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北汽新能源EX车身摘要> 摘要详情

北汽新能源EX车身-上市-爬坡

北汽新能源EX车身_上市_爬坡

摘要来自:《聚焦“两轮”的小牛电动,究竟有无“四轮”野心》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聚焦“两轮”的小牛电动,究竟有无“四轮”野心》的片段:

而被定位为高端制造基地的常州工厂,是于2018年被正式启用。总投资近百亿元,一期项目已形成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后续规划建成年产能30万辆。据悉,该工厂掌握了车身骨架焊接、铆接等核心技术,主要涉及北汽新能源EX系列和LITE系列车型。

至于“传闻”中的收购者小牛电动,与根本不处于同一“量级”,而且也无力收购常州工厂。

资料显示,小牛电动成立于2014年,于2018年10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公司已推出小牛电动NQi、MQi、UQi三个系列多款电动车和周边文化产品NIUPOWER以及专业户外运动自行车NIU AERO等。

据小牛电动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公司总营收为24.44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减少11%。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牛电动持有现金流、等价物、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计11.031亿元。

换言之,以小牛电动目前的综合实力和资金储备来看,尚不具备将常州工厂“拿下”的可能性。

“谣言”的产生

​与的现状不无关系

虽然,此次收购风波看似是的一次“躺枪”,但却也不能说是“无辜”。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的现状颇为令人堪忧。

销量方面,不仅被摘掉了销冠的帽子,且继续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7年的纯电动汽车销冠之路在2020年被终止,去年全年累计销量仅为25914辆,同比减少82.79%。值得注意的是,其全年产量为13224台,不仅下降70.17%,且远低于销量。

而今年1-2月,累计销售2084辆,相比去年同期3008辆的销量,下滑了30.72%。

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北汽蓝谷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亿元到-65亿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2亿元到-67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销量持续下滑,与传统强项B端(租赁公司、驾校等)市场销售遇冷存在直接关系,同时C端(私人购买)市场迟迟没有打开局面,未来可预期范围内,市场销售情况不会有太显著的提升。

与此同时,的高端转型产品也呈现出乏力的态势。极狐品牌的量产车型ARCFOX αT,自上市至今也并未看到太多的亮眼表现。


传统业务板块下滑,高端转型作品乏力的,去年也曾被曝出了“北汽蓝谷黄骅、常州两大基地或将停摆”的消息。或许,这也是此次常州基地传出被收购相对有那么一些依据的原因。

“两轮”向“四轮”进军

成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抛开此次“误传”的对象本身不谈,咱们来看看吸引人们关注的另一个关键点。即原本专注两轮的厂商,转而进军四轮整车制造的可行性。

其实,两轮转向四轮,在国内早已有先例。目前来看,不乏成功者,当然,失败者更甚。要说摩托车起家,继而转型汽车整车制造最为成功的案例,当属吉利汽车。

的现状也无需赘述,但仅此一例,再看皆是失败的案例。


曾经的“摩托车大王”力帆,涉水四轮乘用车制造时的“野望”几乎人尽皆知,它要挑战合资品牌,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可以说入局汽车制造多少与尹明善的“造车梦”脱不了干系。

然而的造车路,并没有它在摩托车领域那般顺利,最终却落得个破产重整的命运。

去年,同样在摩托车界赫赫有名的大运摩托,在试水多年商用车领域后,同样成为了乘用车的新晋入局者。2020年9月19日,随着在山西运城的大运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又一家企业正式进军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其新能源车型也已开始正式投产。


关于大运汽车入局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原因,大运集团掌门人远勤山在媒体采访时透露,一方面是被我国新能源汽车未来广阔的市场前景所吸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如果只做传统燃油车,则有可能面临因为新能源与传统汽车市场此消彼长所导致的行业压力。换言之,是时势所需。

那么结果如何呢?今年1月25日,完成了首发上市的第二轮问询,并更新披露了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

其招股书中显示,“由于公司产能规模爬坡需要一定时间,且公司销量提升过程中由于处于渠道拓展阶段,新能源乘用车单价无法完全覆盖新能源乘用车全部成本费用,将使得未来2-3年可能会持续亏损,并且短期内亏损有可能扩大,存在持续亏损的风险。”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