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帕萨特升级摘要> 摘要详情

帕萨特升级-车身-传动系统

帕萨特升级_车身_传动系统

摘要来自:《帕萨特领驭:从引进消化到本土化发展的悄然变革》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帕萨特领驭:从引进消化到本土化发展的悄然变革》的片段:

上汽大众亟需产品结构升级,但当时中央对新车引进项目卡得很严,上汽大众已经有了桑塔纳2000,再批准一个新车型,会造成其他厂家心理失衡。面对巨大的中高档新车市场,上汽大众将帕萨特申报为桑塔纳B5,经上海市政府协调为桑塔纳的“技改项目”,才得以放行。


帕萨特在2000年正式登陆中国市场,5年时间取得了超40万辆的销量成绩,由此成为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上最具号召力的品牌之一。这款车型进一步开启了中国中高端轿车市场 ,它的到来为后续上汽大众研发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从桑塔纳到帕萨特,背后中国轿车市场从公务用车、商务用车,到出租用车,再到私人用车的需求更替,也是中国轿车市场在世纪之交不断突破规则,从管控逐渐走向开放的变革创新历程。

十年技术铺垫 自主开发的破冰者上汽大众

很多人认为,只要引进合资体系、建设工厂、实现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完成汽车产线搭建、组装,有了大批量生产体制,中国汽车工业就算是建设起来了。但是,国产化仅仅是中国汽车走向自主创新的第一步。

花钱买不来核心技术,作者路风在《走向自主创新》里提到,技术能力是组织内生的,技术引进永远代替不了自主创新,唯有通过自主创新发展出来的技术能力,才是企业、工业和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日韩通过“国产化”消化吸收了外资技术之后,用不到十年的时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车型设计,中国轿车市场却被桑塔纳主导了近20年。面对这种僵局,国内汽车行业在2005年前后引发了对“以市场换技术”这一说法的争议。

那时候有一种论调认为,走合资道路与自主产品开发能力的发展相互排斥,合资品牌的引入反而阻碍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发展,令中国汽车工业在技术能力上陷入长达20年的停滞之中。

但回望历史,中国从未忽视对汽车产品开发能力的培养。早在1987年,中汽联理事长陈祖涛陪同朱镕基到访底特律的通用汽车研发中心时,心中就有了明确的念头——中国汽车一定要注重发展开发能力。


在此后的数年里,中国始终没有停止技术培育的步伐,只是从自我封闭走向自主创新,总时要经历一个技术积累的过程,毕竟整个80年代,轿车市场还如同一片荒漠。没有外资资金与技术的引入,中国汽车很难在短时间内缩短与世界汽车制造、管理和设计研发的差距。

先引进,再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土市场需求改造,最终进行自己的研发设计,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果说桑塔纳用十年时间实现90%的国产化率,是上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建设写下了第一个注脚,那么此后十年,上汽大众为自主开发所进行的技术积累与铺垫,则是这漫漫长路中的第二步。

1992年3月,上汽大众派出九人小组远赴巴西圣保罗,参与大众、巴西拉美汽车公司的联合开发团队,目标是按照中国市场需求,在拉美公司成功开发的斯普鲁斯轿车基础上,设计加长车身,提升舒适性的新桑塔纳。这是中国汽车业第一次参与国际轿车产品的开发设计。

两年后,桑塔纳2000在上海龙柏饭店首次亮相,这是中国轿车合资企业涉足开发的第一个成果。桑塔纳在完成国产化后快速发展,此后几年,桑塔纳3000、vista相继推出市场,其中,合资企业本土化技术的发展成为变化的关键。

1997年7月,上汽大众投资三十多亿元,在中国汽车合资企业中建立了第一个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由试制试验基地和专业轿车试车场两大部分组成,后者耗时四年落成,是当时国内唯一、亚洲最大的专业轿车试车场,它的建立,结束了我国没有符合国际标准的轿车专用试车场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轿车工业开发史上的空白。至此,上汽大众已具备德国大众的开发标准、开展车身开发、电器、底盘、驱动传动系统与整车匹配开发的能力。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