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挑战者动力摘要> 摘要详情

挑战者动力-速度-稳定性

挑战者动力_速度_稳定性

摘要来自:《「汽车人」宁德时代针刺试验透露了什么》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汽车人」宁德时代针刺试验透露了什么》的片段:

这几天,电动圈颇不宁静。宁德时代与的技术路线竞争,已经落到一个具体的针刺试验上。动力电池领域本来是toB的领域,一般只有主机厂比较重视,但这次居然上了热搜,能从枯燥的技术上提炼出娱乐元素,着实不简单。复杂的技术原理,可能多数人听不懂,但用针刺东西大家都懂。


初始还算全民科普活动,后来“画风”就变成逻辑之争,颇具民间“大专辩论赛”的风采。


挑战针刺


问题的种子埋在3月29日,这一天发布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常规宣传之后,还进行了后来广受关注的针刺试验,参加试验的有(单体)、块状磷酸铁锂(单体)、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试验结果表明,被刺瞬间,表面温度达到500℃,猛烈喷发高温气体,发生爆炸;介于中间的块状,温升在200-400℃,有烟无明火;而刀片电池只有刺穿点附近产生较小温升(60℃),热失控蔓延速度比较温和。



老实说,这个实验有点不公平。动力通常由单体(Cell)、模组(Batteries)、电池包(PACK)依次组合而成。上述试验中,前两者是单体,而刀片电池则将单体直接做成特殊结构,已经不再是标准单体。


当时尚未卸任董事长的王传福称:“搭载刀片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把‘自燃’这个词从的字典中彻底抹掉。”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短视频时代,一些新能源车自燃的画面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燃油车也不乏自燃事故,但至少从印象上,新能源车的自燃似乎来得更猛烈、起火和蔓延速度快,乘员只有很短的时间逃生。


王董一句“抹掉”,如果成真,确实树立了电动车的安全新标杆。不过前提是,采用磷酸铁锂方案。该方案一直由力捧。


宁德时代接招


5月11日,在宁德时代高层几乎全员出席的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到电池安全检测和关键措施。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称:“电池的安全和电池的滥用测试是两回事,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


显然,“滥用测试”指的是公开的三种动力电池的对照针刺试验。



两家动力电池的头部公司大佬隔空互怼,虽然时隔一个多月,但“时差”完全不是问题。吃瓜的新闻界就喜欢这种戏码,马上炒热。


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随后在微博隔空喊话:“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


从辩论角度,这显然是一种“带节奏”。过不了针刺,是业内共识。宁德时代选择正面回应,无疑以短击长。但宁德时代还是拿自家三元锂电做了针刺试验,而且还做了两次。



5月22日晚,宁德时代放出一段,显示钢针触碰到保护电池的钢板后折断,未能穿透电池包。配文称:“是什么阻碍宁德时代做针刺测试?是技术?是体质?是巨头的面子?不,是钢针!”



5月23日晚,宁德时代又放出第二条针刺试验。这一次,宁德时代对5系、8系三元电池模组进行针刺,均刺穿。结果表明电压下降很少,也没有引发短路。配文称:“宁德时代早在2017年就已掌握三元电芯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但是为什么没有推广?通过针刺测试=电池安全吗?”


逻辑有问题


这两个,引发大量吐槽和批评。原因很简单,宁德时代没有明白针刺是为了什么,以为挡住了针刺,或者外力施加的挤压、碰撞,就能保护电池。这就相当于整车厂商辩解“我的主动安全可靠,刹车距离短,绝对不会撞,因此没必要在被动安全上下功夫”。



宁德时代所做的针刺,显然没有引发热失控。也就是说,激励条件不足。国标对针的直径、锥角、速度都做了规定,如果未能刺穿,应该增大激励,而不是宣布“钢针不行”。


第一次未刺进,第二次虽刺进但未引发热失控,因为电压下降不满足国标要求(国标意见稿中规定,电压下降值要超过25%)。实际上同第一次没有区别。


显然,宁德时代在研究如何被刺而不热失控(短路),而不是热失控后的表现,从而犯了逻辑错误。但宁德时代方面似乎不以为然,还称,很快将有第三则放出。


宁德头铁


因为在200℃以上会释放大量游离氧,因此一旦到了这个温度,剧烈化学反应将不可遏制,将会发生爆燃。众所周知,电池的热稳定性,材料化学特性是决定性因素。热稳定性从差到好的顺序为:钴酸锂<镍钴锰<锰酸锂<磷酸铁锂。前两者都是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