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星越L动力摘要> 摘要详情

星越L动力-车尾

星越L动力_车尾

摘要来自:《5年内禁售燃油车?无所谓,反正油车不会死》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5年内禁售燃油车?无所谓,反正油车不会死》的片段:

纯电动无法满足国内车市的需求,这点其实很好判断。以3000万辆的预期体量来看,再以纯电动中型车常见的60kWh电池容量计算,国内一年的新车销量就需要至少1800GWh动力电池来支撑。可以看到,这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算法,而去年全球范围内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不过518GWh左右。而以全球市占率约3成的宁德时代举例,据不同口径的统计,该公司在2025年的规划产能将有望达到600-1000GWh。然而这些产能并不只是供应国内市场,且不只是新能源汽车需要,包括储能等板块,也都有旺盛的需求。这还不考虑随之而来潜在的原材料价格压力,已经坐过两次过山车的碳酸锂价格,便是前车之鉴。

当然,新能源汽车路线目前来说并不等于纯电动。不过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除了纯电动之外的新能源路线,恐怕还是得靠自己。继上海取消了插混与增程的绿牌权限之后,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经建议“合并蓝绿牌”,并预计只需要2年的时间实现合并,推动所谓“油电同权”。同样暂且不论可行性问题,作为“吊车尾”的插混、增程技术路线,毫无疑问将是“油电同权”的先行者。无独有偶,在补贴快速退坡的情况下,欧洲的插混在今年一季度销量同比震荡下跌了2.7%。但结合前面对于纯电动无法负担眼前市场需求的结论,插混在欧洲的阶段性停滞并不能证明内燃机连这块阵地都丧失了。相反,内燃机带电才是现阶段更受市场认可的路线。正是因为可以更深度的市场化,所以才不需要政策性手段强推。只不过相比欧洲消费者把选票投给了HEV(一季度欧洲HEV车型销量同比增幅28%),国内消费者更乐于选择PHEV路线。

这当然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从非技术角度来说,自国六标准超过欧六之后,同阶段国内的排放限制也成为“全球最严”。再加上特大城市的限行、限购政策助攻,PHEV无疑相对更适合国内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总结来说,内燃机正在通过电气化迎合市场,而市场也无法在短时间完全转投纯电动方向。更别说配套的补能、配套、生产等方面,PHEV等技术,能够突出更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既来自于技术、环境,同样也来自于消费市场本身。既然对国内市场而言,PHEV(包括增程式)依然有着旺盛的需求,那么对内燃机的研发与生产自然也不会停止。

事实上,延伸前面聊到的国内多缸汽油内燃机销量的话题,在榜单前十的企业中,更多出现了诸如吉利、长安奇瑞、比亚迪、蜂巢动力等中国品牌的身影。而前十企业的市场占比,就超过了53%。且不论这份榜单中有已经完全放弃纯燃油车的比亚迪,其内燃机销量毫无疑问是依托的DM-i技术的热销。其余上榜车企的内燃机产销与研发的潜力,同样也是依赖各家插混技术的落地与发展。这里面甚至还有一个“小彩蛋”,相比德系PHEV喜欢采用的P2路线,中国品牌更多运用的是P1+P3路线。仅从结构上来说,P1+P3更为稳定、高效,但同样也弱化了内燃机的动力输出,与亏电状态下的性能表现。当然,与其说是结构上限制,不如说是设计时就在规避。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