以无限的接近于加油的一个体验。第二,用户很多担心的问题都得以解决。另外一方面,换电可以让消费者买一辆电动车的成本甚至比一辆燃油车还低,这整个的体验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也会很开放地谈到他们认为其他企业犯的错,“我们当时在做理想ONE上市的时候,其实我们最担心的一个品牌,不是大家想象的汉兰达,我们最担心的是一个集团有三款中大型SUV,分别是凯迪拉克的XT6、别克的昂科旗和雪佛兰的开拓者,在一个平台上做了三款中大型的SUV。我们最怕它的定价方式是凯迪拉克卖40多万,昂科旗卖30多万,雪佛兰开拓者卖20多万。如果他们是这么一个定价,我们当时的理想ONE就会非常的惨。但是我们特别幸运,昂科旗一上来就把自己降到20多万。”

103分钟的演讲中相当一部分非常烧脑,比如非常技术的AI原理、自动驾驶演进路线、企业自研的技术与硬件、企业管理工具与流程、企业组织变革。

而后35分钟一起参与问答的,是理想完成最新组织变革后的高管团队,除了董事长兼CEO李想还包括总裁兼总工程师马东辉、CFO李铁、CTO谢炎。

这四个人,将领衔理想从1到10的阶段。

一些重要观点

*如果我们要推出电动车,充电桩对我们而言它是产品,不是服务。如果我们提供4C,但是没有4C的完善充电网络,那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买了一部4G手机,但还仅有2G网络。

*人工智能还能帮助我们用算法来解决质量问题,从一个量化角度来看,每辆车在质量成本的分摊上,大概是同样售价的奔驰、宝马、奥迪的约50%。因此,如果用钱衡量质量状况,同样价格的产品,我们的质量是显著的BBA这些豪华汽车品牌的。

*我们认为以后真正的竞争会出现在最底层,AI的操作系统。

*我们还有一个关键判断,就是关于智能电动车合适真正进入“智能时代”。我认为这个时间点,尤其是对于中高端车,会出现在2024年。真正的基于大模型,基于BEV技术实现的城市NOA。

*城市NOA其实不需要它变成完全的自动驾驶,而是每天上下班堵车的时候它都可以帮助驾驶员提升解决体验。一个是城市里面60%以上甚至80%以上的车交给这个功能来开。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变化,正如消费者买了一幢20-30层的楼房一样,有电梯没电梯是根本差别。

*我个人认为到今年年底,大部分头部企业能够做到2011年年底特斯拉的水平,到2024年的时候,大家普遍能做到2022年底2023年初特斯拉在北美的水平。我觉得这以后,至少中高端车,如果不能提供城市NOA,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了。

*我们不会提供基于原来的方式做的城市NOA,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标定,不会这么来做,我们提供城市NOA的时候,就会提供这种基于大模型的全部城市覆盖的NOA功能。

*过去300多家造车新势力,只有1%企业在品牌方面是合格的,大部分连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今天跟你讲我要家用,第二天就跟你讲我三秒加速,所有的逻辑都是乱套的,后面影响了它的产品和经营所有的环节,基本上所有品牌是折在品牌上。

*作为智能电动车企业,我们认为一个健康的门槛是毛利率20个点。目前来看特斯拉是超过20个点的,我们也是稳定的超过20个点,比亚迪也是超过20个点。比亚迪的销售网络并不是直营的,如果把经销商费用一起算进来,比亚迪车的毛利率也是超过20个点的。

*我们在2月份所有支撑店面的工作人员已经做到了接近7辆车的人均销售能力。如果把管理人员去掉,那么人均超过10辆车,大概是新势力同行的大概三倍以上。

*我们最开始招的人都是做10万块钱的车的,所以在做30万块钱的车的时候也这么做。我们当时怎么处理的?我们买了一堆特别好的车,让大家天天开,千万不要像在原来的厂商那里,进车里拿尺子量量就走了,要把这车天天开,每天必须开,开3个月以上再来谈悬架到底应该怎么调。别把一个30万、40万的车,把一个全尺寸、一个中大型SUV非得调成紧凑型SUV的驾驶感受,这是不对的。要去试一试,看看宝马X7是怎么标定的,看看奔驰GLS是怎么标定的。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