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消费者对于购车决策的考量,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用过华为手机、小米电子产品的人,如果体验还满意,在购车时也会将这两个品牌纳过入选名单;身边家人、朋友若是某品牌的车主,并极力推荐,该品牌也很可能成为他的选购标准;如果面对一个在国内三进三出的品牌,尤其是豪车市场,还有着不小的溢价,并且没有营销大师和洗脑专家的帮衬下,对于持币待购者,无论激进派还是保守派,都会犹豫。
降本增效,争夺新能源赛道
就产品力而言,捷尼赛思完全可以胜任“豪华”二字,但一切问题的根源又始于与消费信任度不相匹配的价格。那么,国产后降本增效的目的就是把价格打下来。
首先,核心目标是降低进口车型的高昂成本(包括25%的关税、13%的增值税和10%的消费税),动辄40万元以上的C级车在价格持续下探的ABB面前可谓毫无竞争优势。
预计国产后成本可降低30%以上,由此,成本的降低也能直接体现在产品的售价上,真正符合用户对于“二线豪华”的预期。
其次,豪华的体验中心改为品牌采取“展厅+”模式(门店面积缩小至400-500平方米,经营成本降低60%),这也是当下新势力们的惯用模式,展厅仅为销售和体验服务,以轻资产的形式,让更多人在无意中感知到品牌的存在。