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ARIYA艾睿雅启动摘要> 摘要详情

ARIYA艾睿雅启动-车轮-上市

ARIYA艾睿雅启动_车轮_上市

摘要来自:《寻找东风日产基因》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寻找东风日产基因》的片段:

初期方案基于当时业界比较盛行的合资方式——中方拿出一部分优良资产与外资嫁接模式,拟在襄樊基地合资生产类似玛驰(March)级别小型车。当年10月,苗圩带队与岩下世志在上海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

 

但这次方案未得到认可。2000年12月,苗圩到北京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汇报,哪知对方却问道,苗圩,你搞一个轿车项目就能解决东风的问题?十堰那一坨,这几年是市场好,要是市场不好的话,你是不是又回到1997年去?

 

全国大环境也不允许。当时国家明确大力发展轿车工业,建设“三大三小”(“三大”指一汽、东风和上汽三大轿车基地,“三小”指北京吉普、天津夏利、广州标致),但严格限制新项目、新增产能。新增轿车项目被审批通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图片


双方继续寻找突破方式。2001年7月5日,中日高层到北京拜访吴邦国,争取得到中央政府支持。吴邦国提出,要调整合作思路,扩大合作领域。大重组大支持,小重组小支持。不只是局部盘活,还要焕发整个东风公司的活力,从根本上解决东风的发展问题。

 

艰难的谈判历时23个月。结果如大家所见,2003年6月9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有限)挂牌成立。

 

这艘大船甫一启航,便改写了中国汽车业合资格局——作为中国汽车行业最大中外合资项目,东风有限注册资本167亿元,拥有7万多名员工,总部设在武汉,商用车中心设在十堰,乘用车事业核心即东风日产设在广州,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主要工厂放在襄樊。

 

当年6月16日,东风有限首款产品——东风日产阳光下线,7月1日正式运营。


图片


在这场改写中国汽车业合资格局的战役中,除时代赋予机遇外,中外双方决策者的格局和智慧无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倘若只是纠结于眼前的一时一事,或者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或许都无法抵达东风有限这个彼岸。

 

东风日产的这段初始故事,直到多年后,我才逐渐厘清上述主脉络。彼时的我,刚到京城闯荡不久。京城太大,我太渺小,有迷茫,也有困惑,一切都像个未知数。

 

其后,我在一家汽车交易市场获得第一份工作,主要任务是每周发布与解读数据,对接并协调京城各路媒体到市场采访。

 

但骨子里,我并不很喜欢这个冷冰冰的机械产品。穿梭在尘土飞扬的命运道路上,吸引我的,反倒是那些鲜活的跳动的生命,那些或设计或生产或销售这些机械产品的人。

 

半年后,我离开了汽车交易市场,到一家汽车媒体供职。

 

那是2002年,圣诞节之后。此时东风日产初生,大幕渐起,一切都才刚开始。


02.

闯关与记录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

 

此后20年,从十堰到武汉,从大山到大海,东风有限历经5任总裁治理——中村克己、中村公泰、关润、内田诚和山崎庄平;历经4次中期事业发布——2003年11月的2³中期事业计划、2008年5月的1³中期事业计划、2011年7月的新1³中期事业计划、2018年2月的TRIPLE ONE计划。以这些事业规划为指引,东风日产坚定地穿过市场周期,驶向波澜壮阔的远方。

 

图片



中国汽车30多年合资历程告诉我们,文化融合从来都是难解的关键症结。2004-2005年,东风日产同样经历了一个冲突磨合期,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利益冲突。双方不是从合资公司整体利益出发,而是站在各自母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中日高管团队出现摩擦。

 

二是资源错配。曾经,擅长营销的中方高管反而负责生产管理,擅长日产生产方式的日方高管却负责市场营销。

 

三是政策僵化。受宏观经济影响,上海通用(后改名为上汽通用)率先发起价格大战,而东风日产的蓝鸟和阳光未能抓住市场机会,导致库存积压。

 

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2004年10月,中外双方做出痛苦决定:东风日产停产35天。但恰恰是这种阵痛和碰撞,催生出日后享誉业界的《东风日产行动纲领》。

 

作为东风日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行动纲领》明确了“共创价值,共谋福祉”的共同愿景和企业使命,把话语权之争变为理解、尊重、信赖、合作双赢文化,得到双方股东的高度评价,自此成为东风日产以及东风有限的管理圣经。

 

形势一片大好。此后数年,东风日产以高于行业3倍的增速向前推进,其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68%。但到2009年,东风日产再次按下暂停键,彼时这家已迈过30万辆规模门槛、拥有200亿元资产的合资企业,正准备攀登新目标。

 

那年7月18日,东风日产高管齐聚广东中山,讨论形成并发布《东风日产高管宣言》,主要内容包括“十个提供,五大反对”,以此规范干部和引导员工行动。某种程度上,《高管宣言》实质是重温行动纲领,再攀事业高峰。


图片


另一个值得记录的年份是2012年。

 

当时日系品牌在中国陷入市场危机。东风日产迅速制定两个业务支柱政策:一是提升品牌力,让客户安心,同时抓住时机投放新车,提供最高级别服务,并承诺“因故受损车辆和部件都能得到免费及时更换”。二是给予经销商支持和协助,使其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第二天,东风日产便通过旗下1300余家经销网络,向消费者传递企业声音和承诺。当年10月18日,向400万名车主发布《安全保障承诺书》:“在特定意外事件背景下,由第三方恶意造成的车辆损失,东风日产将全额承担。”


图片


又一个月后,在当年的广州车展上,东风日产再次对新老客户发布品质保障承诺。

 

系列措施之下,市场逐渐回归理性。2013年,东风日产销量达到93万辆,向2014年百万辆目标发起冲锋。

 

最令业界称奇的是,在东风日产这样的合资企业里,居然诞生出启辰这个合资自主品牌。蕴含于启辰之中的,并非全是在商言商的商业计谋,并非全是长袖善舞的资源融合,也并非像其他合资企业那样般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启辰是什么?它带着“合资自主”之标签,这一点在今天的合资板块中备受尊崇。它成立之初,还有着一群南下创业者的产业梦想,和切·格瓦拉(Che Guevara)式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借助NISSAN平台,启辰创造出3款产品27个月销量20万辆的纪录,并在2015年和2016年销量突破10万辆。


图片


它改变了合资企业的商业秩序和游戏规则。从市场调研到商品企划,从项目策划到开发采购,从市场销售到配套供应,启辰平台逐步打通东风日产全价值链体系。

 

它也遭遇过成长的阵痛。2020年12月,启辰品牌告别3年独立经营,回归东风日产,成为旗下第二品牌。时间的历练、联盟的优势,以及东风日产的体系力,助推启辰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转型。

 

2021年1月,东风英菲尼迪作为独立事业总部,亦被纳入东风日产体系。至此,东风日产三大品牌各司其职,协同发展。其中,NISSAN品牌是基本盘,启辰品牌为新时代探索者,英菲尼迪品牌被定位为高价值探索者。


图片


这一时期的东风日产,有过高峰,也有低谷;有过潮起,也有潮落;有过起落,也有变故。但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东风日产仍然是东风有限股东双方最为倚重的板块。

 

这时的我,已于2006年从供职4年的报社辞职,到一家汽车杂志社从头做起。此后十余年,我力所能及地挖掘汽车行业的商业故事和人物命运,力所能及地做简单、纯粹、目标专一的记录者,因而有幸在滚滚车轮和历史洪流中,留下一些痕迹。

 

只是很遗憾,一直等到2010年6月,我才第一次比较深入了解东风日产。准备时间很长,断断续续用了3个月,我把几乎所有能找到的相关报道都研读过,最终决定将风神汽车和东风日产这两个时代工程结合起来,廓清东风日产的前世今生。


在这段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中,有精于财技的萝卜公司和坑公司的运作,有惠州熊猫和东风置业大厦的往事,有惊心动魄的收购京安云豹关键一役。从冲突到磨合,从行动纲领到盛世危言,在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中,东风日产历经了20年的光荣与梦想、经验与教训,以及创业者们未竟的事业。

 

这是往事。往事并不如烟。

 

自此后,我几乎见证了这家企业成长的每个重大时刻。更大的成功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东风日产如何继续保持创业激情,高举启辰之旗,做一个立足本土的国际化公司?

 

这是未来。未来犹可期。

 

如果你对东风日产的这段故事感兴趣,可以去看看《这是你的船》《委屈与野心》《此岸与彼岸》等当年报道。


03.

赶路与寻找

 

2022年末,东风日产达成1500万辆产销规模。帮宁工作室曾经做过述评,它至少创造了3个合资企业新纪录。


图片


其一,成为国内最快达成1500万辆的合资企业,仅用时19年。同样是实现这一规模,上汽通用用时20年,一汽-大众用时26年,上汽大众用时33年。

 

其二,唯一达成1500万辆整车销量的日系合资企业。彼时,19岁的一汽丰田和24岁的广汽本田正在向1000万辆产销规模冲击。

 

其三,达成1500万辆整车销量最年轻的合资企业。实现这一规模时,上汽通用25岁,一汽-大众31岁,上汽大众38岁,而东风日产是19岁。

 

但硬币的另一面,作为东风公司最大“利润奶牛”和销量担当,当年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量90.2万辆,同比下滑21.4%。这是东风日产自2015年以来,年销量首次跌破100万辆,2021年为113.5万辆。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东风日产主销产品偏低端,极易被中国品牌反超。二是新能源汽车推进缓慢,比如,东风日产首款纯电SUV艾睿雅面世后,市场表现差强人意——而这也是目前合资企业都面临的中国难题。

 

图片



还应该注意到,东风日产在售车型虽然多达20余款,但主销车型过于依赖轩逸、天籁和逍客。2022年,轩逸销量超过42万辆,约占东风日产总销量的50%——这个数字值得警惕,占比太高意味着过于依赖,导致风险很大。比如,2023年,新能源后起之秀比亚迪秦咄咄逼人,大有取代轩逸A级家轿冠军势头。

 

时下,中国品牌风头正健,门外跨界的“野蛮人”又来势凶猛,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遭受体制内外的双重压力与挑战。这其中,尤以合资企业为甚。是暂时的战术失误,还是长期的战略偏差?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这些都需要合资企业作答,东风日产亦概莫能外。

 

它需要再次证明自己,也需要与时间赛跑。

 

图片



到今年6月16日,东风日产走过20年。20年或许只是历史洪流中的沧海一粟,但却是一个企业“从0到1”的成长脉络轨迹。从草莽出身到跻身主流之上,贯穿其间的曲折与磨难、冷暖与荣光,惟有亲历者自知。

 

我在寻找东风公司跟日产汽车全面合资20年带来的启示时,受访对象提及最多的,是中外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信赖关系。日产汽车高层说,中日双方强有力的合作基础和力量来源,一是基于商业原则的共同前进,二是基于文化原则的相互信任,三是坚持一个中国合作伙伴原则。

 

中方(东风公司)高层认为,全面合资带来的启示有三:其一,体系管理能力较强,无论是制造还是营销,全价值链都如此。其二,经营质量较好,包括经营效果和投资效果,而且比较稳定。其三,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好的团队文化。


图片


“东风日产是无须扬鞭自奋蹄的文化,经营目标总绷得很紧,具有挑战性地追求市场,这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东风公司其他领域。”


但同时,中方还希望,新形势下,合资企业适应中国市场变化的速度再快一些;技术体系开放方面更灵活一些;在应用全球和中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更开放一些。

 

启辰品牌被寄予厚望。今年5月,启辰品牌加快全面转型步伐,启辰大V DD-i超混开启预售,不日将上市。有消息称,在如火如荼的智能化和电动化竞争下半场,大多数合资企业都在想办法自救,而东风日产的启辰模式是他们研究的对象之一。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