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您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chrome
Firefox
当前位置:易车> 桑塔纳车身摘要> 摘要详情

桑塔纳车身-改款-口碑

桑塔纳车身_改款_口碑

摘要来自:《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

【易车摘要频道】下列精选内容摘自于《40周年巡礼第二章丨“国民神车”桑塔纳》的片段:

按照这样的诉求,车型就需要具备全面领先的素质,在中方挑选合资轿车的方案时,同时对比了同级别的奥迪80等多款车型,综合判断下,无论是外形设计、空间大小,还是技术实力、车身结构的安全性等方面,桑塔纳都是最优之选。而后桑塔纳在中国的成功,也证明了中方的独到眼光和双方的决定完全正确。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桑塔纳。

但是,从敲定引入桑塔纳到第一辆桑塔纳成功组装下线,这一路也历经了诸多波折。

一代神车何以炼成

第一辆桑塔纳下线之前,上汽大众合资项目经历过挫折。其中,最难跨越的坎就是“一下二停三撤”:一是国民经济调整,“年产15万辆”的合资项目太大,要下;二是德国大众财政困难,要停;三是国内观念跟不上,要撤。重重困境之下,项目组为了长远发展考虑,决定将规模压缩至2万辆,同时用所获利润再投资的滚动发展方式,终于力排万难,保住了项目。

对此,1983年德方提出先在中国组装一批CKD轿车,甚至下发了最后通牒——当场拍不了板,谈判就中止。面对这一要求,时任上海市机电一局局长的蒋涛向市领导请示后当即拍板:“可以!”于是,在当时国内极其有限的汽车生产条件下,7位工人师傅在上海的总装车间里,仅靠着葫芦吊、锉刀、榔头等工具,加班加点,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手工拼装出了第一辆桑塔纳。

一辆桑塔纳,让中方看到了中外汽车工业的巨大差距。幸运的是,当时中国正在筹备向市场经济转型,并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德汽车合作的推进,这让德方看到了中方干好轿车的坚定决心。1984年10月10日,上汽大众合营合同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两天后,上汽大众奠基仪式顺利举办。中国轿车产业的现代化之路由此开启。

在此后的30多年的时间里,桑塔纳车型在中国经历了多次迭代。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改款车型,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各种出行场景之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国民车”,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

桑塔纳是上汽大众与中国用户之间连接的开始。40年来,上汽大众始终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践行“In China for China”的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打造了朗逸帕萨特途观、ID.3等新一代的“国民神车”,延续桑塔纳的品质与口碑佳话,与万千用户续写未来更出众的大众故事。

CopyRight © 2000-2023 BitAuto,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易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购车咨询:4000-168-168 (周一至周日 9:00 – 21:00) 法定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