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Model 3(进口)启动摘要> 摘要详情

Model 3(进口)启动-内饰-动力

Model 3(进口)启动_内饰_动力

摘要来自:《苹果汽车,重大变故》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苹果汽车,重大变故》的片段:

更有意思的是,菲尔德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曾向《华尔街日报》暗示,他很高兴归回到一家有长期经营经验的汽车制造商。在他看来,创办一家崭新的造车公司,或是从零开始启动一个全新的汽车项目,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是,这些新项目大多缺乏持久的资源和耐力,造车其实是很艰难的。”


最后一句,或是隐射苹果当下的处境。


只是,无论这位已经离职的造车高管如何评价老东家,最近几天,想必库克的心情是崩溃的。自从接棒乔布斯以来,库克对苹果的汽车项目寄予厚望,在这位职业经理人的战略憧憬里,苹果汽车极有可能像iPhone、iPad那样改变世界,且在商业维度实现高增长的创新型价值。



在菲尔德官宣离职的两天以后,这家公司正式认命了汽车项目的新负责人——Apple Watch项目高管凯文·林奇(Kevin Lynch)。


我们扒完这位新领袖的职业履历,虽然他在开发Apple Watch时一度曾因WatchOS软件的成功而备受赞誉,但在造车领域就是个妥妥的“外行”。业界众所周知,造车是个复杂的工程,对于林奇来更是全新领域,软件大拿指挥造车全局,其难度与不确定性可想而知。



一波三折造车梦


失去菲尔德,对苹果是个打击。


自2014年左右组建团队以来,苹果的汽车项目经历了多次战略和高层重组,这家市值已接近2.6万亿美元的科技巨无霸,在造车路上可谓跌跌撞撞,甚至多次遭遇折戟的风险。


苹果的遭遇,是一个缩影。就“新进入者”造车这件事而言,无论是否套上新能源或智能化的外衣,汽车的本质却始终不变。汇聚各行各业尖端科技的产物,将无数个零件融合到一起,不断试验匹配和调校。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技术和耐得住寂寞的韧性,对“其兴也勃”的互联网公司来说,造车大业稍有不慎便是“其亡也忽”。



苹果的造车梦,始于乔布斯时代。


乔布斯早在2007年就有了造车的初步想法,并且和“iPod之父”法德尔(Tony Fadell)认真讨论过苹果汽车的功能设想以及仪表盘等内饰设计问题。甚至有外媒透露,乔布斯为了探寻造车业务落地的可行性,还特意亲自飞往德国狼堡,与彼时的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文德恩讨论过造车的最初设想。


由此可见,苹果造车的野心由来已久,一代天骄乔帮主,其实很早就预测到汽车行业即将面临新的革命,可见其格局与远见。2013年,乔布斯因病离世,作为接任者的库克沿袭了他的很多想法,上任后,即公开表态了进军汽车行业的一连串想法。



早在2014年,北美媒体就曝光苹果已秘密设立泰坦项目(Titan Project),并且买下“apple.car”,“apple.auto”和“apple.cars”的域名,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苹果开始从挖走大量人才构建自己的汽车业务团队。马斯克的“坟墓”梗,想必最初的不满也是源于这几年,而其他相关的苹果造车传闻还包括联合宝马使用i3车型平台、收购迈凯伦、流出苹果i-Car专利图等等。


2016年,苹果造车迎来转折点。


到了下半年,苹果泰坦项目被爆搁浅,这同苹果造车项目定位不确定、互联网造车浪潮一度受挫、内部有派别坚持专注于自动驾驶胜过造车相关。身处造车风口浪尖的苹果,还在那段时间遣散了数百名员工,一石激起千层浪,而苹果造车失败的传言,也一度沸沸扬扬。



后来,苹果宣布重启汽车项目,并宣布由该公司已“退居二线”的元老功臣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负责整个项目的推进,而项目的战略方向也从之前的制造整车改为了专注于自动驾驶。直到2018年,苹果挖来了此次跳槽事件的男主角菲尔德,后来,又将的工程副总裁Michael Schwekutsch招至麾下,负责汽车动力系统。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