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明锐口碑摘要> 摘要详情

明锐口碑-配置

明锐口碑_配置

摘要来自:《斯柯达,以退为进》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斯柯达,以退为进》的片段:

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口碑并不差,得益于旗下车型与大众汽车通用零部件,所以汽车消费市场有一个观点是懂的人都去买,并且旗下产品的定位低于车型,所以早年车型凭借德系品质和性价比优势获得不错的市场成绩,而也一度被视为亲民版

结缘的故事可追溯到1991年,当时捷克品牌正式被集团收购。而在2005年,与上汽合作开展中国业务,首款车型明锐于2007年6月在华发布。

背靠上汽这块金字招牌的,当年的市场成绩一路开挂,2018年的年销量已经达到34.5万辆,彼时在外界看来,的潜力是无限的。然而好景不长,走低端路线的从2019年就开始水逆,市场销量成绩一路下跌,尽管也尝试走中高端路线,推出了18.69万元起售的柯迪亚克,可惜这款车也无法提振品牌销量成绩。

图片

上汽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总销量是38022辆,同比下滑61.32%。而导致销量下跌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汽车的“背叛”。要知道,2019年汽车正式将捷达车系独立成为一个全新品牌,与一样主打低端路线,结果就是的市场份额被蚕食,市场成绩出现断崖式下跌。

另一方面,国产车型的崛起也对合资品牌中低端车型的成绩造成冲击,对比之下,国产车在提供高品质的同时,还有越级的配置,而合资车受限于成本,功能比较寒碜,那么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也愈发多元化,最终、捷达等定位于中低端的合资品牌均没能在市场上掀起大风浪,而10万元左右国产车的成绩却是一路走高。再者,推新车型的步伐缓慢和没有积极拥抱电动化等因素均导致了的市场成绩节节败退。

在华的最终结果或许正如本文开篇所说,退出中国市场。对此,有消息称汽车CEO Klaus Zellmer克劳斯·泽尔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则信息:由于中国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因此我们将与我们的中国合资伙伴一起考虑我们要如何进行。如果我们想集中精力,就需要确认所有情况,然后再做决定。此外,克劳斯·泽尔默指出,可以考虑只在中国销售汽车,而不是生产汽车。

而对于克劳斯·泽尔默的信息,中国也进行了回应,表示持续对于其在国际市场的定位进行评估,并调整战略以适应当地市场发展,这也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目前,公司尚未就调整战略的必要性做出任何决定。

言下之意,会与其它汽车品牌一样跟随时代步伐调整在华的发展策略,但是截至目前还没有调整后的策略出炉。也就是说,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还没有明确消息。

当下退一步,未来进一步

其实对于而言,退出中国市场也不完全是坏事,甚至有可能过得更滋润。要知道,与败走中国市场的和广汽菲克等品牌不同,在华没有组建单独的合资公司,仅是上汽的子品牌,也就是说,在华只是轻装上阵,没有太大的包袱。在此基础上,在上汽内部还占有1%的股份。

图片

单单从数字大小来看,1%并不算多,但是作为头部品牌的上汽,在华的基盘也很大,1%的股份也能带来可观的收益,据财报显示,2021年上汽净利润就达到154.9亿元。而今年1-11月,上汽也有超百万辆的销量成绩,因此,只要上汽能一直强势前行,那么即便自家车型不走量,甚至不在国内生产新车,也能靠着上汽的微薄股份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将在华所得的收入投入海外市场或许未来有望扭转当前的局势。据悉,一直以来最大的市场是欧洲,并非中国。正因此,不妨进一步压缩在华投入的精力和资源,主要在欧洲市场征战,这有望获得更好的成绩表现。

再者,在欧洲可以利用燃油车积累下的良好口碑,发力新能源车市场。而欧洲地区的新能源车市场环境与我国新能源车市场相比,竞争激烈度更低,这有利于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据了解,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规划,最快到2026年时,将会推出三款全新纯电动车,预计其中包括ELROQ、VISION 7S量产版,以及一款全新纯电SUV,随后或许还将推出晶锐的纯电继任者。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