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夏利排量摘要> 摘要详情

夏利排量-前脸

夏利排量_前脸

摘要来自:《夏利:记忆中的红夏利!》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夏利:记忆中的红夏利!》的片段:

而在此之前,天汽就已经开始布局了。1983年初,天汽派人去日本考察引进车型,铃木和大发都挺合适,省油、排量小,农村城市都适合。但铃木的产品过于单一,大发的花活就比较多了,微车轿车啥都有,而且车型零件通用性强,最重要的是愿意提供技术支持。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啊,大发的两款车Hijet850和charade成了被选中的幸运儿,后来,这俩车一个成了黄大发,一个成了红夏利。

到了1984年,上级有意推动个人购买轿车,本就惦记着大发轿车的天汽一拍大腿:整。1986年9月最后一天,从日本进口零件以CKD方式组装的第一辆第二代charade下线,型号叫做TJ730,名字就是直接音译过来的,叫夏立特,还有叫夏来多的,后来天汽改了个名字:“夏立德”,为华夏立下功德,用这个名字卖了不到一万台,在奥拓之前,填补了中国经济型轿车的空白。

1987年,大发更新了第三代Charade,1988年1月1日天汽就引入到了国内,投入生产,就是我们熟悉的红夏利,型号TJ7100。

基本跟原版没啥区别,车身线条简洁、圆润、舒展,只是前脸上的logo变成了两个汉字:夏利。至于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天汽想过还用原来的夏立德,但总觉得不中不洋,三个字不好叫也不好听,还是得改名。最后还是上级领导拍板,不如就叫夏利吧,黄大发也是在这时候把品牌名改成华利的,俩加一起,寓意华夏得利。

这里要提一下啊,无论是黄大发还是红夏利,跟大发的合作方式都只是技术引进,并没有成立合资公司,保证了自主性。也正因如此,夏利才没有像捷达桑塔纳一样,屁股必须印上英文名,完完全全用了两个汉字:夏利。但问题也很大,有资金引进技术,没能力迭代技术,跟之前提到过的猎豹差不多,后续车型只能拉皮,竞争力越来越拉胯。

书归正传,夏利刚引进时,规划年产能是3万辆,但基本没跑满过。为啥?其一,夏利是个两厢车,在那个年代,有头有尾是个比天还大的事;另一方面,当时市场上都什么车?捷达、桑塔纳、标致505,基本都是公务用车,1.0排量的三缸夏利没法当作公务用车,私人购车虽然政策上支持,但真掏钱买车的人还是少,再加上投产初期基本靠CKD组装,价格也在10万块钱左右一直下不来,市场一直没打开。但转机马上就来了。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